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间单位年的符号a属于“中国特色”,英文中一般使用y(或yr)。中、英文两类期刊中用于表达时间的符号a具有不同的含义。英文期刊中a表示“之前”,是单词ago的缩写,它必须与其他字母相结合才具有时间符号的意义;中文期刊中则表示“年”,认为是拉丁文annus的缩写,被用作一个独立的时间符号。国内地学期刊中出现了一些与此相关的尴尬情形:包括与国际脱轨;岁符号冗长;年、岁概念混淆;语义不明等。建议用y(或yr)作为“年”的符号,而让a(或ya)作为“岁”的符号。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核心期刊概念的起源、理论依据和中国核心期刊评价体系;讨论了“核心期刊”的定义;分析了核心期刊的功能定位;针对核心期刊的功能泛化和异化,提出科学认识核心期刊的价值,准确界定核心期刊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术语》2007年第5期刊有黄润华的《漫话“喀斯特”一词》的文章。该文对“喀斯特”一词来自什么语言作了一些探源,读后很受启发。但是,当谈到汉语中的“喀斯特”这词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该文只说了这样一句话:“喀斯特一词被世界地学界广泛使用,中国地理学家和地质学家也早已将其音译为喀斯特。”看来,“喀斯特”一词在汉语中的出现是比较早的,但是早到什么时候,文章没有说。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术语》2012,(6):39-39
《中国科技术语}2012年编委会会议于12月11日在北京召开。《中国科技术语》副主编刘青、潘书祥,16位编委以及商务印书馆负责期刊出版工作的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潘书祥副主编主持。 刘青副主编在讲话中明确提出期刊要在名词工作方面发挥“四个平台”作用,即审定平台、信息平台、推广平台和学术平台。  相似文献   

5.
2007年,是《科技术语研究》更名为《中国科技术语》的第一年,也是《中国科技术语》加入商务印书馆期刊方阵的第一年。这一年,我和她经历三次“亲密接触”,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6.
最近日本学术振兴会颁发了第一届“日本学术振兴会奖”,获奖的25名科研人员中,有5人同时获得“日本学士院学术奖励奖”。所有获奖人员均为45岁以下具有国际研究水平、能够独立开展研究工作的科学家。就这些获奖人员的遴选标准问题,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理事长、有机化学家野依良治教授在日本学术振兴会期刊《学术月报》上发表了他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摘要 我国科技名词使用中存在不规范的现象,文中以汽车类科技期刊为例,分析了科技名词使用不规范的原因,指出了促进科技名词规范化的措施。
为体现科学技术的科学性、缜密性,用来表达科学技术的科技名词应该科学、严谨、准确、规范、统一,同一科技概念不应有多种不同用词。科技期刊是科技信息的载体,担负着保存、传播科技成果的任务,如果其中科技名词不规范,将给科技信息交流、传播带来不便。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与国际间的学术交流越来越频繁,科研和产品开发合作也越来越多,科技名词的规范变得越来越重要,使用规范的科技名词将促进这种交流与合作,相反,不规范、不统一的科技名词将会使人无所适从,甚至造成误解,防碍正常交流与合作。而我国目前出版的书刊、文献、产品说明书等资料中经常出现同一概念用词不统一的现象。下面以汽车类科技期刊为例,就科技名词规范化作粗浅探讨。一、科技名词使用现状笔者翻阅了35种公开发行的汽车类科技期刊,发现其中有的汽车科技名词不一致,使用了2~3种称谓。如:“挡(档)位”,《汽车技术》等11种期刊使用“挡位”,《汽车电器》等18种期刊使用“档位”,《世界汽车》则2个名词并用;“起(启)动发动机”中的“起(启)动”,《汽车电器》等12种期刊使用“起动”,《城市车辆》等16种期刊使用“启动”,还有《车用发动机》等4种期刊两者并用;“积碳(炭)”,《汽车技术》等8种期刊使用“积碳”,《汽车电器》等7种期刊使用“积炭”,《车用发动机》等3种期刊两者并用;“气(汽)缸”,《汽车技术》等23种期刊使用“气缸”,《驾驶园》等3种期刊使用“汽缸”,《大众汽车》等4种期刊两者并用……可见,汽车类科技期刊在科技名词的使用上存在不规范、不统一的现象。