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探讨了《大公报》文艺副刊的文献资料数据库建设,旨在对津版时期《大公报》的文艺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建设专题数据库,使《大公报》的文艺资料得以系统化的整理和保存,为研究者提供查阅、检索和下载服务,填补对津版时期《大公报》文艺副刊专题资料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2.
提起近代中国的民营大报,有一张报纸不能不提,它便是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驾三人续办的新记公司《大公报》。提起这张“新记”《大公报》,有一个人不能不提,这便是该报主笔张季写。他以“锋利之笔,写忠厚之文;以钝拙之笔,写尖锐之文”(张季鸟语,引自徐铸成著《报海旧闻》)。1941年,《大公报》被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选为最佳外国报纸,其“勇敢而锋利之社评”与“充实而精粹之报道’们获好评。同年9月6日,张季写逝世,重庆新闻界和各界人上隆重举行追悼会。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联名发出唁电:“李骛先生,文坛巨率,报界宗师,谋国之忠,立言之达,尤为士林矜式,不意积劳成疾,速归道山,音响已沉,切囫不再。天才限于中泰,痛悼何堪!”(引自《大公报史》,241页)。提起张季驾,不能不提他的社评及“文人论政思想”;以此作为反证,来看待并深刻体会“政治家办报”的办报思想,也许不无现实意义。张季驾一介书生,自幼深受国学熏陶,儒家思想根深蒂固。他出任《大公报》主笔,负责编辑和社评,以他和胡政之的说法,“大公报乃是‘文人论政’的机关”,“虽按着商业经营,而仍能保持文人论政的本来面目。”张季骂的“文人论政”思想,便十足是传统知识分子的“道德”。文人论政...  相似文献   

3.
《呼兰河传》是萧红最主要的一部代表作,1940年9月1日至12月27日连载于香港《星岛日报》。而早在同年4月10日至25日,她已在《大公报》上分十二段连载了短篇小说《后花园》。事实上《后花园》与后来的《呼兰河传》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可谓是《呼兰河  相似文献   

4.
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张季鸾是舆论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一位巨子。他主笔《大公保》十五年,逝于总编任上,对《大公报》的办报理念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多维度解析其社评特点,不仅有助于理解他的新闻思想和自由主义职业报刊理念,也有助于探寻为何《大公报》能成为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报业之翘楚。  相似文献   

5.
高宗武、陶希圣两人秘密离开上海抵达香港,将汪日签订的《日支新关系调整纲要》及其附件刊登在《大公报》上,揭开了汪精卫叛国投敌的真面目,这就是当时引起海内外轰动的“高陶事件”。  相似文献   

6.
《大公报·文学副刊》诞生的年代还没有明确提出跨学科研究,但这并不影响其以文学研究为基础,进一步阐发文学与艺术、伦理等学科之间的关系。从文学与艺术的界限、文学与道德的关系等问题展开阐述,尝试还原20世纪初期《大公报·文学副刊》跨学科研究的全貌,以期对当下比较文学研究以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大公报》副刊(1979—2011年)的79篇期刊论文作为统计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这些论文的引文数量、类型、年代分布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了大公报副刊研究论文的引文规律,讨论了大公报副刊研究、文献需求及信息资源建设之间的关系,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加强信息资源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社评、新闻通讯、特写通讯和星期论文,曾经被称为新记《大公报》的四大特色,办得有声有色。而其中尤以张季鸾的社评被称为是《大公报》成功的一大原因,但他在西安事变中发表的几篇社评却备受人疵议,本文从张季鸾的思想层面分析张季鸾的“国家中心论”观点。他始终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心头,他的爱国之心确也拳拳可表。  相似文献   

