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20世纪产生的一项高技术,在本世纪将会被广泛应用到许多领域。世界主要航天大国和国家集团不惜巨资发展全球卫星导航系统。2000年10月,我国在西昌成功发射了第一颗导航卫星一北斗导航试验卫星。2003年5月底又成功发射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卫星,完成了独自的GP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除了可以为民用领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外,也在军事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1.用于汽车自定位、跟踪调度目前,我国已有数十家公司在开发和销售车载导航系统。继上海大众出租车汽车公司建立了GPS的实时调度系统后,2000年浦东公交公司率先在公交公司981路、81路和983路线路上,建立了GPS调度系统,并通过能显示最近车辆到站位置的电子  相似文献   

2.
严酷的事实表明,世界军事航天发展的步伐正在加快。人们有理由担心:核阴影尚未散去,天战的利剑又将高悬,大力发展军事航天,夺取和保持太空优势地位,已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所追求的重要目标。造新星军用卫星系统直接支援部队作战当前美、俄等军事航天大国所使用的卫星系统都是冷战时期设计的。海湾  相似文献   

3.
《科技潮》1999,(11)
在人类发射的5000多个航天器中,有1/3属于军事卫星,而其他种类的卫星也有相当数量在为军事服务。正像海湾战争中一位美国将军所言:"海湾战争的胜利,实际上是美国在太空战场上的胜利。"色彩缤纷的谍星家族侦察卫星常被人们称为间谍卫星,在军事卫星中数量最多。用途最广。当前在美俄两国的军事卫星中侦察卫星约占60%以上。这些在日夜不停地监视着地球的侦察卫星,既是科技发展水平的象征,又是一个国家政治军事实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近期的军事试验据西方报道,从1982年6月至1984年10月,美国航天机在飞行中将做的重要军事试验有如下几项:1.试验低温红外辐射仪迄今为止,苏联已进行了41次截击卫星的试验并取得了几次成功.美国意识到,苏联研制截击卫星的目的是摧毁美国发射在近地轨道的各种军用卫星,特别是美国的航天飞机.美国在航天飞机上试验这种长波红  相似文献   

5.
正"和平利用"转向军事利用冷战后,日本政府和军方突破国会于1969年制订的"和平利用"或"非军事利用"外层空间的决议,发射军事侦察卫星,参与美国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开启了太空军事利用的大门。1998年8月朝鲜发射"大浦洞"-1导弹后,日本决定发展自己的军用侦察卫星,并获得美国政府的同意。这  相似文献   

6.
媒体纵览     
正一箭五星!中国成功发射脉冲星试验卫星11月10日7时4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脉冲星试验卫星。此次发射还搭载了4颗微纳卫星。"一箭五星"刷新了我国固体运载火箭一箭多星的发射纪录。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是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中唯一一型固体火箭。这是它继2015年9月首飞之后,第二次执行发射任务,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39次飞行。(来源:军事在线)  相似文献   

7.
近来,日本走向“军事大国”的动向令人注目:通过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相关法案,正式启动“周边事态”法;同美国联合研制“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决定发射侦察卫星;批准增加2000年度军事预算;计划引进导弹快艇等用于对付“可疑船只”;计划组建反生物武器的“部队医学实验队”;计划引进万吨级的补给舰和空中加油机;防卫厅政务次官西村真悟公开鼓吹日本也可以拥有核武器,等等。不过,在人们谈论日本走向“军  相似文献   

8.
自从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东方红”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以来,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先后发射了51颗不同类型的国产卫星,其中科学技术实验卫星9颗,返回式遥感卫星17颗,通信广播卫星9颗,气象卫星2颗,资源遥感卫星2颗,导航定位卫星3颗,测量大气密度的气球卫星2颗,另外还有其他类型的卫星7颗,成功率达90%以上。此外,我国还承揽国际卫星发射业务,替国外发射了27颗卫星。这些卫星的成功升空,不仅体现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使我国跨入了世界航天大国的行列,而且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提高国际地位等方面,都…  相似文献   

9.
国际战略形势正在缓和。但是,缓和仅仅是军事对峙下的缓和,战争的危险并未消除。我们仅从现代军事技术发展的一个侧面,讨论一下它对国际战略形势的影响。第一,现代军事技术的发展,既增大了战争的危险性,又成为战争的制约因素。半个世纪以来,现代军事技术突飞猛进。从制成原子弹到生产氢弹和第三代核武器中子弹,核武器的运载手段则实现了制导化、小型化、发射能源固体化。近年以来,各种非核战略武器也相继走向成熟,航空母舰、战略轰炸机、军用卫星、新型化学武器与生物武器、战略 C3I 系统与战略预警系统等已先后投入使用。这些核与非核战略武器系统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本书原著为法文,出版于2003年,由Stephen Lyle译为英文,2005年出版。自从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上天以来,已有数千颗卫星由各国先后发射,包括欧空局(ESA)在内。在过去十年间,先后发射了60颗。本书介绍了这些卫星及其所具有的不同任务(例如:测地、通讯、定位、气象、天文甚至军事等),采用不同的轨道、装置各种监测的仪器,为专业和科普人员提供有关卫星轨道和姿态必要和系统的知识。  相似文献   

