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X射线位置灵敏探测器及在能谱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一种一维X射线位置灵敏探测器,位置分辨本领好于1mm,由该探测器与衍射晶体相结合所组成地低以能X射线能谱测量系统,对于^57Co,6.4keV的X射线,其能量分辨本领好于50eV。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大量观测数据在[1]的基础上证明:太阳耀斑中不但存在来自pep过程的单能(~12.5keV)的X射线源发射,而且存在来自d+ed+过程的单能(~25keV)的X射线源发射。并根据理论模型提出关于耀斑X射线谱测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磁控溅射制备的氧化钒薄膜的结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X射线光电子谱(XPS),原子力显微镜(AFM)和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磁控溅射制备的氧化钒薄膜的宏观、微观和电子学结构。建立了薄膜的相结构与XPS谱中V2p3/2特征峰的结合能之间的定量关系。给出了二氧化钒薄膜的AFM像。所得到的二氧化钒热致变色薄膜的结构特性与光电特性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碳氧比能谱测井中能谱及探测器响应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蒙特卡罗中子粒子(MCNP)联合输运程序,对在井几何条件下地层中碳、氧、硅、钙等元素发生非弹性散射产生的伽马射线的测量谱及不同探测器的响应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同种尺寸的BGO探测器比NaI(Tl)探测器的探测效率大;在谱处理过程中BGO探测器选择光电峰和第一逃逸峰的和作为特征能窗,而NaI(Tl)探测器以光电峰和第一、第二逃逸峰的和作为特征能窗。探测效率以及伽马光子计数与源距关系的模拟结果显示,长源距探测器晶体几何体积应为短源距探测器晶体体积的8倍左右时,二者才具有相当的测量精度。此模拟结果与实验谱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这为碳氧比能谱测井的谱处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利用蒙特卡罗中子-粒子(MCNP)联合输运程序,对在井几何条件下地层中碳、氧、硅、钙等元素发生非弹性散射产生的伽马射线的测量谱及不同探测器的响应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同种尺寸的BGO探测器比NaI(TI)探测器的探测效率大;在谱处理过程中BGO探测器选择光电峰和第一逃逸峰的和作为特征能窗,而NaI(T1)探测器以光电峰和第一、第二逃逸峰的和作为特征能窗。探测效率以及伽马光子计数与源距关系的模拟结果显示,长源距探测器晶体几何体积应为短源距探测器晶体体积的8倍左右时,二者才具有相当的测量精度。此模拟结果与实验谱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这为碳氧比能谱测井的谱处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用Si(Li)探测器测量能量为21-40keV电子引起的Mo的特征X射线,从而确定k壳层的电离截面。描述了衬底影响测量结果的方法。同各种理论计算的比较表明,实验结果和Rudge的计算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同步辐射和普通X射线源的巨大差别,计算了在D/max-rB X光机上进行EXAFS测量光强计数、能量分辨率、高效谐波等主要参数的限度。为了获得能够用于结构研究的EXAFS谱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选用合适的靶材、工作电压电流、单色器晶体、狭缝、单道分析器等。作者强调探测器的有限线性范围是产生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实验室EXAFS测量中,总存在x射线光强与分辨能力的矛盾与协调问题。为此,计  相似文献   

8.
便携式Si(Li)X射线探测器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报道了所研制的便携式Si(Li)X射线探测器,其能量分辩为153eV,液氮保持时间为40h,充满液氮后的重量为8.2kf,已用于携带式同位素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仪中。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同步辐射和普通X射线源的巨大差别,计算了在D/max-rBX光机上进行EXAFS(ExtndedX-rayAbsorptionFineStructure)测量光强计数、能量分辨率、高次谐波等主要参数的限度。为了获得能够用于结构研究的EXAFS谱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选用合适的靶材、工作电压电流、单色器晶体、狭缝、单道分析器等。作者强调探测器的有限线性范围是产生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实验室ESAFS测量中,总存在x射线光强与分辨能力的矛盾与协调问题,为此,计数率必须控制在2×104CPS以下。最后,报道了在RigakuD/max-rBX射线衍射仪上的一个实例结果。并分析了实验室测量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离子束混合方法在Sm质量分数为20%的Sm-Fe多层薄膜中,当注入能量为60keV的N离子时,成功地制备出Sm-Fe-N磁性薄膜.经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发现:当N离子的注入剂量为1×1017/cm2时,形成Sm2Fe17Nx磁性薄膜;而N离子的注入剂量为2×1017/cm2时,Sm-Fe多层薄膜转变成非晶磁性薄膜,而且Sm2Fe17Nx磁性薄膜和Sm-Fe-N非晶磁性薄膜的磁性(饱和磁性强度、矫顽力)与注入前的Sm-Fe薄膜相比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Synchrotron X-ray fluorescence analyses of crystal and amorphous clinopyroxene were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sing the synchrotron X-ray as a source of energy, the diffraction X-ray of crystal materials will seriously affect the X-ray fluorescence analysis. In order to avoid the influence of diffraction, the best way to solve it is to use the monochromatic source, or to have a collimating slit between sample and Si (Li) detector.  相似文献   

