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采用同频率地区组成法分析小南海水电站坝址处设计洪水的地区组成,运用 BP 人工神经网络对坝址河段洪水演进建模,分析不同典型年上游梯级水库群防洪调度对小南海水电站设计洪水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上游梯级水库群调度对小南海水电站设计洪水的影响明显,尤其对稀遇洪水的削减程度显著;以金沙江来水为主的洪水受梯级水库群防洪调度的影响较大,以岷江来水为主的洪水受梯级水库群防洪调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采用历史文献法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引用历史洪水资料和实测洪水资料,分析了公元773年以来嘉陵江下游洪水的概况、洪水时间分布规律及洪水叠加组合规律。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1870年以来嘉陵江下游已确认的较大洪水共有11次,居前三位的分别是1870年、1903年、1981年的洪水;2)嘉陵江下游洪水具有明显的时间分布特征,主要发生在6~9月;3)嘉陵江下游洪水主要受涪江、嘉陵江和渠江三江的影响,三江洪水的叠加对嘉陵江下游洪灾的形成影响重大。嘉陵江下游经济发达,城镇和人口密集,加强该区域洪水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为嘉陵江下游地区的防洪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广东省内西、北江洪水长期预报,发现某些预报的洪峰出现时间,恰好与影响该省的各场热带气旋吻合.影响西、北江形成洪水的热带气旋不会遗漏,而不影响西、北江流域的热带气旋在预报图中不反映出来.从而探索出在做洪水长期预报的同时,又可作出对热带气旋的登陆时间、地点、风力等级和大致灾害程度的预报.  相似文献   

4.
灾害损失评估的灰色聚类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阐述了灰色聚类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求解过程,论述了白化函数的物理意义,并结合新疆“96.7”特大暴雨洪水受灾地、州、市实际灾害损失,进行了定量化灾情损失评估和灾害等级划分,得出新疆“96.7”特大暴雨洪水中各受灾地、州、市的果类系数和灾度等级表。其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表明灰色聚类分析是解决灾害等级划分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利用宝鸡30年(1971~2000年)夏季(6~8月)降水资料,采用正态化Z指数变换和谐波分析方法对宝鸡降水进行了旱涝等级划分及时间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宝鸡地区不同级别平涝出现的几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旱涝具有明显的年际、年代际、周期性以及阶段性和群发性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英德站区域洪水主要来自北江,长湖水库泄洪对英德洪水影响较小,汛后水库水位可以提高,并使长湖水电厂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以武江流域犁市站历史上的53场洪水为例,选取17个时段洪量作为序参量,建立洪水过程协同性评价模型,分析洪水过程的协同性是否发生改变. 研究结果表明:尽管武江流域过去发生过较大的洪水,但是从洪水的协同性角度来看,4场大洪水(1968、1994、2002、2006年)形成过程未发生变异,总体上武江流域各场洪水的消退与涨水子系统的相干性不强,表现为洪水形成过程的协同性较差,与此同时在1963年和1991年洪水形成过程的协同性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异.  相似文献   

