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给出了一种混合离散的人工蜂群算法(HDABC)用于求解分布式装配式建筑逆向物流问题.为实现ABC算法的离散化,提出了一种基于两级向量链表的十进制编码机制.结合逆向物流特征和ABC算法特点,设计了8种邻域结构.算法通过对两个现实生产实例求解,并与当前文献中的典型算法对比分析,验证了提出的算法无论在算法运行时间还是在求解质量上,都具备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提出一种三级融合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空间点目标识别方法,将BP网络和D—S证据推理有效地结合起来.第一级融合采用神经网络进行识别,第二和第三级采用D—S证据理论进行识别.经过三级融合后可以提高系统的识别率,尤其是在有噪声的情况下.仿真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超博弈决策问题中存在的"灰色"的"贫信息"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信息缺失下的灰色博弈网模型;并给出了灰色博弈网的建模思路及其纳什均衡求解算法,解决了博弈网决策模型中的灰色不确定性问题。通过宏观信念建模,生成全局灰场景和优化典型灰场景。通过微观信念均衡建模,利用可能度分析和粒子群算法求解纳什均衡。最后实例仿真,验证了该灰色博弈网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真实性好,有较高的应用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两级车辆路径问题的多起始点变邻域下降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级车辆路径问题是指货物必须首先由中心仓库配送至中转站(第一级),再转运至需求点(第二级)的一种新型车辆路径问题.针对该问题特性,提出一种多起始点变邻域下降求解算法.首先由改进的Split算法循环分割由所有需求点组成的随机排列,直至出现可行的第二级配送方案,然后求解第一级问题,获得完整的初始可行解,再通过变邻域下降算法进一步改进.当变邻域下降算法无法改进时,采用多起始点技术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算法终止.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易于实现,且性能优于已有最好的两种启发式算法.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基于Lifting的二维离散小波变换(2D-DWT)硬件设计的算法,即减少规整化乘.该算法能够大大减少2D-DWT处理过程中的乘法运算次数,降低系统功耗.给出了应用该算法的新型9/7小波结构,该结构通过适当的配置可以既作为正向变换滤波器又作为反向变换滤波器,既能实现5/3小波又能实现9/7小波.对该结构使用Verilog HDL语言进行RTL级描述,在SMIC 0.18μm工艺下综合得到最高工作频率为150MHz,等效门数是15 500.  相似文献   

6.
针对在PN结泊松方程求解过程中几种常用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改进算法.该算法结合求解非线性方程组的Newton迭代法与SOR(逐次超松弛迭代)法,即用松弛因子对Newton迭代过程的前、后2项进行加权平均,组成新的迭代公式.为进一步完善算法,在迭代公式中修改松弛因子,采用最佳松弛因子形式.根据改进算法的计算思路,运用Matlab7.0编程,对算法进行仿真与模拟.结果表明:算法真实可行,既保持计算的高精度,也明显地减少计算的迭代次数,提高求解过程的收敛速度,且仿真图像与文献图像较吻合.  相似文献   

7.
针对模型参数估计问题难以准确求解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模拟退火和单纯形算法结合的混合优化算法.该算法利用模拟退火的随机全局搜索能力和单纯形算法的确定性多面体搜索策略,把这2种算法进行结构上的组合,通过采用新的反射操作,构成了模拟退火单纯形算法用来求解带有约束的优化问题.对7种测试函数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混合优化算法比传统模拟退火算法和单纯形算法有着更好的搜索精度.最后将该算法运用在了模型参数估计问题上,能够准确地辨识出模型参数,证明了该算法在模型参数估计问题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改进的基于提升格式的DWT硬件实施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升结构与传统的Mallat算法相比,降低了计算的复杂度,也提高了计算速度.最近又提出了一种翻转结构,它在提升格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计算速度.结合翻转结构,以9/7小波为例,设计了一种具有递归结构的硬件实施方案,实现了2级一维离散小波变换.并研究了翻转结构的系数量化方法,在整个设计中,实现了无乘法运算.测试结果证明,提出的这种硬件结构通过采用递归结构,把第二级小波变换插入到第一级变换的缝隙中,其硬件占用少,计算速度快,耗电量低.  相似文献   

