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作为古典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哈耶克将自由界定为人的一种状态,一种强制的不存在。他认为,自由只能是“法治下的自由”,自由与法律相互联结,自由离不开法律的保障,法律的目的是保障自由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通读新自由主义学者哈耶克的著作《法律、立法与自由》三卷本,了解哈耶克在建构其自由主义理论的逻辑上,形成宏大的自由主义社会哲学体系,阐发了从社会理论到自由理论再到法律理论的建构过程,理解法律理论是把握社会理论和自由理论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3.
哈耶克在其政治哲学理论中极为强调人类知识的有限性,亦即人类的无知。不过人类在知识上的有限性并非意味着人的自由受到束缚,相反,这种无知与人的自由之间存在着直接关系。这种理性观构成了哈耶克理论体系最为重要的知识论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哈耶克展开了反对建构主义和尊重自发秩序这两个重要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4.
在哈耶克的学术研究中,经济学问题往往通过政治学、哲学、伦理学、法学等学科理论得以解决。本人认为,至少可在三个维度探讨哈耶克经济伦理维度下的自由理念:第一,经济与政治互作用条件下的政治——经济哲学的维度。第二,市场秩序语境中的自由涵蕴。第三,市场经济结果的自由意义。  相似文献   

5.
哈耶克一生追寻自由,一方面,他反对建构理性,用知识论上的理性不及思想来论证自由的价值;另一方面却提出对自由社会的一系列建构性的制度安排,这似乎构成了哈耶克自由观中的内在悖论。这需要我们对他所持的对理性的态度做分析,其实他承认理性是人类弥足珍贵的禀赋,他只是要说明,人类的理性能力有限,他反对是那种唯实论的、绝对的从无生有的理性的建构。在哈耶克那里,理性的建构能力和建构理性是有区别的,这对我国现在的建设有着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哈耶克崇尚个人自由,把财产,市场法治等视为自由的重要保障,认为社会正义会破坏自由的基础,与个人自由相冲突,只有消除社会正义的幻象,才能解决定冲突,作者认为过去的社会正义要求确有不少虚幻的成分,但并不能否定所有社会正义要求的意义,个人,自由与社会正义的冲突不仅会持续下去,并且也很可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7.
哈耶克是20世纪自由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法治下的自由".<自由秩序原理>是其自由主义理论的代表作,该书关于自由的论述极为精辟,为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把握哈耶克的自由主义理论提供了一种适当的研究路径.自治立法思想与哈耶克的自由秩序原理相契合,属于自生自发秩序的范畴.  相似文献   

8.
哈耶克认为,经济自由是目的性意义与工具性意义的统一。政府对市场结果正义的过多关注会摧毁自由市场经济本身。唯有建立有限政府、彰显个人权利、拓展个人自由才能促成善的经济的形成。诚然,哈耶克的经济伦理思想具有先天的缺陷但不乏智慧的光芒,对思考中国政府在实施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应当扮演何种角色具有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计划的批判是理解哈耶克的出发点,由此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对自由和市场经济的热爱。计划在经济方面体现为经济计划和计划经济,在政治上体现为极权主义,哈耶克在批判二者的基础上提出了法治国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自由理念是政治伦理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人们审视政治生活、评价政治行为、建构政治制度的尺度。自由的实质既不是个人的自主选择,也不是人的行为的无阻碍状态,而是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人类生活状态,是人追求其价值并能够被顺利地实现的生活状态。自由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具有价值本性,这为人们选择不同的自由提供了根据。同一政治生活中同时存在着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它们要实现必定会受制于一定的条件。限制或者实现自由的条件主要有外在的客观因素、法律等制度、道德与自由本身。  相似文献   

11.
西方自由思想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否定的自由到肯定的自由再到肯定的自由和否定的自由统一。中国的法治进程中,自由思想对其有着积极的意义,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因此我们不仅要对西方自由思想进行解析,也好对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进行解构,使中国在吸收了合理的自由思想后更好地达到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12.
《自由秩序原理》是哈耶克自由主义理论的代表作,该书中关于自由的论述极为精辟,为我们理解和把握哈耶克的自由主义理论提供了一种适当的研究路径。作者拟对该书的主要部分即自由和法治理论进行粗陋的述评,以深化对自由和法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契约自由作为私法自治的基本原则之一,在西方早期的经济发展中起到过积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加之社会问题的突出,到了现代市场经济时期,传统的契约自由思想已经“死亡”。现代意义上的法治环境中的以自由和平等为内涵的契约自由,则以一种理性的态度诞生在私法领域,并展示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4.
在"实践"基础之上的马克思社会和谐观,以"现实的人"为思考的中心,以对"人"的关怀为动力,以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社会和谐的中心思想,就是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是马克思关于社会和谐的主要内容;马克思的"自由人联合体"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指明了未来和谐社会的目标模式,说明和谐社会具有自由、公正的本质向度。而自由和公正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人文精神的本质追求。  相似文献   

15.
分析介绍了泰勒的自由观,认为面对当代自由主义者对消极自由的过分推崇,泰勒试图在思想史的回复中重新审视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泰勒认为代表消极自由的离根哲学的道德外观并没有错,错在佐证其道德外观的道德根源的丧失,而蕴含积极自由的浪漫主义则启示我们给予自由的外观以深厚的道德内涵,但它容易导向道德相对主义。泰勒最终主张的是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的调和,而其提出的"处境化自由"正是这种调和的表达,"处境化自由"即是在特定的生活实践或历史传统中的自由。  相似文献   

16.
获得法律保护的公民自由是公民身份确立的前提,亦是公民自由履行责任的前提,公民无自由也就无责任.要真正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必须自由履行公民责任,公民还要对自己的自由负责.公民对自由的追求过程也是不断提高公民意识的过程,公民在获得个人自由、政治自由、社会自由和文化自由的过程中,公民责任意识亦在不断形成和增强.公民责任意识的形成是民主政治形成的基础,民主政治也是公民自由和公民责任形成的前提,二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7.
为搭建校市校企科技合作平台,为推进学科建设与科技发展,我校于2009年12月26日至27日召开第三届科技工作会议。校党委书记王新华教授致开幕式欢迎词。六安市委常委、郑宇桦副市长代表市委市政府,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与研究生教育处邵爱珍、省科技厅基础研究与科技奖励处范丽、省社科规划办杨明世、省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严琛分别代表省直单位发言。  相似文献   

18.
康德由知识何以可能逼出先验自由的可能,进而引申出实践自由和道德何以可能,凸现出自由概念在其道德哲学中重要地位。在他看来没有自由也就没有道德,道德是自由的认识理由,自由是道德的自由,只有自由的人才是道德实践中的至善的人。  相似文献   

19.
论夫妻财产约定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桂南岭 《科技信息》2007,(27):252-255
夫妻间的财产关系是婚姻关系的一项重要内容,修正后的婚姻法对夫妻财产制度作了重要的修改和完善,明确规定了夫妻约定财产制的方式。《婚姻法》第十九条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姻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这是在1980年《婚姻法》第十条规定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和完善形成的,其将夫妻约定财产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即在司法领域给予当事人充分的自由,允许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主处分其财产权利。婚姻法中所规定的夫妻约定财产制体现了平等、自愿的契约自由原则,同时夫妻之间对财产的约定在本质上又是合同,在契约的形式、效力、解除等方面一定程度上也要受《合同法》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个人私有财产增多的同时出现的经济纠纷的增多,实行夫妻之间财产约定渐成趋势,立法上确立夫妻约定财产制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