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历史与社会》(以下简称《社会》)课程,之所以起名为“历史与社会”,其实是有着深远内涵的。人人都生活在社会中,而且都将为在社会上生存而奋斗。我们的教育目的就是促使一个个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为使人们能在社会上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创造条件,打下基础。而且,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人的素质高低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在的学生就是未来的生产力,他们将来到社会上能否有所作为,有所贡献,教育起重要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余艳 《科技资讯》2010,(16):201-201
代以来的历史教育告诉我们,由于只重视历史知识的传授与政治功能,以至使国人匮乏社会判断、社会生活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由于社会普遍轻视历史教育的影响与作用,以至使国人淡漠人文关怀、人文素养与人文精神;由于社会普遍不关心人文社会学科尤其是历史学科的最新进展和价值观念,甚至依然固守传统观念,甚至以自己为中心去揣摩和评价世界事物,依然缺乏全球竞争意识。  相似文献   

3.
《历史与社会》特有的学科特色。使得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充分发掘乡土资源,加强乡土情感教育,从培养学生爱乡情感开始,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责任感。从而升华为崇高的爱国情感。笔者以自己的教学实际,对如何利用乡土资源渗透乡土情感教育,以及对乡土情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反思。  相似文献   

4.
对初中历史和社会学科的人文性以及如何通过历史和社会教学,帮助学生培养人文性进行了探讨分析。希望以此解决目前学校单纯的以学生了解掌握大量的历史和社会知识为目的的问题,真正通过历史和社会教学,增强青少年的历史知识以及道德意识涵养,将优秀文化成果,在知识传授与环境熏陶基础上,通过自身实践内化为气质、修养和人格,引导学生处理与自然、社会、他人的关系和自身理性、意志和情感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陈自傲 《科技信息》2011,(19):I0314-I0314,I0321
在自主探究课中,以学生熟悉的事物为材料,通过对导入与活动过程的有效设计,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充分体验讨论交流探索研究的快乐,同时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践的能力与创新的能力。使学生能以历史与辨证的眼光看待历史与当今社会,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达到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6.
试论新课程下《历史与社会》学科课堂教学策略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1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课程标准》(实验稿)以来,新课程改革在各实验区大力推进,根据课程改革纲要和课标的有关要求,必须对新课程下《历史与社会》学科的课堂教学策略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坛经过 80年代后期至 90年代初期的技巧形式实验与“历史沉迷”之后 ,又出现了一批关心当前社会问题的小说 ,一些代表性的作品有谈歌的《大厂》、何申的《年底》、刘醒龙的《分享艰难》等等 ,引起文学评论界的极大关注 ,被看作“现实主义的冲击波”或“现实主义的回归”、作品社会责任感及道德意识的唤醒。有些评论文章认为现实主义艺术精神的核心不是简单的复制社会现实 ,它要求以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的思想光束来烛照社会现实 ,对社会现实采取不妥协的和批判的态度。作为作家 ,他宁可对“历史”有所“不恭”,也绝不能以任何理由认同…  相似文献   

8.
施健 《奇闻怪事》2005,(2):43-44
课前要求:教师让大家带一张全家人的合影,并让学生自由组合,相互介绍自己的快乐之家,也可以介绍给老师或家长,介绍完了,把照片布置在“幸福家家乐”中。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新教材的推广,中学的课堂出现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许多教师逐步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明显增强。但由于农村中学条件比较简陋,信息相对落后,又习惯了传统的社会课教学模式,加上有些教师对新的《历史与社会》教学缺乏足够的认识,所以在教学中很容易步入一些误区。下面我就自己及一些山区同仁们在实际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作些浅显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核心课程,教学内容理论性强,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紧贴五邑侨乡历史与现实,发挥地缘优势,大力开发和利用五邑侨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开展《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初步形成具有地方高校特色的《概论》课社会实践模式,可操作性强,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淮南子》通过历史叙事,呈现了道在历史中的存在方式。在人类历史中,道显现为具有审美性质的“至德之世”,道被遮蔽的历史阶段就是“衰世”。《淮南子》的“至德之世”是通过正向建构和反向建构的两种方式进行的。然而,事实证明《淮南子》无意于审美社会的实现,它只不过是通过“语言”行动来表达某种政治态度。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纲领性文件,对教材、教学和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更新,并且逐渐地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中如何依据新课标,落实新课标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历史与社会》教师肯定遇到了不少新问题,特别是新课程要求教师注意教学过程中新因素、新情况的生成,娶对这些新生成的因素、情况进行及时地解决,并把解决的过程、结果、反思记录下来,形成教学案例。因为这不仅表现出教师教学理念的改进和学习意识的提高,也真实地反映了教师自身素质提升的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14.
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教育中的主体内容,而在中师《中国历史》教材中,有着系统的得天独厚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本试图从宏观角度剖析教材中蕴藏的不同阶段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与特点,以便在教学中得当运用。  相似文献   

15.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阐释几何教学应改变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呈现应基础化、科学化,体现“以人为本”以及几何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几种能力。  相似文献   

16.
以<百家讲坛>为代表的现代传媒史学教育日益发展,其节目的成功之处即在于精挑细选所讲内容、专家的精妙解读、现代传媒的辅助使用等因素.这也在一定层次上为我国的中学历史教学提高了可资借鉴的榜样.因此,本文以<百家讲坛>为例,分析了现代传媒史学教育的成功之处,对中学的历史教学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李文俊翻译《喧哗与骚动》出现在新中国的转型时期,深深影响60后作家。李洱《花腔》被称为中国版的《喧哗与骚动》,两者所叙之事都是以回忆为主,对一段历史进行多角度的回顾从而达到历史叙事的目的。在这种叙事行为中,他们都以回忆为主;采用复调的叙述方式,书写历史的故事。同时这种以回忆为主的叙事方式带有一种主观意识,具有不可靠性,最终展现的历史真相不可避免的带有一种虚无的色彩,而这一点恰恰也是对当前思想碰撞空前强烈的社会最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18.
李小娟 《科技信息》2010,(25):I0173-I0173,I0177
民族院校开设《环境与人类健康》公选课,可以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加强文理渗透,交叉互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文化诗学是20世纪末美国学界兴起的对文学文本及文本生产展开双向阐释的理论研究方法。《明清小说与历史叙事》即是文化诗学方法论影响下的古典小说批评实践尝试,从文史互文、城市市民文化图景的呈现、文学的社会能量流转等视角,探讨了明清小说创作对历史叙事的超越。  相似文献   

20.
历史教育是古代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源远流长。南宋时期《三字经》出现后,运用其简洁、易识记的语言对儿童进行历史教育,这种方式为元、明、清三代所继承。《三字经》以其知识的丰富广博、语言的精练简洁等优点被广泛地流传,是古代一部重要的启蒙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