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黄河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查明黄河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方法 以遥感数据结合其他信息源,利用Erdas,ArcInfo,ArcView等GIS软件,建立黄河中上游地区环境信息系统数据库;结合层次分析法及环境质量综合法.对黄河中上游典型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黄河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较好的区域面积有306 902.9 km2,占总面积的42.47.0%,而生态环境较差的区域面积达413 942.6 km2.占总面积的57.3%.结论 通过综合评价,黄河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整体较差,其中黄土高原所占面积最大,其次是河源地区,最后是河套平原灌溉区.  相似文献   

2.
消除贫困是长江经济带面临的主要任务,而城镇化是否有助于减贫关系到政策走向.该文利用长江经济带2000年~2016年面板数据,运用GS2SLS方法对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减贫效应进行实证考察.研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贫困问题具有空间外溢性,长江下游地区表现为正空间外溢性,而中上游地区表现为负空间外溢性;城镇化与贫困问题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而分区域检验后这一关系更为显著;长江经济带现阶段仅有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湖北省跨越了“倒U”型曲线拐点值,表明贫困问题的解决并非城镇化的必然结果而是其阶段性表现;基础设施效应是城镇化影响贫困问题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从科斯定理入手,利用"流域发展权"概念和博弈论基本原理,分析当前退耕还林中的地区利益分配问题.认为退耕还林成本应该更多的由流域的中下游地区(主要指东部地区)承担,而不是如目前,实际上主要由中上游地区(主要指中西部地区)承担.  相似文献   

4.
板山河是金沙江水系的三级支流,流域面积约46.2km~2,流域内生态环境脆弱,山洪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这与流域特殊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板山河流域的主要环境特征表现为:1.上下游地貌系统结构功能的不协调性;2.流域中上游地区山多坡陡,斜坡稳定性差;3.河源区降雨量集中;4.流域中上游地区  相似文献   

5.
从科斯定理入手,利用“流域发展权”概念和博弈论基本原理,分析当前退耕还林中的地区利益分配问题.认为退耕还林成本应该更多的由流域的中下游地区(主要指东部地区)承担,而不是如目前,实际上主要由中上游地区(主要指中西部地区)承担。  相似文献   

6.
以2005-2015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综合评价法对生态建设水平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冷热点分析工具探索生态建设水平的时空集聚特征和时空演变情况.结果表明:2005-2015年长江经济带水生态指数、土壤生态指数、大气生态指数与生物生态指数持续上升,生态建设指数呈现出明显的空间自相关特性,靠近上游地区的中游省市向低高集聚区转变,邻近下游地区的中游省市向高低集聚区转变.2005-2015年长江经济带生态建设指数热点区域集中在中上游地区,逐渐由上游地区向中游地区扩大;冷点区域集中于中下游地区,逐渐由中游地区向下游地区缩小.  相似文献   

7.
延安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安是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1999年国家做出退耕还林决策后,延安加快了生态环境建设步伐,本文回顾了延安林业生态建设进程,深入分析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这对今后如何治理生态环境和巩固退耕成果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汾河中上游地区豆科(Leguminosae)植物进行野外资源调查、标本采集及鉴定,结果表明:汾河中上游地区豆科植物共有33属74种(含种下等级2个),其中含种数最多的属为黄芪属Astragalus L.(9种);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有2种,为野大豆(Glycine soja)和黄芪(Astragalus.mongolicus)。  相似文献   

9.
科技素质是当代干部的必备素质,提高民族地区干部科技素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它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否顺利贯彻落实,关系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否顺利实现。必须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提高民族地区干部科技素质。  相似文献   

10.
刁宗丽  姜德荣 《科技信息》2009,(25):384-384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全球性问题,水资源不仅是一个生态环境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社会问题,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对一些水资源紧缺的地区来说.水资源已经成为关系到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区域水资源安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便于对区域水资源安全进行客观真实的评估。本文以滕州市为例,从水资源水量安全、水质安全方面,探讨区域水资源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1.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长江流域上中游的水土流失与地质灾害、中下游的洪涝灾害、长江口的赤潮、长江水质污染、流域生物多样性变化、流域内人群健康等问题;论述了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成因:森林植被的锐减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区域自然地理特征是洪灾和地质灾害的基础,污染物的大量排放造成了长江水质的污染和长江口的赤潮,水利设施的兴建使得濒危物种增多,城市化增加了洪灾损失;提出了保护和恢复长江流域和谐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增加环境建设的投入和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重视森林植被的保护等.  相似文献   

