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本区“瘤状灰岩”的分布、成分及特征,作者将其划分为A,B.C三种类型。A,B型的成因与蓝绿藻的活动有密切关系,与生物礁、丘一起,沉积于浅缓坡位置.C型瘤状灰岩的成因与压溶作用有关,处于深级坡位置.本区瘤状灰岩其有一定的含油气性.  相似文献   

2.
川东北元坝地区长兴组生物礁沉积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光气田的发现启示着石油工作者把勘探目光转向了同样位于开江-梁平陆棚边缘的元坝地区。经过新一轮勘探,发现元坝地区长兴组生物礁具有很大勘探潜力。基于地震、钻井及岩芯资料的综合分析,对川东北元坝地区长兴组生物礁沉积特征进行了精细研究。研究表明,元坝地区长兴组生物礁主要发育于长二段,且不同沉积环境及不同部位控制了生物礁生长发育特征的差异,具体表现为:西部广海边缘生物礁比东部广海边缘及潮道边缘生物礁更发育,规模更大,且建隆特征十分明显;广海边缘因水动力强,营养物更加丰富,因此多发育以抗浪结构为主的骨架礁;而潮道边缘因水动力相对较弱,营养物相对贫乏,多发育障积礁;长兴晚期,元坝西部地势的隆升导致其沉积环境更加有利于生物礁的发育,从而表现为生物礁优势生长区自东向西迁移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论赣西北东岭地区生物礁的形成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赣西北东岭剖面上二叠统长兴组上段第5层(厚34.50m)和第8层(厚10.4m)藻-海绵生物礁的赋存状况,及其下伏地层(第2层,厚2m;厚8.20m)所产牙形刺Clarkina changringensis-Clarkina deflecta组合带的属种特征及其丰度,笔者认为,东岭地区生物礁的形成时代为晚二叠世晚长兴期。  相似文献   

4.
由于川东北LHC地区二叠系长兴组生物礁规模较小、储层电性特征不明显、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和信噪比较低等问题,该区生物礁储层预测难度较大,严重制约了该区生物礁气藏的进一步勘探。本次研究采用相控约束下的生物礁储层预测技术,首先明确生物礁发育相带,在正演模拟的基础上利用地震敏感属性等技术厘定相带边界,结合地震相研究等手段为生物礁储层预测提供精确的相带约束;然后在有利相带内利用相变法及时差厚度法等方法刻画生物礁的展布范围,为储层预测提供准确的岩相约束;最终在岩相约束的基础上,利用基于稀疏脉冲的泊松比反演等技术对生物礁储层进行预测。经勘探实践证实,上述逐级约束的生物礁储层预测结果较传统方法的准确度有较大提高,破解了该区生物礁预测难点,大大加快了该区的勘探开发进程,并为同类型储层预测工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根据川西北地区栖霞组野外及钻井岩心的宏观、微观及地球化学特征,结合物性资料,研究了该套地层中白云岩储集层的基本特征及主要控制因素,归纳并总结了这类储层的分布规律及形成与演化过程。认为栖霞组白云岩储集层以细晶白云岩、中 粗晶白云岩和颗粒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以次生成因的孔、洞为主,裂缝除具有一定的储集性能以外,更重要的是起到了连通孔隙的作用;储集空间组合类型以裂缝 孔洞型和裂缝 孔隙型为主。这类储集岩的形成与演化主要受到沉积和成岩作用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鄂西-渝东地区生物礁发育特征及油气勘探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井下和露头中典型生物礁发育特征的对比及对已知潜伏生物礁地震响应特征的分析,对鄂西-渝东地区潜伏生物礁进行了初步预测。研究表明:本区东部晚二叠世入于台、盆过渡相区,具备发育大型台地边缘堤礁的有利条件,西部潜伏区则以发育大量台内点礁为特征;潜伏台内点礁虽然分布随机,但成藏条件优越,而且数量多,资源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7.
8.
西昆仑北带早志留世构造作用及其区域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西昆仑北带的早古生代构造-热事件信息,为北昆仑的碰撞造山作用时限提供新的证据.方法 对原划为古元古界的埃连卡特群片麻岩中的白云母进行40 Ar/39 Ar 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并结合区域地质分析.结果 埃连卡特群片麻岩中白云母40 Ar/39 Ar 坪谱年龄和等时线年龄分别为434.9 Ma±4.6Ma,436.1 Ma±4.8 Ma.结论 早志留世的这次构造-热事件应该是库地-其曼于特新元古代-奥陶纪洋盆闭合之后中昆仑地块与塔里木地块之间的碰撞造山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安徽东至建新剖面红花园组的生物礁、微生物岩进行研究,发现蓝绿菌类Girvanella在生物礁中大量分布,是生物礁的主要造礁成分。其他造礁生物包括瓶筐虫、石海绵、腹足类、腕足类、棘皮类等。Girvanella以散乱分布、包壳、组成内碎屑以及与海绵伴生等4种方式在本区生物礁中存在,并且在生物礁成礁过程中以生物本体矿化作用及粘结、捕获颗粒的作用形成生物礁格架;瓶筐虫及石海绵为生物礁中的居住者,因此,生物礁性质为瓶筐虫/石海绵-微生物礁,微生物起到了主要的造礁作用。此外红花园组典型含生物礁沉积序列是由底部的生屑灰岩基底、中部的海绵层(少量微生物岩)及顶部的微生物岩组成的。通过与其他地区同时代生物礁的对比发现,东至建新剖面红花园组中瓶筐虫/石海绵-微生物礁的发育及微生物的繁盛是全球性的,是由于底栖生物扰动对潮下带微生物发育影响尚未彰显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安徽东至建新剖面红花园组的生物礁、微生物岩进行研究,发现蓝绿菌类Girvanella在生物礁中大量分布,是生物礁的主要造礁成分.其他造礁生物包括瓶筐虫、石海绵、腹足类、腕足类、棘皮类等.Girvanella以散乱分布、包壳、组成内碎屑以及与海绵伴生等4种方式在本区生物礁中存在,并且在生物礁成礁过程中以生物本体矿化作用及粘结、捕获颗粒的作用形成生物礁格架;瓶筐虫及石海绵为生物礁中的居住者,因此,生物礁性质为瓶筐虫/石海绵-微生物礁,微生物起到了主要的造礁作用.此外红花园组典型含生物礁沉积序列是由底部的生屑灰岩基底、中部的海绵层(少量微生物岩)及顶部的微生物岩组成的.通过与其他地区同时代生物礁的对比发现,东至建新剖面红花园组中瓶筐虫/石海绵-微生物礁的发育及微生物的繁盛是全球性的,是由于底栖生物扰动对潮下带微生物发育影响尚未彰显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重点讨论了四川重庆北碚天府地区上二叠统生物礁的岩石类型,生物礁组合的微相特征和发育演化史。微相组合和生物学特征证明文星场生物礁是发育在开放性泻湖中的点礁,它的生长、发育受沉积速率控制,消亡的原因是由于海平面的上升速度超过礁的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12.
文章将灵关地区志留系分为灵关-金台山飞来峰系统和原地系统两种类型,并分别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剖面描述和岩石地层划分对比,同时讨论了各岩组的生物化石组合和时代归属。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城市地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分析了四川省地貌的区域特征及其对该省城市布局、结构和整治的影响,对该省城市地貌作了初步分类,划分出3个基本类型和7个亚类,并对各亚类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四川有蹄动物区系形成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四川有蹄动物现生种和化石种进行了比较,认为四川现今属东洋界的西南区和华中区有蹄动物区系是第三世纪上新世至第四纪中,晚更新世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的发展和继续,属古北界的青藏高原区,相当于晚更新世的北方动物群。同时还讨论了四川有蹄动物的兴衰演替与地理迁移,以及横断山脉对有蹄动物的保存分化和扩散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川西黄牛,西门达尔牛,黑白花奶牛及雷琼牛进行了血液蛋白多态性的检测,得出了Hb(血红蛋白),Tf(运铁蛋白)在各类群牛中的基因型及基因频率。通过卡方检验,计算各类群间的标准遗传距离,并进行模糊聚类分析。本文所采用的λ=0.837则川西牛与雷琼牛归为一类,黑白花奶牛与西门达尔牛归为一类。且川西牛与雷琼牛的Hb和Tf基因和基因型频率都具瘤牛特点。  相似文献   

