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南日鲍β-葡萄糖苷酶分离纯化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硫酸铵分段盐析、透析、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和葡聚糖Sephadex G-100凝胶层析,从南日鲍内脏中分离纯化得到一种β-葡萄糖苷酶.SDS-PAGE分析表明,所纯化的β-葡萄糖苷酶为单聚体,分子量约为90 kDa,N-端8个氨基酸残基序列为AGMLYPRV.β-葡萄糖苷酶的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值为5.0,Mn2+、Cu2+、Ba2+和Zn2+对酶活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Al3+对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SDS则使酶变性失活;pNPG与β-葡萄糖苷酶之间的亲和程度最高,纤维二糖和京尼平苷次之,水杨苷最差.  相似文献   

2.
以地衣芽胞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WBL-3进行固体发酵生产纤溶酶.通过生理盐水浸提、离心去除菌体、硫酸铵分级盐析、透析、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对酶进行分离纯化,SDS-PAGE电泳检测酶的分子量大小,并对该纤溶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凝胶过滤层析后,纯化倍数为33.19,回收率12.39%;SDS-PAGE电泳检测为单一蛋白条带;酶学性质分析表明: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5℃,稳定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最适反应pH为8.5,pH7-10范围内酶活稳定性较高;Mg2+对该酶有微弱的激活作用,Cu2+、Ag+、Fe3+、Hg2+、Pb2+对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本研究为开发新的溶栓药物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假单胞菌TS-1138 L-半胱氨酸脱巯基酶的纯化和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假单胞菌TS-1138L-半胱氨酸脱巯基酶经DEAECellulose-52阶段洗脱、SephadexG-100柱层析被纯化了80.3倍,SDS-PAGE鉴定为单一条带,该酶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3.0kDa;酶反应的最适pH为7.5,最适反应温度为35℃,该酶的米氏常数为2.37μmol/L,最大反应速度为0.11μmol/mL·min·Pb2+对该酶有很强的激活作用,Zn2+对该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羟胺为该酶特异性的抑制剂.  相似文献   

4.
粘质沙雷氏菌L-42发酵液经离心、丙酮沉淀、离子交换层析以及凝胶过滤等步骤,获得了比活性为1166.61 U/mg 的碱性脂肪酶,提取得率为20%,纯化倍数45.57倍,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上均呈现单一蛋白质条带,显示该酶为单体,SDS-PAGE测得酶的相对分子量约为 50 kDa.酶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5 ℃,最适pH值为9.0,在50 ℃以下、pH6.0~10.0范围内保持较好的稳定性. Ca2+、Mg2+ K+、Mn2+、Ni+等对酶有激活作用,而Fe2+、Zn2+、Co2+等对酶活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DEAE Sepharose离子交换层析、Butyl Sepharose疏水层析和Blue Sepharose亲和层析等分离方法,从高产D-(-)-扁桃酸的酵母菌株BY1.1b中纯化得到电泳纯的D-(-)-扁桃酸脱氢酶.采用Sephacryl S-200分子筛层析柱测得该酶的相对分子质量约60 kDa,用SDS-PAGE电泳测得该酶亚基分子量为32 kDa,表明该酶属于同型二聚体.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0℃,最适反应pH为6.0.该酶在低于30℃,pH5.5~8.0较为稳定.以NADH和苯乙酮酸为底物,其Km值分别为Km(NADH)=99.2μmol/L和Km(苯乙酮酸)=263.3μmol/L.  相似文献   

6.
从长期受农药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能高效降解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假单胞菌AEBL3,它在呋喃丹的诱导下能产生较高活性的呋喃丹水解酶。通过硫酸鱼精蛋白处理、(NH4)2SO4分级沉淀、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和苯基交联琼脂糖层析,从菌体中纯化得到凝胶电泳均一的呋喃丹水解酶,纯化倍数为30.33倍。用SDS-PAGE测得该酶的分子质量约为85ku,酶作用的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值为4.5和6.5,30℃下保温30min,酶活力基本不变,高于50℃酶活力则迅速下降;K^ 和Na^ 等对酶有激活作用,Hg^2 、Zn^2-、Cu^2 和Mn^2 等对酶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草鱼胰蛋白酶的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草鱼肝胰脏中分离纯化出一种胰蛋白酶.纯化过程包括: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Sephamse离子交换,Sephacryl S-200凝胶过滤和Q-Sepharose离子交换层析.SDS-PAGE显示在分子量约为28.5ku处有单一电泳带,表明该酶已得到高度纯化.以Boc-Leu-Arg-Arg-MCA为底物测得该酶的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值为9.0.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Pefabloc SC,PMSF,Benzamidine)对该酶的活力有明显抑制作用.底物特异性实验表明该酶特异性分解精氨酸和赖氨酸残基的C末端,进一步证明纯化蛋白为草鱼胰蛋白酶,其酶学性质与鲤鱼胰蛋白酶相似.  相似文献   

