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用空气振动发电的引信电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图研究一种利用弹丸在弹道飞行过程中所引起的空气振动来发电的新型引信电源。对弹丸飞行所引起的各种模式的空气振动的特性进行分析,认为激波是主要的噪声源,附面层压力起伏可以直接利用,但能量小,两者可作为发电的主要能量来源。设计了利用弹丸激波发电的装置,该装置在弹头有一个导流装置。在对模拟电源装置进行吹风试验检测发电信号的波形和频率等参数的基础上,论证利用该电源装置为无线电引信提供电源的可行性,并对该电源进行了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2.
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水下轻武器与常规武器的内外弹道特性具有显著差异,该文在分析水下枪械的内、外弹道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宜水下枪械内弹道方程组,分析了水中弹丸运动受力情况,建立了杆形弹丸水中运动速度衰减规律方程。实验表明,该分析方法可行,为水下轻武器的工程化设计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引信对弹丸末端弹道修正的概念,并对控制模型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以目标为参考坐标系的弹丸运动方程,探讨了实现末端弹道修正的技术途径,以82mm迫弹为例,进行了计算机数字仿真,结果表明末端弹道修正技术是提高弹丸命中率的一有效且经济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定距引信的电子计转数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旋转弹丸在外弹道上的运动 ,推导出了引信零件在弹道上的运动角速度和离心加速度表达式 ,通过计算和模拟仿真得到了脉动的离心加速度曲线 ,在引信动态模拟装置上进行模拟测试 ,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提出了通过直接计弹丸转数实现引信定距功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引信作为炮弹最关键的组成部分,由于膛内的恶劣环境影响,引信所受到的超高加速度对引信的可靠性至关重要。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弹载测试技术的微型三轴加速度测试系统。该微型测试系统替代原先引信的位置,同时将高g值三轴加速度传感安装在引信最薄弱的地方。MSP430F149单片机作为系统的主控制器,通过对三轴加速度在膛内整个过程的输出的信号进行采集、存储,从而获得引信在内弹道所受到的加速度值。本设计系统对弹丸、火炮以及引信的设计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针对非旋或微旋弹引信第二环境力微弱和不容易识别的问题,考虑到地磁场强度的方向性,提出应用三轴磁传感器检测炮口地磁信号,获取弹丸出炮口信息,以此作为引信冗余保险激励环境信息.分析了基于地磁信号的冗余保险方法,建立了三轴磁传感器检测地磁信号的数学模型,通过对国内不同区域、不同发射情况的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应用弹丸出炮口的地磁信号作为弹丸引信的第二环境激励,方法可行;应用三轴磁传感器可避免单轴磁传感器敏感地磁信息的盲区问题,保证了基于地磁信号的冗余保险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分离型激光启动靶光电探测系统及信号处理电路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介绍了一种用作分离型激光启动靶的光电探测系统及信号处理电路.半导体激光光源经准直、扩束形成激光光幕,再经距光幕一定距离(3—5m)外的具有原向反射特性的微珠玻璃屏反射回来后经球面反射镜的会聚由光电探测器接收.当弹丸飞越光幕后,光电探测系统可以获取弹丸过靶信号,实现对弹丸运动的研究.章给出了56式7.62mm弹丸实测波形.结果表明该系统有效靶区大,使用灵活方便,适用于大口径或弹道散布较大的弹丸速度的测量,也可用做其它设备(如狭缝相机等)的触发信号源.  相似文献   

8.
针对弹道中段目标的雷达特征信号难以实测的问题,建立了弹道微运动目标雷达特征信号仿真模型.通过分析弹道目标微运动特性推导出锥旋运动方程.阐述了宽带目标散射特性的基本物理意义,给出了锥形目标进动的雷达散射截面计算公式和动态目标宽带电磁散射剖分建模方法.利用提出的模型对微运动目标的雷达特征信号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弹丸角运动物理仿真高速陀螺模拟装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利用三自由度高速陀螺模拟装置来模拟弹丸的角运动,开发了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测控系统,建立了弹丸角运动仿真系统,能够同时对高速陀螺模拟装置3个转轴转速进行实时测量和控制,自转角速度最高可达24000r/min,实现了对弹丸角运动的实时物理仿真,为再现弹载机构运动规律,研究弹道环境对弹载机构的受力和运动规律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手段,并已在多种引信系统设计和故障分析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0.
针对弹丸滞留受热身管影响其外弹道初始温度的问题,分别建立了弹丸内弹道和外弹道瞬态受热模型。结合身管传热方程与两相流内弹道模型,采用四阶龙格-库塔法求解热平衡方程和弹道微分方程组,得出飞行弹丸头部温度场分布。该方法考虑了发射前弹丸滞留受热身管的可能性,使其外弹道初始温度的设定更合理,温度场计算结果更精确,符合实际战场环境,为弹丸红外辐射特性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根据实测数据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系统辨识的数学和物理相结合的建模方法建立了一种电容近炸引信目标近场特性的数学模型及计算机打靶过程的半实物仿真系统在弹丸与目标的不同交会条件下对电容近炸引信的打靶遇靶过程进行仿真,给出炸高结果及引信工作情况的分析,还可用来研究干扰信号及各种噪声、背景信号对引信的作用。该系统还可以脱离计算机独立运行和用於其它体制的近炸引信的半实物仿真。  相似文献   