二、科技名词使用不规范的原因1.参考书本身用词不一科技期刊编辑常以工具书、教科书及同类期刊作参考,加上自己的理解来选用科技名词。这些参考书中使用的部分科技名词本身并不统一,不同科技期刊选用的参考书不同,编辑的理解不同,选用的科技名词也就不同。以“挡(档)位”为例,“挡位”源自《现代汉语词典》,该词典对“挡(dǎng)”的第4种解释为“排挡的简称”,“排挡”即“汽车、拖拉机等用来改变牵引力的装置,用于倒车或改变行车速度”;而“档”下无类似的解释。另外,从发音上看,“档”只有“dàng”这个发音,无“dǎng”的发音,“汽车挡(档)位”中“挡(档)”的正确发音是“dǎng”,因此很多期刊选用“挡位”来表达汽车的这个概念。而汽车类教科书中均使用“档位”。由于教科书是专门用于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且都为该学科的专家、学者所编写,其内容科学、严谨,具有权威性,因此许多科技期刊以它作参考,选用“档位”。据笔者所知,有一种期刊曾使用“挡位”,后来考虑到教科书上均用“档位”,于是也改用“档位”。2.工具书对科技名词的收录不全面工具书特别是汉语词典是期刊编辑的基本工具,遇到生字和模棱两可的字、词,总会借助于词典。编辑们常用的词典是综合性的,这类词典对有些学科的专业知识概括不全面,有的科技名词没有被收录进来。例如“起(启)动发动机”中的“起(启)动”,《现代汉语词典》“起”款下没有“起动”一词,但根据它对“起”的第二种解释“离开原来的位置”,从汽车工作原理来看,起(启)动发动机将带动汽车,造成汽车位置上的变化,因此,汽车类教科书和一部分汽车类期刊均使用“起动”来表示发动机的这一工作状态。但也有人认为,该词典在“起”款下列举了很多词组,却惟独没有“起动”这个词,相反,在“启”款下列有“启动”,意指“(机器、仪表、电气设备等)开始工作”,该解释概括了发动机的这一工作状态,因此应使用“启动”。3.沿用习惯用词大多数人在选择科技名词时,总会考虑大家的使用习惯,有时即便有不同看法,也会因大家都这么用,所以自己也这么用,认为这样既能不“出轨”,又能保持同一名词的统一。例如“气(汽)缸”,《现代汉语词典》中没有“气缸”一词,却有“汽缸”一词,并且根据其解释,就是指汽车上的那个装置。然而实际使用中,只有少数几种期刊使用“汽缸”,所有汽车类教科书和绝大部分汽车类期刊均使用“气缸”。4.编辑的理解不同不同编辑对事物的理解不同,反映到用词的取舍上也会有所不同。例如“积碳(炭)”,《现代汉语词典》中既无“积碳”也无“积炭”,按照它对“碳”和“炭”的解释,一部分人从该物质的形成及构成方面考虑,认为其基本元素是碳,因此应使用“积碳”来表示;另一部分人则从其外形考虑,认为它看起来黑黑的,很像煤,故应使用“积炭”。5.编校失误除上述4种情况之外,有的期刊大部分地方都使用同一个科技名词,只是在个别地方使用了不同的名词,这可能是由于编辑编校失误造成的。三、促进科技名词规范化的措施1.公布统一、规范的科技名词对由国家科技术语权威机构审定、公布的科技名词应赋予与国家标准相应的约束力,敦促全国各科研、教学、生产、经营及新闻出版等单位使用。由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经常会出现一些新的科技名词,科技名词机构应紧跟科技发展步伐,不断更新、审定、公布新的科技名词。2.各单位使用已公布的规范的科技名词各教学、科研、生产、编辑出版单位在书刊、文献、资料中,应使用由国家权威机构公布的科技名词,特别是编写工具书和教科书时,更应把使用已公布的规范名词作为对读者负责的头等大事来抓。在书刊审读和评奖中,应将此作为评价其质量的重要条件,以引起大家的重视,促进规范名词的推广、使用。3.加强交流各单位特别是编辑出版单位应加强联系与交流,对于那些还未经权威机构审定、规范的科技名词及新名词,使用中应相互沟通、协调,尽量选用统一的名词。四、结束语本文旨在通过指出汽车类科技期刊中存在的科技名词不统一、不规范的现象,引起有关部门对科技名词规范化的重视并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从而形成严谨、准确、规范、统一的科技名词系统,促进科学技术的交流、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自然辩证法研究在中国作为一种独特的学术现象,充满了难以言说的学术-政治双重意涵,专业杂志的兴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种现象。“文革”期间曾有三种自然辩证法类期刊创办,其中两种因在“四人帮”策划下举办,“文革”后的结局不言而喻。辽宁创办的《自然辩证法丛刊》,虽无证据表明是出于“四人帮”的直接授意,但在科学春天来临前的1977年底也悄然停刊。该刊存在不过两年,连试刊在内仅发行6期,客观上为改革开放后辽宁自然辩证法及相关研究的兴起打下了基础。因此,探讨《自然辩证法丛刊》创刊的背景、创办过程以及主要内容,对自然辩证法及其学科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9.