11.
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揭开了人类探索外层空问活动的序幕。30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发射的卫星数量及其种类越来越多,如气象卫星、导航卫星、通讯卫星、资源卫星、侦察卫星等等。其间卫星发射开始进入商业市场。但是卫星发射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科学技术性极强的过程,稍有不慎便会导致整个发射计划的失败,造成人力、物力方面的极大损失。如今年5月,美国发射的一颗价值5750万美元的气象卫星,由火箭升空不久熄火,不得不忍痛摧毁,昂贵的卫星连同价值4200万  相似文献   

12.
庞之浩 《科技潮》1998,(1):C005-C008
去年10月4日,是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空40周年纪念日,加年前的这一天,开创了人类航天史的新纪元,改变了人类社会的思维、工作和生活方式。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推动意义。40年来,世界各国发射的4800多颗形形色色的卫星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科技、军事和政治效益。这些卫星大体可分为技术试验卫星、科学卫星和应用卫星,其中以应用卫星发射数量最多,用途最广泛。目前正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今日超级"信使"在应用卫星大家族中,通信  相似文献   

13.
《科技潮》1997,(12)
今年8月20日,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新型捆绑式运载火箭长征——3B,成功地把菲律宾"马部海"卫星送入了预定轨道,这是我国用长征系列火箭发射的第十一颗外国卫星,同时这也表明长征系列火箭具备了能把5吨的有效载荷送入倾角28.5°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能力,大大提高了长征系列火箭在国际卫星发射市场的身价。随着航天技术应用的不断扩大,世界各航天大国在高利润与高风险并存的商用运载火箭市场上的竞争日益激烈,研制火箭的国家和厂商越来越多,火箭更新换代的速度也越来越快。系列化、多样化和大型化已成为各国运载火箭发展的共同模式,而在火箭技术成熟和具有竞争力之后,逐渐民营化、商业化和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14.
1996年4月1日清晨,在美国东海岸的一个火箭发射基地上、一枚“雷神—艾布尔”运载火箭,腾空而起,把世界上第一颗气象卫星“泰罗斯1号”,成功地送上了轨道,从而揭开了观测全球大气的序幕,把先进的空间技术,引入了气象科学领域。三十六年过去了,世界各国已先后发射了170颗气象卫星,并相应建立了22O多个地面卫星资料接收站,每天从世界气象组织卫星观测网接收卫星云图和各类卫星观测资料。 1988年9月7日和199O年9月3日,我国分别成功地发射了两颗“风云1号”极轨气象卫星,1994年又发射了“风云2号”静止气象卫星。除利用卫星云图和卫垦资料监视和预报灾害性天气外,还逐步扩展到旱涝、病虫害、林火、海水滥测和  相似文献   

15.
正1969年1月29日,周恩来总理高瞻远瞩地提出:"要搞我们自己的气象卫星"。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起,开始发展风云气象卫星。自1988年以来,中国已成功发射了19颗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目前8颗在轨运行的卫星相互配合、组网观测,形成了极轨、静止两个系列化、业务化的综合观测星座,具备了全天时、全天候的全球气象观测能力,已成为与欧美鼎立的气象卫星大国之一。  相似文献   

16.
简单介绍了我国已建和正在筹建的4个卫星发射中心,详细回顾了我国“两弹一星”的具体发射、爆炸、升空实例。  相似文献   

17.
高分系列卫星的成功研发、发射和应用标志着我国遥感技术与卫星工程发展的再次飞跃,标志着我国卫星遥感能力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得到提升。高分系列卫星极大丰富了我国自主对地观测的数据源,为国产高分遥感数据的应用提供了有力保障。鉴于此,本文依据近年来大量相关文献对已发射的高分系列卫星,从卫星概况、卫星特征与应用等方面进行总结概述与分析。最后对高分系列卫星的发展与应用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航天技术是20世纪发展最快的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之一,运载火箭技术代表了人类进入宇宙空间的能力。它是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开发空间资源、构筑空间产业的基础。航天运载技术水平是一个国家高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先进的航天运载技术在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因此,现代航天工业都把运载技术做为优先和重点进行发展。80年代以来,随着卫星应用的发展、星际科学探测的增多、永久空间站的建立和军事航天需求等,对运载火箭任务需求大大增加,并形成了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衡量运载火箭…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高密度航天发射已经成为各个卫星发射场的新常态,如何在发射场合理设置卫星试验科目确保短周期卫星发射任务成功已逐渐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根据卫星在发射场的测试发射流程,梳理总结了27个通用试验科目,并通过调查问卷、专家评分、历史数据以及建立数学评估模型的方式,对通用试验科目的重要性、平均测试时间以及不进行该科目产生的风险概率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优化理论的试验科目设置方法,通过0-1规划解决了“约束试验周期、重要性——最小发射任务风险概率”和“约束发射任务风险概率、重要性——最短试验周期”问题。试验结果表明:当约束试验周期小于136 h、重要性大于0.7时,仅需要设置23个试验科目,承担的最小发射任务风险概率为16.78%。当约束发射任务风险概率小于20%、重要性大于0.8时,仅需要设置22个试验科目,此时最短试验周期为127.71 h。  相似文献   

20.
日本开发航天技术从1955年研制探空火箭开始,至今35年,已成为世界第4个用自己制造火箭发射卫星的国家,也是继美、苏之后第3个能独立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国家。从1970年2月发射第一颗“大隅”号卫星,到1989年底日本已成功发射了43颗航天器,仅次于苏、美两国。1990年3月18日又成功发射了日本第一颗月球卫星“缪斯A”号,已经发回月球的清晰照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