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以苯并咪唑为原料合成氮杂卡宾(NHC)前体1,3-双(2-羟基-3,5-二叔丁基苄基)苯并咪唑氯化物,再与CuCl2配位制备NHC-Cu(Ⅱ)配合物,分别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X射线电子能谱和质谱对该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将该配合物(1%(mol))作为催化剂,以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为氧化剂,在353 K的乙腈溶液中对乙苯以及其衍生物进行催化氧化反应,结果表明,乙苯的α-H被选择性氧化,首先生成苯乙醇,而后被继续氧化为苯乙酮,乙苯在反应12 h后的转化率为68%,苯乙酮的选择性为90%,苯环上连有吸电子基时,催化氧化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在 [TPPFe]2 O催化下 ,空气能够直接氧化乙苯生成苯乙酮和α -苯乙醇 ,反应对α位的选择性高达 10 0 % .此外 ,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反应的产率和选择性均有一定的影响 .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 ,总产率增加 ,苯乙酮的选择性略有增加 ,而α -苯乙醇的选择性相应降低 ;当反应温度升高时 ,总产率增加 ,苯乙酮的选择性略有下降 ,而α -苯乙醇的选择性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3.
张景川 《甘肃科技》2013,29(3):29-31
以酸活化后的NaY分子筛为载体制备了负载型杂多酸钴盐催化剂(记为CoHPA/NaY),并将其应用到乙苯氧化合成苯乙酮的反应中。建立了乙苯-CoHPA/NaY-冰乙酸-双氧水(H2O2)非均相催化氧化体系,并考察了溶剂种类、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对乙苯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采用CoHPA/NaY进行的催化反应中,苯乙酮是主要的生成产物。当乙酸为溶剂,催化剂的用量为0.3g,10mL双氧水(H2O2在溶液中体积含量为50%),在80℃反应1h,得到甲苯转化率为76.4%,苯甲醛的选择性达到83.0%。且催化剂便于从反应体系中分离。  相似文献   

4.
以偏苯三酸酐为原料,合成具有季铵盐和邻苯二甲酰亚胺(NHPI)双重结构的新型催化剂,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等结构表征,探讨反应条件对乙苯氧化的影响,当反应温度T=80℃,时间t=20 h,氧气压力=0.3 MPa时,乙苯转化率达到85.7%,苯乙酮选择性达到90.2%。  相似文献   

5.
铈钼钒磷杂多配合物催化氧化乙苯制苯乙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成了稀土元素钼钒磷四元杂多配合物(NH4)15「(Ce(PMo9V2O39)2」.5H2O研究了其对乙苯选择性氧化合成苯乙酮的催化活性,并探讨了溶剂,温度,H2O2与乙苯的摩尔比对该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合成催化剂4-羧基-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4-羧基-NHPI)和草酰胺Co(Ⅱ)配合物,并以分子氧为氧源,研究其协同催化氧化乙苯的性能,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100 ℃,氧压力为0.3 MPa,反应时间为10 h时,乙苯的转化率达到了95.7%,苯乙酮、1-苯乙醇和1-苯基过氧化氢的选择性分别为90.5%、3.2%和6.6%.与传统的NHPI/醋酸钴体系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展示了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乙苯催化氧化制备苯乙酮的绿色氧化体系,介绍了催化剂和分子氧(空气)、双氧水(叔丁基过氧化氢)的协同作用,重点介绍了金属卟啉、过渡金属配合物、金属酞菁、分子筛、水滑石、杂多化合物等在绿色氧化体系中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以四甲基乙二胺和三乙烯二胺为原料合成4种双季铵盐,经元素分析和核磁共振氢谱(1H NMR)表征确认其结构。催化活性检测发现,当反应温度为80℃、氧气压力为0.3 MPa及反应时间为7 h时,4种季铵盐协同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NHPI)催化氧化乙苯的转化率达到84.5%,苯乙酮的选择性达到88.1%。  相似文献   

9.
以 4-甲基苯酐为原料,合成一系列的具有季铵盐和 NHPI 双重结构的新型催化剂,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等检测分析手段表征确认新化合物的结构,新型催化剂在催化氧化乙苯方面表现出了良好的催化活性,其中 3c 使得乙苯转化率达到 82. 2%,苯乙酮选择性达到 88. 4%。  相似文献   