8.
通过丙酮沉淀,阳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从苎麻脱胶菌Bacillus subtilis No.16A发酵液中纯化了聚半乳糖醛酸酶(PGase).结果表明该酶分子量为30.2?ku,最适作用pH为9.0,最适作用温度为50?℃,在55?℃以下、中性pH(6.0~8.0)范围内稳定, Ca2+、Mg2+对该酶有激活作用, Cu2+、Mn2+、Co2+、Hg2+有抑制作用,酶解产物在235 nm处有强吸收峰,说明该酶是聚半乳糖醛酸裂解酶.  相似文献   

9.
农药靶标乙酰胆碱酯酶的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了Sephadex G-25层析,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cryl S-200凝胶过滤层析,对家蚕头部粗酶匀浆液中的乙酰胆碱酯酶进行纯化,得到的样品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和SDS-PAGE检测均为一条带,用SDS-PAGE法测得其分子量为77.8 kDa.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7 ℃,最适pH为7.5,对底物碘化硫代乙酰胆碱(ATChI)的Km值为0.392 mmol/L,最适底物浓度为1.6 mmol/L,在1.6 mmol/L底物浓度以上观察  相似文献   

10.
有机磷降解酶是降解有机磷化合物(包括神经毒剂)的一类重要酶.本实验室克隆了铜绿假单胞菌HS-D38的有机磷降解酶基因opd(organophosphate degradation),并经定点突变与原核表达获得了一种新型重组有机磷降解酶OPD.本文研究了该重组有机磷降解酶OPD的分离纯化,及其降解有机磷神经毒剂模拟剂二异丙基氟磷酸酯(diisopropyl fluorophosphate,DFP)的性质.研究结果表明,重组有机磷水解酶OPD经Ni-NTA亲和色谱纯化后,比活力达到了218U/mg.该酶的最适温度为35℃,最适pH为8.0;金属离子Zn2+、Cr2+、Co2+对酶活性有激活作用.重组有机磷水解酶OPD对DFP的Km为1.05mmol.L-1,Vm为0.218mmol.L-1.min-1.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给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调查其养殖过程中鱼体寄生虫种类。【方法】以防城港和北海网箱养殖卵形鲳鲹为对象,通过现场调查、肉眼检查、镜检观察等方法对卵形鲳鲹体表、鳃、内脏等组织进行寄生虫检查并分类鉴定。【结果】共检出5种寄生虫: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拟德式吸虫Pardeontacylix McIntosh、本尼登虫Benedenia Diesing、淀粉卵甲藻Amyloodinium ocellatum和车轮虫Trichodibna Ehren berg,感染率分别为27.8%,8.1%,3.3%,16.4%,18%。【结论】寄生虫在卵形鲳鲹的养殖过程中存在,且种类繁多,已成为影响卵形鲳鲹健康养殖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2016年广西钦州湾近海网箱养殖的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发生以体表皮肤溃烂、皮下出血、内脏器官病变为典型症状的细菌性疾病,通过对患病卵形鲳鲹中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与保存,为后续开展病原菌快速检测技术和防控技术等研究,以及控制相关病原菌在海水养殖中的暴发和流行奠定基础。【方法】利用LB平板和TCBS平板从患病卵形鲳鲹体表溃烂病灶、肾脏、肝脏组织中分离纯化疑似病原菌,并对其进行常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反应的生物学检验,通过16SrDNA基因测序对疑似病原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在细胞和鱼体水平开展病原菌的致病性研究,同时进行人工感染的回接试验。【结果】分离得到4株疑似病原菌(TOQZ01,TOQZ02,TOQZ03,TOQZ04),基于其表型、分子生物学特征和进化关系,判定4株菌株均为弧菌属的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且细胞毒性试验和回归试验证实,分离得到的溶藻弧菌为此次卵形鲳鲹发病的病原菌。【结论】溶藻弧菌是引起广西沿海地区海水养殖鱼类发生细菌性鱼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未来将基于本研究中分离得到的溶藻弧菌开展病害快速检测技术和防控技术等现代海水生态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以实现对广西海水养殖溶藻弧菌病的快速诊断、实时监控和有效预防。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水产养殖行业不断扩大,但随之而来的鱼病对养殖行业造成了巨大损失.本研究以卵形鲳鲹(前期发病)上分离出的溶藻弧菌为实验对象,批量筛选多种中草药,选择抑菌效果最好的一种或几种中草药,并探究不同浓度中草药水提物的抑菌效果,确定其杀菌浓度(MBC)及最小抑菌浓度(MIC),再通过生化指标胞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  相似文献   