16.
四川邛海藻类植物调查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1989~1992年在四川邛海调查的藻类植物,共有93种及变种,分属40属、23科、6个门.在邛海的藻类区系中,以硅藻门种类为最多(占总数的52.17%),其次是绿藻门(其中鼓藻类又多于绿球藻类).常见种类大多是微污水带和乙型中污水带的浮游植物。经水质监测结果表明,邛海水体总体处于贫营养状况,仅局部有富营养性藻类出现.但若不注意对促进邛海富营养化的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的控制,则将会导致该水体较快地向富营养型转变.  相似文献   

17.
川西坳陷深层须家河组气藏绝大多数受裂缝控制,裂缝的发育与构造、断裂密切相关。阐述了川西坳陷深层须家河组中天然气的聚集成藏不仅受今构造的控制,而且与不同时期的构造特征有密切关系,因此搞清楚须家河组油气聚集期的主要构造、断裂展布特征,是预测深层须家河组气藏天然气富集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城市灾害的环境地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四川省城市地貌环境和城市灾害的主要类型.认为,地貌环境与城市灾害的形成机制、致灾过程和分布状况明显相关.在四川,平原城市的主要灾害是洪灾;丘陵城市则是洪灾和坡地灾害;山地城市则是坡地灾害、泥石流与洪灾.  相似文献   

19.
文章报道了在湖北房县梅花山一带出露的一套浅变质地层中首次发现较多的微体植物化石,据其组合特征及区域对比,大致确定了它的形成时代为早志留世。这些发现不但丰富了该区志留纪古生物资料,而且为其时代归属提供了较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湖南慈利早志留世蛇尾纲化石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描述和讨论了早志留世棘皮动物蛇尾类的一个新属一Ciliophiurina。它系作者采自湖南慈利下志留统龙马溪群,为我国早志留世地层中首次发现,又是我国迄今为止所获得的最古老的蛇尾纲化石。它不仅丰富了蛇尾纲化石的资料,而且对今后研究蛇尾类演化,生物地理分布等特征,也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