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利用滤纸基质室温磷光法 (PS- RTP)和高锰酸钾滴定法研究了饮茶过程中的冲泡水质、冲泡水温、冲泡时间及冲泡次数等对咖啡因及茶多酚溶出等的影响 ,从而对人们日常正确合理地饮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实验表明 :冲泡茶叶的水最好用自来水 ,水温控制在 95℃以上 ;冲泡时间 15 min以上 ;冲泡次数最多 3次 ;绿茶中的茶多酚含量较红茶高 ,而它们的咖啡因含量则相差不大 ;茶汤中的茶多酚和咖啡因可与冲泡水中的 Ca2 、Mg2 、Fe3 等离子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武陵地区湖北省恩施州内特有的利川红茶和恩施绿茶中游离态、键合态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川红茶中挥发性物质有52种,包括36种游离态挥发性物质和25种键合态挥发性物质,其中有9种相同挥发性物质;恩施绿茶中挥发性物质有56种,包括15种游离态挥发性物质和45种键合态挥发性物质,其中有4种相同挥发性物质。对两茶叶中挥发性物质的香气活性进行了分析,发现构成利川红茶风味轮廓的重要组成是醛类、醇类和酯类;而构成恩施绿茶风味轮廓的重要组成是醛类、醇类和烯烃类。利川红茶中游离态香气活性物质主要为香叶醇和辛醛,键合态香气活性物质主要为水杨酸甲酯、α-柠檬醛和芳樟醇。恩施绿茶中游离态香气活性物质主要是辛醛和柠檬烯,键合态香气活性物质主要是芳樟醇和萘。对两茶叶香味轮廓分析发现,利川红茶的主要香气特征为果香和花香,恩施绿茶的主要香气特征为果香和化学气味。对两茶叶中挥发性物质的含量分析发现,利川红茶与恩施绿茶游离态挥发性成分中酚类和羧酸类物质含量差异明显,键合态挥发性成分中酚类、酮类物质的含量存有较大差异。希望研究对阐述茶叶香味的组成及风味物质的生成提供参考,同时为利川红茶和恩施绿茶的精深加工和品质控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茶叶中茶多酚及维生素C含量与储存时间的变化情况及在营养学上的意义。方法:用酒石酸亚铁比色法测定开封后再密封保存的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结果:储存6个月前后两次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C含量前后两次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绿茶与红茶相比,茶多酚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绿茶高于红茶;维生素C含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茶叶开封后再密封、避光保存,茶多酚的含量不易丧失,但维生素C容易氧化减少。  相似文献   

4.
利用流动-学发光方法,研究了五种茶叶在不同冲泡水温、冲泡时间及冲泡次数等条件下,茶汤的抗活性氧能力,考察了隔夜茶汤抗活性氧能力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冲泡茶叶的最佳条件为冲泡水温96℃,冲泡时间为30 min,冲泡次数最多三次.五种茶叶茶汤抗活性氧能力由高到低顺序为紫阳毛尖>乌龙茶>寿眉>祁门红茶>普洱茶.  相似文献   

5.
茶叶之所以分红茶和绿茶,并不是因为加工前就有红茶、绿茶之分,而是在加工过程中,制成了红茶和绿茶。  相似文献   

6.
用HPLC方法对中国茶叶中茶多酚等成分含量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中用HPLC方法对6种中国茶叶的茶多酚和生物碱类等成分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6种中国茶叶中总儿茶素含量按照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黑茶的顺序有降低的趋势.生物碱类的咖啡因和茶黄素的含有量与茶叶种类的不同而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7.
几种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霞  赖穗生 《科技资讯》2009,(24):212-212
茶多酚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对人体健康极为有利。为比较不同种类、不同品质的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本文采用酒石酸亚铁法对茶多酚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绿茶茶多酚含量分别比红茶和乌龙茶高出144.8%和59.53%,高档绿茶茶多酚含量分别比中档和低挡绿茶高出13.01%和23.20%。  相似文献   

8.
测定几种不同种类的市售茶叶的茶多酚含量、粗纤维含量、透光率和pH值,进而对其做比较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几种绿茶中的茶多酚含量显著高于青茶,青茶又显著高于红茶,说明茶叶制作过程中的发酵处理可能会降低茶多酚含量;信阳毛尖在粗纤维含量、茶汤酸度和透光率这三个指标上显著区别于其他几种茶叶,可能原因是其源叶较为鲜嫩、优质。  相似文献   

9.
茶叶硒含量测定及影响富硒茶硒浸出率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不同茶叶中硒含量及影响茶叶硒浸出率的因素。结果表明:影响茶叶硒浸出率的因素很多,主要是茶叶本身硒含量和浸泡时间;茶水中所浸出的硒绝大部分是对人体有益的有机硒;茶叶中硒的浸出率以冲泡水温为(95±2)℃时为佳;饮茶时第1次冲泡的茶水中的晒含量是第2次冲泡的茶水中硒含量的4~7倍。  相似文献   

