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石羊河流域位于河西走廊东部祁山北麓,是甘肃省河西地区三大内陆河流域之一,扼守着河西走廊的门户;流域涉及武威、金昌、张掖和白银4市9县(区),其中武威市是石羊河流域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重点区域。近20年来,随着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位于下游的民勤绿洲生态环境呈急剧恶化态势。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13,(12):27-29,31
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城市化程度高的地区。近年来,由于流域经济快速发展和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流域水生态状况急剧恶化,成为生态环境退化严重的地区之一。对太湖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缺乏全面而深入的认知,对流域污染源结构及其贡献率缺乏准确把握,对太湖水环境承载能力面临的巨大压力认识不清,对太湖流域的水污染与富营养化治理缺乏科学有序的中长期战略方案的指导等,成为影响近年来太湖流域治理成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生态环境趋于恶化,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充分利用洪水资源增加流域蓄供水量,有助于缓解流域水资源短缺,改善生态环境,是实现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选择和重要措施。洪水资源利用旨在对现有水利工程常规调度下尚未能控制的那一部分洪水实施开发利用,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提高现有工程控制利用洪水资源的能力,同时不对河流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短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为了发展经济,中下游大量超采地下水,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和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编制了《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提出了治理的目标、布局和措施。目前,流域治理已经全面启动,治理工作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5.
石羊河流域生态水利调控问题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劣变的主要原因是水资源先天不足和人口增长的压力,以及上下游间用水失调、结构不合理、严重挤占区域生态用水所致。在分析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的基础上,调整内陆河流域灌区和平原水库的生态功能及水资源调度,启动下游生态输水回补工程,科学调度恢复部分河湖和生态灌区建设用水,重建阻隔地表水、地下水联系通道,回补地下水,使其与地表水联合调度,构建地表水、地下水、外流域调水、土壤水四维治水的生态水利综合调控体系。  相似文献   

6.
该课题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典型脆弱生态系统重建技术与示范”重大项目的课题之一。课题由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主持,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定西市水土保持研究所、甘肃省林研科技工程公司协作完成。本研究是以生态保育和流域治理为主,兼顾区域产业和经济协调发展的综合项目。研究目的旨在通过综合考虑水土流失治理技术体系和生态经济结构优化调整,探讨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产业一体化的途径,从而达到改善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民的人居环境、增加经济收入、为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7.
黑河流域是西北地区第二大内陆河,生态环境退化,人地矛盾尖锐,生态安全形势面,临着严重危机.本文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手段为依托,以人类活动和自然资源利用方式为基本线索,根据PSR框架建立起黑河流域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压力、状态、响应三个子系统,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采用综合指数法计算评价单元生态安全指数,对黑河流域进行生态安全评价,综合分析了多年来黑河流域生态安全变化情况并阐释其原因.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13,(18):90-91
湘江流域是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地带,集中有全省机械、石化、有色、食品四个过千亿产业,它们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破坏了生态环境,特别是重金属污染的累积效应不断显现。全国首个重金属污染治理试点方案——《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于2011年3月正式获国务院批准,总投资595亿元。  相似文献   

9.
黄河流域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地区之一,其大部分地区属于半干旱地区,水资源条件先天不足,生态环境脆弱.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水资源状况恶化,特别是近20多年来下游断流频繁发生,不仅造成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加剧,而且对流域的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冲击."黄河流域水资源演化规律与可再生性维持机理"研究项目在深入研究黄河水资源的形成演化规律的基础上,探索黄河水资源可再生性维持的新问题.以水循环和水资源演化为主线索,在水资源二元演化模型的基础上,以可再生性维持理论为指导,以综合调控为手段,实现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深入揭示水沙过程变异机理、河道萎缩及小水大灾形成的机理,提出恢复流域生态环境和河道行洪能力的措施,为缓解黄河水危机和遏制生态环境恶化及水灾害提供理论和应用的科学依据.通过近两年来的研究,项目已取得一些理论性和应用性成果.  相似文献   

10.
逯庆章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7):72-72,74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流域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近几年来,青海湖水位持续下降,蓄水量持续减小,湖面面积不断缩小;沼泽湿地萎缩;草原植被退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日趋严重;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鸟岛连陆、鸟类数量减少,青海湖裸鲤及普氏原羚资源濒临灭绝等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引起了国家高度重视,把青海湖环湖地区列为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1.
搞好水土保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是西部开发与实施苛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土壤侵蚀与环境调控及提高旱农生产力为主攻方向,突出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在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同时,在土壤侵蚀力学、土壤质量演变、土壤物质迁移过程、节水农业的生物学基础、流域水文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对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科研成果,对国家宏观决策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  相似文献   