12.
设计、优化静电加速器需要对其束流光路进行精确计算,现有束流输运程序不能对束流经过某些复杂结构极面的电磁元件进行模拟。该文比较了不同输运程序,扩展了通常仅用于模拟离子源引出的Igun程序,对束流经过静电透镜进行了计算。根据Poisson/Superfish、Parmela程序的特点,对特殊的静电元件,用前者计算电场,再导入Parmela程序进行整个光路的模拟计算。该方法可以计算束流经过复杂极面的电磁元件作用后的传输特性。实例计算表明,靶点束斑直径约为1cm,与实际测量结果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13.
现代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使电子系统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而电子系统在自身对外界产生电磁干扰的同时也在受到外部电磁环境的干扰,所以电子系统的电磁兼容性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文章针对现代电子系统中存在的各种电磁干扰,分析了其产生的途径和原因,电子系统最终要形成印刷电路板(PCB)才是一个实用的系统。所以PCB设计中的电磁兼容性会对整个系统的可靠性产生很大的影响,文章对电子系统的PCB设计也提出了电磁兼容性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4.
高压输电线路周围的电磁环境是影响线路工程规划和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本文根据井冈山220 kV水电厂送出工程规划情况,建立了220 kV线路以及220 kV和500 kV线路平行段的二维电磁场仿真模型,计算电磁场分布情况并分析其电磁环境对周边居民住房的影响,根据电磁场标准限值要求,确定线路下方建筑的高度限值;根据平行段线路电场计算结果,综合考虑了线路风偏的影响,确定了平行段线路之间的距离。本文计算方法可为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分析提供借鉴,计算的结果为实际工程的规划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网格金属结构屏蔽电磁辐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格金属结构经常替代金属板进行电磁辐射的屏蔽和防护,利用电磁场理论和数值计算技术从理论和数值模拟2个方面对金属网格结构的屏蔽效果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金属网格结构具有优良的远场屏蔽效果,对于距离小于网格中2金属线间距的近场区域,电磁辐射的屏蔽质量较差.透过金属网格结构的电磁辐射在平行于金属网格的方向周期振荡,同时在垂直金属网格平面的方向快速衰减.该研究结果对电磁辐射的屏蔽和防护设计及屏蔽材料的选择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得出超宽谱电磁脉冲脉宽对无线电引信的影响与作用机理,选择某型集成电路米波无线电近炸引信,给出了研究所需的试验设备和试验方法,通过变换超宽谱脉宽对无线电引信进行辐照,得出了脉宽变化对无线电引信的影响,并确定了被试无线电引信在不同脉宽下的发火阈值.最终得出超宽谱电磁脉冲与无线电引信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后门"的方式耦合进入的.超宽谱电磁脉冲脉宽的变化对引信有很大的影响,超宽谱脉宽越窄,对引信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7.
该文分析了一种新型自保持电磁阀的磁路结构,通过对电磁铁的结构设计及线圈的参数选择,采用性能优异的永磁材料,进行优化电磁磁路设计。使该电磁阀具有工作可靠、节能及寿命长等优点,可用于具有控制功能的电池供电的各种智能仪表。  相似文献   

18.
针对井中瞬变电磁全区视电阻率定义求解和解释方法开展研究。依据均质全空间瞬变电磁场解析式计算不同采样时间或装置条件下感应电压响应,认识到响应值在电阻率取值范围的全区间或部分区间内保持单调性。根据"牛顿-下降"最优化原理,给出一种井中瞬变电磁全区视电阻率求解方法,通过均质全空间瞬变电磁场响应试算结果与介质真电阻率对比验证该方法的精度和适用性。建立典型径向及垂向分层地电介质模型,通过时域有限差分法模拟计算瞬态场感应电压响应,并进行全区视电阻率换算分析。结果表明:视电阻率是不同时刻电磁场作用范围内所有电性体的综合反映,由全时段视电阻率结果识别全空间介质的径向及垂向电性情况具有一定可行性,各时道的视电阻率值可作为推断地电结构等信息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当今时代是以半导体产业为基础和支柱的时代,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已深入到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用电设备的体积越来越小,它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电磁兼容性令人特别担忧,人为产生的电磁与日俱增,由此而产生的电磁干扰日趋严重.因此,造成了所谓的电磁环境污染.为了降低这些电磁环境污染,该文分别从电磁干扰产生机理和电磁兼容设计两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并且,结合本人实际的研究情况,总结出高频电路中常用元器件的特性和PCB布线规则,为今后工程设计人员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基于WLAN技术设计了一种楼宇内网络建设方案,给出了该方案的详细设计步骤,包括频谱环境分析、规划设计、安装施工、测试和验收共5个阶段重点论述了设计阶段,对设计阶段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给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对WLAN信号的高频电磁辐射进行了专门的实验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与国家标准进行了对比,证明其对人体健康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