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现代城市化的背景之下,芝加哥学派的交往思想透视了城市传播活动中的交往空间、交往者、交往行为、交往思想之间的关联和制约.芝加哥学派把社会有机体的观点作为城市交往思想的基本立足点,认为城市交往发生于城市的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之中.他们重视经验实证的传统,以芝加哥城这座“天然的实验室”来开展城市问题的研究:另一方面,他们本质上都将正在崛起的现代传播媒介看作是恢复或重建交往“共同体“的力量,以纠正工业化、城市化和移民运动带来的破坏.  相似文献   

2.
危海霞  张晓彤  钟明 《科技资讯》2013,(22):83-83,85
本文从城市广场的定义和本质入手分析其设计需求,并提出相应布局原则。城市广场作为城市公共空间存在形式之一,具有城市公共空间的共性和其特殊性。由此提出城市广场在使用上的多样性需求和环境形象的整体性需求,针对两种设计需求以葫芦岛市龙湾大街两侧的广场为例进行了分析和提出了几点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3.
人的本质是什么,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有重要实践意义的问题。长时期以来,我们对人的本质,按照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一段著名的话来理解,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就是社会的人。这个看法,从根本上划清了马克思主义和十八、十九世纪旧唯物主义在对人的本质认识上的界线,纠正了旧唯物主义在这个问题上的一系列错误观点,意义十分重大。但是这种正确看法,后来在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被扩大化的过程中,逐步变为把社会的人和人的自然基础即自然本质对立了起来.只承认人的社会性、阶级性,并且把社会性完全等同…  相似文献   

4.
<正>一、何为城市设计城市设计大致包含实体设计层面和管理控制层面。从设计成果中,人们可以直观地体会设计实体建成后的空间环境和效果,感触到设计实体对经济、文化复兴的实效。同时通过城市设计,能够更好地控制城市开发规模及改善投资环境,能维护和延续城市文脉,使城市发展中的经济、文化诸要素较好地协调起来。城市设计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从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中分离出来,这还是近四十年来的事情。城市设计的目的在  相似文献   

5.
姚俊华 《科技资讯》2023,(21):253-256
主要从设计的角度探讨如何提高智慧城市的可持续性。首先分析了构成智慧城市可持续设计体系的6个要素(人、环境、社会、经济、文化、技术)和4个维度(空间、资源、管理、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系统模型;然后结合CIM和具体案例,从管理和空间规划的角度探讨了智慧城市可持续设计的策略。研究强调了在管理、空间、资源和平台等维度使用技术优先考虑“人—环境—社会—经济—文化”系统平衡的重要性,基于CIM平台,可以在城市管理和空间规划方面考虑智慧城市的可持续设计,使人、环境、社会、经济、文化、空间、资源和平台形成智慧生态系统,增强智慧城市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6.
资源型城市涉及域外地域空间、市域基质空间和城市实体空间.通过区位偏远度和历史回归演绎法探讨西南地区资源型城市区域空间及优化策略.结果表明:除贵州外其余省(直辖市)资源型城市区位整体较偏远,偏远度排序为:四川(1.44)>重庆(1.35)>云南(1.28)>贵州(0.85);省(直辖市)区位偏远度大,其内部区位偏远度差异也越大;有52%资源型城市没有铁路连接或不开行旅客列车.其市域基质空间具有变动突发性和频繁性,且“二元结构”特征突出.而城市实体空间主要有点状独立工矿地、条带状组团和山地狭促凹地城区等3种结构类型.西南地区资源型城市域外地域空间区域协同策略为完善政府主导的多级协同和加快交通设施建设,市域基质空间协调发展策略为构建合理城镇网络体系和严格地域空间管控,而城市实体空间重构策略为建立城市实体空间重构多元主体责任分担机制、融合产业转型与城市实体空间重构和实施自然山水与城市实体景观共生.  相似文献   

7.
(一) 审美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社会性活动,美的本质直接导源于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族类本质,审美活动的发生学依据也只存在于作为审美主体的人的深层心理结构之中。因此我对于美和审美的本质的立论是以人为本体的。马克思说:“人是类的存在物”。“生活活动的性质包含着一个物种的全部特性,它的类的特性,而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的特性。”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自觉”是指人“把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人的这种类本质属性“我们名之曰‘自觉的能动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他所说的“自由”是指  相似文献   

8.
哲学家们对“人是什么”的问题进行了深刻思考,也给出了很多回答,但这些回答几乎都是从静态角度加以界定的,都把人的本质作为一种想象中的实体,卡西尔则一反常规,对人的本质加以动态界定,从而给我们认识人及人类社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维路数。  相似文献   