10.
信阳绿茶茶多酚含量及浸出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酒石酸亚铁比色法对优质信阳毛尖和次等茶叶中茶多酚含量进行测定,并探讨冲泡水温和冲泡时间对茶多酚浸出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优质毛尖和次等茶叶的TP含量分别为21.96%-23.52%和17.98%-19.26%。冲泡水温度和冲泡时间对TP浸出率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由于茶叶内含有多酚类化合物、咖啡碱、芳香物质等成分,国内外学着对茶叶的抗菌和抗溶血作用、捕捉自由基的作用、抑制某些致癌物诱发动物肿瘤等作用的研究时有文献报道。近年来,《国外医药》又报道了茶叶可治疗溃疡坏死性口炎,且可缩短治疗时间。我们曾用龙井、毛峰、炒青、雨前、滇绿、云雾、松茶、特级祁红、一级祁红、红茶、滇红、乌龙茶等茶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九种病原菌进行抑菌实验,发现茶叶普遍对病原菌有抑制作用,且绿茶的抑菌作用比红茶强,绿茶中炒青尤佳。为此,我们用炒青的浸泡液对溃疡坏死性口炎病原菌作抑菌实验并和有关的抗菌素作比较,试图用炒青替代抗菌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日本太阳化学公司和爱知淑德大学最近经过研究,发现绿茶的成分作用于身体,可产生松弛效果。绿茶产生味道的成分主要是游离氨基酸,而其主要成分L—茶氨酸在干燥茶叶中含1%~2%。  相似文献   

13.
由于茶叶内含有多酚类化合物、咖啡碱、芳香物质等成份,所以饮茶能止渴、解热、帮助消化、利尿解毒、兴奋神经。近年来,日本Shimamura等发现茶叶还具有抗菌和抗溶血作用,这无疑在医学上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四种红茶、七种绿茶和乌龙茶这十二种茶叶对九种致病菌进行抑菌试验,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抗溶血作用的试验,以证实不同茶叶的药效。  相似文献   

14.
为了建立一种滇产绿茶、红茶及普洱熟茶的红外光谱鉴定方法,通过采集三类茶的红外光谱及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并进行三级红外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合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及二维相关红外光谱)解析.红外光谱对比分析表明:1 644、1 517、1 451、1 237及1 040 cm-1是三类茶的共有特征峰,它们的吸收强度从绿茶、红茶到普洱熟茶依次减弱;二阶导数谱中,三类茶间的吸收峰位置、强度差异更加明显;与草酸钙的二阶导数谱对比分析发现,三类茶的草酸钙相对含量为:绿茶<红茶<普洱熟茶.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显示了三类茶的最强自动峰分别为1 635、1 563及1 639 cm-1,通过三级红外光谱分析可实现三类滇产茶的鉴定.  相似文献   

15.
从茶多酚及氨基酸含量比较8种金花茶制茶适宜性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定金花茶,长柱金花茶,显脉金花茶,平果金花茶,东兴金花茶,毛瓣金花茶,毛籽金花茶,大样岗金花茶的茶多酚类物质和氨基酸含量,并与市售茶叶作对照,结果表明,各种金花茶的上述成分含量差异甚大,其中毛瓣金花茶幼叶多酚类物质含量最高(11.7%),但低于仙回茶(18.25%)和福云绿茶(16.62%),在所有试材中,无瓣金花茶幼叶的氨基酸含量最高(6.3%),但低于仙回茶(18.25%),和福云绿茶(16  相似文献   

16.
茶叶的抗菌活性和抗溶血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由于茶叶内含有多酚类化合物、咖啡碱、芳香物质等成份,所以饮茶能止渴、解热、帮助消化、利尿解毒、兴奋神经.近年来,日本Shimamura等发现茶叶还具有抗菌和抗溶血作用,这无疑在医学上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四种红茶、七种绿茶和乌龙茶这十二种茶叶对九种致病菌进行抑菌试验,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抗溶血作用的试验,以证实不同茶叶的药效.  相似文献   

17.
李华 《科技信息》2010,(29):60-61
丙烯酰胺(Acrylamide)是一种致癌物,目前已知美拉德反应是食品产生丙烯酞胺重要途径,根据食品中丙烯酞胺产生机理可推知,加工食品中丙烯酞胺含量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包括加工温度、pH值、加工方式、氨基酸组成、还原糖含量、氨基酸和还原糖含量等。本实验模拟了绿茶的加工工艺,研究了绿茶的杀青温度、杀青时问、杀青方式对茶叶中丙烯酰胺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日本通常把茶叶制成玉露茶、乌龙茶、红茶和绿茶等等,然后供饮用,也有制成末茶饮用的。但现在他们采用了一种新的制茶方法,制成了可使茶叶既能保持原有的色、  相似文献   

19.
生姜茶     
红茶与生姜煎服是我国民间的良方,可治疗外感风寒、胃寒呕吐、咳嗽,并有消暑解酒食之毒等功效。目前,已有试验将干姜磨粉直接拌入茶叶作保健茶冲泡饮用,但冲泡时不易将干姜内的成分泡出,姜粉与茶也较难匀布,且姜粉  相似文献   

20.
正茶叶的冲泡离不开水,而水的品质是影响茶汤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陆羽在《茶经》中论煮茶方法时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从现代科学来说,从山水到江水到井水,矿物质含量逐渐升高,也就是古人早已发现低矿化度的水冲泡茶叶的效果最好,以冲泡龙井茶的最优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