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20世纪西方道德教育理论围绕着四大主题与四大流派而发展的,从“突出个人主义”、“强调主体意识”到“体现人本思想”,完成了由“以人为主”向“以人为本”的路径转换。如何认识和理解20世纪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发展与转向并加以借鉴和运用,对于丰富中国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发展的灵魂。从马克思主义到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基础上的伟大创新。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在“时代主题”、“社会主义阶段”和“社会主义本质”等重大问题上都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我们要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必须创新。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际问题研究界随着全社会大气候的变化,从思想禁锢、教条、禁忌、框框颇多的状态中逐步解放出来,又通过争论不断有所突破,从而使国际问题的观察和研究工作较之20年前在一系列重要国际问题上,看法有了极大的演变和突破。具体表现为:一、对时代主题的看法。20年前我们坚持列宁在本世纪初提出的“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的论述,而今天的共识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大文学的背景下审视中国新诗的构建与发展,它在主动接受世界文学现代性的同时,不断融入传统文化精神,呈现出区别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独特风格。无论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新诗现代性建构最初时的突破与传承,还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新诗现代性重建过程中的回归与寻根意识,中国新诗在努力寻找个性的自我和未来,构筑诗歌的心灵之城,形成20世纪中国新诗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民族经济思想的形成,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20世纪50年代,提出“要把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搞上去,否则民族区域自治是句空话”;20世纪80年代,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地发展民族地区经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提出“两个大局,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美国《时代》杂志创始人亨利·卢斯在1941年曾将20世纪描述为“美国世纪”,这一说法深入人心。而在历史刚刚迈入21世纪十个年头后,我们已经很清楚地看到,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全球世纪”,而中国是领跑发展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7.
研究海外华人历史理论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以来,人们提出了一系列研究海外华人历史的理论,在二战前较有影响的有“华侨殖民论”、“华侨革命之母论”等,其特点是把海外华人的历史看作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二战后较有影响的有“华侨社会阶级论”、“同一民族论”、“华人同化论”等,这些理论开始关注华人与当地其它民族的关系。研究海外华人历史的理论是随着时代而演变的。  相似文献   

8.
就中国的历史情境而言,与我们擦肩而过的20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是一个世俗化浪潮跌宕起伏的时代,而这一历程的演变又显然集中在“城市”的地域空间和精神空间内完成。于是,对百年以降市民文化与文学之相互关联和流变轨迹的考察,便为我们洞察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奥秘”提供了一种契机(或者说视角);而且,置于文学的阈限之内,这种  相似文献   

9.
西方论的发展有一个从“外部研究”到“内部研究”再到“外部研究”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外-内-外的历史过程,古典论主要是一种“外部研究”,从康德以来到20世纪60年代主要是“内部研究”时期,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则又主要是一种“外部研究”,而中国论则有一个从“外部研究”到“外部研究”再到“内部研究”的过程,是一个外-外-内的历史过程,古代论和近现代论都是“外部研究”,20世纪70年代以来则是“内部研究”,这与西方论形成了两次错位,对我们的当代论建设有很大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
1949年之后中国文学中的都市叙事作品经历了从沉寂到复兴的曲折发展历程。对20世纪90年代后欲望主题在都市文学中的凸现作重点分析,可以揭示它与当今时代意识形态思潮变化与乌托邦思想终结之间错综纠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美术的传承与创新是当代中国画的主题,20世纪以来西方艺术对中国艺术的影响,无论是规模还是深度部是前所未有的,中国的现代美术则已渗入了大量的外来的绘画语言,中国历史上艺术的繁盛同不断吸收、融合其它民族和外来艺术的养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陶瓷艺术的发展也随着时代的节拍不断推陈出新,时代的变迁随着中西方文化的相互交融,...  相似文献   

12.
《上海信息化》2008,(6):90-90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电子学会等主办的2008中国电子技术年会在北京举行。大会主题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会上,相关专家就“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Internet时代的软件技术”、“嵌入式软件工程与机器人研究”等话题作了主题发言。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一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迎面而来的新世纪将是一个更为伟大辉煌的时代———“知识经济”的时代,这是一个由信息技术为主的技术革命和因之引发的经济革命来重塑世界经济的时代。在新的世纪里,世界经济将进一步走向全球一体化,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科...  相似文献   

14.
国际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提出:21世纪是世界农业大变革的时代,将出现全球范围的“第三次浪潮农业”。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提出“21世纪第六次产业革命——现代生物科技革命。主战场在大农业”的科学论述。显然,农业产业革命已经努在必发。这是千载难逢的良机,中国农业科技工作者绝不可放过这次历史性的大好机遇。农业发展的“思维误区”人类从以采集、渔猎为生演变到以放牧种地的农业为生,大约是发生于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从原始农业到现代农业,一万多年以来,尤其是进入现代化农业时代以来,人们在议论谋求农业发展时,始终禁锢在利用科  相似文献   

15.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社会结构分层出现多元化趋势,与职业、教育、收入、社会声望等直接相关的身份属性成为社会分层的重要依据。新媒体时代,随着传播技术的变革及传播平台的多样化、个性化,网络“圈层化”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结构,逐渐进入到学界研究领域及大众视野。尤其以朋友圈、微信群、订阅号等为载体的社交分布式“圈层化”逐渐终结了大众传播模式,进入到小众甚至非众传播领域,这对传统媒介内容生产、传播形式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从社会结构分层角度入手,探析网络“圈层化”的产生背景及演进过程,并结合当下媒介传播实例,剖析“圈层化”对大众传播、社会关系等产生的影响,以期对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提供多元视角。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和近代缺小爱情诗。20世纪,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的推动下,中国爱情诗出现两个丰收期:1917—1937与1979—1989。本文论述了20世纪中国爱情诗的时代特性与文化特性。  相似文献   

17.
“表现说”是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史中很有影响的艺术理论,它影响了20世纪中国的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也影响了对艺术起源、艺术本质的理解。20世纪中国社会的变化,既丰富了“表现说”,又使“表现说”偏离了艺术对它的内在要求。因此,结合历史语境,细致分析“表现说”发展中的各种具体观点及其得失,将有利于今后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中国集中出现,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不足,逐渐成为中国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保护环境,认为保护环境关系到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长远发展,是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事业。为了对中国环境状况有更加清醒的认识,本篇文章选取了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的文章“中国生态环境概况”,让读者能从真实的数据中切实感受到中国生态环境的状况以及国家已经采取的措施与行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王鸣阳 《科学世界》2007,(10):55-73
在第4章,我们来介绍利用光的一些重要技术,已经过去的20世纪常被人们说成是电子技术时代,简称“电子时代”,那么,21世纪就可说是光子学时代,或者说“光的时代”.  相似文献   

20.
杨洪 《自然科学进展》2006,16(3):286-286
水杉现存种“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20世纪40年代在中国中南地区的发现被誉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科学发现之一.这一发现是中美两国科学家密切合作的结果.在水杉发现后的短短数年内,通过美国和中国科学家的共同努力,水杉被引种到北美各地和世界各国植物园.美国因此成为水杉的“第二故乡”,被美国哈佛大学树木园评为20世纪的“世纪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