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输电线路进行有效的监测和维护是电网安全运行的基础。本文分析和总结了对架空输电线路主要运行状态进行监测的相关技术,包括绝缘子污秽监测、环境气候监测、力学参数测量、导线和金具温度监测、弧垂测量、导线舞动监测和现场图像监测等在线监测技术,以及红外和紫外检测、超声波法检测、电场法检测等带电检测技术,对各种技术的优缺点及其应用给出了综合评价。建议采用架空输电线路运行状态综合监测系统,对线路主要运行状态的监测、分析和综合评估,可实现覆冰监测、提高输电线路输送容量等应用,有效预防和减少线路事故,提高线路运行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森林资源监测是林业管理和生态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多年来,我国在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研究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丰硕成果。但是,我国现有的森林资源监测体系仍然沿用解放初期的技术思路,许多新技术和新方法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随着新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现有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已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严重影响了我国森林资源监测工作的喷量和水平,主要表现在:单项监测互相独立、监测技术相对落后,缺乏森林资源监测信息快速获取、高效管理和分析处理的通用平台。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无人机环境污染事故航空遥感应急监测技术的系统组成,阐述了系统中无人机应急监测技术的标准以及无人机遥感应急监测平台、有效载荷配置、图像实时传输、图像处理、信息快速提取等关键技术以及利用该系统开展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并分析了其对环境管理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电力系统实际业务情况,从电网及电网设备的监测信息采集与传输、数据集成与交换、数据分析与优化以及信息展示等层面统筹考虑,全面分析,提出了一套较完整的,综合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电网运行监测、机网协调监测、需求侧用电监测的电网全景监测体系.依托该体系,研究实现了电网设备实时状态监测分析系统,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郑燕  赵彪  宋毅  许子智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7):27-28,36
针对当前电网工程建设外部环境日益恶化的现状,本文开展变电工程建设场地征用与清理情况的现状调研。文章分析了建场费变化情况,揭示出当前变电工程建场费的一般规律,总结在征地拆迁赔偿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工程建设实际,提出解决问题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我国环境质量状况评价的强制性标准,是当前实施环境监测的重要依据,每年全国产生大量的监测数据。监测质量是环境监测工作的生命线,质量控制是监测质量的重要保证,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指标是指导和评价质量控制水平的重要依据,是监测活动不可缺少的工作标准。目前,针对现有监测技术开展的质量控制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研究缺乏,因质量控制结果评定依据不明确而无法判断监测数据可靠性的现象时有发生,不仅造成质量控制的漏洞,而且直接影响环境数据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以及数字技术的发展,监测技术也开始蓬勃发展。新型监测技术环境下,监测的意义已经发生了转向,从一种社会控制手段转向社会需求。同时,人也越来越适应监测环境,逐渐从被动监测走向参与式监测。监测技术与人的身体也逐步走向融合,监测技术构建了人的生活世界。基于唐·伊德技术身体理论,审视监测技术下的伦理问题,提出监测伦理的概念,分析监测问题出现的根源,并提出三个应对路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11):61-61,64
本项目主要依托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北京湿地资源监测与评价”、“北京湿地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开展北京湿地监测技术方法与生物多样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生态环境天地一体化监测技术的体系及其业务化应用成果,介绍了环境遥感监测的业务化的目标与原则,明确了生态环境天地一体化监测主要内容,包括影像和专题产品的生产、分发与服务,水环境、大气环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评价,介绍了天地一体化环境监测业务化运行应用的成果并对其实施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高强度活动的双重影响下,江西省面临的生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为了保障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项目组紧密结合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大力开展生态气象服务技术研究.基于多源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对江西省森林、湿地和农田等典型生态系统质量开展长期监测.利用气溶胶激光雷达和温室气体在线监测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成果》2012,13(7):20-20
目前,我国区域灰霾天气现象突出,国家及公众都迫切需要了解灰霾的分布及影响情况。国内由于受到遥感数据源和技术支撑条件的限制,区域灰霾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发展还不成熟。课题紧密结合国家区域霾遥感监测的需要,基于卫星遥感技术,开展了针对区域灰霾分布及影响的卫星遥感关键技术及应用软件的研发工作。  相似文献   

12.
