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研究了Stackelberg流速与拥塞博弈问题,对一次非合作流速与拥塞控制博弈模型中的Nash均衡点进行了推理和证明.接着深入研究了单跟随者与多跟随者流速与拥塞博弈模型,论证和推导了均衡的存在性和均衡解向量.在此基础上,扩展模型到多层次的Stackelberg博弈结构中,并找出均衡点上领导者和多跟随者流速率的解析解.基于Stackelberg拥塞博弈模型,提出了相关流速与拥塞控制算法(HCAS)的框架,包括层速率控制算法和端系统速率控制算法2个部分,在层速率计算完毕后,层内端系统速率将由层内端系统速率分配算法决定.仿真实验表明,HCAS能够较好地实现层速率分配以及端系统速率的计算工作,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比较和分析了各种TCP友好拥塞控制算法,提出了能避免瞬时突发流干扰的拥塞控制算法.该算法根据TFRC算法模型,改进了模型参数的计算方法,并在网络发生拥塞时,利用"最小速率限制定时器"确定网络拥塞时按最小速率发送所持续的时间,从而避免瞬时突发流对网络带宽估计的影响,实现网络拥塞的准确判断,保证传输的平稳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对网络拥塞控制算法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讨论了拥塞控制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4.
对基于速率的端到端增减拥塞控制算法的效率收敛和公平性收敛问题进行了研究,对几种拥塞控制算法的收敛时间进行了计算,并推导出一些有效的理论公式,对未来的拥塞控制协议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现代高速网络中,传统TCP拥塞控制机制的窗口速率波动较大和对长时延链接歧视导致的不公平问题,基于合理划分网络负载状态、动态调整拥塞周期个数和拥塞窗口大小的策略,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高速网络拥塞控制方案,并使用网络仿真软件对控制算法进行了仿真。  相似文献   

6.
与传统的基于经验的Internet拥塞控制算法不同,根据广域网络的数学模型,将拥塞控制转化约束非线性规划的全局优化问题,并由此依据凸优化问题的解决方法,设计了满足收敛,稳定和公平性条件的速率迭代算法;依据网络层显示拥塞指示技术的支持,将速率迭代算法分为源端和路由路两部分,从而使该算法可以在IP网络中实现,仿真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可靠组播拥塞控制已成为组播研究的活跃领域.本文讨论了可靠组播拥塞控制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分析了当前主要算法的特点,并针对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速率的组播拥塞控制算法,改善了拥塞控制的动态性和公平性,提高了组播会话的吞吐量.  相似文献   

8.
网络中两类拥塞控制算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多种拥塞控制算法进行比较,探讨主要算法差异的根源,并预测新型计算机网络拥塞控制算法将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对网络拥塞控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人们提出了很多的拥塞控制方法和策略,慢开始、快重传和快恢复算法等。而这些TCP拥塞控制算法都没有考虑到网络层采取的策略,于是出现了随机早期丢弃(RED)IP拥塞控制算法。随着智能控制路论与技术的发展,也出现了许多智能算法,取得了不少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WSN中基于多路径转发的拥塞检测和控制算法.拥塞检测算法是在原有算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并根据队列长度来判断是否出现了拥塞,拥塞控制是由每个源节点维持的预期数据包加载速率进行控制.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给出的拥塞检测和控制算法在队列、吞吐量、数据包转发率等方面具有较好的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11.
组播是一种高效率的点对多通信方式,在过去几年中组播传输机制己经成为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针对组播在Internet上进行大规模应用所面临的拥塞控制问题,将主动网络的技术应用到组播拥塞控制中,提出了通过主动节点主动检测拥塞和调整发送速率,实施hop-by-hop的拥塞控制的"主动"式的拥塞控制策略。在NS2平台上进行了大量网络仿真分析表明:该策略不仅对组播通信具有良好的拥塞控制能力,而且具有很好TCP友好性。  相似文献   

12.
多速率多播拥塞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播传输所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可扩展的拥塞控制机制,既能与TCP传输相适应,同时能克服网络的异构性,为端到端的网络接收者进行多播数据传递。多速率多播拥塞控制不仅解决了多播的可扩展性问题,而且提高了异构网络带宽的利用率,在Internet多播应用领域倍受关注。对多速率分层多播拥塞控制的性能进行了评价后,着重研究了与性能有关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法。通过对现有分层多播拥塞控制的代表性算法进行性能分析和比较,指出了未来的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为了改善分层多播拥塞控制的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适应性效用分层策略的主动分层多播拥塞控制方案DL-AALM.该方案采用了主动标记分层、适应性效用分层策略、逐跳反馈归并以及主动速率控制算法.仿真结果表明,DL-AALM方案具有较高的分层多播系统效用、较快的拥塞响应速度、较好的稳定性和TCP友好特性,大大改进了分层多播拥塞控制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
由于IP组播需要进行路由器升级以及在可靠性和拥塞控制方面的不成熟,Overplay组播网络作为构建组 播服务平台的另一个可行途径逐渐成为研究热点。针对实时多媒体应用对带宽需求的异构性,研究了异构环境下 Overplay网络中多速率组播在max-min公平性下的速率分配问题,提出了一种分布式算法,可对于任意给定的 Overplay组播树实现max-min速率分配,优化网络的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研究实时多目视频发布中的拥塞控制问题,在讨论了目的集分组(简称DSG)协议存在的拥塞问题基础上,提出一种分层拥塞控制算法来解决DSG协议中因传输重复信息流而产生的网络拥塞问题。  相似文献   

16.
To maximize the aggregate user utility in networks with both multirate multicast and unicast traffic, a unified convex program formulation of the problem is used to integrate multicast and unicast sessions into a common framework, which also takes into account the heterogeneity of multicast receivers. By applying a penalty function approach, a heuristic rate control algorithm is derived. In the distributed implementation of the algorithm in IP networks, core routers employ Random Early Detection (RED) to mark packets in the case of congestion; end-users analyze congestion feedback information and update their rates to calculated optimal values. With an appropriate choice of utility functions and parameters, multicast and unicast sessions can share network resources in the proportional fair manner. Simulation results prove the algorithm‘ s effectiveness. Study is also done on the effect of bandwidth discretization density upon resource allocation fairness in a layered multicast scenario.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基于接收方的无线多媒体分层组播拥塞控制协议--RWLM.详细描述了RWLM协议的拥塞判定机理、RWLM协议的工作过程以及RWLM协议的TCP-Friendly拥塞控制机制.重点研究RWLM协议在有线信道上的TCP友善性.仿真实验显示,RWLM协议在不同竞争流数目、不同分组大小及不同缓冲区长度的情况下,都具有比较良好的TCP友善性.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IP组播的关键技术,讨论了解决IP拥塞控制的各种方法,以及它们各自的优势与存在的不足,指出了IP拥塞控制中应注意的问题.从而为这些技术以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由于IP组播需要进行路由器升级以及在可靠性和拥塞控制方面的不成熟,Overlay组播网络作为构建组播服务平台的另一个可行途径逐渐成为研究热点。针对实时多媒体应用对带宽需求的异构性,研究了异构环境下Overlay网络中多速率组播在max-min公平性下的速率分配问题,提出了一种分布式算法,可对于任意给定的Overlay组播树实现max-min速率分配,优化网络的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