9.
免疫遗传算法在车间作业调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求解车间作业调度(JSP)这一典型的NP难题,提出了基于免疫遗传算法(IGA)的JSP问题求解方法.在该求解方法中,结合免疫原理和遗传算法提出了应用于JSP问题的IGA算法流程;算法采用基于工序的编码方式、自适应交叉和变异;同时为了改善交叉算子的性能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工序编码的交叉算子.另外,采用车间作业中“最短处理时间原则”作为IGA算法的免疫疫苗,同时给出了免疫算子的设计方法.最后,通过“Muth and Thompson”基准问题的仿真实验验证了IGA算法在JSP问题求解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求解最小比率旅行商问题的大洪水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大洪水算法寻优思想,给出一种采用两城市互换策略进行邻域搜索的大洪水算法,以快速求解对称型最小比率旅行商问题.算法在Delphi7环境下编程实现,经大量数据测试和验证,大洪水算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算法,在运行效率上明显优于其他算法.  相似文献   

11.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了北京和广州地区大气过氧化物浓度,并分析了相关因素对过氧化物浓度变化的影响。北京地区在5月、6月和9月3个监测时段中H2O2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33×10-9、0.338×10-9和0.148×10-9;广州11月H2O2的平均浓度为0.168×10-9(VH2O2/Vair)。植物排放对有机过氧化物的生成有一定贡献,有机过氧化物浓度变化与H2O2浓度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过氧化物浓度与O3和甲醛浓度表现出较好的正相关性,而与SO2浓度则表现出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基于流量计法原理搭建的抽速测量装置.在1×10-4~1×10-2Pa下使用磁悬浮转子真空计测量压力,当压力低于1×10-4Pa时使用电离真空计测量压力.提出了一种测量电离真空计抽速与放气率的方法,测量了电离真空计在1×10-6~1×10-4Pa压力下的抽速与放气率.在搭建好的设备上,测量了微型溅射离子泵对氮气和氦气的抽速.使用COMSOL软件分析了不同压力下泵的放电状态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所得结果一致性好.流量计法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低于4.4%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定量构效关系方法和遗传算法对13种芳烷基羟肟酸类捕收剂的锡石-萤石浮选分离选择性指数进行了定量构效关系研究,旨在预测羟肟酸捕收剂对锡石-萤石浮选分离的选择性能.采用快速分子描述符和量子化学描述符建立了两种选择性指数的二元因子模型,选择性指数1的模型5和选择性指数2的模型6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868和0.796,R2cv分别为0.779和0.590.使用留一法对两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785和0.615,使用测试集对两模型进行外部验证,所得两模型的平均预测绝对误差分别为0.095和1.939.指数1模型具有真实有效性和较好的预测能力,能够有效预测羟肟酸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4.
用Schauder不动点定理, 讨论单位球Ω={x∈RN: |x|<1}上含梯度项的椭圆边值问题径向解的存在性与唯一性,  其中N≥2, f:[0,1]×R×R+→R连续. 在允许非线性项f(r,ξ,η)关于ξ,η超线性增长的情形下, 获得了该问题径向解及正径向解的存在性结果. 此外,还讨论该问题径向解的唯一性.  相似文献   

