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针对小产权房的特点,从分析解决小产权房问题的难点入手,给出对现有小产权房的解决方案。认为解决小产权房问题应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重点是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提高监管力度,完善社会房屋保障体系,平衡社会的供需等。  相似文献   

2.
小产权房也能够获得国有土地证的事实在警示我们,我国目前关于小产权房的立法空白和错位已经到了亟待纠正的地步。应建立健全以《物权法》为核心的集体土地管理的法律体系,并通过多种途径逐步放开集体土地以及小产权房的市场准入。  相似文献   

3.
陈璟 《海峡科学》2011,(11):42-4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地价房价不断攀升,同时刺激着城市周边农村集体土地的升值。由于政府垄断了土地一级市场,村集体无法把集体土地转化为有形的资本进行新农村建设,于是就出现了所谓的"小产权房",并呈现一种愈演愈烈的蔓延之势。该文按照政策分析的流程,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有关政策出台的原因,针对"小产权房"蔓延的现象阐明政策失败的深层因素,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小产权房是指利用农村集体土地开发建设,然后出售给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房屋。由于其开发建设与我国现行法律相冲突,面临诸多的法律风险,其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应对其进行妥善的解决。对已经建成的小产权房,购买人在履行相应义务后应予以合法化。同时,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在严格保证农用地面积的条件下,应赋予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与国家所有的土地相同的物权。  相似文献   

5.
小产权房是否应该合法化,一直是社会大众关注和争论的焦点之一。尽管小产权房在多个城市快速发展起来,但现行法律不允许在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上开发小产权房,目前小产权房依然属于应该严肃查处的范畴。然而,从民法的基本原理来看,我国现行法律不允许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上进行房地产开发,是不符合民法的基本原理的。因此,研究小产权房的法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小产权房在各地存在已久,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农民将在集体土地上自建的房屋卖给城市居民的行为不能受到的法律认可与保护.从而不能办理土地使用证、房产证等合法手续。但其以低廉的价格在日益高涨的房价中求得了一席之地。小产权房现象折射出目前土地征用制度的不足和国家对房地产市场宏现调控的紧迫性。本文旨在对小产权房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在分析小产权房相关各方利益的基础上,从法律角度对解决小产权房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介绍了小产权房这一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小产权房"问题的根源在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说明我国现有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存在的诸多问题,并肯定了"小产权房"的积极意义,应当通过"小产权房"的发展为契机,确保农业社会稳定的基础上,建立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和规则。  相似文献   

8.
在房价居高不下、经济适用房有限的情况下,许多购房困难者选择了价格相对低廉的小产权房,小产权房在许多城市尤其是一些大城市迅速蔓延。国土资源部虽然多次严厉叫停小产权房,但是小产权房市场依然火爆。针对这一状况,文章从小产权房概念及其产生原因等角度分析,试图寻求解决现存小产权房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小产权房问题是近年来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现象,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小产权房的出现是有其特定的背景和产生原因的,理性分析小产权房是否合法的利弊,为解决小产权房问题提供合理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由于立法至今仍未承认小产权房的法律地位,由此引发大量小产权房购销法律纠纷,严重扰乱了房地产市场的正常交易秩序,导致资源严重浪费。在界定小产权房法律性质的基础上,分析小产权房入市的困境、前景,在此前提下,提出解决小产权房问题的相关法律设计是文章的主旨。  相似文献   

11.
“山药蛋”派的农村叙事在农村小说的写作史上自成一支,蕴涵在其中的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从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和集体茏罩下的个体两方面得到了呈示。这种双重的变奏显现在“山药蛋”派的创作中.构成了一种内在的标识。  相似文献   

12.
在承认村民委员会作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者代表的事实体制下,集体与承包农户之间的土地产权关系是清晰的。因此,完善集体土地两权分离下的委托一代理关系的重点在于健全村委会的治理结构。而在现有的集体土地征用制度下,农村集体土地所有者代表的土地产权是残缺的。因此,应建立城乡土地市场的一体化,同时确立分别按“人口股”和“土地股”分配土地流转收益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农地制度作为经济体制度的子制度,适用制度经济分析。我国当前农地制度占有和使用权限清晰而收益和处置权模糊,国家、集体和农户对农地制度具有差异化的功能需求和成效评价:对于国家和集体经济主体来说,当前农地制度的运行是成效“显著”的,但对于大部分农户来说,农产品价格的相对低廉和农地产权的“残缺”以及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欠缺,农地退化为最后的生存保障而难以获取更多的收益,国家和私人对于农地制度的不同功能诉求主导了我国改革开放后农地制度的演进,而现行制度运行本身权衡实现不同功能需求的成效决定了该制度的维续和演进进程。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具有公共资源特征,即“公地”特性。由于土地权能分散、权属不明确,导致土地流转不顺畅、欠规范,引发了“反公地悲剧”。因此,应采取扩大农户的土地权能、完善土地流转政策法规、培育土地流转市场、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对策,从而加快土地流转,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15.
《茶馆》是老舍后期的代表作,又是中国话剧艺术的巅峰。作品中的亮点是潜台词含义丰富而且深刻,本文试图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分析《茶馆》潜台词含义的表现以及《茶馆》潜台词的特点,通过对这两方面的分析为话剧潜台词的研究提供一个新思路,同时也会帮助读者或观众更好地理解作品。  相似文献   

16.
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是否科学合理,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该制度最关键的是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问题。目前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存在性质不明、主体多级性、行使主体不健全等弊端,使得集体土地所有权得不到有效实现,影响了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所以必须对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进行改造完善,用“集体法人”代替抽象的“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并参照公司法人建立相关的组织机构。  相似文献   

17.
方志敏的“三农”思想关注农村土地问题,解决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高度重视农业,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农业生产的法令、条例,采取多项措施干预农业生产;正确认识、理解根据地经济建设,特别是农业生产同革命战争的关系;注重改善群众生活;设法减轻农民的税赋负担;关注农民发展境况,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方志敏“三农”思想的深刻启示:必须高度重视“三农”,始终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动摇,推进城乡一体化,保障进城就业农民的合法权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农地产权制度的变革;亲民为民,努力增强政策执行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务工,中国城市化面临着新的问题。在"两栖式"城市化背景下,通过对典型乡镇外出农民工的实地调研,探讨了农民工市民化的条件、现状及意义,由此提出了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之法律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改革是目前学界关注的热点。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主体虚位性、客体不稳定性以及权利内容的不圆满性。在性质上,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共同共有。改革集体土地所有权可采取以下法律措施:严格限制公权力的介入,赋予农民土地处分权,集体决定土地的使用。  相似文献   

20.
土地违法屡禁不止,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当前土地制度的弊端。农地集体所有制陷阱使得作为土地主人的农民失去了保护土地的合法屏障,国家也迷失在土地集体所有的法律陷阱中不能自拔,少数觊觎土地暴利的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则有意无意地利用了当前土地制度的弊端。这成为土地违法案件屡禁不止、土地征用演化为大规模的“圈地运动”的制度根源。改革农地集体所有制,实行国家与个体农民共同所有的农地股份制才是解决当前农地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