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语文学习关涉着人类的言语和精神,如何开掘文本的时代内涵并充分实现其当代意义,理会和把握文本的编著意图和特定的意义寄寓,展开教师、学生、文本三主体间的充分对话,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这是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所在。纵观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在文本的解读和建构上还是不容乐观。鉴于此,本文试从“深度挖掘,提升文本价值”、“拓展链接,丰厚文本的内涵”、“个性异构,创新文本的意义”这三个层面展开阐述佐证,从而走向主动、合理地建构文本,开展有效、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2.
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 在有些教师的语文教学中经常出现“拔高”现象。即在解读文本时,教师不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无限度地挖掘文本的深度和广度,“拔高”作品的思想价值甚至政治价值。  相似文献   

3.
大众文本价值结构分为金融经济层面和文化经济层面。在文化经济层面,大众文本价值的流通物是意义、快感和社会身份;大众文本价值的内涵是被施与的自由劳动;大众文本价值的尺度是人类心理时空。  相似文献   

4.
同一个内容,不同的教例,反映出两种不同的教学思想,产生了完全不同的教学效果。这两个教学片段激起老师们热烈的讨论。有的说,“教例一”中教师的提问没有丝毫思考价值,师生间毫无意义的一问一答没有一点真情的投入和生命的活力;“教例二”中教师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思维和想象的空间,既立足于文本,又超越了文本,学生来源于自身生活的合理想象和生命体验,对文本做出了全新的建构,其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师生间达成了智慧的交融和心灵的对话。这样通过对案例的剖析与自我反思,将自身教学行为与典型案例进行比较,找出差距,以提高自身对教学策略、教学理念的把握。  相似文献   

5.
文本意义是作者赋意、文本传意和读者释意的复合共生体,是作者、文本、读者多维对话的产物。而语文教学的对话状态更是一个复杂的组合体,包括师本对话、生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等等。每一种对话都会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都会赋予文本新的意义。我们应允分利用这种丰富的对话机制,努力使教学充满创意、生机勃勃。这里,仅从教师角度谈谈如何在与作者、学生、同伴的多重对话巾努力丰富、创新文本,为创意教学打下坚实基础。[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夏旻 《科技信息》2007,(21):240
本文认为,语文课件的审美价值可从内涵美、节奏美、艺术美等方面来欣赏,但要充分发挥其审美价值,必须使之与语文教学有机整合,使之与文本自身美和教学进程的合理安排之美统一在一起,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渗透养育和增强教学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谢传侨 《科技信息》2008,(7):268-268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过多教或淡化文本,浅尝辄止,或死抠文本,墨守成规,过度地依赖教参、照本宣科,进行伪阅读、伪教学,这是初中语文课堂低效率,散失活力的重要原因。笔者立足教学实践,呼吁教师应加强课前知识贮备,以自己的真诚体验带动学生的感悟,提倡个性解读、张扬个人风格与魅力,努力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相似文献   

8.
解读教材应该对文本的主要内容,时代背景、主题思想以及关键词句进行有效解读以外,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文本进行有效的挖掘,以寻找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价值,以进一步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但是从教材解读到课堂教学这一过程中,往往会有一些缺失。  相似文献   

9.
本文立足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从语文课程性质地位应与基本教学理念相统一的价值视角,密切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实践,重点对文本细读在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里的对话含着两层意思:一是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间的对话过程;二是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主体间的对话过程。基于这种理念和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尝试与学生、文本进行对话,但往往是“话”对不起来,学生对内容感悟不够,体会肤浅,使课堂中的对话失去了应有的生机和活力。那么如何才能使对话不流于形式,不浮在表面呢?  相似文献   

11.
经典名著阅读是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涵养道德品质,开拓视野,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提高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径。重新审视阅读的必要性,分析学生阅读现状,探索有效阅读的途径,是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在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中强化文本阅读与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和直觉感知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写作学年论文与毕业论文水平,对培养学生们文学创作能力也有一定的帮助,从而有利于为时代培养有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的人才,为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原典、元典与中华元典的概念界定,选取某重点大学数学科学院2006级本科生作为样本总体,对从中随机抽取的130位学生的图书借阅信息(包括图书索引号、中外原典等)进行了分析,阐明了该院大学生原典阅读现状,并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4.
经典阅读服务在国外图书馆领域开始得较早,采用了很多的先进观念与技术,为读者高效利用图书馆开展经典文献阅读与内容交流提供了很好的空间和平台。在总结国外经典阅读服务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我国图书馆自身特点开展的3种新型经典阅读的服务模式——主动服务式、即时交流式与网络社区式,并对其在图书馆的应用优势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对相关理论的发展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世说新语》之“文学”门,可明显地分为两部分,即学与文。“学”是指博学经典子史,“文”则更多地与现代概念的文学相一致,表现出“纯文学”的特征。而从“学”与“文”所涉及到的一些审美概念来看,此二者又有一定的交叉性,这或许能解释“文学”门中“文学”的含义。支遁在“文学”门并不涉及纯文学形象的范畴,而这种形象很可能会影响到后人对他文学成就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读经是当前社会讨论的热点,也是与语文教学紧密联系的一个问题,历次的读经运动都伴随着对语文教育教学的讨论.通过追溯读经运动的过程,诠释经典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在反现语文教育发展史中,探索语文教育对读经问题曾有过的经验和教训,希望以此为借鉴,为语文教育在对待读经问题上找到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阅读是有‘重量’的"是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在2009年提出的、颇具影响力的观点。从阅读的价值以及阅读经典的价值、特征、作用方面入手,阐释了阅读"重量"的特定含义。  相似文献   

18.
阐明了经典阅读的定义以及我国经典阅读的现状,提出了推广经典阅读应解决的3个实际问题,进一步解读了经典阅读对于提高民族竞争力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经典阅读的意义,分析了阅读环境对经典阅读的影响,论述了推动经典阅读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在后现代语境中,学阅读边缘化了,这是由于后现代的话语策略造成的一种结果,其解构、非中心化的企图使学阅读的经典性在学叙事和读层面从审美意义上剥落,学阅读成为一种拒绝和丧失的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