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教化在汉代伦理与制度整合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是教化正式兴盛的时期,也是伦理与制度整合的重要历史时期。由汉代尊老、旌表、兴学、德治等非强制性的教化入手,可以探讨教化与伦理和制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如何作为中间环节实现伦理与制度的整合。  相似文献   

2.
汉代作为伦理与制度整合、互动的关键时期,由政府旌表对孝行之认可等方面入手,分析孝行由出自天性缘于亲情的个人行为到为官方制度引导和控制的外在礼仪形式化之社会行为的变异过程,可探讨两汉社会政治伦理教化的变异及影响。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整体伦理与制度伦理、 机构伦理的内涵。整体伦理是指一定时期、 一定范围内人们共同认可的伦理共识, 有赖于制度伦理的生成; 而制度伦理是伦理要求与实践的制度化与法律化的统一, 一般是由与制度相关的机构研究和制定的, 为机构提供合理的价值定位,是机构的灵魂。分析指出, 从个体德性向整体伦理的位势改变是当代伦理道德形态的一个基本特征, 是伦理实践范式的重要转变。最后提出, 制度伦理与机构伦理是当前伦理理论研究和伦理实践中重要而又迫切的课题, 对医学伦理和生命高新技术伦理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4.
制度伦理建构不应被简单地理解为"制度伦理化"或"伦理制度化",而应当被理解为对制度自身的伦理属性以及对制度在社会伦理生活中的功能定位、作用方式的反思、批判与重建。制度伦理构建是现代社会转型的内在要求,它一方面表明制度的伦理基础的现代变革,另一方面表明制度必须在现代社会伦理生活中起着主导性的规范作用。制度的主要功能在于平等地保障现代个体的自由与权利,而对那些可能损及他人自由与权利的行为进行强制性规范则是其主要的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5.
制度伦理与伦理制度是两个不同含义的概念,不能将其混淆使用,但二者之间也是有联系的,存在着互为条件、彼此作用的有机统一关系。制度伦理与伦理制度对当今社会的经济发展、道德建设及制度建设都是不可或缺的。对这二者的概念和涵义作一界定,探究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对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和道德建设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极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发挥伦理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是我国社会发展与社会管理实践的必然选择。在社会管理中,伦理与制度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对任何一方的忽视与偏废都将无法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因此,必须将伦理和制度的功能加以整合,形成有效运行机制和路径,实现社会管理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本阐述了SARS对现实存在的制度化与政治伦理的影响,并提出了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培育新型的社会主义制度化与政治伦理,从而推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8.
试论汉代文化的重要特点之一:重视孝道与《孝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道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传统。迄今为止的学者在谈到汉代文化时,往往忽略汉代的孝道与《孝经》。文章认为,汉代文化的突出特点是孝道,汉代是《孝经》最流行的时期,《孝经》在汉代受到空前绝后的重视。与先秦、秦朝相比,汉代的孝道之风出现了新的动向:一是汉代皇帝高度重视孝道;二是《孝经》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三是汉代研究《孝经》的学者颇多;四是汉代对《孝经》的作用有所夸大。为什么当代学术界忽略了对汉代的孝道与《孝经》的研究呢?主要原因在于:历代学者的视野被风行于汉代的“五经”遮掩了。  相似文献   

9.
 古今中外法学研究中 ,没有任何一种部门法比生命法与伦理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 ,探讨生命法学中的伦理问题 ,是生命法学的重要课题。随着生命科技的高速发展 ,千百年来陈陈相因的传统社会关系正受到严重的冲击 ,并因此提出了种种匪夷所思的“法制需求”.对这些法制需求 ,或顺或逆 ,都将引致伦理观的严重冲突。何去何从 ,孰是孰非 ,众说纷纭 ,观点往往针锋相对。显然 ,生命法学对此应责无旁贷地作出回答。至于是非对错 ,当然只能由实践来判定。  相似文献   

10.
徐州汉代墓葬制度是在汉代徐州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它与整个汉代丧葬制度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共性。但由于地理环境、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历史沿革、社会风俗、传统文化、思想信仰等诸多因素的差异,它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具体来讲,西汉时自身特点较为明显,东汉时则与其它地区较为统一。  相似文献   

11.
汉大赋在汉代文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赋家们第一次将自然景物作为描绘的重心,其景物描写不再是作家感情、心志的载体,而是一种独立的自然存在,状物细腻,描摹逼真.内容上"苞括宇宙,总揽人物",描写上移步换形、穷形尽相,动静结合、错落有致,词藻华丽、文气充沛,把我国古代文学推向了一个崭新阶段.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汉派服装业的地域特点和楚文化对汉派服装业的现实意义,并且从几个方面论证了汉派服装业是楚文化创新特质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3.
"春秋决狱"是汉代一种特殊的断案形式,从汉武帝开始,以后盛行于两汉。其出现的根本原因是汉武帝时期经学意识形态的确立。此外,政治利益的驱动和古代法律对官贵的不适用性也是其出现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从《诗经》里唯一的禽言诗《豳风.鸱》到汉代的寓言诗赋具有这样一些共同点:从精神上看,这些寓言诗大多描写了人生的悲惨遭际;从作者的身份上看,大多属于“士”这一阶层;从方法上看,都是借托禽言而抒人生况味;在人称上,由纯用第一人称到多人称转换;在叙事上,由单角色过渡到两个角色的对话。种种变化都显示了寓言诗不断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汉赋从汉初的骚体赋、杂赋发展为汉大赋,在这个过程中,游说之辞是汉赋文体扩张的主要途径,汉赋从游说之辞吸取其细节刻画、铺张排比、主要是寓言辩难的情节结构等表现方式,形成了汉大赋的主要体裁特征,直接促进了汉大赋体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汉代的"酎金"与"酎金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武帝初期 ,诸侯势力膨胀 ,甚至“不听天子诏” ,与中央政府抗衡 ,直接威胁着中央集权。为加强中央集权 ,削弱诸侯势力 ,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 ,“酎金案”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7.
明代是史汉评点的兴盛期,通过对既往史事的评析,充分展现士人张扬的个性及对历史事实的理性认识。洪垣在《史说》中,通过灵活多变的评史方法,对历代史实展开辨析。通过分析洪垣对秦汉史的论断,洞悉其史论的特点和史学意识,并借以揭示《史说》一书的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巴蜀汉阙的历史文化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阙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保存完整而又最为悠久的地面建筑.阙建筑之所以在汉代盛行,主要是它蕴含了深刻的符号学意义:一是表示等级观念,即立阙的墓主一般是俸禄在二千石以上的官吏;二是天门的象征,是人升入天界的门户.宫中建阙除蕴含宫殿是天帝子孙居所的意义外,还寄托了皇帝渴求长生不死的思想.而当时社会墓阙林立,主要是把它当作一种助人升天的工具.  相似文献   

19.
就目前所能了解到的墓葬情况分析,初步确定六安双墩汉墓为西汉六安国王陵大体上是可以接受的.但对墓主人身份的确定,不宜取铜壶"共府"铭文为核心证据,因为环绕双墩墓"共府"铭文的证据链基本上并不指向刘庆. 事实上,"六安飤丞"封泥等物件在确定墓主身份时更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0.
尹春保是著名的汉剧生角表演艺术家,也是“尹派声腔”艺术流派的创始人。尹派声腔以低回、舒展、花俏见长,极具魅力,其基本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汉剧尹派研究迄今仍未受到足够的关注,加强尹派研究对于繁荣汉剧艺术和振兴汉派文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