15.
对Fe-11Mn-2Al-0.2C中锰钢进行不同应变速率(2×10-4~200s-1)下的拉伸试验,探讨其力学性能和变形机制.结果表明:随应变速率的增加,抗拉强度由1456MPa逐渐降低到1086MPa;在应变速率为2×10-4~20s-1时,总伸长率由48.2%降低到38.2%;在应变速率为20~200s-1时,由38.2%上升至44.0%.随应变速率的增加,试样的显微组织被拉长、扭曲、切断;韧窝形态由深的等轴韧窝向浅的卵形韧窝转变;试样受力由正应力为主导逐渐转变为剪切应力为主导.变形机制与应变速率有关,低应变速率(2×10-4~2×10-3s-1)下TRIP效应明显;中应变速率(2×10-2~2s-1)下TRIP效应受到抑制,出现TWIP效应;高应变速率(2~200s-1)下TRIP和TWIP效应都增强.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一些矿区的粉尘污染比较严重,利用遥感技术可实现全面、快速的降尘量监测.在铁矿区开展四类典型背景下的级差降尘光谱测量实验,研究不同背景下降尘量的反演精度差异.结果显示,对于高光谱模型(350~2500nm),基于900nm光谱吸收指数(SAI)建模时植物背景反演精度最高(误差为4.92g/m2);基于统计方法获得优势波段进行反演,发现植被和油毡楼顶的反演精度较高(误差分别为6.02和7.35g/m2).对于多光谱模型(按Landsat-8 OLI波段设置),亦是植物和油毡楼顶背景在第7波段反演精度较高(误差分别为6.19和7.93g/m2).综合来看,植物背景下的降尘量反演精度最高,可作为降尘遥感监测的首选;若受限于生长季,可优先选择油毡楼顶背景.在无高光谱数据时,则以多光谱的第7波段为首选反演波段.  相似文献   

17.
在pH 5.5的0.1mol/L(CH2)6N4-HCl底液中可获得铟(Ⅲ)-荧光镓体系灵敏的络合吸附波。测定铟的线性范围为1.0×10-7~1.0×10-5mol/L,检测限达8×10-8mol/L, 测得电活性络合物的组成为铟∶荧光镓=1∶2,条件形成常数β=3.6×1013,表面电极反应速率常数ks1ks2ks3分别为4.4、1.74、10.8s-1,并研究了电极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8.
基于准静态和动态拉伸实验,建立Fe-11Mn-4Al-0.2C中锰钢在2×10-3~200s-1应变速率下变形行为的Johnson-Cook(J-C)本构模型.结果表明,应变速率对弹性变形阶段无影响.在塑性变形初期,实验钢强度随应变速率增加而增加,在塑性变形中后期,实验钢强度随应变速率增加而减少.实验钢应变速率敏感性(SRS)指数m随着应变的增加,由0.013逐渐转变为-0.018.基于实验数据建立J-C本构模型,拟合效果不佳,存在5.1%的相对误差;通过改变应变速率强化系数,提出修正J-C模型,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效果,表现出更小的相对误差,约为1.6%.  相似文献   

19.
采用平板涂布分离法,从抚顺西露天煤矿内排土场煤矸石风化土(MF)及煤矸石自燃风化土(MZ)中分离纯化出3株细菌,标记为MF2,MZ1和MZ2.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检测,结合细菌形态与生理生化特征对其进行种属鉴定与分类,其中菌株MF2为类节杆菌属(Paenarthrobacter sp.)细菌,MZ1为抗辐射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radioresistens),MZ2为拟蕈状芽孢杆菌(Bacillus paramycoides).分别考察了菌株的解磷能力和对重金属Cd2+的耐受性.结果发现:3株细菌的最大解磷能力依次为MF2(72h,71.76mg·L-1)>MZ2(96h,55.48mg·L-1)>MZ1(120h,5.79mg·L-1),对Cd2+的最大耐受剂量排序为MZ2(100mg·L-1)>MZ1(50mg·L-1)>MF2(10mg·L-1),其中拟蕈状芽孢杆菌MZ2既具有较强的解磷能力,同时对重金属Cd2+又有较高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设计合理的转炉渣成分以达到满意的脱磷效果,根据转炉炼钢过程熔渣成分的变化范围,采用拉曼光谱测定了CaO-SiO2-FexO-P2O5系熔渣的熔体结构,并解析了磷在熔渣中的存在形式及转变行为.结果表明,熔渣中磷主要以桥氧数为0,1,2的磷氧四面体结构单元存在,并可进入硅氧四面体和铁氧四面体形成Si—O—P和Fe—O—P键.随着渣中CaO和FeO总量的增加,熔渣中聚合程度较低的Q0(P),Q1(P)和Q0(Si),Q1(Si)摩尔分数升高,而聚合程度较高的Q2(P)和Q2(Si),Q3(Si)摩尔分数降低.另外,Fe—O—P和Si—O—P键的含量也逐渐降低,当碱度为2.83时,Si—O—P和Fe—O—P键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