12.
利用密度泛函M06方法,在6-311+G(d, p)基组水平上对Si_5和Li修饰的Si_5团簇的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及储氢性能进行理论计算研究.结果表明, Si_5团簇最低能量构型为笼型结构,纯Si_5团簇不能有效吸附氢分子. Li原子的引入显著改善了Si_5团簇的储氢能力.以六个Li原子穴位修饰Si_5团簇为载体,每个Li原子周围可以有效吸附三个氢分子,其氢分子的平均吸附能为2.395 kcal/mol,储氢密度可达16.617 wt%.合适的吸附能和较高储氢密度表明Li修饰Si_5团簇有望成为理想的储氢材料.  相似文献   

13.
作者用Si(Li)探测器测量了能量为5~2keV的电子碰撞Ag的L壳总平均电离截面;用Monte Carlo方法计算的电子反射能谱,修正了来自衬底的反射电子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作者对实验结果与Cryzinski的理论计算结果进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掺杂元素物态对PTC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Y-Sb,Li-Mn,Si-Al等元素以固相或液相掺杂对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材料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Li-Mn液相掺杂可以提高材料PTC效应及耐压值;Si-Al液相掺杂可降低材料室温电阻率,提高材料耐压值,Y-Sb液相掺杂可以降低材料室温电阻率,但PTC效应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5.
简要说明使用放射性核素源激发,Si(Li)半导体探测器-多道分析器系统测定碳酸盐岩样品中铁、锶及其他微量元素的实验条件、工作方法,并讨论了这一方法在川西北甘溪剖面上泥盆统碳酸盐岩研究中的应用。基于对岩石中铁、锶相互关系的分析和它与原始沉积环境、粘土含量、白云石的稳定化以及沉积溶液性质的关系,为沉积环境的研究和白云岩化模式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基本数据。  相似文献   

16.
Mg-Li合金界面结构及合金化效应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第一性原理中的DFT理论,研究了Mg/Li界面的能量和电子结构,讨论了替位型掺杂的元素Zn、Al、Si、Ca在Mg/Li界面处的作用。结果表明,合金化元素Zn、Si、Al替换界面处Li原子后,均可提高Mg/Li界面的结合能力,使得界面更加稳定。同时,研究了Mg/Li界面体系的总能量、界面面积、电荷密度以及应力-应变曲线,表明了Zn、Si、Al可改善Mg/Li界面的结合能力,它们由强到弱为:Zn,Si,Al。另外还探讨了合金化元素的强化机理。  相似文献   

17.
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在C60中心掺入Si、Li、Au等单原子后对CNT-C60-CNT分子结电子输运性质的影响,包括掺杂前后各体系在不同接触距离下输运性质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在C60中心,Li原子的存在显著增大了其平衡电导,而Si,Au等原子对体系电子输运性质的影响比较复杂.最后,研究并比较了各体系在非平衡态下的I-V特性.  相似文献   

18.
党参中无机元素的组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电感偶合等离子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了常参「Codonopsis Pilosula Nannf」中Fe,Cu,Zn,Mn,Cr,Mg,Ca,Se,Al,P,B,Sr,Hg,Pb,Ba,As,Ce,Be,Ni,Nb,V,Ti,Co,Ge,Mo,Cd,Li,Te,W,Ag,Si,Bi,Sn等33种无机元素的组分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