8.
太湖流域2016年、1991年大洪水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比较分析太湖流域2016 年、1991 年2 场大洪水对应的降水、水位、洪水蓄 泄及工程调控情况,结果表明:(a) 这2 个年份致洪降水发生日期和降水总量十分接近,但在时程 分布上差异明显,2016 年致洪性降水较1991 年对流域防洪更为不利;( b) 受降水影响,1991 年洪 水期太湖水位具有2 次明显上涨过程,而2016 年太湖水位系连续上涨;(c)在2016 年洪水期,作为 太湖水量主要来源的湖西、浙西入湖水量明显超过1991 年,且湖区降水量也明显大于1991 年,这 是导致太湖最高水位超过1991 年的重要原因;( d) 因治理太湖骨干工程的建成,2016 年流域洪灾 损失占GDP 的比重远低于1991 年。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防洪治涝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影响广州市雨洪的主要因素、洪潮遭遇的可能性和广州市涝灾类型等问题的分析,得出广州市洪水主要来自北(西)江及流溪河,雨涝是广州市3种涝灾中的主要灾害,指出加强都市雨洪的研究,有效地进行广州市防洪治涝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感潮河段洪潮遭遇组合风险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洪潮遭遇分析和洪潮组合的合理选取是感潮河段整治规划设计中的重要内容。构建的洪潮遭遇组合的风险分析模型,首先采用Copu la函数构建感潮河段的年最大洪水流量和相应潮位的联合分布以及年最高潮位和相应洪水流量的联合分布,再基于联合分布提出遭遇组合的风险分析模型。并以漠阳江河口段的洪潮遭遇组合分析为实例来研究。结果表明,①以洪为主,50年一遇的设计洪水与下游多年平均潮位相组合的风险率为6.89%,②以潮为主,50年一遇的设计潮位与其上游多年平均洪水相组合的风险率为4.77%。根据洪潮遭遇组合风险模型来确定遭遇组合,可为感潮河段洪潮遭遇组合的合理选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No upward trends in the occurrence of extreme floods in central Europe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Mudelsee M  Börngen M  Tetzlaff G  Grünewald U 《Nature》2003,425(6954):166-169
Extreme river floods have been a substantial natural hazard in Europe over the past centuries, and radiative effects of recent anthropogenic changes in atmospheric composition are expected to cause climate changes, especially enhancement of the hydrological cycle, leading to an increased flood risk. For the past few decades, however, observations from Europe do not show a clear increase in flood occurrence rate. Here we present longer-term records of winter and summer floods in two of the largest rivers in central Europe, the Elbe and Oder rivers. For the past 80 to 150 yr, we find a decrease in winter flood occurrence in both rivers, while summer floods show no trend, consistent with trends in extreme precipitation occurrence. The reduction in winter flood occurrence can partly be attributed to fewer events of strong freezing-following such events, breaking river ice at the end of the winter may function as a water barrier and enhance floods severely. Additionally, we detect significant long-term changes in flood occurrence rates in the sixteenth to nineteenth centuries, and conclude that reductions in river length, construction of reservoirs and deforestation have had minor effects on flood frequency.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山洪灾害频发,造成严重的社会经济损失和大量人口伤亡,定量表征各因子对山洪灾害的影响以及评估山洪灾害风险的空间分布,对山洪灾害的预警体系建立及重点防范区域确定具有科学参考价值。本文研究以江西省小流域为基本单元,从危险性、承灾体和易损性三个方面选取共计36项因子,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PCA)最终筛选出12个关键因子。基于关键因子,使用确定性系数(certainty factor, CF)、多因子叠加权重计算,结果表明:易损性因子对山洪灾害风险的相对贡献较大,危险性因子中汇流时间为1.15~2.20 h、坡度为11°~22°、年最大6 h降雨量均值小于81.02 mm时和6 h设计暴雨变差系数小于0.42,为山洪灾害风险的敏感区,承灾体因子对山洪灾害风险的相对贡献较小。江西省较大风险以上小流域占比为25.47%,其中东北部的饶河、西南部的修水、中部抚河流域和信江上游、西南部的赣江上游山洪灾害风险大,尤以景德镇、上饶市和赣州市为甚,鄱阳湖流域及西南和西北部的修水流域山洪灾害风险小。  相似文献   

13.
洪水峰型的解读是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本文提出洪水峰型指标的界定原则,并从多角度提取反映洪水峰型的指标。采用人工鱼群优化的投影寻踪模型解析洪水峰型,结果说明:采用分类的研究思想,仅7项洪水峰型指标即可辨识出武江流域1955-2007年的53场洪水中,有单峰型洪水28场、双峰型洪水21场和三峰型洪水4场。在此基础上,利用辨析双峰型差异的4项指标,进一步识别21场双峰型洪水的峰型差异,得出I型双峰型洪水11场,II型双峰型洪水10场。  相似文献   

