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虽很早就听过吴冠中的名字,但从未见过.直到1990年代初,当时,李政道教授主持的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在组织国内外学术活动的同时,积极倡导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推进科学家和艺术家之间的沟通.因工作关系,我帮助李政道教授做些与艺术家的沟通和联络,因此才认识了冠中先生.  相似文献   

2.
李政道教授来华访问期间,应上海市物理学会邀请在上海科学会堂作了“夸克模型——今日的粒子物理学”的学术报告。本刊特登载记录整理稿,以飨读者。此稿未经李政道教授审阅。文章中的小标题由本刊编辑部所加。  相似文献   

3.
《科学》2006,58(6):I0003-I0003
李政道教授对艺术和中国的历史文化有着强烈的兴趣,他个人的随笔画作已积累了几百幅画作真实地记录了一位科学家用彩笔抒发的艺术意境。本版选登部分李政道教授创作的生肖画。每逢新年,李政道教授会在给友人的贺卡上画上这些栩栩如生的生肖动物。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2007年12月9日关于“宇称不守恒”获诺贝尔物理学奖50周年之际。瑞典斯德哥尔摩的诺贝尔奖网站(Nobel Prize.org)主编史密斯(A.Smith)采访了当年获奖者之一李政道.内容广泛而深入。2011年11月25日适逢李政道教授85寿辰,征得了诺贝尔奖网站和李政道教授的同意,本期特发表此次采访的中译稿。  相似文献   

5.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21世纪中国的环境与发展”研讨会专题评述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口,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博士刘宗超在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和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教授的倡仪下,于1994年5月19日至22日,在北京举办了“21...  相似文献   

6.
《自然杂志》2006,28(6):F0003-F0003
在快节奏的科研生活中.李政道先生力图让艺术走出象牙塔,让科学家去拥抱艺术.为科学与艺术架起桥梁.相互沟通.相互启迪,并开创了一条将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科学与人交相贯通的学问之逆。  相似文献   

7.
《世界科学》2005,(11):F0003-F0003
2005年10月19日下午,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在复旦大学作了两场专题报告,第一场报告会为科普讲座,题为“在上海纪念爱因斯坦及科学与艺术的关系”:第二场报告会为传业讲座,题为“解薛定谔方程的一种新方法”。数百名复旦师生和科技工作者出席聆听了李政道博士的报告。这两场报告会由上海市科协和复旦大学联合主办,上海市科学和艺术学会,上海市物理学会和上海市科协事业发展中心承办。  相似文献   

8.
亲历CUSPEA     
韦丹 《科学》2007,59(2):48-49
1979年1月1日,中国和美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此时“文革”刚结束,中国与外界隔绝多年,国内的本科生教育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但是研究生培养条件不足。中国现代科技教育的发展与派遣留学生是紧密相联的,但自1940年代以后,中国一直没有向西欧和美国派遣留学生。李政道教授当年去美国留学曾获得过吴大猷先生的支持,考虑到“文革”结束后青年学生到美国求学没有正规渠道,李政道教授倡导设立了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项目,即CUSPEA(China—US Physics Examination and Application Program),使中国学生能赴美学习物理学。此项目得到当时主管教育和科技工作的副总理邓小平亲自批准。中国科学院及各高校的很多领导和学者也都参与了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9.
为了纪念李政道和杨振宁的一篇重要文章《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守恒问题》发表30周年,本刊特译载李政道的《弱相互作用进展》一文。文中李教授详细回顾和介绍了弱相互作用研究的进展,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天文与艺术     
李启斌 《科学》2002,54(4):52-53
近若干年来,李政道先生大力倡导科学与艺术相结合,对科学和艺术的联系进行了深刻的论述.他生动地把科学和艺术的关系比作"一个硬币的两面".  相似文献   