14.
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是一种生长快速且肉质鲜美的经济型海水养殖鱼类,但是近些年为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在不断扩大养殖的同时病菌也逐渐泛滥。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是华南沿海地区海水养殖鱼类细菌性鱼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给水产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本研究对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的抗菌作用进行系统研究,目的是为由溶藻弧菌引起的爆发性细菌性鱼病的高效防治提供科学的用药依据。本研究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黄连水提物对卵形鲳鲹源溶藻弧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和半数致死量(LD50),并使用BCA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测定细菌超声破碎上清液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表明,黄连水提物对溶藻弧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对溶藻弧菌的MIC、MBC和LD50的值分别为7.800mg/mL、31.250mg/mL和15.625mg/mL。胞内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的结果提示:黄连发挥抑菌作用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损伤细菌的细胞壁导致细菌内容物的释放并引起菌体裂解死亡。黄连具有发展成为一种高效抗水产病害中草药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从海洋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菌株中获取高产量的角鲨烯活性物质。【方法】研究不同碳源、氮源、培养温度、培养基初始pH值、培养时间、光照和氧气等条件对海洋热带假丝酵母菌株产角鲨烯的影响。【结果】确定最优培养基为(W/V)1%酵母膏+2%蛋白胨+2%蔗糖,最佳摇瓶发酵条件:有氧条件下,初始pH值为5.0,培养温度25℃,经48h培养,角鲨烯产量可达2.25mg/g干重。【结论】采用优化后工艺条件进行发酵,获得的角鲨烯产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张水龙  陈东  曹树威  吴仁智  黄日波 《广西科学》2013,20(2):148-151,157
从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克隆木聚糖酶基因xynB,利用重叠延伸PCR法去除其中的内含子.将该基因与质粒pYES2连接,构建真核表达载体,用醋酸锂化转法导人酿酒酵母(Sacharom yces cerevisiae)INVSC1菌株表达.利用α信号肽替换基因原信号肽,以考察信号肽对表达蛋白分泌的影响.结果获得2株重组菌株,分别为xynB连接原信号肽的pYES2-xynB菌株和xynB连接α信号肽的pYES2-xynB-α菌株.木聚糖酶B成功表达,SDS-PAGE检测到约24kDa目的蛋白质条带.木聚糖酶B最适催化温度为50℃,最适催化pH值为5.0,Mn2+对酶活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将α信号肽取代原信号肽使酶活达到最高的诱导时间由72h缩短为48h,但是置换信号肽使最高酶活由7.59U降低为3.97U.  相似文献   

17.
红树植物桐花树上污损动物群落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斌源  赖廷和 《广西科学》2000,7(4):309-312
1999年10月调查广西英罗港红树林向海林带不同树龄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茎上污损动物群落。结果表明:(1)英罗港向海林带桐花树茎上有污损动物9种,其中白条地藤壶(Euraphia withersi)、潮间藤壶(Balanus littoralis)、黑荞麦蛤(Xenostrobus atratus)和团聚牡蛎(Ostrea glomerata)为主要种。(2)污损动物在茎上的附着高度(h)随树龄和树高(H)增大而增大,在最大树龄17龄植株上平均达182cm。h/H以5龄树最大,达91.9%。(3)不同树龄植株上的污损动物种群和动物总量的密度均以4龄树最大。潮间藤壶在1龄和2龄树上为密度的优势种,白条地藤壶在3龄后占优势。动物总生物量以2龄树最大。除13龄树外,生物量均以潮间藤壶  相似文献   

18.
 在细胞毒性试验结果指导下,对尖萼金丝桃(Hypericum acmosepaium N.Robson)全株的活性部位进行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得到3个(口山)酮类及3个甾醇类成分,通过理化数据测定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分别是:Calycinoxanthon D(1);Isojacareubin(2);6-Deoxyjacareubin(3);β-谷甾醇(4);豆甾醇(5);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甙(6).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弧菌是自然界菌群中的一部分,作为一种有害菌不仅可以感染常见的水产品,有些弧菌更是对人体有一定的致病性。随着近些年水产养殖的不断扩大,由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引起的鱼病不胜枚举,不仅给养殖行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同时对人类生命安全也存在着巨大威胁。本文对卵形鲳鲹源创伤弧菌感染宿主细胞的机制进行研究,目的是阐明创伤弧菌对宿主细胞的致死机理,为未来研发抗病菌功能产品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通过确定创伤弧菌胞外产物(Extracellular products,ECPs)的蛋白浓度,以不同的蛋白浓度为基准,利用光镜观察和细胞活力CCK检测技术测定创伤弧菌ECPs对细胞的毒性。然后使用Hoechst 33342染核观察及DNA ladder来进一步确定其致死机制。根据细胞毒性结果,卵形鲳鲹源创伤弧菌ECPs对宿主细胞有很强的细胞毒性。Hoechst 33342染核结果发现实验组出现了凋亡小体,这与STS处理的阳性对照组中细胞变化相一致。但是ECPs处理后的宿主细胞未出现明显的DNA ladder。卵形鲳鲹源创伤弧菌对宿主细胞具有明显的毒性,再通过理化性质的检测,可以初步确定创伤弧菌导致卵形鲳鲹细胞死亡是通过凋亡途径发生的。未来将针对凋亡途径的具体通路进行深入研究,为控制病菌的感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报道了上海分布新记录的四种鳞毛蕨属植物,即假红盖鳞毛蕨、桃花岛鳞毛蕨、轴鳞鳞毛蕨和高鳞毛蕨,并附有新记录种的特征照片;对新记录种及其近缘种的分类特征进行了描述,对新记录种的地理分布进行了补充.凭证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标本馆(N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