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城市生态系统的评价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生态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安徽省17个地级市的城市生态系统进行评价,依据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及数据的可获得性,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方面构建了城市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17个城市之间生态系统状况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合肥及沿江地区城市生态系统发展较好,两淮地区、蚌埠、安庆等工业城市次之,皖南地区及皖北宿州等地城市生态系统发展欠佳.  相似文献   

2.
将健康概念引入到城市生态系统中研究,从复合生态系统角度评价和辨析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决策依据极具现实意义.文章以宁波市生态系统为例,利用主成分投影法评价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价结果表明:宁波市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有所上升,但健康改善程度并不显著.主成分投影法从时间上较好地反映了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走势,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综合地理区划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合地理区划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提和基础。本文通过地图叠置法,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将安徽省划分为皖北区、江淮区、大别山区、沿江区、皖南区五个综合地理区和十一个综合地理亚区,分析了各综合地理区域的优势与不足,为安徽省制定并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当前热点研究问题。依据统计年鉴与公报资料,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筛选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同时结合模糊数学理论构建城市生态系统评价模型,进而对南京市2001~2011年间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形势进行动态评价。研究表明:2001~2011年整个时间序列内,南京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总体呈现由健康水平向很健康水平缓慢过渡态势;11年间南京市较强的城市生态系统活力、组织结构和恢复力要素推动城市生态系统保持当前状态或进入更高级别健康状态,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人群健康两要素总体健康状况不理想、波动性大,使得南京市城市生态系统总体健康水平得不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5.
从山东省城市土地经济效益、利用程度、投入强度、可持续发展等4个方面入手,构建包括12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运用SPSS统计软件,选出影响土地集约利用的4个主成分,并以其贡献率为权重,利用主成分各因子得分,对山东省17个地级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从区域空间发展角度,结合ArcGS处理软...  相似文献   

6.
主成分分析在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栾娜 《甘肃科技》2010,26(1):132-134,167
建立了甘肃省12个地级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实力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6年的经济统计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实力,说明了主成分分析能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进行有效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针对黑龙江省各城市的12项指标,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指标提取主成分因子,得到主成分因子得分,对主成分得分进行排序,利用聚类分析法对排序后的城市进行分类,根据数据显示的结果,提出发展意见。  相似文献   

8.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边界包括森林植物系统、社会 经济系统和其他非生物环境系统。在景观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提出了功能主导原则等5 个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区划的原则,并根据自然因子、社会因子和经营因子,提出了以“林种+林型 ”为基础的“功能+景观”的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区划方法,把研究区内的森林生态系统划分为16种 经营区划类型,在此基础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系统聚类方法,对经营区划类型进行组织,建立成2 大类5个亚类的组织经营类型(区)。在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总原则下,根据各组织经营类型(区)的 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场级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9.
通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安徽省2007~2012年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效率进行实证分析.首先,建立安徽省区域内产业结构调整的综合评价体系.其次,利用主成分分析模型研究安徽省内产业结构调整中,省内不同城市和地区在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生态污染等不同角度所产生的综合效果,并据此对安徽省内不同城市的产业结构优化效率进行综合评价.最终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依据安徽省经济实际,从土地利用投入、产出效益、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生态效益等4方面构建安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体系;以安徽省土地统计数据为基础,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省内17地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2004-2009年安徽省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不断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度增加了2倍多;(2)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淮河以南相对较高,淮河以北总体上较低;(3)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土地集约利用重要的外部因素,合肥、马鞍山和芜湖等经济发达地区集约利用水平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1.
运用层次分析和神经网络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从静态和动态2个方面对甘肃省内5条高速公路的可持续发展作了综合的实证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5条高等级公路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趋势度值随着时间变化呈上升趋势,说明5条高等级公路生态环境在发展水平和发展协调度2方面均有较好的可持续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2.
建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物元分析法,对皖北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皖北各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差异明显,阜阳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大,可持续利用状况较差;宿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较乐观,水资源具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潜力;淮北市、亳州市、蚌埠市和淮南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已经有相当规模,当前的水资源供需达到基本平衡。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耕地利用社会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系统理论、人地关系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理论支撑,以河南省各地市不同社会因素现状为基础,选取了耕地利用社会效益评价指标,构建了相应的评价模型.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河南省近10年以及2009年18个地市耕地利用的社会效益进行了评价.论述了评价过程,得出了评价结果,分析并提出了控制人口数量、控制城镇化速度、加强耕地保护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安徽省黄山市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定量研究,通过对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赤字等指标的分析,评价了黄山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2004年黄山市的生态需求大于生态供给,在扣除12%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后人均生态赤字为1.042546hm2,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并对安徽省内的相关城市的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做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AHP决策分析方法和多层次模糊数学评价方法构建安徽省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求算出安徽省各地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度在0.6以上的共有5个;可持续发展度在0.5-0.6之间的有7个;在0.5以下的有5个;区内各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分布较均衡,但以长江沿岸经济带为主的安徽省中部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要高于安徽南部和安徽北部.  相似文献   

16.
传统法律中的"综合为治"包括:人治与法治结合,治官与治民统一,审判与调解并举。"综合为治"的形成既有思想根源又有社会历史根源。"综合为治"对和谐安徽的构建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构建和谐安徽要坚持依法治省与宣传"八荣八耻"并举,依法行政与依法反腐并行,迅速崛起与可持续发展结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综合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景观生态风险评估,更好地为长江流域安徽段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也为跨江区域生态环境管护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基于1995年、2005年和2015年安徽省土地利用数据,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景观生态风险评估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等方法,分析长江流域安徽段生态服务价值、生态风险时空变化及其关联特征。【结果】①1995—2015年研究区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减少趋势,减少率为0.54%;研究区以较高和中等生态服务价值等级为主,主要分布在长江沿岸、大别山区及皖南山区。②近20年长江流域安徽段生态风险整体呈升高趋势,以中、较低和低生态风险等级为主;空间上,较高和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沿岸及巢湖区域,并由集聚分布趋于连片扩张。③长江流域安徽段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生态风险之间存在空间正相关性,主要关系为高价值-高风险相关,即生态服务价值高的区域也是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区域,应特别关注。【结论】必须重视对湿地和林草景观的保护,加强以长江沿岸、巢湖区域为主的湿地生态保护和对大别山、皖南山区自然山体林草景观的保护与修复,将对提高长江流域安徽段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保护长江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水资源承载力是区域自然资源承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资源短缺地区能否支撑人口、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一个“瓶颈”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利用SPSS16.0软件对安徽省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分析研究,分别对2010年安徽省17个地市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其原因进行简要分析,以期为安徽省及各地市的水资源合理优化配置和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经营城市途径选择已成为实现城市社会经济事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重要问题.为此,选择18个城市的16个社会经济发展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影响四川经营城市的要素进行探讨,找出经营城市的思路,分析经营城市的策略.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经营城市的主成分是城市基本建设、土地与房地产开发、非农业人口,城市产业发展,从而提出了经营城市的策略应是加强城市基本建设,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经营城市土地资源、促进房地产开发,繁荣城市经济、加速城市产业发展,提升城市经济实力、有条件地加快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