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等离子体处理对稻秸/聚乙烯复合材料界面的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红外光谱、表面自由基、动态热机械性能分析和电子显微镜等分析方法,研究了氮气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对聚乙烯塑料表面改性效果以及对稻秸与聚乙烯界面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氮气等离子体处理,聚乙烯塑料分子上引入了极性基团,提高了塑料的表面润湿性和表面反应活性,改善了稻秸纤维与聚乙烯塑料的界面相容性,并使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存储模量)得以提高;等离子体处理时间和强度对塑料表面的改性效果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电磁继电器触点面的SEM和XPS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表面分析方法,研究未启封、使用过失失效和使用过失效的继电器触点表面和形貌、组份和结构,结构表明,经过使用后触点表面烧蚀严重并发生磨损,其组份中含Ag、Sn、C和O等原子,C和O的XPS峰显示,触点表面氧化膜和碳化物的形成,导致接触电阻增大,从而影响继电器的稳定履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3.
冷等离子体对聚酯(PET)表面改性的XPS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不同工作气体的冷等离子体对聚酯(PET)进行表面改性,并用XPS分析方法研究PET表面的组成和化学结构的变化,从而探索冷等离子体表面改性的机理和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4.
5.
氧等离子体处理炭黑及其在水中分散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氧气为气氛对纳米级炭黑进行等离子体处理,通过改变处理功率、时间和压强等条件,考察处理后发黑在水中的分散稳定性.当改变压强、时间和功率中的某一因素时,炭黑在水中的分散稳定性呈规律性变化,每个因素都存在相应的最适条件(30 Pa,80w,5 min).炭黑经氧等离子体表面改性后,其在水中的分散性大大提高,经过35 d的自然沉降,分散性仍可达87%.经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发现,炭黑经氧等离子体表面处理以后,其表面引入了C=O,-OH,-COOH,O-C-O等含氧基团. 相似文献
6.
7.
李兴鳌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7(1):74-76
详细分析了低温等离子体对固体材料表面的作用特点,过程及机理,为低温等离子体在材料表面改性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CPP膜的等离子体表面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空气等离子体对CPP膜表面进行化学改性,并以水和乙二醇为参考液体测量CPP膜表面的接触角,利用Kaelble公式计算其表面能,研究工作压力和处理时间对改性的影响及改性后的时效性。实验结果表明,CPP膜表面经等离子体改性后,其表面接触角显著减少,表面能明显增加,润湿性得到改善;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这些良好的性能会逐渐退化,10d后,回到改性前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聚乳酸膜表面氨等离子体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氨等离子体对聚乳酸膜表面进行改性以及改性时发生的化学变化,采用接触角和XPS来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氨等离子体能对聚乳酸膜表面进行改性,氨主要以-NH-CO-或C-N和-NH3^ 基团形式接枝在聚乳酸膜表面的链段上,并且随着等离子体处理时间从5min延长到20min,聚乳酸膜表面N元素的含量也从3.2%增加至5.2%(P=80W,而接触角则随聚乳酸膜表面接枝上亲水性极强的-NH3基团含量而变化. 相似文献
10.
热磨处理不仅改变了秸秆原料的形态,而且改变了秸秆原料的化学组成、酸碱性与表面特性,有利于改善脲醛树脂对秸秆的胶合性能。笔对比分析了热磨前后稻草与麦秸原料的pH、缓冲容量以及表面自由基浓度。结果表明:稻草与麦秸秸秆原料呈弱碱性,缓冲容量远高于普通木材;热磨处理获得的稻草与麦秸秆纤维呈弱酸性,其缓冲容量比稻草与麦秸秸秆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不过仍高于一般材料;稻草与麦秸秸秆的表面自由基浓度只有普通木材原料的1/10;热磨处理所得秸秆纤维的表面自由基浓度比处理前增加了约4-7倍,效果非常显。 相似文献
11.
改进的高沸醇溶剂法分离稻草中木质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助剂G与1,4丁二醇的混合水溶液为溶剂,在浓硫酸与乙酸以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复合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于160 ℃从稻草中分离出木质素。其最佳工艺条件为:绝干稻草原料55 g,液固比6∶1,混合溶剂中助剂G与1,4丁二醇质量比1∶10,复合催化剂中硫酸用量4 g,160 ℃下保温1 h,木质素得率达到16.02 %。该方法具有温度相对较低,溶剂用量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改性生物质玉米淀粉压制稻秸秆人造板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玉米淀粉为主要原料的改性水性高分子异氰酸酯胶黏剂压制15 mm稻秸秆人造板,并对影响板材性能的因素进行分析.经预试验表明,压制稻秸人造板较理想工艺为:板材密度0.7g/cm3、热压温度160℃、热压时间15 min、热压单位压力3.5 MPa.结果表明:在质量分数1%的醋酸喷洒秸秆表面,秸秆与木刨花按质量比85:15混合,羧基改性丁苯与聚乙烯醇质量比为70:30,主剂施胶量为25%,异氰酸酯质量分数为3%条件下,所压制的稻秸秆人造板的各项理化性能均能达到GB/T4897.3-2003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稻草秸秆预处理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生梅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3(4)
通过不同的化学试剂与汽爆组合处理稻草秸秆的研究,确定了有效的预处理条件:稻草秸秆与3%氢氧化钠溶液的固液比为1:5,混匀,置126—128℃保温5min,放气.此预处理能使秸秆中木质素去除75.58%;秸秆酶解(酶解条件:2%底物,0.2%纤维素酶,pH=4.8,0.2mol/L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46℃水解48h)糖化率达91.98%. 相似文献
14.
