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以《绛纱记》为例,重新解读了近代极具传奇性的人物苏曼殊。从生存困境来源于“情”的缺乏与焦渴;爱情、友情并行于《绛纱记》,且插入素材说明主要素材;《绛纱记》结构空间充分地展示了苏曼殊对“情”的追求;《绛纱记》的悲惨结局也缘于一个“情”字等几个方面探讨了苏曼殊以“情”为核心的人生表现。  相似文献   

2.
论苏曼殊爱情小说中的佛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艳 《韶关学院学报》2004,25(11):22-24
苏曼殊的爱情小说中频繁出现具有浓厚佛性意味的“海”“舟”意象,佛性成为小说人物对待爱情、处理现实问题时坚持的原则。小说浸润着苏曼殊对佛性独到的理解,也为佛性创造了另一种阐释。  相似文献   

3.
苏曼殊(1884—1918)是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位颇有影响的文艺家。他原名戬,字子谷,学名玄瑛,曼殊是他削发为僧后自取的法号。从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他的译著曾以专集、合集、全集等形式,一版再版。学术界曾一度出现过“研究曼殊和尚比研究《左传》、《公羊传》更饶有兴味”的“曼殊热”的现象。八十年代以来,苏曼殊诗歌笺注和小说专集,又有数家出版社竞相印行。研究他的思想与作品的论著,也屡见发表。此外,在日本、英国、美国、苏联等国,不但译介他的作品,而且还为他叙谱立传。总之,苏曼殊是一位蜚声中外,很引人重视的作家。  相似文献   

4.
苏曼殊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奇才,他在诗歌、小说、散文、绘画等各个艺术领域的创作,都有极高的造诣,在风格上兼收并蓄,不拘一格。然而苏曼殊的一生坎坷不平,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四处奔走。病  相似文献   

5.
关于苏曼殊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苏曼殊小说陈平原一对于作家来说,去世以后10到30年,是个可怕的年代。很多人从此永远消失,不再被记忆和阅读。苏曼殊也曾面临这样的危险,不过很快化险为夷。苏氏逝世于1918年5月,其时五四文学革命正方兴未艾。文学革命的主将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鲁...  相似文献   

6.
:弘一大师与黄炎培、杨白民、苏曼殊、叶舟的交游史迹 ,牵涉到《祖国歌》的作者、李叔同出家后是否与其日妻告别、苏曼殊对李叔同的评价及李叔同与西泠印社的关系等重要问题。分题考释这四组关系 ,可以丰富弘一研究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苏曼殊的《断鸿零雁记》与废名的《桥》都是极富禅意与诗味的小说,然而,两位作家借以参禅悟道的方式却不尽相同,一个是以情求道,一个是以理入禅。因此,两部作品呈现的风格也就不尽相同。两部作品的相似性与差异性体现出我国文化传统对文学的深远影响,亦体现出时代环境对身处其中的个体心理的普遍影响。  相似文献   

8.
从创作及翻译作品对比看苏曼殊翻译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曼殊是中国著名的文艺家和翻译家,在文学创作及翻译方面都取得很大的成就。对苏曼殊创作和翻译的小说及诗歌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其创作与翻译特点上的异同,及形成某些翻译特点的原因,可从中领会他的翻译思想以及其翻译对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一中国最早开设短篇小说专栏,刊登短篇小说的杂志,大概是1906年创刊的《月月小说》。此杂志创刊之后,短篇小说才受到较为普遍的关注。从1909年创刊的《小说时报》、1910年创刊的《小说月报》起,大部分主要的小说杂志都把短篇小说放在长篇小说前面,且每期...  相似文献   

10.
我爱朝鲜画     
李昕 《世界博览》2008,(7):86-86
《锦绣江山》是朝鲜著名的对外宣传杂志,2008年第3期刊登文章介绍了传统艺术朝鲜画和画家金东焕。  相似文献   

11.
苏曼殊是清末民初重要的翻译家。其早期的翻译呈现出强烈的政治审美气息,而其后期的翻译则倾向于文学审美。笔者通过对苏曼殊文学翻译从政治审美到文学审美审美变化的分析,体现了苏曼殊的翻译观念的变化及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2.
摘要:《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并称为近代四大小说杂志。《月月小说》与前两种相比,不仅是刊登小说最多的一种,而且在杂志的商业操作、内容的娱乐性以及围绕读者转移的文化品位等方面都显示着独特的个性;《月月小说》的风格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于其后创刊的《小说林》,在近代小说杂志的发展中体现着明显的承上启下作用。  相似文献   

13.
苏曼殊皈依佛门是由于“壮士”的理想无法实现和“美人”的情意不能解脱之后的一种自我救赎。这种皈依是苏曼殊的一种外部行为,并非一种内在的真诚信仰,因此苏曼殊注定无法救赎自我。  相似文献   

14.
《华东科技》2012,(10):19-21
近期,英国最负盛名的经济学杂志《经济学人》刊登了一系列讨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文章。第三次工业革命是指以数字化制造及柔性化生产为代表的,制造业全面走向信息化、服务化的历史性变革。《经济学人》文中断言,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这样的以廉价劳动力取胜的传统制造业大国来说有着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就上海而言,举步维艰的传统制造业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来临之际,也必将  相似文献   

15.
将苏曼殊放置在中西文化大碰撞的大背景下,从心理与文化思想等层面解析苏曼殊的社会人格。苏曼殊佛禅的价值取向是双重的,既是为了逃避苦难的人生,又是追求一种禅境;在他身上,有士大夫英雄梦的精神传承,也有士大夫理想的现代变异;苏曼殊的社会人格是分裂的,他无法摆正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是社会的游离分子,任何既定的称谓都不能准确地界定他。  相似文献   

16.
苏曼殊与拜伦之间文学传承关系,表明了本土文化在受他者文化影响时,接受与过滤并存。苏曼殊的诗歌在精神气韵上仿效拜伦的作品,却在形式表达上取法于中国古体诗。他的诗歌是外来思想影响与本土文学形式相结合的产物。归根到底,这是由苏曼殊所处的时代文化背景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补正     
本刊2012年第23期第84页刊登的署名为李林平、胡燕平的文章"科技期刊引文对学科队伍建设的意义——基于《中华儿科杂志》的计量统计分析"为中国图书馆学会医院图书馆委员会  相似文献   

18.
蜕变、逆转中的现代曙光--论苏曼殊小说的现代性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曼殊小说在民初文坛别开生面,独标一格。它自觉融合了西方的现代观念,以对“人”的关注、悲剧意识的显现以及艺术形式现代转型突破并超越了中国传统小说观念和艺术技巧,隐现出鲜明的现代意识和现代性品格,对中国文学的现代化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日本《科学朝日》杂志1968年9月临时增刊号刊登了题为《利用雄性不孕》的文章,介绍了通过雄性不孕利用杂种优势的原理、方法及实例。其中实例部分,与我们过去报导过的有些内容基本上相类似。根据洋为中用的原则,现将该文中有关利用雄性不孕的原理及方法  相似文献   

20.
教育部系统的专业核心期刊《中国高等教育评估》杂志 2 0 0 3年第 1期和《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杂志 2 0 0 3年第 2期 ,相继刊登了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武书连、吕嘉、郭石林的研究报告《2 0 0 3中国大学评价》 .这是“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自 1 993年以来 ,公开发布的第 8个中国大学排行榜 ;也是《中国高等教育评估》和《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这两个重要学术期刊连续第 7年双双刊登“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的年度研究报告 .在报告中 ,清华大学以 2 1 3 .81分连续第 7年获得第一名 ,北京大学以 1 83 .1 3分获第二名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