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科学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应在内容体系上体现出基础性、时代性、实践性及整合性,而不应是几个基础学科课程的简单加合。整合包括学科内整合及不同自然学科间的整合。生命科学基础内容的教学更应注重以物质——能量——信息为统一科学概念,与物质科学及地球科学有机联系、融合及渗透,使学生牢固树立“大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2.
不同学科之间交叉对培养创新人才、创造新成果起关键作用,因此学科交叉、融合、渗透成为我国高等学校推进教育创新、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当今学科发展的主要趋势。地理学作为高等学校的传统学科,其涉足领域相当广泛,地理学科在高校主要分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信息系统三大分支,随着时代进步、学科发展以及社会需求,地理学与其他学科已经相互交叉融合。作者对国内外学者在地理学学科交叉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地理学科中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信息系统三者之间的内部融合,地理学科与经济学、旅游学、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化学之间的“近距离”交叉,以及地理学科与艺术学、医学、计量学等学科之间的“远距离”交叉。研究认为,地理学内部融合有待重视,“近距离”学科交叉有待深入,“远距离”学科交叉有待发展。
  相似文献   

3.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指出: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现代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美术教学在与教育技术的整合中,也得以促进和快速发展,并在各环节都体现出了教育技术所赋予的“现代”色彩,文章就此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针对教育硕士培养过程中课程实践教学薄弱的现象,提出“一生一优课”的教学模式,明确课程实践教学的具体任务和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学习目标,开设教育硕士论坛并将其搭建成为校内与校外导师的交流平台、研究生课程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的融合平台和“一生一优课”的展示平台. 对华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数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开展的教学实践表明:“一生一优课”的开展促进了教育硕士研究生课程中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促进了大学与中学的深入沟通与交流,促进了教育硕士研究生的高效实践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5.
地理课程在环境教育中承担主渠道作用。针对目前地理学科教学渗透环境教育模式成效不明显的现状,分析了两者目标的融合性,并提出了有效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以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实现教育信息化为特征,正在突飞猛进的发展,教育信息化的目标就是要实现课程的有机“整合”、本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及重要意义、“整合”过程中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整合”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等方面对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课程的“整合”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实例说明。  相似文献   

7.
在“学分银行”思想导向下,开放教育促进高职教育社会化发展,高职教育促进开放教育职业化发展。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迫切要求这两种类型的教育互相促进并不断融合,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搭建两种教育类型之间相互融合的“立交桥”。本文以《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为例,通过对高职教育、开放教育中该课程的知识、能力、技能等三方面进行逐章对比分析,探索两种类型的教育之间沟通、衔接的路径建设。  相似文献   

8.
专业思政是“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重要一环,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为高校在新时代背景下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指明了方向,而课程思政是专业思政的“骨骼”所在,其建设效果直接决定专业思政的实施成效。立足专业思政研究匮乏、进路不清等问题,利用扎根理论方法分析了中国科学院大学59门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案,提出了多样化素材收集、跨学科融合、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合、教学方式灵活运用、学生主体参与等策略,构建出一套既符合学科特点又体现思政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为深化高校研究生环境科学与工程课程的思政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行动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学语文课程长期被中学语文教师、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编制者、中学语文教育专家甚至教育理论家误作学科,导致了中学语文教育理论研究误入歧途、中学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效率低下、中学毕业生语文素质不高的严重后果,现在必须从理论上弄清楚中学语文是“课程”而不是“学科”、在实践中正确设计、实施、评价中学语文课程。  相似文献   

10.
蒋丽丽 《科技信息》2012,(32):366-366
整合课程作为当前学前课程领域一种运用较多的课程形态,代表了学前课程整体化发展的倾向。在整合课程中,整合只是一种手段和设计方法,其学科间或领域间的联系是必然的,其整合是相对的和灵活的。在整合状态下的语言教育活动,要与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有机交叉与融合,这样才能使幼儿的语言真正得到全方位和谐的发展,才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  相似文献   

