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观察记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第9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混合双人决赛的难度动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混合双人的成套难度动作总体趋向于"2个A组、2个B组、6个C组、2个D组"的编排特征;前3名优秀选手的最高价值难度动作呈前、后半套分布,分布的趋势是编排在第4和第8个;男女运动员通过身体接触同步完成B组高分值难度动作以及采用1-2次组合难度动作也是当前世界健美操混合双人项目难度动作编排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献资料、观察法,对第九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混合双人项目参加决赛队的难度动作进行了统计,分析各队在难度动作类型、均衡性、价值及完成质量四方面上的特点,以期为中国队在该项目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宋正义 《科技信息》2010,(19):I0125-I0125
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资料、统计分析等科研方法对我国男子单人参加的近5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的成绩进行整理与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竞技健美操属于难美项群类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各项素质都具有很高的要求;世界竞技健美操运动特别是男子单人操技术水平较高,发展较快,中国男子单人操运动虽已跻身世界先进水平的行列,但其优势并不明显;中国在此方面的科研有待提高。针对以上几点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中国男子单人操的研究提供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4.
为了顺应竞技健美操发展的需要,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健美操协会以《20132016年健美操评分规则》为依据,创编了20142016年健美操运动员技术等级规定套路。为了探讨该套路操的变化与特点,本文对国际年龄二组男子单人操与2009-2013年的等级规定套路进行了比较研究,旨在尽快提高我国青少年训练的科学化和能力水平,为缩小与世界一线队伍的差距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竞技健美操六人操比赛中,队形运用及其变化是比赛的重要内容之一.丰富多彩的队形及其巧妙流畅的变化使比赛更具艺术性和观赏性.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2004年、2006年和2008年三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六人项目前6名的18套动作中队形运用和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世界健美操集体项目六人操比赛中以规则队形运用为主,其中直线形、斜线形和三角形占前3位;队形变化朝着新颖、合理、快速、多变的方向发展,使表演效果和艺术观赏性更强.  相似文献   

6.
难度动作是竞技健美操实力的重要体现,是反映运动技术水平的主要标志,越来越影响竞技健美操成套动作的成绩,因此对难度动作的研究显得非常必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结合,对第九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女子单人操前八名选手难度动作数量、组别、分值、空间的运用和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同时经对比,得出了中国女子单人操在这方面的优势与不足.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竞技健美操混双项目托举动作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资料统计等研究方法,对近年来中外竞技健美操混双项目成套动作中的托举动作进行数据对比分析,指出目前我国竞技健美操混双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一些未来发展建议,以期为我国竞技健美操混双项目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录像分析法、现场调查法、对比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在新规则的导向下,对2009届全国健美操锦标赛中我国竞技健美操六人项目难度动作艺术编排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旨在发现我国竞技健美操六人项目的难度动作艺术编排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为提高我国竞技健美操难度动作编排的艺术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问卷调查法 ,对我校 0 1、0 2级健美操专项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 ,调查的项目主要是健美操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结果表明 ,学生对健美操专项课的需求是多层次和多样化的。学生对简单易学、场地器械要求不高的形体姿态操和大众健美操非常喜爱 ,同时对较时尚、充满活力的街舞和拉丁健美操、竞技健美操大部分学生渴望学习。针对我校健美操专项教学的现状 ,认为健美操专项课在内容上还需调整 ,应从学生的需求出发 ,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10.
难度动作是竞技健美操实力的表现,是裁判员进行评分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六人操在近四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上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它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运动水平。研究表明:2002—2008年世界竞技健美操锦标赛中,我国六人操难度选择分值逐年递增,难度动作分布合理,体现了连贯、均衡的三个空间的转换,同时主要存在难度各类别数量不够平衡和完成率不稳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王贺 《科技信息》2009,(29):I0130-I0130,I0093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数据统计和比较分析法,对第十届健美操世界锦标赛女子单人项目的难度动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选手所选难度动作在成套动作中分布均衡,编排合理;我国选手所选难度动作难度价值较低,组别有欠均衡且编排多样性不够;我国选手难度动作完成率与世界强队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青少年竞技健美操技术水平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现场观察法、访谈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参加广东省第二届体育大会健美操比赛少年组运动员的基本情况及单人操项目比赛成绩资料进行分析,调查目前广东省青少年竞技健美操的技术水平现状.结果表明:训练机制不完善、选手间技术水平差距悬殊、基本功不扎实、男运动员偏少、性别比例失衡等因素是目前影响广东省青少年竞技健美操项目开展和技术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为适应学校体育教学和社会体育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健美操动作示范和领操综合能力,探讨基本体操能力对健美操教学相关能力的影响,在健美操普修课中对体育专业学生进行了分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基本体操能力对健美操动作质量、节奏感、表现力和领操综合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校01、02级健美操专项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的项目主要是健美操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结果表明,学生对健美操专项课的需求是多层次和多样化的。学生对简单易学、场地器械要求不高的形体姿态操和大众健美操非常喜爱,同时对较时尚、充满活力的街舞和拉丁健美操、竞技健美操大部分学生渴望学习。针对我校健美操专项教学的现状,认为健美操专项课在内容上还需调整,应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第5届世界青少年健美操锦标赛年龄二组(15~17岁)三人项目中国队与世界前6名难度分值、组别、类别、空间的运用和完成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分析世界强队难度技术特点及选定,把握技术发展的方向,为我国年龄二组三人项目的发展和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康川 《科技咨询导报》2010,(23):245-245
为研究竞技健美操二级三人操规定动作训练方法,为教练员能科学的,合理的安排重点和难点,从而达到更佳的训练效果.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03级健美操专项班竞技健美操二级三人操规定动作的训练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并掌握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03级专项班学生当前的训练情况,并对二级三人操等级规定动作的难度训练、操化动作训练、托举动作训练及体能训练方法进行研究.竞技健美操二级三人操规定动作的训练分别从难度动作训练、操化动作训练、托举动作训练以及体能训练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7.
席菲菲 《科技信息》2007,(32):35-36
采用文献资料、录像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第9届世锦赛混双项目的技术水平进行分析,主要对竞技健美操混双项目前八名队伍与我国队伍的难度编排、难度类别、相互配合及完成质量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提高我国竞技健美操混双水平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蕊 《科技信息》2011,(18):281-282
健美操以其自身固有的健身性与艺术性风靡全球,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高校健美操专业担负着培养健美操教师与社会健美操指导员的重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社会适应力是一项重要任务,健美操领操是健美操应用的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在高校健美操专业应用健美操领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郭冉冉 《科技资讯》2007,(10):223-223
普通高校大众健美操能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热情与活力,使大学生体质得以增强,形体得以改善的同时,陶冶情操,提高气韵气质。为进一步推动普通高校大众健美操的发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比法对普通高校大众性健美操的创编进行了研究。在创编时力求整套操动作的科学性、艺术性、和动作多变性、观赏性的和谐统一;音乐选配具有感染力、富有激情;运动时间、运动负荷合理。从而使得普通高校大众健美操的创编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2010年第11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男单、女单、混双、3人和6人等5个项目前3名的动作技术得分与中国队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认为,在本届世锦赛上,中国队在3人和6人项目上仍具有雄厚竞技实力,男单、女单实力较弱,混双是亟待解决及攻克的难题.与前两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相比,我国竞技健美操的竞技实力在下降,且后备力量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