10.
以四甲基乙二胺和三乙烯二胺为原料合成4种双季铵盐,经元素分析和核磁共振氢谱(1H NMR)表征确认其结构。催化活性检测发现,当反应温度为80℃、氧气压力为0.3 MPa及反应时间为7 h时,4种季铵盐协同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NHPI)催化氧化乙苯的转化率达到84.5%,苯乙酮的选择性达到88.1%。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研究壳聚糖固载四(p 磺酸基苯基)钴卟啉催化氧化乙苯的性能,将四(p 磺酸基苯基)钴卟啉通过离子键接枝壳聚糖制备高分子催化材料Co TPPSO3-H3+N-CTS,用紫外可见光谱( UV-Vis)、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 射线衍射技术(XRD)、差热分析技术(TG)和透射电镜技术(TEM)对该催化材料进行结构表征,并研究其催化氧气氧化乙苯的作用。结果表明,在较优的温度(140℃)和氧气压力(0.8 MPa)反应条件下,用含有1 mg Co TPPSO3 H的固载催化材料可重复使用催化氧化乙苯8次,其平均乙苯转化率为17.7%,苯乙醇和苯乙酮的选择性为76.4%,相应的醇酮产率为13.5%,催化剂转化数为3.62×105。这表明壳聚糖通过离子键接枝和氨基配位固载的四(p 磺酸基苯基)钴卟啉不仅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还提高了金属卟啉的重复使用催化效率。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烃类催化氧化反应中活化氧分子和活化C-H键的两条路线,结合作者所在研究小组的研究成果,对这两条路线在环己烷、甲苯、乙苯等烃类氧化反应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并展望了这些方法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吡啶二亚胺钌配合物催化酮的氢转移氢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 6二[1(苯基亚胺基)乙基]吡啶与三苯基膦氯化钌的配合物为催化剂,考察了苯乙酮的氢转移氢化反应.在苯乙酮、钌配合物和KOH的初始摩尔比为250∶1∶12、反应温度为82 ℃时,反应2 h后苯乙酮的转化率达到98.3%.研究了反应温度、底物浓度、碱强度等对氢转移催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这种吡啶二亚胺钌配合物对苯乙酮等的氢转移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4.
合成系列新催化剂,在温和的条件下,以H2O2作为氧源,用于苯乙烯氧化反应.研究了所得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探讨了配体原料组成、活性金属盐、反应温度、双氧水/苯乙烯摩尔比对苯乙烯催化氧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新制得的高分子金属催化剂对苯乙烯催化氧化,生成苯乙酮具有较高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研究氧气氧化对硝基乙苯反应时,发现双-(α-甲基-4-硝基苄基)过氧化物为关键中间产物,对硝基苯乙酮为主产物,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四苯基锌卟啉(TPPZn)催化氧气氧化对硝基乙苯的反应模型和速率方程,对其表观动力学行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时,根据110-150℃范围内所测得的实验数据,计算出了相应的反应速率常数,确立了对硝基乙苯氧化生成双-(α-甲基-4-硝基苄基)过氧化物的第一步为零级反应,表观活化能为39.5kJ/mol;双-(α-甲基-4-硝基苄基)过氧化物分解生成对硝基苯乙酮的第二步反应为1/2级反应,表观活化能为44.6kJ/mol。对比同一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k1和k2,发现低温时k2和k1基本相等,而高温时k2大于k1。通过比较两步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和反应速率常数,发现升高反应温度有利于对硝基苯乙酮的生成,且可以提高其生成速率。  相似文献   

16.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V2O5/γAl2O3催化剂,用程序升温还原反应(TPR)、X射线光电予能谱分析(XPS)、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N2物理吸附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催化剂在CO2气氛下乙苯氧化脱氢反应性能和在系统中通入O2对催化剂结构和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V负载量的增加,催化剂在CO2氧化乙苯脱氢过程中的初活性增加,但催化剂的稳定性变差;在CO2氧化乙苯过程中加入少量O2可以有效抑制催化剂表面积碳,同时使催化剂表面高价态的V物种含量增加,从而维持较高的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以2,4,6-三羟基苯乙酮和3,4-二羟基苯甲醛为起始原料,通过8步反应,完成了黄酮木脂素5"-甲氧基-hydnocarpin的全合成,其中I2氧化关环和Ag2O氧化偶联为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18.
以乙苯为选择性溶液,制备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聚4-乙烯吡啶(PS-b-P4VP)的自组装胶束.通过铜离子与P4VP的络合作用,原位还原获得了胶束负载铜纳米粒子催化体系.通过透射电镜分析,在胶束的核内获得了2~3 nm铜纳米粒子.检验了胶束负载铜纳米粒子催化氧气氧化乙苯的反应,探讨了温度、时间对催化反应的影响,以及反应后...  相似文献   

19.
采用基团贡献法对对硝基乙苯、乙苯及对乙基苯甲醚中乙基选择氧化反应主副产物的热力学数据进行了估算;并通过建立三个反应体系中各步反应的焓变ΔrHθm、吉布斯自由能变化ΔrGθm和平衡常数K与反应温度T的关系,对反应过程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热力学研究。在计算的温度范围内,研究了反应温度对对乙基苯甲醚、对硝基乙苯及乙苯催化氧化制备相应芳酮的影响。分析结果为如何提高目标产物酮的选择性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并对优化反应的工艺条件及今后工业化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苯乙酮烯醇式互换异构反应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并首次提出苯乙酮/聚乙烯复合材料中的苯乙酮的烯醇式互换异构反应是抑制聚乙烯中电树枝引发和生长的重要因素.在B3LYP/6-311+G(d,p)水平下优化了苯乙酮和类聚乙烯苯乙酮模型化合物烯醇式互换异构反应的反应物、过渡态和生成物的几何构型,并进行了简谐振动频率分析.在相同的理论计算水平下,利用内禀反应坐标理论计算了反应的最小能量路径.研究结果表明,苯乙酮和类聚乙烯苯乙酮模型化合物由酮式转换成醇式的反应能垒均低于聚乙烯碳碳键的平均键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