结构实在论评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巍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11):34-38,48
曹天予提出的结构实在论知识论版本在科学哲学界有很大影响,并引发了《综合》期刊专刊讨论。他既批评反实在论的观点,也对结构实在论的知识版本与本体版本有所批判。他从结构、本体、建构这三个概念出发,论证了科学理论的客观性体现为建构性、历史性、整体性、修正性、革命性。本文对曹天予的结构实在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分析。笔者赞同他对“不充分决定”论旨的批评,对他批评“本体论不连续性”持中立态度,但对他的“普遍语法论证”有所存疑。  相似文献   

10.
是英文问题,还是科学道德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是英文问题,还是科学道德问题?李佩珊,薛攀皋一最近,在一本由荷兰出版的《植物分子生物学》(PlantMolecularBiology,简称PMB)期刊1995年第28卷3期上,刊登了一篇由PMB主编R.A.SchilPeroort署名的“编者的话”。...  相似文献   

11.
科技期刊及其编辑在促进科技术语规范化表达的进程中承担着重要责任。在地质学科技论文编校过程中,经常发现学科术语的混用、错用现象。文章列举了四组常见词汇,通过中国知网文献检索发现其混淆使用现象比较普遍。借助词典、地质行业标准、全国科技名词委审定公布的科技名词及百度学术搜索引擎,对“勘查”“勘察”、 “降水量”“降雨量”的词义及使用语境进行分析,对“平硐”“平洞”、 “硐室”“洞室”的正误使用进行辨析。最后提出建议:期刊学科编辑需要加强对科技术语规范化表达的重视,工作中遇到把握不准的词要查证辨析,做到改必有据;编辑部可以通过期刊网站等平台公布易混淆词汇,促进作者和读者重视科技术语的规范化表达,并在科技论文写作中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成果》2008,(14):46-46
课题组科技人员按照国家863专项“基于MEMS技术的胰岛素泵研究工作”课题(2005AA404220)的要求,全面完成了合同规定的各项研究任务,并达到了各项考核指标。已经申请专利6项,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12篇。建立了一支具有团结合作和创新意识的青年研究队伍,培养研究生10名。主要取得如下创新性成果和重要突破: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图书馆从1957年建所即开始筹办,经过数十年、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努力,从无到有,逐步发展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科技史专业图书馆,是目前国内收藏最丰富的科技史专业图书馆,也是国际上收藏中国科技史文献最丰富的专业图书馆。图书馆阅览室位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二层西侧,包括本所研究成果、创办期刊、学位论文和赠书展示区,以及现刊、工具书、民国图书、古籍等多个典藏区。另有图书库和过刊库,位于研究所一层西侧,主要贮藏中外文普通图书和过刊、报纸。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基础科学》2008,10(1):28-28
南京大学谭仁祥教授荣获2007年度英国皇家化学会Natural Product Repots期刊报告奖。Natural Product Reports是英国皇家化学会主办的天然产物研究领域的学术刊物。英国皇家化学会自2004年起设立了“Natural Product Reports报告奖”,每年授予1位杰出的天然产物科学家。谭仁祥教授是目前第3位受奖者。  相似文献   

15.
