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能够快速扫描并锁定周围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刺激并给予优先反应对人类生存至关重要.大脑中可能存在功能特异性的神经网络模块加工此类刺激.行为研究表明,该神经网络可能早在1岁前就开始形成和发展.近年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技术的成熟,研究者利用EEG,fNIRS和fMRI等方法,直接研究社会和情绪脑机制的早期发展(0~1岁).本文从面孔表情、情绪性语音和早期社会交往3个方面系统总结了婴儿社会性和情绪发展的研究,并描述了相应社会-情绪神经网络的发展进程.在此基础上,采用经验-期待性机制和经验-依赖性机制讨论了早期社会经验对社会与情绪脑机制的影响,认为社会-情绪的神经网络不是先天形成、独立于社会经验的加工模块.虽然在个体发展的早期阶段(0~3个月),社会和情绪脑的核心结构已经形成,但出生后5~7个月,经验-期待性机制将会重塑社会和情绪脑,通过知觉窄化过程,该神经网络开始功能特异化,而只对特定的社会刺激敏感.在此期间的社会剥夺则会对社会-情绪神经网络的发展产生不可逆的影响.出生7个月以后,该神经网络通过经验-依赖性机制的调节逐渐趋于完善,并形成较稳定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2.
王映宏 《科学之友》2008,(4):140-141
农村市场是科技信息服务的一个大市场,积极开拓农村科技信息服务是新形势下科技信息服务机构的战略性决策,文章就如何做好农村市场科技信息服务工作,笔者提出了几点体会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科学实验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郎 《大自然探索》1991,10(3):133-137
  相似文献   

4.
科技文化的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必然要求,科技创新需要营造一个有利的文化氛围。文中分析了科技文化对科技创新的重要影响,并对科技文化的构建思路提出可操作方案。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是崭新的哲学理论,经济法是现代法律制度,虽然不在同一层次上,但是科学发展观与经济法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科学发展观对经济法的立法、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经济法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制度性方法:  相似文献   

6.
7.
中国大陆岩石圈的形成、演化与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万天丰 《自然杂志》2012,34(4):196-200
中国大陆岩石圈是由37个以上的小地块所组成的,各地块统一结晶基底的形成时期各不相同。它们从元古宙到新生代一直在运移、变位:古生代处在以离散为主的状态,都位于特提斯洋内;古生代晚期、中生代与新生代则为逐渐聚合的过程,最后就汇聚成现在的中国大陆岩石圈。在周边板块运动的影响下,中国中部与西北部形成基本正常的大陆岩石圈,东部在侏罗纪以来则形成具有陆壳洋幔型的、较薄的岩石圈,而西南部的青藏地区形成陆壳增厚型岩石圈。中国大陆岩石圈内部可以发生多圈层的滑脱作用,除岩石圈底面的滑脱作用之外,还可以在莫霍面与中地壳低速高导层等界面发生滑脱,使岩石圈的内部结构变得十分复杂,并由此派生出较强的构造变形、岩浆活动与内生成矿作用。针对中国大陆岩石圈的特殊性,深入研究岩石圈演化的具体特征,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也可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全球板块构造学说。  相似文献   

8.
青藏科学研究范式与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度 《自然杂志》2009,31(5):249
20世纪50 年代以来中国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世界自然科学考察的历史上有它自己的地位。青藏高原科学研究范式的特点是:长期基础研究的平台,传播知识的过程,出成果又出思想。青藏科学研究范式产生了明显的结果,即探索自然奥秘的凝聚效应、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效应、人才涌现的催化效应和不断扩展的社会效应,可称之为“青藏效应”。上述青藏科学研究范式是在国家支持、组织体制改革、学术自由以及国际合作等文化氛围下形成的。蕴藏在“青藏效应”中的精神内涵包括:创新意识,瞄准国际前沿;立足实地,取得原创信息;提倡协作,加强综合集成;结合实际,服务高原建设;持之以恒,献身青藏事业。  相似文献   

9.
论伽利略在科学史上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炜 《大自然探索》1999,18(3):117-120
伽利略是意大利杰的科学家,近代科学的奠基者,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对力学和天文学等学科有许多伟大的贡献,还创立了理性与实验相结合的新的科学研究方法,并有丰富的科学思想,本文对伽利略在科学史上的地位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0.
科学探究既具有历史性,又具有时代性。把科学探究置于历史的背景中加以反思,理解今天倡导的科学探究与历史上曾反复出现的类似观点的区别与联系,结合我们今天的时代精神赋科学探究以新的内涵,使之体现出鲜明的时代色彩,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