9.
滨水空间是城市的黄金区域,城市建设也开始重视滨水空间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该文以辽中县生态水城为实例,分析滨水空间与城市实体之间的联系以及设计方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城市基因改造论”和“畅通城市新模式”。目前城市“有机体”中存在着致病基因——“空间错位”,正是这一致病基因,导致产生了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十大问题:城市占地多、效率低、能耗高、污染重、停车难、治安差、不宜居,以及交通事故多、交通投资巨大等。城市交通问题应该从“城市交通-城市空间-经济-社会” 四个层次综合研究,“跳出交通看交通”,铲除“空间错位”这个基因,才能一揽子解决城市交通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诸多问题。通过分别构筑车与人的空间,将一个混乱的城市空间变为两个自由空间,从而构建“畅通城市新模式”,既可实现《雅典宪章》所提出的寻找新的街道系统以适应汽车交通特性[1],又可实现建设“以人为本”节约宜人型城市的新目标。  相似文献   

11.
准确描绘城市结构、深刻理解城市特性对于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居民生活体验至关重要。遍布于城市的基础设施,如公交车站、银行网点、移动网络等,提供了大量具有时空标记、描述个人行为的数据,使得基于人类行为的城市时空特性分析成为可能,且逐渐成为城市研究的热点。针对这些移动大数据,提出一种方法,将人类移动行为投影到城市空间实体之间的联系中,从而可以方便地从整体和局部研究城市空间实体间联系。基于该方法,利用中国西南某地级市手机上网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城市空间实体间联系的变化具备周期性,且城市空间结构存在与行政区划相一致的区域中心,这些区域中心的时空变化,反映了人类作息习惯与移动特性。研究结果揭示了城市空间联系的动态特性,为数据治理城市、基础设施的合理配置和资源分配提供了有效的依据。所提出的方法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将人类运动整合到空间分布式系统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12.
城市设计的演变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设计实践的需要,从价值取向、空间理念、实施手段和设计方法4个方面,对历史上若干经典城市设计模式进行了“列表式”的归纳,试图发现城市设计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的对应关系及其演变规律,以期对目前我国城市设计在实践和理论上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揭示了控规规定性和引导性指标与城市设计的联系,从环境容量、空间实体、建筑形态和交通引导四个层面指标进行阐述城市设计思想融入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中的控制手段。  相似文献   

14.
朱浩亮 《科技信息》2010,(21):I0029-I0030
国民健康指标是衡量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世界卫生组织(WHO)把“健康”定义为“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理想状况”。由此可见,没病、没痛、没残障,准确来说并不就等于完全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上的良好表现同样是健康的重要指标。同时,世界卫生组织虽然给出了健康定义,但问题是如何解释健康?什么状态可以视为“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理想状况”。本文试通过对人口健康素质内涵的剖析,进而揭示人口健康素质的结构,通过对当前城市居民亚健康状况的分析,提出提高城市人口健康素质的对策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人的社会性不等于社会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社会"化"才让人的社会性变成现实.人的社会化过程突显了人的社会性本质主动性和自觉性的方面.同时具有理性与非理性的人在社会还存在各种利益矛盾和冲突的背景下,其社会化过程所体现的"个性"和"内化"特征,又使得这种社会化过程离不开规范的导向和约制.  相似文献   

16.
当代社会,“媒介建构城市空间”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鉴于相应的传播学研究还不够充分与充足的现状,在历史与理论、溯源与变化的背景下,对媒介建构“城市空间”的问题展开传播学视野的探讨,需要审视传播概念的本质含义、城市空间之媒介建构的起步与转换、传播媒介复制品的自身规律、感觉和隐喻的进入及其对城市空间建构的影响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7.
城市影响范围是相邻的城市空间竞争的结果,科学合理地界定城市影响范围不仅是实现一定区域内各城市功能整合的前提,也是区域内各城市统筹、有序和协调发展的基础.本研究针对断裂点模型、引力模型等传统空间划分模型在划分连续的精确性上所存在的缺陷,通过将断裂点模型中的“规模”参数引入到计算几何中具有空间划分精确连续性优势的Voronoi图理论中,构建出基于加权Voronoi图的城市影响范围界定模型.而后,以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生态以及科学技术四个方面选取的细化指标所评价出的“城市综合实力值”修正了传统断裂点模型中的“规模”参数.最后,在GIS软件的支持下,将此模型运用于了四川省地级城市的影响范围的实证研究中.分析表明该模型较好地克服了传统空间划分理论界定城市间影响范围界线时的任意性所导致的偏差,对精确界定城市影响范围更具实际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城市空间的开放与封闭是城市物质环境的重要构成要素,是促进城市有序发展、协调环境的系统,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的景观风貌.从城市开放空间的构成入手,进一步研究了城市开放空间的设计理念及设计对策,对提高城市空间环境质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基于“山水城市”规划理论提出了“城市大园林”的概念,分析了园林与城市空间的关系,论述了园林化城市空间的建构和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20.
张春单 《科技信息》2013,(14):311-311
《城市设计》一书的主内容有:一是城市功能上,整合成一个“同时运动诸系统”的完整体系,并以此形成城市的“设计结构”。它是一种功能轴,又是一种交通轴,更是一种景观轴。二是在空间艺术上吸取了现代艺术上很多视觉艺术理论,变静态为动态,大大丰富了城市设计空间艺术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