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的蜒类计有17属91种,包括1未定种。根据蜒类动物群的垂直分布情况,两淮煤田上石炭统太原组可建立Sphaeroschwagerina带,并自下而上进一步细分为2亚带:(1).Quasifusulina gracilis-Boultonia willsi亚带;(2).Sphaeroschwea-gerina subrotunda亚带。必须指出,山西太原组的Triticites simplex带在两淮地区未见到,两淮煤田太原组可能只相当于庙沟石灰岩至东大窑石灰岩的层位,其时代应属晚石炭世中、晚期  相似文献   

2.
本文系统研究了顾桥太原组的的蜒类11属42种,其中1新种;建立了两个蜒类组合带,自下而上为:1.Quasifusulina tenuissima-Pseudofusulina vulgaris watanabei组合带,2.Schwagerina Postcallosa—Rugosofusulina huainanica组合带,并与江苏大屯、太原西山太原组的蜒类化石带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3.
(?)县动物群(一)(二)两文论述了巢县第四纪洞穴堆积中哺乳动物的新种,均属于淮河过渡区古菱齿象——披毛犀动物群的新分子。它们的演化和迁移证明了:①坚特生物地域分异和过渡区存在的必要。②性状接引原则有大量例证存在。 论文补充了性状接引的内容和方法,提出“自然史工程”这一新概念。再度强调安徽第四系沉积的主要层位为Q_2而不是Q_1或Q_3,并建立一地层新名——猫儿洞组。文末建议动物群命名的优先原则,突出分类学命名对动物群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安徽铜陵地区石炭系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野外露头对铜陵地区的上石炭统进行了层序地层分析.上石炭统分为A、B、C 3个沉积层序,分别相当于黄龙组的下部、中上部和船山组.其中层序A、C属于Ⅰ类层型界面,层序B属于Ⅱ类层型界面.与Ⅱ类界面相比,Ⅰ类界面比较清晰易辨.区内缺乏低位域,层序由海侵体系域(TST)和高位域(HST)组成,并且海侵体系域不甚发育,高位域组成了层序的主体.海平面变化控制了层序的演变,但局部构造沉降则影响了沉积物的厚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描述的蜒类采自山东省博山太原组,共研完了11属27种。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报导了产已山东临沂煤田太原组中所产生的蜓类生物共计9属23种,其中新种2个。这些蜓类只代表土石炭统的上部,时代属晚石炭世中晚期。  相似文献   

7.
广西黄茆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层分带及地球化学异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茆D/C界线层自下而上的层序为:代化组顶部,属于Siphonodella praesulcata带;长顺页岩;王佑组,属于S.sulcata带和S.duplicata带。长顺页岩底部亲铁元素(铱等)和亲硫元素高度富集,此异常与K/Tr界线层陨石撞击引起的异常极为相似。该异常与牙形石综合资料,为D/C界线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长顺页岩底界线代表重大事件(可能为陨石撞击)并伴随一些生物的全球性灭绝,而duplicata界线代表事件高峰后,牙形石和菊石开始分异的一条界线。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两淮地区太原组的岩性特征、化石组合及与上覆或下伏地层间的接触关系。根据蜒类和牙形石组合特征的研究,确认本区太原组可能只相当于庙沟石灰岩至东大窑石灰岩的层位(见表1),其时代应属晚石炭世中、晚期。此外,详细讨论了太原组蜒类的生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巢县动物群及其新种以及所归属地层的研究,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并申明我们的看法。这些问题牵涉方面较广,前人做过不少工作,为作者提供了进一步讨论的好条件。本文也联系一些较新观点,有助于问题的系统深入。 一、材料——新、旧种比较 熊类 在淮河过渡区为熊属(Ursus)的一个新种称为宁镇熊。它的个体硕大类似棕熊,但主要特征更和窄齿熊接近。  相似文献   

10.
安徽巢北地区石炭系碳酸盐岩石学特征及形成环境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巢湖北部地区的石炭系,为一套主要以海相碳酸盐沉积为主的地层。本文以相剖面分析方法,对其岩石类型特征、形成环境及演化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早石炭世早期的金陵组和高骊山组属一完正的海退序列。金陵组为一套泥晶生物碎屑灰岩,其生物组合为正常盐度广海型,属开阔海台地环境;高骊山组为一套陆源碎屑组分的页岩和细粒石英砂岩。其石英砂岩属潮汐作用的滨外砂坝环境。 早石炭世晚期的和州组,下部岩石组合为钙质页岩——泥晶生物碎屑灰岩,其生物组合为正常盐度的广海型。其沉积环境为开阔海台地,但海平面时有升降;上部岩石组合为含陆源碎屑或生物碎屑的泥晶灰岩,由于沉积时海平面频繁升降而使沉积物数次露出水面,因遭受淡水淋滤而出现岩溶。相当于A·G·费希尔所称的“洛费尔”旋回。 晚石炭世的黄龙组和船山组则属开阔海台地向上变浅为高能浅滩环境,以至滨海沼泽环境。  相似文献   