11.
1957年11月1日,新华社电讯:中国著名物理学家吴有训等电贺李政道、杨振宁获诺贝尔物理奖。电文中说:“中国物理学家对这一可喜事件感到自豪。” 由吴有训来发电报给自己当年的学生是很适合的。吴有训是我国最早的一位具有国际声誉的物理学家,任过清华大学教授、西南联大教授,杨振宁、李政道当时都是西南联  相似文献   

12.
粒子世界     
《粒子世界》一文是李政道教授在杰西和约翰·丹兹讲座上的讲演的下半部分(其上半部分《对称和不对称》已发表在本刊上期)。细细研读此文,你定能领略到千变万化,奥妙无穷的粒子世界的奇异景象。李教授把一个个高深的理论物理问题,阐释得通俗易懂,说明他极善于将艰深的理论课题科普化。记得钱学森教授曾提倡科学家不仅能写专业论文,而且还能写科普文章。李政道教授可以说是这方面的一位典范。  相似文献   

13.
CUSPEA简介     
那丁 《科学》2004,56(4):13-14
CUSPEA 是 China-US Physics Ex-amination and Application Program的缩写,其中译名为:中一美招考物理研究生项目。该项目由诺贝尔奖获得者、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李政道发起和运作,受到中国政府支持的派遣中国学生去美国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教育交流项目。CUSPEA办公室设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12年之久。  相似文献   

14.
伟禾 《科学》2004,56(4):13-13
12004年6月24日起,10名来自中国北京、香港。加拿大安大略,美国的纽约、得克萨斯、马萨诸塞、俄克拉何马及亚特兰大.工作在国内外前沿科学领域的学者成为首批“李政道讲座”的授课教授。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研究生讲授理论物理、粒子物理、纳米物理、凝聚态物理和生物物理等前沿领域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美国物理学会每年都要选举副会长。当选者从下一年元月开始做一年副会长,第二年任“当选会长”,第三年自动成为会长。会长任期一年。1995年的会长是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矾分校的C.K.N.佩特尔教授,他曾于1992年与李政道教授一起竞选副会长。1996年的会长将由今年在任的“当选会长”、  相似文献   

16.
《科学》2006,58(6):I0002-I0002
李政道年轻时得到出国深造的机会,改变了自已的一生。人称机会可遇不可求.但其出现的几率却可以人为地增加。李政道对自己所得机遇的珍视.促使他想方设法创造机会,让祖国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得到类似机遇的光顾。  相似文献   

17.
吴之 《科学通报》1957,2(6):185-185
两位年轻的中国留美理论物理学家李政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和杨振宁(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去年根据重介子蜕变实验的一些结果和理论上的深入考虑,指出原子核理论中的宇称守恒定律可能并不适用于弱相互作用。在他们去年10月发表的论文(原载 Physical Review,104,254(1956),译文见本刊本期161页)里,提出了几个可以  相似文献   

18.
精辟地分析了这些概念的发展历史,提出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50年前就提出的自旋,在微观世界中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至今仍未解决。作者预言,自旋概念将会与广义相对论相结合,还可能与神秘的μ介子、τ介子的存在有联系。自李政道、杨振宁发现宇称在弱相互作用中不守恒以来,已有近26年的历史,接着又发现了电荷共轭、时间反演对称性的失效,但对不守恒的原因仍一无所知。杨振宁教授的这两篇文章给了我们十分有益的启示:如同许多科学领域有难题一样,物理世界的奇妙,也仍有待我们去探索。  相似文献   

19.
简讯     
上海市数学会于1983年9月12~I3日在上海科学会堂召开了“上海市应用数学课题成果交流会”.上海各条战线上的数百名应用数学工作者及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了会议.上海市数学会名誉理事长苏步青教授出席了开幕式并讲了话.会议特邀复旦大学副校长谷  相似文献   

20.
吴健雄 《科学》2008,60(1):32-36
编者按:2007年是李政道、杨振宁因推翻宇称守恒定律而获得诺贝尔奖50周年.当年,由于李政道先生的提议,吴健雄和她的合作者,用自己的实验证实了李政道和杨振宁的论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