9.
周军 《韶关学院学报》2012,33(7):192-196
"土豪劣绅"是湖南农民运动时期的革命对象,当时湖南地区的两份大报湖南《大公报》和《湖南民报》中有不少这方面的报道,报纸对"土豪劣绅"的指称,描述了"土豪劣绅"的一些基本特征。湖南报纸关于土豪劣绅的报道,既是土豪劣绅民间形象的自然反映,也应视为报纸"塑造"的结果。这些报道与《湖南民报》和湖南《大公报》的自身立场、时局变换以及社会风气的转移有关,而且在大革命时期的两湖地区以及两湖以外的地区,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青年科学》2008,(9):62-65
书法家、篆刻家郭勇孝先生在沈阳首创中国第一家为企业和个人起名定号的专业公司,轰动了全国。自88年开始为各界人士命名至今已有17年时间,《光明日报》、《工人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香港《大公报》、《文汇报》  相似文献   

11.
《青年科学》2008,(11):62-65
书法家、篆刻家郭勇孝先生在沈阳首创中国第一家为企业和个人起名定号的专业公司,轰动了全国。自88年开始为各界人士命名至今已有17年时间,《光明日报》、《工人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香港《大公报》、《文汇报》等千余家媒体争相对此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12.
新书看点     
中法建交四十周年1964-2004这几幅照片,选自大型画册《中法建交四十周年1964-2004》。该书总顾问唐家璇,编委会主任李肇星,主编赵军(外交部西欧司司长),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用几百幅珍贵照片反映这段40年的历史。同时,世界知识出版社还出版了《春华秋实四十年———中法建交回忆录》和《中法建交四十年重要文献汇编》两书。界知识2004年第4期留学与垃圾———中国留学生问题全球报告“留学垃圾”?听说过这个词吗?很刺耳,很敏感。陈铁源在媒体上最早提出了这个概念曾引起一时轰动。最近他出版了《留学与垃圾》一书。大量的事实让人们不得不承…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份标榜"客观独立"的文人论政的报纸,其主笔的政治思想对报纸风格的影响不可小视。张季鸾的新闻活动以及报业思想也深深地烙下他的政治思想的痕迹,这些也都反映在他主笔时期的《大公报》的言论上。  相似文献   

14.
以《大公报·文艺副刊》为中心,阐述了书评的性质和作用,论述了书评的标准和原则,探讨了沈从文、萧乾的书评观。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给后人留下的最大的疑案就是此书的后四十回到底是曹雪芹还是高鹗所著。本文将《红楼梦》文本用Segtag软件进行分类,并用Antconc软件对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做了初步统计后,引证了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在用词和写作风格上确有差异,应该不是一个人所著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编者的话     
(一) 《科技导报》复刊以来,受到了各方面的热切关注和引起了海内外的强烈反响。新华社、中国新闻社以及《人民日报》、《中国日报》、《北京日报》、《文化报》、《北京晚报》、《大公报》等各家报刊相继发表新闻、介绍《科技导报》和转载文章,《瞭望》杂志社和中央电视台还对中国科技导报社副社长柴泽民、钱止庵等以及美国科技导报社通讯编辑钱致榕教授、聂华桐教授等作了专访报道。  相似文献   

17.
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红楼梦》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的颜色用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红楼梦》前后两部分在颜色用词的使用频率上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中国第一部汉族史问世──对汉民族起源形成发展和文化作了较系统的论述《人民日报》(海外版)1995年8月9日第一版和香港《大公报》8月12日发表新华社电讯介绍广西民族学院徐杰舜教授撰写的《汉民族发展史》一书,全文转载如下:新华社北京8月8日电(记者孟凡...  相似文献   

19.
在这纪念世界反法西斯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老领导鲁明大使送我一本《朱启平新闻通讯选》,拜读之下,感慨万千。已于1993年病逝的朱启平,是一位海内外知名度很高的记者,在《大公报》前后工作3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任中国驻太平洋战区的随军记者。他的通讯报道,  相似文献   

20.
最近,台湾著名女诗人、散文家张香华在看到香港《大公报》刊载的《人间不了情》之后,临去南斯夫访问前文致函该文使者、我区文联主席张惟说:“千里之外,如见故人。尤其提到我父母一段,令我特别感动。几十年后,仍有人记述他们……已经领受到您对我父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