11.
在为福建省林业厅鉴定森林害虫标本中,发现日箭蜓属蜻蜒一个新种,特命名为相似日箭蜓。兹描述如下。相似日箭蜓 Nihonogomphus simillimus Chao,新种分布:福建(光泽县)。长度(毫米):雄性体长57,腹长42,肛附器3.5,后翅36。雄性色彩:体黑色,具黄绿色至黄色斑纹。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导了安徽省巢县散兵岭上石炭世—二叠纪钙藻化石7属19种,包括1个新种和3个未定种。其中属于绿藻门粗枝藻科的有5属12种,属于红藻门裸海松藻科的有2属7种。这些化石的发现对研究上石炭统—上二叠统古生物地层学及探讨古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1953年至1955年,作者连续发表五篇论文,题目叫做《中国棍腹蜻蜒分类的研究》。文中述及当时我国已知箭蜒101种和亚种,分隶于26属和3亚科,即箭蜒亚科Gomphinae、哈箭蜒亚科Hageninae和叶箭蜒亚科Ictinogomphinae,其中的箭蜒亚科是把前人的上箭蜒亚科Epigomphinae与箭蜒亚科合并而成的。三十年来我国箭蜒种类增加许多,目前已超过120种。最近作者对我国箭蜒分类进行修订,将原来的箭蜒亚科分为两个亚科,除将箭蜒亚科的范围缩小外,另外成立一个新的亚科,叫做钩尾箭蜒亚科Onychogomphinae。这个新的分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记叙了淮北煤田太原组灰岩中的蜓类15属,62种及亚种,并建立一个蜓带Sphaerosch wagerina,二个亚带:1.Quasifusulina gracilis-Boultonia millsi亚带;2.Sphaeroschwagerina subrotunda亚带。  相似文献   

15.
周昕  周文豹 《武夷科学》2006,22(1):32-33
根据采自浙江缙云县的标本,首次对黄侧日春蜓雄性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九华山位于安徽省南部,景色爽秀,盛产茶和毛竹,为江南名胜和重要茶区之一。在其最高峰正顶,南可眺望黄山,北可俯瞰长江。因该山地处江南丘陵山地之北缘,故调查该山的鸟类区系,对进一步探讨长江下游地区鸟类的地理分布规律、阐明林区鸟类和农林的益害关系以及资源保护与利用等问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关于该山鸟类,仅郑作新和钱燕文在《安徽黄山鸟类的初步调查》一文指明有20种见于九华山之外,尚未见有报导。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地植物学角度出发,论述了庐山植被垂直带的自然条件、划分原则、带谱特征,将整个庐山自下而上分为四个植被垂直带谱:1、海拔600米或70O米以下为常绿阔叶林带;2、海拔600米或700米~900米或1,000米之间为常绿阔叶一落叶阔叶混交林带;3、海拔900米或1,000米~1,250米或1,300米之间为落叶阔叶林带;4、海拔1,250米或1,300米以上为针叶林带.  相似文献   

18.
杨恒新 《科技信息》2012,(28):391-392
阜康矿区“白杨河-四工河普查区”八道湾组煤层分布于和八道湾向斜(W7)两翼构造单元中。由于所处构造位置不同而形成不同煤类分带:“长焰煤带和气煤带”。普查工作中对47个钻孔227个见煤点的煤心样测试成果进行了统计和研究,通过分析N-煤层在不同构造位置所发生的煤类变化,说明了动力变质作用是影响煤类分带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安徽黟县次生灌丛的聚类和排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0.
洪镇花岗岩类上覆糜棱岩、混合岩的存在,其本身的低温混合岩化成因特征,以及三者之间在地球化学上的同源继承性,揭示洪镇花岗岩类的韧性剪切成因,其源岩以长英质碎屑岩为主,少量中性熔岩,其形成过程为扬子板块前陆中压深埋推覆岩在印支晚期的韧性推覆就位,是交代作用为主导,兼之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