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行有效的族际政治整合是多民族国家建设的重要任务。族际政治整合力即是国家运用资源进行族际整合的政治能力。我国族际政治整合力表现出优势与劣势并存的特点,应从国家战略层面提高我国族际政治整合力。  相似文献   

2.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既是构建民族理论、民族政策的指导思想,也是凝聚各民族的核心力量。新中国成立60余年来,族际政治关系保持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良好态势,源于主流意识形态在族际政治和谐治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而族际政治和谐治理又促进了各民族人民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相似文献   

3.
多民族国家内部族际利益的整合对整个国家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将族际政治冲突控制在不致危及整个多民族国家生存的范围内,是所有多民族国家族际整合的底线,在这个底线以内,爱国主义无疑有着巨大的族际利益调适功能,这个调适过程是持续不断的,并应力求避免任何僵化的或倒退的方略。历史与现实都表明,民族的充分发育和在一个多民族国家中结成一个具有一致利益的共同体,更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我们所要做的是确保族际利益整合的公正性及建筑其上的政治合法性,追求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4.
民族国家如何整合国家内部诸民族,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现实政治问题,也是一个学术界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对此,学者们对此展开了深入的分析讨论。总体而言,国内学术界多数学者在族际政治的范畴内研究此问题,他们提出了民族共治论、现代世界体系视野下的族际政治整合以及国家建构视角下的族际政治整合等三种族际政治整合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5.
浅谈影响族际通婚的因素——吐鲁番族际通婚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吐鲁番族际通婚的调查 ,从宗教信仰、民族习惯、亲朋及社会压力等方面分析影响不同民族之间通婚的因素。并在个案的基础上对族际婚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族际政治传播是指多民族国家内部各民族之间政治信息的传递、流通、扩散及效果,它具有横向性、内生性和非制度性特征。多民族国家内的族际政治传播作为特殊的政治传播活动具有鲜明的价值诉求。中国作为多民族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族际政治传播应该遵循如下原则:一是族际政治传播应服务于族际政治整合的根本目的;二是秉持"求同存异"与"多元一体"的原则;三是族际政治传播应以有利于国家形象的内部生成为指向。但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给族际政治传播的如上原则提出了挑战,新媒体的技术赋权重构族际关系,扩大各民族的资源获取能力和社交范围,这同时使得传播内容更加多元化,与民族有关的外部有害思潮也更易于通过新媒体平台渗入族际政治传播中,所有这些挑战均会影响族际政治传播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调查发现,同江市街津口乡赫哲族与汉等民族普遍建立了民族混合家庭,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已全部实行族际通婚。赫哲族族际通婚家庭所生子女的族属均报为赫哲族,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赫哲族人口数量的增长。但民族混合家庭的增多对赫哲语功能的衰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大量的赫汉民族混合家庭的存在,从一个侧面说明赫哲族与汉族之间的关系已达到相当融洽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族际通婚是反映武陵地区民族关系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变量。该地区历史上的族际通婚大致经历了先秦时期、秦汉至唐宋时期、元明清至民国时期等三个历史阶段,形成了由个别通婚向集群通婚发展、由上层统治者通婚向下层民众通婚发展、由一般通婚向民族融合发展的历史轨迹。影响该地区族际通婚的主要因素有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心理因素、自然因素五种因素。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在努力寻求把民族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等方法综合起来以探讨中国社会及文化的研究思路 ,这一思路有别于一般民族学研究的视角与方法 ,着重思考“族际社会”这个视角在中国社会及文化研究中的特别意义。从传统的族别研究转换到族际研究和地域研究 ,从强调族别个性转换到强调族际文化共享与多民族社会共同发展 ,以及族际视角在应用研究中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政治稳定是促进社会秩序稳定及经济社会全面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政治的稳定要求国家有较为健全的政治制度、稳定的政治结构、政治的结构和功能相匹配、民族宗教矛盾不是十分突出以及社会能够被控制等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持政治稳定,努力维护社会稳定,经济和社会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发展。因此,在社会转型时期,我们更要采取有效措施,继续努力维护政治稳定,为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进程中,人口流动性日益扩大的同时,社区居民的差异性日益突出,社会冲突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在这一背景下,通过社区建设,可以整合社区居民的差异性,弥合社会分歧,消除社会冲突.在一个多民族社区,社区建设可以使各民族居民凝聚于社区,形成共同的社区认同,产生社区归属感和安全感.遵义市“四民社区”的创建,通过政府的公共服务和社区居民的公共参与,以公共交往促进了族际交往、以居民身份整合了民族身份、以公民意识整合了民族意识、以社区认同整合了民族认同.“四民社区”的创建,是多民族地区族际整合的有益探索,也可以为我国其他多民族地区的族际整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诗经》作为纪实性的诗歌总集,清晰地记载了上古时期族际交往与融合的史实,揭示出族际融合是中华民族形成的形态和途径,具体模式主要有族际通婚的血缘融合、战争碰撞的文化融合以及人口迁徙的文明融合。  相似文献   

13.
从社会学视角出发,运用初级群体、社会互动、角色塑造和文化冲突等理论,阐释了井冈山文化形成的内在机理及其在我军早期建设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并对这一特色文化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进行了归因分析。  相似文献   

14.
林业企业不仅是一个经济组织,同时也是社会组织,具有社会性,因此需要承担社会责任.从政治社会学视角,提出林业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经济责任、生态责任、文化责任,并从国家与社会互动关系的角度,提出林业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具有的重要政治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口流动由“个体流动”发展到“整体迁移”,家庭化已成为人口流动的一个主要特征。随着流动人口家庭化速度的加快,流动人口子女教养问题开始浮出水面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本文以辽宁省沈阳市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作为调查,研究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我国公共安全问题已延伸到社会各个领域,须以科学安全观对公共安全进行再思考。西方社会学家对公共安全有其独特分析视角。透析社会公共安全问题,诱发公共安全事故的原因是多元的;我国公共安全问题的解决路径,是要加强立法建设,建立起公共安全综合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理论是在探索时代课题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呈现出鲜明的时代和个性特征。其主要内容包括:言教与身教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原则论;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思想政治教育控制论;分层施教的思想政治教育层次论。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育人方面起到整合其他教育因素的重要作用。必须重视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这种整合作用,协调一切力量共同努力,使育人功能得以全面发挥,实现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9.
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思想与实践作为目前研究热点之一,多从静态的文化观入手。静态的文化观掩盖了图书馆文化建设的社会再生产功能。从文化社会学视角观察,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应该从学术性和自主性两方面入手,以适应其作为社会再生产机构的占位。  相似文献   

20.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适应了农村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正成为新农村建设中最具活力的组织形式。本文以广西贵港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实践为例,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组建冲动、发展的有利及阻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专业化、规范化程度将逐步提高,并将向综合服务性组织和经济实体型组织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