11.
随着课程思政改革在高职院校不断深入推进,从“课程思政”到“专业思政”已成为高职院校思政育人改革的必然途径。课程思政以课程为单位实施隐性思政教育,而专业思政则是从专业人才培养角度出发,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理顺各类课程及各类教学环节之间的内在逻辑,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印刷类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行业内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历史使命。为顺应行业转型升级,助力我国由印刷大国向印刷强国的历史性转变,印刷类高职院校迫切需要结合专业特色,解决印刷专业人才培养中立德树人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不足等问题,探索一种具有印刷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1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融合包括课程内在的融合、社会知识的融合、职业岗位实际规范的融合等四个方面的内容。我们要坚持整体性、开放性、创新性、贴近性原则,抓住社会主义成才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方略教育三条主线,通过树立科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理念、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文化传承环境、坚持运用多变的教学方式等途径来实现该课程的教学融合。  相似文献   

13.
职业教育的课程是实现职业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是组织职业教育教学活动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职业教育思想和职业教育理念的戴体,因此,职业教育的课程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住。由于受“学科本住”思想的影响,职业教育一直在普通教育的影子下发展,一直在“没有职业特色”的状况下膨胀,一直在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大环境下生存,“学科本位”甚至成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桎梏。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新型课程体系,以全新的思路、崭新的面貌引领职业教育事业向前迈进,既是我国现时职业教育本身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然走向。  相似文献   

14.
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是代表性强、影响大的两类课程,它们各有特点、各有侧重。二者的优势互补是当代课程理论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学校课程改革实践的重要课题.一、现代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互相吸取学科课程是根据学校的教育任务和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发展水平,从各门学科中选择学生必须把握的基础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并根据不同学科安排学习顺序、学习周期与学习时数.现代学科课程建立在夸美纽斯的“泛智”课程基础上.三百多年来,人们对它进行了不断的加工改造,从夸美纽斯提倡的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儿童的“百科全书式课程”,…  相似文献   

15.
美育,是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在课程改革中具有重要作用.“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科美育是实现这一过程的主线.笔联系课程改革实际,主要从以美启真、以美辅德、以美育美、以美促“全”等方面论述物理学科美育在课程改革中的独特作用,探讨这些独特作用的具体体现及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6.
覃兵  王曦 《高等职业教育》2004,13(4):43-46,58
高职课程改革是高职教育必须不断探索的问题,通过对现有课程模式的分析,提出“目标——导控型”课程模式,并探讨其建构的相关问题,以克服“学科中心型”课程模式和“活动中心型”课程模式存在的弊端。  相似文献   

17.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而面对的是一群个性鲜明、思维敏捷的青少年。如何将学科特点与受教育对象的特点有机融合,是我们政治教师一直寻求的答案。选择典型的教学案例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景,全面拓展思想政治课的人文关怀,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课例教学既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的改进,也是开发课程资源的重要举措。在新课程推进的过程中,我们对政治课的案例教学法进行了初步尝试,本文仅就案例选择和应用的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成人高师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对教育学科课程的片面认识和做法,成人教育学科课程自身也存在着诸多缺陷。本探讨了成人高师教育学科课程建设的思路和课程体系建构的具体途径,并以《学与教心理学》修订.本为范型,对这一问题作了非常微观和具体的借鉴性阐述。  相似文献   

19.
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对学生的职业政治觉悟及岗位服务意识有直接影响,生物技术制药作为应用性课程,产教融合是其理想的实施模式.目前产教融合与课程思政如何有机结合,是生物技术制药课程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充分挖掘真实疫苗产业案例、典型研发方案的基础上,融入课程实践,并突出中国特色,强化课程思政效果,构建了产教融合的思政案例库.产教融合思政案例库教学在“生物技术制药”课程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显著提升了本学科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中美高等学校学科教育比较研究(英译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1993年,中国的41名访问学者,在世界银行的赞助下,经过三年的努力,完成了跨越中美两国学科教育调查,被调查的中国教师上万名,美国学生2000名、美国教师80名。调查内容涉及到比较研究的人口统计背景、学科教育目标、学校课程、教育培训和教育改革思路五方面。从社会制度、政治背景、经济条件和教育制度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找出了两国学科教育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对我国的学科教育改革有直接的参照意义、本文翻译时是按英文原文照译的,刊登时删去了“引言”、“方法论”、“比较研究脉络”三部分,特此说明─—译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