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感性诉求广告主要以情取胜,深入了解受众的心理,采用温情的,幽默的,优美的,甚至威胁的语言来达到更好的劝说效果。广告语言因此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辞藻华丽,婉约而又豪放的美学风格,并不失幽默风趣,向读者传达了深刻又富有哲理的含义。本文主要分析与总结了感性诉求广告语言的六种美学风格,我们发现相比较平实的理性广告语言,感性广告语言更具有艺术感染力与感召力。对广告创作者和英语学习者会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论文通过对现代平面广告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现状的分析,探寻了广告功能由硬性推销逐步向软性推销的转变,指出现代平面广告设计的发展趋势正朝着提高文化品位的方向前进.与时俱进的广告文化将是未来设计师新的竞技场. 相似文献
4.
5.
试论情感诉求在现代广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讲述情感述求广告如何产生、发展、以及在现代广告中的地位,了解情感述求广告的创作表现及其原则。同时,试从心理学角度解释情感诉求如何对广告受众产生影响及如何去吸引消费者,并探讨情感诉求广告在广告创作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6.
广告创意是对广告设计者能力的挑战,它要求广告设计者要思考而不能乞求于灵感,要遵循一定的创意设计法则。现代的营销仅有广告是远远不够的,它是一场立体化的整合促销运动,一则好的广告离不开创意,尤其是现代广告设计实质就是创意。只有卓越的创意,才能使广告有震撼力,产生打动人心的效果。引发消费者的注意和兴趣,刺激消费者的欲望,从而实现广告的使命。 相似文献
7.
广告创意源自文化,广告创意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广告人的文化价值观不同,逻辑思维方式不同,因此,在进行广告创意时,就会有不同的想法和观点,诠释同一个商品的时候就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把握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并加以利用是广告成功的本质和关键,所以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广告创意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结合案例对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行分析,指出如何在广告创意时把握好中西方文化,以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8.
沈海晖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3):98-99,80
随着经济增长,市场竞争的扩大。商战已进入智战时期,广告也从以前的所谓媒体大战升到广告创意之间的竞争.创意一词就成为整个广告环节中最流行的词语。本文就创意在活动中的特征、与商品的关系进行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应用写作的价值在于创新,而创新取决于创造性思维方法的运用。在符合客观现实规律的前提下,写作中善于综合运用的各种创造性思维方法,定会使文章富有创见、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3.
周立泰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4(1):100-102
探讨数学教育中学生创新思维评价的原则,确立与之相适应的创新思维评价目标体系.这对激励和保障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缪元吉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8(3):37-39
提出、创新思维原则”的概念,用它进行源创性的设计方案开发,以产品“生态”链思维原则为例,对缝纫设备研究开发中的若干问题作了分析和探讨。结论供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从目的论角度谈汉英广告翻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邱敏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5,21(1):122-125
本文通过对翻译目的论的介绍和中文广告英译问题的深入分析,证明了目的论能灵活运用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来很好地解决中文广告英译过程中的文化障碍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从而起到了良好的翻译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广告设计除了造型的技巧外,首重创意。但是目前对广告设计的分析与研究仍然停留在造型技巧上,如此一来,往往不能精确地分析广告设计的巧妙之处和其表达的深层文化蕴涵。通过对设计文化符码技术层、意义层和策略层三层次的解析和视觉素养、视觉读写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找到一种理解设计创作的方法论和从文化符码入手解读设计作品的设计方法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开头结尾写法三方面分析汉、英文写作中存在的差异。探讨了汉语的负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对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从溶洞开发看旅游创意活动的一般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溶洞是遍在性、相似性、替代性强的旅游资源,也是能够较好体现旅游创意力量的开发领域.根据创意的独特性、操作性与效益性,通过专家意见法,选出了中国溶洞旅游开发十大创意,并通过分析这些案例归纳出旅游创意活动的一般规律.旅游创意活动就是在正确认识创意对象可拓性、旅游需求特征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以发散、联想、直觉为代表的各种创造性思维方式,在触媒的刺激作用下,通过创意对象与生态、文化、科技要素的重新组合,从而产生旅游景观、产品与品牌的构思与意念. 相似文献
20.
刘雪芹 《武陵学刊:社会科学版》2008,(2):71-74
《战争与和平》的主题是一个整体性的主题,它不是关乎生活的某一方面的,而是关于全部生活的。但是关于这一主题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从它成书的过程看,它包括了作者对于生活的一再反复的充满客观精神的认识。不论是在对俄罗斯当时生活和过去历史的描绘上,还是在对其中具体活动着的个人的精神探索方面,这部作品都以一种客观化的手法加以了叙述。这种客观化的、保持了一定审美距离的写作手法对中国作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