12.
The reconstruction of paleofloods in the Holocene has become one research highlight for the present global change study. The core sediments from one newly-emerged bar in the lower Changjiang River (Yangtze River) mainstream were collected for grain size and organic elemental measurements, with aim to reconstruct the flood events over the past 150 years. Major grain size parameters such as mean grain size, probability cumulative curve and C-M diagram of the core sediments clearly indicate the flood event deposition. Furthermore, the TOC/TN ratios in the sediments can indicate flood events considering that during the flash floods, strong surface erosion in the upper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can transport a large amount of undecomposed plant debris and organic components with relatively low C/N ratios into the lower mainstream. Based on 210Pb dating and sedimentary geochemical results, the research profile recorded several large floods happened from 1850 to 1954, which agrees well with the 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hydrological observations. Interesting to note that the flood events since the 1960s cannot be distinctly recognized on the basis of sediment grain size and organic elemental compositions of the profile, which mainly reflects the intensive human activities over the last fifty years, especially condense dam construction, have significantly changed the characters of suspended sediment into the lower mainstream.  相似文献   

13.
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8年长江洪水量级大,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通过对长江中下游主要受灾地区实地考察,认为1998年长江洪灾的根源是由于森林植被遭破坏、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所致。笔者仅就长江中下游地区水土流失的现状、成因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水土流失防治对策,以期为长江中下游地区防护林工程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泥石流山洪输沙比是工程防治设计的重要参数。本文以金沙江支流海子沟为例,调访了近115a的泥石流活动历史,查明了1996年一次最大规模泥石流运动参数,采用雨洪法计算了不同的泥石流发生频率下泥石流的流量、总量。通过对1899年至今海子沟堰塞坝泥沙淤积的测定,得出海子沟流域每年泥沙淤积量为1.23×10~5 m~3,总输沙量为1.42×107 m~3,流域平均剥蚀速率为1.5mm/a。由不同泥石流频率下海子沟泥石流的固体物质总量,计算出自1963年以来海子沟泥石流输沙量为1.67×10~6 m~3,而此期间山洪泥石流的总输沙量为6.65×10~6 m~3,由此确定海子沟泥石流的输沙量占山洪泥石流输沙总量的25%。而官坝河泥石流、白龙江流域泥石流、蒋家沟泥石流输沙量分别占总输沙量的29.5%、62.9%、99%,泥石流输沙量随着泥石流频率的增加而增加。高频率泥石流工程拦挡仅考虑泥石流输沙量;类似白龙江流域松散固体物质丰富的半干旱气候区泥石流防治拦挡工程需考虑山洪输沙量;而类似官坝河、海子沟中等频率的泥石流沟,需更多考虑山洪输沙量。  相似文献   

15.
对嘉陵江电航工程建设后对河流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库区水污染、水土流失等威胁环境生态安全的问题,提出了保护嘉陵江、修复干流生态河流系统的基本措施和方法,主要是控制污染来源,加强河岸林地和湿地保护区的建设,修复鱼类通道,保护野生动物,构建和谐发展环境,建设以旅游为中心的嘉陵江绿色产业经济带,以实现保护河流生物多样性、完整性及生态健康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6.
防洪工程乃百年大计,其设计方案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工程的防洪安全,尤其是防洪工程的除险加固设计,应在深入研究工程现状的基础上,反复比较论证,不断优化设计方案。无为长江大堤是巢湖流域的防洪屏障,属国家一级堤防工程,新安闸是无为大堤上唯一的1 座圬工结构穿堤涵闸,每到汛期长江高水位期间则险情不断,严重危及着无为大堤的防洪安全,对该闸除险加固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回顾长江水患的历史,反思’98长江特大洪灾。论述了治山与治水的辩证关系,分析了科教兴林、科技治山的支撑作用,认为“林水结合,标本兼治”是防洪减灾、综合治理长江水患的必然选择。并结合长江流域林情、水情和环境特点,提出了保护、发展森林植被,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等防治水患、实现国土安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1998年6月-1998年9月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分析洪灾形成的主要原因,除气候反常、降雨集中等自然因素外,也存在水土流失,植被减少,围湖造田,河道淤积,水利工程失修、老化,法制观念淡薄,投入问题尖锐,承灾功能脆弱,人口急剧增长,协调失误等深层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与洪灾密切相关的环境特征,揭示了环境对洪灾的影响规律,指出气候、地形地貌和土壤等是诱发洪灾的自然因素;森林对防洪减灾有巨大作用;水土流失加剧了洪灾发生频率和潜在威胁。最后,对生态环境建设中质量问题、退田还湖、三峡水库的防洪减灾作用等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长江流域经济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省长防林建设的实地考察,结合对当地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分析,对长防林建设过程中发展经济林的意义、应遵循的原则、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对水土流失严重的经济林分布区进行技术改造、做好退耕还林地上发展经济林的规划、适当调整经济林生产布局、建立高效经济林生产基地、强化政府的宏观指导是在长防林建设过程中发展经济林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