12.
海河流域内水系错综复杂,分布广泛,各水工建筑物众多。要保障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对原有的流域高程控制网进行复测和完善。本文从流域建设管理、沉降监测、水准标石恢复、高程控制网完善、流域信息化建设和经济建设等方面论述了海河流域水准复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本项目通过调查和研究三峡水库蓄水和运行调度、丹江口水库蓄水与跨流域调度造成的区域性水资源配置情况及水环境和水生态系统的变化特征,分析评估对流域气候、降雨、径流、泥沙、生态和社会经济的影响,为从流域层面上提出两库两湖水资源和水生态安全的保障对策提供支撑,为将来大型水利工程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和理论指导。项目研究成果在不同流域和区域得到推广应用,具有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洱海流域是典型的畜禽分散养殖区.随着流域经济快速发展,农村面源有机废物污染日益凸显,成为洱海富营养化污染的首要原因.该研究基于"十一五""十二五"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洱海项目,开展了分散养殖区畜禽污染减排及废物规模化利用相关技术的研发,并在洱海流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在有效控制农村面源污染的同时,促进洱海流域...  相似文献   

15.
该项目是中荷两国2009年JSTP(Joi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am)框架下的研究课题之一。项目以中国西北资料缺少、生态脆弱的河西走廊干旱内陆河区为背景,通过空间对地观测及地面水资源监测网络数据的融合,发展多尺度水资源管理模型技术;通过同化降水、蒸发、冰川、地下水及开发利用等数据,研究水资源时空演变规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合理评价流域水资源;通过同化驱动水文与水资源模型,提出中国北方地区气候变化下的流域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策略;通过联合研究,促进两国科技交流,提高科技人员水平。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在长江流域建设开发了大量的大型梯级水电站,为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水电清洁能源。但是梯级水电站开发必然影响到水库库区生态环境的变化和河流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的改变,可能导致山洪灾害和面源污染等次生灾害。目前大型水利工程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和正负面效应还有较大的争论,缺乏权威的数据支持和强有力的理论基础来为我国公众甚至全球质疑人士以彻底的说服力,因此,需要借助于“3S”技术获取宝贵的资料和数据,通过模拟分析和实测研制,利用天空地一体化立体监测网络,建立流域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评价大型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程度,客观、公正、科学的解决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大型水利工程的争论,同时通过研究为大型水利工程实施后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撑,更好的减低甚至是消除工程建设带来的生态环境负面影响,把影响和损失降低到最低,让水利工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成果》2008,(18):58-58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岷江上游山地退化生态系统重建技术与示范”课题以岷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为目标,针对山地流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系统地开展了试验示范研究,并与地方政府承担的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工程项目紧密结合,圆满完成了试验示范研究任务,达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辨识高强度人类活动和水文条件变化影响下,缺水流域水循环的自然-社会二元特征,分析水循环系统的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五维属性之间有机互动关系及总体效应,提出了水循环多维临界调控的理论与方法.基于对海河流域水资源配置格局中关键问题的分析,研究提出了海河流域水循环五维十项表征指标的理想点与调控阈值,为海河流域水循环多维临界调控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南水北调     
正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6年前,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优质的"南水"奔流北上,京津冀鲁豫多地居民逐渐告别了高氟水、苦咸水,供水格局也从此开始改变。"南水"是怎样北调的?水质水量如何保障?南水北调对沿途生态环境带来了哪些影响?我国还有哪些跨流域调水工程?  相似文献   

20.
1成果的国内外需求及其科学意义 黄土高原及我国西部广大水土流失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也是我国资源富集区。建国60年来虽然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源用于该区的水土流失治理与发展区域经济,但到上世纪末黄土高原地区才刚刚解决了温饱,与南方发达地区相比经济依然严重滞后,南北差距不断拉大,出现了严重的区域不平衡,一方面严重影响着国家的稳定,另一方面西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落后又制约着西部资源的开发和经济的建设,制约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国家提出了“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和退耕还林(草)、天然林保护、封山育林等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经过几年的实施黄土高原及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与地方经济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种由系统外部输入大量经济社会资源推动的黄土高原及我国西部地区系统内部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