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苑斌 《科技信息》2009,(28):302-303
近年来,我国对体育显性课程的研究不断深入,但是对隐性课程的研究和重视不够,致使体育教育质量不高,效果不好,难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完善发展,难以实现我国体育教育的育人目标,难以适应“健康第一”思想的体育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所以,进一步对体育隐性课程进行深入研究,充分发挥隐性课程的积极作用,有利于促进体育教育改革,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相似文献   

2.
孟翔 《科技资讯》2007,(8):158-159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是新课程《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理念。本文通过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达到发展学生个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李艳艳 《科技资讯》2012,(15):179-180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高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高度重视课程教学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与文化发展突飞猛进,社会竞争愈演愈烈。学生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加上“泊来”文化的不良侵袭,使中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心理健康问题日渐突出。通过体育课程教学来发展学生的身体和增强学生的体质,重视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提高,关注课程内容规定性与选择性的结合。确定“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等课程理念。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的运动技能和所喜好的运动项目得到学习和发展,掌握一生受用的饭炼身体的方法,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朱建祥 《科技信息》2012,(34):I0161-I0162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完全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打破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内容的做法。体育与健康课程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提高心理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整体健康水平,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繁重学习压力下,自主地进行体育学习,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关于学校体育必须以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精神,结合学校具体的教学工作经验,阐述了“健康第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如何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积极地向学生灌输这一思想,引导学生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的训练和提高,使学生真正做到“健康第一”——即“生理健康、心理稳定、适应社会”,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需要的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并重的高知识、高素质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6.
黄玲 《科技知识动漫》2009,(24):194-194
一、围绕课程标准,确立创新培养目标 1.体育课程的理念与目标的创新。当前世界各国的学校体育都在进行改革,各国都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健康教育,越来越多。啪国家将体育与健康课程融合为一门综合课程。在此背景下,我国学校体育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从过去单纯地学习运动机能、增强体质,扩展为以增进学生身体健康为核心,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并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因此,新体育课程融合了这些新的教育理念,主要表现为:(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随着终身体育的兴起,各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都十分重视学生终身体育态度的形成和体育能力的培养。我国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同时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也确立了“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高校体育教学薄弱的实际情况,提出高校体育教学要适应新世纪要求,在“求知创新”、“健康第一”的思路指导下,使教学目的由过去“增强体质”向“增进学生健康”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改变。探析学校体育教学与学生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思想、内容和方法以及教师素质诸因素,为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思想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孙峰 《长春大学学报》2008,18(10):97-98
根据健康新观念,阐述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在体育教学中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培养学生锻炼兴趣、习惯和能力为课程建设目标。积极贯彻素质教育方针,为培养跨世纪的人才作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王林 《科技知识动漫》2010,(17):118-119
新课标强调体育课程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因此,应对传统体育学习评价方式进行改革,从更多层面更科学的去评价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体育学习评价是整个中学体育课程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如何在体育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正确有效地进行体育学习评价,真正发挥其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高职体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杨 《科技信息》2009,(18):146-146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与深入,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也迫在眉睫。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让学生成为体育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是适应社会发展、教育改革的必要途径。自主学习也是现代教育提倡的“授人以渔”教育方式的最好解释。本文对高职体育教育领域进行分析,力求可以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2.
浅谈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我国人口素质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教育和文化形态的变革,学校体育教学和健康教育的改革也在进行与发展中.目前,国家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框架基本确定,体育课程拟改成体育与健康课.学校体育教学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使学生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三方面都得到发展.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需要出发,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促进学生整体健康为目标的体育课程,逐步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相似文献   

14.
“健康第一”是当今学校教育育人的重点,体育与健康课程新是念的提出为新时期高校培养合格健康人才指明了方向,通过对体育与健康概念的理解,论述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对学生进行体魄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教育,培育和塑造健康合格人才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熊良月 《科技信息》2008,(36):375-376
1996年6月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1年6年,《国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任务。于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纪之交启动。经过充分酝酿和研究,教育部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确立了改革目标,研制了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或指导纲要。这次课程改革就是新课程改革。 1999年《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捧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  相似文献   

16.
在第三次全教会明确指出的“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指导下,根据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针对合校后,新建综合性大学多校区运转体育教学的现状与实际,以及普通大学公修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具体问题,对郑州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尝试与实践.经过四年的不断探索、研究与实验,逐渐形成了我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体育办学思路与教学观念是“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素质教育”;按照“一年级普修课;二年级专项课;三年级以上学生‘三自主’选修课;身体特殊学生开设康复保健课”的体育课程设置的原则,开设体育课程;利用体育课堂教学、课余群体活动的参与和浓厚的校园内外体育文化氛围,面向全体在校学生开展体育课程改革与实验,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达到全面培养学生体育意识、体育能力、体育习惯和体育文化素养,能够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大学体育课程培养之目标.  相似文献   

17.
在第三次全教会明确指出的“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指导下,根据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针对合校后,新建综合性大学多校区运转体育教学的现状与实际,以及普通大学公修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具体问题,对郑州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尝试与实践.经过四年的不断探索、研究与实验,逐渐形成了我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体育办学思路与教学观念是“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素质教育”;按照“一年级普修课;二年级专项课;三年级以上学生‘三自主’选修课;身体特殊学生开设康复保健课”的体育课程设置的原则,开设体育课程;利用体育课堂教学、课余群体活动的参与和浓厚的校园内外体育文化氛围,面向全体在校学生开展体育课程改革与实验,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达到全面培养学生体育意识、体育能力、体育习惯和体育文化素养,能够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大学体育课程培养之目标.  相似文献   

18.
试论高校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保国  王明 《科技资讯》2009,(24):168-168
随着“终身体育”观念的不断深入,“健康第一”成为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本文将浅谈对高校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认识,并阐述高校体育文化与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关系。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力争每个学生掌握几项自己喜欢的体育技能,走上社会后,可以运用在学校学到的体育技能和知识,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强身健体,带动和促进社会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张天熙  张栋 《科技资讯》2007,(20):144-144
隐蔽课程研究是90年代从国外引进的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近几年来,在体育课程研究中则刚刚开始借助于隐蔽课程的研究理论来探讨体育隐蔽课程问题。体育隐蔽课程是指在学校范围内,按照教育目的和学校体育目标,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是经过规范设计的体育文化要素的整合。显性课程则是向学生传播有形的体育知识和基本技能,体育显性课程强调的是知识、技能在学生个性形成中的作用。体育隐蔽课强调的是情、意在学生个性形成中的作用,体育显性课是以具体的体育活动而存在,而体育隐蔽课则以各种有形或无形的载体而存在,促使学生将外在的影响因素转化为个体品质,是品质、行为和习惯的养成过程,体育显性课主要以学生的认识活动为主,在体育隐蔽课中学生的活动既包括认识活动,又包括非认识活动。在“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实现体育教学中实施隐性课程向显性过程转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学生评价是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它是对学生个体在体育课程学习中的进展和变化的评价。2002年教育部发出《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明确指出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对体育课程提出了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同时,对学生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点强调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是对学习效果和过程的评价,在评价中应淡化甄别、选拔功能,强化激励、发展功能,把学生的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内容。从多元化体育课程目标入手,建立多元化学生评价系统,同时探讨学生评价的方法和手段,旨在为我国体育课程学生评价系统化、科学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