14.
为了改善传统的中小洪水模拟方法中对洪水过程模拟精度较低的问题,用水文倒推法对研究区域出口断面的流量过程进行模拟。鉴于流域枯季径流缓慢变化的特点,基于水量平衡方程,对时段平均的径流量与径流变化量的相关关系进行推导,建立了基于水文倒推法的中小洪水模拟方程,并推出方程的适用范围。通过清江流域1989—1995年的场次洪水过程模拟,结果表明:洪水过程模拟效果较好,涨水和退水趋势与实测流量基本无差异,退水过程的拟合程度优于涨水过程;模拟洪峰精度符合要求。与传统洪水模拟方法和枯季径流预报方法相比,该方法计算简单,并能以过程线的方式描述中小洪水的洪峰量级,为水库调度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安徽省近554年的旱涝等级资料,首先利用偏度系数、峰度系数、频次、累积距平等计算公式和方法进行旱涝变化规律的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旱涝等级序列具有不对称分布即涝明显多于旱的非正态分布特征,呈现干燥期、湿润期的阶段性变化特征,以旱为主和以涝为主的现象间隔出现.其次运用旱涝序列分析和滑动t-检验法、Yamamoto法的检验方法都证明1723年、1774年和1913年附近出现序列的突变现象,数种方法都表明序列有基本相同的干湿转折点.  相似文献   

16.
黄河龙潼段揭河底泥沙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1977年小北干流的两场洪水资料,建立了非恒定流泥沙数学模型,模拟该河段的揭河底冲刷。并用7月6日的洪水率定系数和参数预测了8月3日洪水的水沙过程,其计算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针对非平稳性条件下不同区域洪水间组合设计值计算难题,采用Copula函数构建了可综合考虑不同区域洪水边缘分布非平稳性和洪水间相依结构非平稳性的变参数Copula模型,分析了不同区域洪水间联合分布规律随时间的演变特征。基于等可靠度法和条件期望组合法,提出了变化环境下设计洪水地区组成分析方法,实现了非平稳性条件下不同区域洪水组合设计值的计算。以寸滩站和宜昌站年最大15 d洪量系列为例,分析了两站洪量及其区间洪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寸滩站和宜昌站的洪量系列均具有减少趋势,两站洪量的联合分布随时间变化,指定重现期对应的宜昌站、寸滩站及寸滩—宜昌区间洪水设计值随使用年限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8.
 利用流溪河模型对广东省内白盆珠水库的入库洪水进行模拟计算与分析研究。采用200 m精度的DEM数据、1 km的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类型数据构建了模型,并将流域水系分为5级不同的河道,通过在河道上设置结点将河道分为48条虚拟河段,对不同的虚拟河段赋予不同的河道参数。在给定模型参数初值的基础上,分别用3场和11场洪水对模型参数进行了调整和验证。结果表明,流溪河模型对白盆珠水库入库洪水的模拟效果较好,推求的参数具有物理基础,对于洪水模拟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洪水模拟及预报方面有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淮河流域百年一遇来流条件下,花园湖行洪区的分洪效应。结果表明:当进洪闸、退洪闸同时开启时,花园湖行洪区对其上游的淮河干流水流以削峰为主,对其下游的淮河干流水位以错峰为主;花园湖行洪区中出入流速极值均出现在退洪闸处,特别是在退洪闸反向进洪初期,退洪闸处流速可达0.7 m/s;退洪闸适当晚开既不会增大淮河干流的最高水位,还可有效减缓花园湖行洪区的淹没进程,有利于提高淮河干流调蓄洪水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洪涝灾害灾变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灰色系统.根据湖南省1980-2007年洪涝灾害统计数据建立了灰色灾变预测模型GM(1,1),发现湖南省洪涝灾害的发生呈现出周期波动性和损失越来越严重的特点,在未来10年中,2010年和2017年将可能发生轻灾,2012年、2015年和2019年将可能发生重大洪灾,2013年和2016年将可能发生特大洪涝灾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