春风柳绿江南雨,秋去黄满北国风。《自然辩证法通讯》(以下简称《通讯》),自1979年创刊以来,已经历了30个春秋,30年来她为推动中国的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30年来“尽管其间几多风雨、几多坎坷,但她像在烈火的灰烬中再生的凤凰,以其厚重的学术底蕴和新颖的思想张力,在中国众多的理论期刊中脱颖而出,且节节飞升。”  相似文献   

16.
关于医学术语中:“症”、“征”、“证”等词(字)的用法,从1989年《医学名词(1)》至1997年《医学名词(6)》等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症”、“征”、“证”等词(字),早就有明确的界定规范。症:症状(symptom)。败血症、尿毒症、肥胖症、忧郁症、多毛症、前列腺增生症、骨质疏松症、精神分裂症等。征:综合征(syndrome)。挤压综合征、预激综合征、呼吸窘迫综合征、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库欣综合征等。证:适应证(indication):适合用于治疗;禁忌证(contraindication):不适合用于治疗。全国十余家医学专业出版社和几百家医学专业杂志社早就使用“症”、“征”、“证”规范名词。在非医学报刊中,使用“症”、“征”、“证”等词(字)的用法比较混乱,须普及使用规范名词。鉴于“症”、“征”、“证”的规范用法,早就有明确的界定规范,本人认为按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症”、“征”、“证”实施即可,并应加强宣传推广。以上意见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科技术语研究》是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主办的综合性期刊,创刊于1998年,它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术语学理论和实现科技语言的规范化,是一本领域独特个性鲜明的杂志。曾开展丁对virtual realicy,Internet、intranet等汉文规范名的讨论,以及对“象”与“像”,“炭”和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术语》2007年第5期刊有黄润华的《漫话“喀斯特”一词》的文章。该文对“喀斯特”一词来自什么语言作了一些探源,读后很受启发。但是,当谈到汉语中的“喀斯特”这词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该文只说了这样一句话:“喀斯特一词被世界地学界广泛使用,中国地理学家和地质学家也早已将其音译为喀斯特。”看来,“喀斯特”一词在汉语中的出现是比较早的,但是早到什么时候,文章没有说。  相似文献   

19.
近日,26岁中科大数学家陈杲破世界难题的消息全网刷屏.据悉,陈杲攻克的是一道复微分几何领域的“世界难题”,论文在世界知名数学期刊“数学新进展》在线发表. 值得关注的是,这位年轻教授曾经被称作“天才少年”,14岁考入中科大少年班,18岁就赴美攻读博士,有着超高的“人生起点”.“别人家的孩子”究竟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引发了舆论热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技术哲学"九五"发展统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技术哲学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取得的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对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明显不足,综合性的哲学核心期刊发表的技术哲学论文数还偏低等等。通过对“九五”期间全国报刊上发表的技术哲学论文进行多角度的统计分析。可以更系统深入地了解中国技术哲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