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加拿大当代著名生态作家法利·莫厄特的纪实文学作品《与狼共度》颠覆了西方哲学和文化对狼的偏见和误解,彻底扭转了狼在公众面前的形象。从后殖民动物批评的视角解读该作品展示了狼从传统"象征符号"到"生命主体"的再现,解构了基于二元论的人类中心主义和物种主义思想,颠覆了笛卡尔的"动物机器论",表达了作者反对人类的殖民霸权、尊重自然界一切生命的生态伦理观。  相似文献   

2.
皮尔士继承了西方哲学中从理性方面界定人之本性的传统,并且将思想理解为使用符号的推理活动,从而提出了“人是符号”的命题.皮尔士的符号学人论是对笛卡尔主义的反叛,其立场是经验主义和现象主义的.皮尔士可以被视为当代哲学中语言学转向的预言者和开拓者.  相似文献   

3.
针对笛卡尔的物理学思想在物理学史上没有得到充分研究的现实,论述了笛卡尔的惯性思想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笛卡尔关于虹的描述使牛顿在建立他的光学理论的时候受到很大的启发;笛卡尔关于近距作用的思想对近代电磁学的发展,乃至狭义相对论的创立都具有积极意义,他的关于空间是连续区的思想对爱因斯坦具有重要的启发。  相似文献   

4.
惠更斯是17世纪荷兰著名的科学家,他在望远镜制造、土星观测以及在摆的研究中取得突出成就,并最早触及波动光学理论。其科学思想主要体现在粒子论思想和相对性思想两方面,其哲学观主要受笛卡尔的影响。他的科学研究方法既继承和发扬了希腊的传统,又采用了笛卡尔、培根等人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马克思实践范畴基本思想为指导,对本质主义科学观进行了全面审视,指出了本质主义科学观的错误在于在本体论上的形而上学预设性、在认识论上消解了认识主体、在价值观方面导致价值理性缺失。  相似文献   

6.
(一)“今且置古事不道,别求新声于导邦”的鲁迅,为了改造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封建文化系统,以西方文化为参照,并从中取得批判的武器。由于西方几百年历时性文化成果是以一种共时性形态出现于中国新文化创造者面前的,所以鲁迅起始便受到了两种逻辑起点不同的文化思潮的影响,一是属于近代范畴的以培根、笛卡尔、达尔文、赫胥黎为代表的科学理性主义和启蒙主义,二是属于现代范畴的以施蒂纳、克尔凯廓尔、尼采等为代表的以个体生存、个体价值为出发点的现代主义,非理性主义。这两种近乎矛  相似文献   

7.
我国许多学者视怀疑论为西方阶级社会的一种落后意识形态的理论表现。本文试图通过阐述古希腊末期怀疑论对基督教兴起的作用和十七世纪笛卡尔的怀疑主义原则对近代哲学的影响 ,客观地评价怀疑论在西方认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安杨  吴琼贤 《科技信息》2011,(7):226-227
一六二零年五月花号在新英格兰登陆,清教徒在北美大陆弗吉尼亚建立了第一个殖民地,随之带来的清教思想也在这片大陆扎根。在美国殖民时代,清教徒是移民主体,清教主义作为一种宗教理念,迅速的传播。清教主义的传播和渗入伴随着早期的移民拓荒、定居北美的整个过程。清教思想对北美殖民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产生了深远影响。清教主义不仅仅是一种宗教概念,也是一种观念,和一种生活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着美国的精神文化并对美国的主流价值观和美利坚民族性格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讨论受到清教思想影响下的美国价值观中的强调个人主义,勤劳致富,强烈的使命感,和重视教育。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也有着严密的结构。崇尚法治、否定人治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思想的核心;正确处理法治建设中的三个关系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思想的主体;弘扬法治精神、提高公民法律素质是邓小平主义法治建设思想的灵魂。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笛卡尔在数学方面的杰出贡献的归纳与分析,阐述了他研究数学问题的思想与方法,以启迪读者。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笛卡尔的普遍怀疑原则,就其思想体系来说是唯心主义的,但其理论勇气、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对人的主体地位的肯定,在当时就促进了人的认识发展和社会进步,在现时仍有其认识论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2.
研究生课程教学关系到研究生基础知识的储备、治学品格的塑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研究生课程学习的特点和教学要求所提出的综合性教学模式符合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体思想,在研究生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有效地激发了研究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得到协调发展、综合提高。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的中央与地方关系思想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均权主义、地方自治体系架构和民族自治。均权主义学说包括了均权的主体、均权的对象、均权的标准等方面,构成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核心。地方自治是整个民主共和的基础,但它与中央与地方关系紧密联系。通过这一理论,孙中山实际上构建了一个从城镇乡地方自治,中经县自治,再到省自治的地方自治体系,这是他的地方政制设想的基本内容。在如何处理中央与少数民族地方关系上,孙中山形成了大中华民族观、民族平等、扶植弱小民族以及自决自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思想:教育改革的一种可能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教育思想在“后现代”这一背景下自然与现代教育思想颇有不同之处:它既承栽着理性与非理性。匪夷所思地将二者结合得恰如其分;又解构着教育普遍主义、霸权方义,拆卸了构造它们的基础;它还将人从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上拉走,力图实现教育的真实涵义。在现代教育思想的弊端日益彰显之时,它为教育自身的改革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教育思想在“后现代”这一背景下自然与现代教育思想颇有不同之处:它既承载着理性与非理性,匪夷所思地将二者结合得恰如其分;又解构着教育普遍主义、霸权方义,拆卸了构造它们的基础;它还将人从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上拉走,力图实现教育的真实涵义。在现代教育思想的弊端日益彰显之时,它为教育自身的改革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6.
在新康德主义的各个子学派中,弗莱堡学派最有影响,是对康德主义的真正的发展。康德的“哥白尼变更”体现了对主体创造作用的强调,弗莱堡学派进一步发挥了这一思想,真正关注了人的价值。弗莱堡学派的思想对心理学特别是人文科学心理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强调价值的作用,端正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坚持以问题为中心,遵循了人文科学心理学独有的方法论准则;区分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为人文科学心理学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支持:提出个别化的研究方法,指导了人文科学心理学具体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7.
Atanassov在Zadeh的基础上提出了直觉模糊集,把选择中行动主体的模糊偏好分为三个组成部分:隶属度、非隶属度和犹豫度。这一分析方法较为贴近行动主体的实际选择。然而直觉模糊偏好何以能够形成,是直觉模糊理论所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原子偏好基于逻辑原子主义思想而提出,通过原子偏好建构偏好的过程,就是行动主体形成事物间偏好关系的过程。直觉模糊偏好之所以能够形成,根本的原因在于形成行动主体的原子偏好中,有些是不可比较性原子偏好。  相似文献   

18.
笛卡尔问题现的核心是笛卡尔式的怀疑方法.笛卡尔通过怀疑提出问题,依据怀疑之法来建构他的理论体系;进而,笛卡尔提出了确定知识的四条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9.
文学语言的古典形式与现代形式、审美风格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创作态度的为着人生与为着自我的关系等问题,堪称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三大难题。一代伟人毛泽东却以他独特的诗词创作实践和深邃的文艺思想,对此进行了一次较为成功的破解。不啻于此,他还在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如何形成新时代的民族风格,如何评价创作主体的创作思想等方面给我们留下了相当珍贵的思想材料。  相似文献   

20.
利用组合的方法研究路与路、 路与圈笛卡尔积图的树核度. 特别地, 给出了路与路、 路与圈笛卡尔积图树核度的精确值, 并刻画了笛卡尔积图树核度与原图树核度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