针对海洋浮游生物拖网等传统调查方法存在的时空分辨率低的不足,开发了基于光学成像技术的拖曳式水下浮游生物可视化监测装置(Towed Imaging System for Ichthyoplankton and Plankton,TISIP)及图像自动处理系统.TISIP利用基于机器视觉的水下非接触实时监测技术,可以在2~3节的航速下以20微米/像素的分辨率进行实时成像,为开展中、小型浮游动与鱼卵的识别、浮游动物功能群的分类、浮游动物群落的种群结构与数量分布的原位监测、以及浮游动物群落习性与环境因子变化的关系、浮游动物行为与摄食、漂浮特性、昼夜节律、以及垂直迁移等研究提供高时空分辨率现场监测技术手段.本成果在保护海洋生态及环境,开展渔场产卵数量的分析以及渔类资源评估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地质灾害监测数据自动化测量仪器及通讯手段的快速发展,为地质灾害监测的自动化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介绍了福建省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站点的建设情况,以及基于自动化监测仪器和GPRS/GSM网络远程数据采集传输的福建省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系统的应用。结果表明,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是可行、有效和方便的,也是地质灾害监测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为解决电力设备在线监测市场长期以来形成的信息孤岛严重、存在重复建设现象等问题,提升状态监测信息在设备运行、检修中的使用效果,国家电网公司以及南方电网公司正大力开展总部一省级两级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成果》2007,(23):39-39
北华大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科研团队在曲永印和姜丰教授的带领下,多年来在动力电池测试、监测技术方面开展了深入的工程化研究和应用开发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和技术突破,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该团队针对动力电池在生产、应用过程中的测试和监测等具有共性的工程化问题,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和清华大学等动力电池研制和应用单位深入开展合作,先后完成了“BTSS-2000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工况仿真测试系统”、“BTS-1000无触点动力电池化成测试系统”、“BHBMS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研制和开发工作,并已形成系列化的产品。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成果》2011,(1):18-19
1 课题慨述 本课题将在现有沙尘暴卫星遥感监测算法的基础上,以我国风云气象卫星观测资料为主,同时结合国外先进卫星对地观测资料,重点开展:基于星座观测体系的静止气象卫星沙尘暴遥感监测技术研究;基于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的沙尘暴定量遥感技术研究;卫星反演与地面观测的融合技术研究;沙尘暴遥感监测业务系统集成技术研究;国外新型遥感数据源的沙尘暴定量反演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17.
利用车载装置对车辆运行安全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并及时向驾驶人提供预警信息,对减少交通事故具有显著效果。国内外在车辆安全监控及预警技术及装置开发方面做了许多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但尚存在下列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成果》1999,(7):30-31
一、主要技术内容 BJ系列监控系统将调度自动化、保护、变电管理、通信等专业需求综合起来考虑,集测量、控制、远动、五防、运行管理于一体,做到设备不重复,资源充分共享,以全微机化的装备取代常规仪表盘、操作屏、中央信号屏、变送器盘、远动装置、故障滤波装置、无功自动补偿等设备,适用于35kV至500kV等不同电压等级的变电站运行监视与控制,可与成套微机保护装置相配套,构成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20):13-13
1课题研究目标与思路研究开发出适用于水库地震近场监测的技术系统,适用于水库库区地下介质结构及其物性探测与动态变化监测的主动观测系统,为水库地震近场监测和水库库区地下介质结构及其物性探测与动态变化监测提供必要的、有效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开发适用于水库地震近场监测的仪器和震源,形成能有效监测、全面记录水库地震信息的水库地震近场监测技术系统。同时,  相似文献   

20.
输电、变电及配电工程用电力器材(以下简称:器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为加强器材采购后、挂网前的质量监督检验,并将此项工作全面纳入电网技术监督关口前置的管理范畴,制定相应的抽检管理要求、规范工作程序、明确检验对象和处理方法,以确保电网工程安全、优质、可靠地投入运行,笔者尝试了一些做法也取得了一些案例,现与各位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