《天津理工大学学报》2016,(3):60-64
为了更加合理高效地利用废弃农作物秸秆,同时制得价格低廉性能优越的天然吸油材料,本文对水稻秸秆进行了相关改性.利用丙酮和正己烷对水稻秸秆预处理,预处理后的水稻秸秆在一定温度下利用无水乙酸改性.未改性水稻秸秆对不同油品的吸油量、保油率分别为原油6.68 g/g和8%,植物油11.1 g/g和17%.通过对比不同改性时间和改性温度,在本实验设定的温度时间范围内,120℃,4 h改性效果相对较好.改性后水稻秸秆对不同油品的吸油量、保油率分别为原油16.5 g/g和21.4%,植物油19.2 g/g和34%.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电子显微镜对吸油材料表征,结果表明,水稻秸秆中纤维素、木质素和非纤维素上的羟基发生反应,导致结构发生转变,结晶度下降,孔隙明显增大增多,比表面积增大.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由盐胀和溶陷导致的盐渍土低强度和大变形问题,依据抗压实验和三轴压缩实验,研究6种加筋长度和5种加筋率下的稻草加筋滨海盐渍土的抗压强度、抗剪强度和抗变形性能。结果表明,直径50 mm抗压试样的适宜加筋率为0.2%,适宜加筋长度为15 mm,直径61.8 mm三轴压缩试样的适宜加筋率为0.2%,适宜加筋长度为20 mm,这2种条件下加筋土的强度值最高、抗变形性能最优。加筋大幅提高了土的黏聚力,但对土的内摩擦角影响很小,只有在加筋土达到一定的轴向应变时,稻草的加筋作用才能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6.
使用亚大气压下介质阻挡放电低温等离子体,对水稻糙米种子进行处理,不同气体、功率、处理时间下观测低温等离子体对糙米生长活力的影响;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处理后的糙米进行初步的理化性质分析.结果显示:空气等离子体放电对糙米生长活力的促进要优于氮气等离子体放电,空气实验组的最佳处理条件为(360W,5min),而氮气实验组的最佳处理条件为(360W,10min).另外,近红外光谱的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空气实验组(360W,5min)和氮气实验组(360W,10min)的糙米光谱与对照组光谱均存在明显差异.低温等离子体对水稻糙米种子的生长活力具有促进作用,能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作用效果进行初步评估. 相似文献
17.
采用常压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处理麦秸秆表面,分析了放电电压、电极间距和放电时间对麦秸秆表面润湿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麦秸秆表面经过常压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处理后,表面接触角显著减小,表面自由能明显增大,润湿性得到明显改善,且其对麦秸秆外表面的改善效果尤为明显; 此外,随着放电电压的增大,电极间距的减小及放电时间的延长,麦秸秆表面的接触角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自由能则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在放电电压为30 V,电极间距为6 mm,处理时间为60 s条件下,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处理对麦秸秆表面润湿性的改善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流化床燃烧生物质发电是生物质能利用的重要技术,但床料聚团影响系统的稳定运行。该文使用石英砂流化床在760℃燃烧稻草,研究床料聚团机理和生物质灰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床料发生了严重的聚团,床层流化状态明显恶化;碱金属在床料颗粒表面富集,在床料颗粒表面形成了约5μm厚的灰层。K2O-CaO-SiO2三元系相图可以有效解释床层中融化物的出现。聚团机理可概括为:由于稻草灰熔点低,燃烧的半焦表面变粘,粘结床料颗粒产生聚团;通过与细灰碰撞、融化的碱金属化合物冷凝,床料颗粒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灰层并融化,当灰层足够厚时,床料颗粒通过有限的点粘结在一起,也会形成聚团。 相似文献
19.
以稻秸为原料,采用高频热压法制备轻质稻秸保温材料,研究了高频热压工艺条件(包括高频热压时间、稻秸单元含水率和施胶量)对保温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频热压时间240 s、稻秸单元含水率14%、施胶量8%时制得的保温材料,其力学性能均能满足欧洲EN相关标准的要求,且导热系数仅0.051~0.053 W/(m·K),可以有效代替常规保温材料,更兼具价格低廉、质轻、无毒、无害、无环境污染等优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