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根据Aki的尾波散射理论,对澜沧-耿马大震前后近10年的时间,在大震区域及外围的7个地震台近2000多张地震记录图的尾波进行测量,得出Q值随时间变化的结果表明:澜沧、耿马两次大震前有1~3年左右的低Q值异常期;在临近大震前1年左右,Q值处于回升阶段;震后Q值明显增大.并结合澜沧-耿马地区区域地质构造图,试图分析Q值在断层错动中随时间变化的特征;澜沧、耿马7.6、7.2级两次大震是分别孕育的双主震并且可能是澜沧7.6级大震的发生触发了耿马7.2级大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利用美国地球物理数据中心(NGDC)构建的NGDC-EMM-720-V3地磁模型,计算了汶川地震、澜沧—耿马地震和通海地震的主震及余震序列分布带的岩石圈磁场强度,绘制磁异常图,分析这3个地震的主震及其余震震中分布与岩石圈磁场的关系.研究表明,这3个地震主震震中均在弱磁异常区,余震序列分布带的岩石圈磁场强度整体也较弱.汶川地震与通海地震岩石圈磁场特征相似,澜沧—耿马地震与二者稍有差别.  相似文献   

3.
云南是个多地震地区,70年代以来,继通海、昭通、龙陵大震后,又发生了澜沧耿马大震。历次大震给云南各族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重大损失。因此,人们越来越关心地震预报工作。本文通过到灾区实地考察所得到的资料,并就目前地震预报概况,对澜沧耿马地震为什么没能作出准确的临短预报作一较祥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4.
1654年天水南发生8级大震,此次地震给天水及邻近地区造成了轻重不等的破坏.到目前为止,涉及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研究内容较少且说法不一.本研究根据成丛小震发生在大震断层面及其附近的原则,在地震可能发生的范围内,根据小震丛集性,选定了三个长条状研究区域,将模拟退火算法和高斯一牛顿算法结合,给出了利用小震密集程度求解主震断层面走向、倾角、位置及其滑动角.在此基础上结合地质考察结果,最终确定了此次地震的发震断裂.  相似文献   

5.
预警地震     
共振是一种普遍现象,在地震事件中也存在,当一个大震爆发时,其地震波将引起一个已到了孕震晚期的震源体共振,地震波被吸收的能量一般并不多,但却可以作用孕震进程的一种标志,即预警信号。发出信号的大震称为预警地震,地震波是各向异性的,在地震带、纬度和经度的方向占有优势,一些毁城巨震,如唐山7.8级、海原8.5级和日本关东8.2级等地震,原来都存在着预警地震,预警地震的存在对可能发生大震地区的防震起到很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讨论了1965年以来云南地区强震孕育过程中地震类型的动态变化,发现:云南地区发生6.7级以上强震前数月至数年,云南省内均有2次以上5级双震或群震型地震发生;部分强震前数月至数年,至少有3次以上前主震型地震密集发生.强震发生在这些前主震、双震、群震型地震150 km以外地区.典型地区地震类型的追踪研究也表明:宁蒗地区发生5级双震、前主震型地震以及腾冲地区发生6级群震型地震,云南地区均发生6.5级和7级以上强震,但地点远在宁蒗、腾冲200 km以外地区.实验中,随着载荷的增大,岩样的破裂类型经历了主余破、孤立破→群破→前主破→破裂类型多元化的过程.震例和实验研究结果的对照显示:地震的类型不仅与发震地区地质构造有关,也与地壳介质所处的应力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7.
利用滇南、滇西南地区14个数字地震台站记录到的2005年1月至2010年9月间的ML≥2.5级地震数字波形资料,采用Aki单次散射模型,计算了台站周围50 km范围内共283条地震记录的尾波Qc和Q0值.结果表明:滇南地区尾波Qc值与频率的关系为Qc(f)=65.7 f0.83;滇西南地区Qc值与频率的关系为Qc(f)=64.5 f0.903(沧源台除外).两区域平均Q0值相比云南其他构造活动强烈区域的Q0值稍高,但相比其他区域仍然偏低,属于较高构造活动地区.尾波衰减Qc-1值变化与云南武定地区和施甸地区的结果比较接近,具有构造运动活跃、地震活动较频繁的低Qc值特征.  相似文献   

8.
基于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和新划定的3.6版汶川地震区,再次探讨了与2008年汶川地震有关的若干科学问题,包括该震是否为主震?该震、2013年芦山MS7.0地震、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之间关系?该震是否存在复发周期?该震发生前是否存在显著物理前兆?该震与紫坪铺水库之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并非汶川地震区当前地震周期主震,未来将发生MS8.0~8.3标志性地震;2013年芦山地震和2017年九寨沟地震有直接联系且均与汶川地震密切相关,两者同为下一次标志性地震前的两次显著预震;汶川地震区标志性地震及其未来主震是否存在复发周期目前尚不能作出明确判断;在汶川地震前,由于自1995年12月18日后其震源体的物理状态长期保持近似不变,故不可能观测到显著的中长期与短临物理前兆;紫坪铺水库对汶川地震孕育过程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9.
采用已公布的1个前震和3个主震震源可变滑动模型,计算了日本Mw7.3级前震、M_w9.0级主震产生的同震库仑应力变化,并采用哈佛Global CMT和日本F-net余震目录,在不同有效摩擦系数取值下计算了主震对余震的触发效应,分析了应力空间分布与余震活动空间分布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日本地震前震对主震有触发作用,前震在主震处产生的正应力变化为0.404 bar,剪应力变化0.282 bar,同震库仑应力变化为0.517 bar,应力变化超过了应力触发阈值0.1 bar,达5倍之多,属于典型的地震应力触发,而非诱发事件。主震对后续余震有触发效应,最小触发率为57%,最大达到75%。余震多分布在主震产生的同震库仑应力红色加载区。同时,分析了可变滑动模型、有效摩擦系数、余震目录、震级及节面选取等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可变滑动模型、有效摩擦系数变化对计算结果影响不大,余震目录、震级及节面选取对结果有一定影响,尤其是当余震目录足够多、震级足够大时,计算结果更加可靠。为了深入讨论节面选取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对余震两个节面上库仑应力、剪切应力及正应力变化差值进行了频次统计。分析显示节面选取对正应力有一定影响,而对库仑应力及剪应力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采用自主研发的地震应力仪、谐振仪 、倾斜仪和大地电位仪记录到印度洋8.7级大震的地震前兆——孕震物理模型和临震信号, 印度洋8.7级地震前后和8.5级地震前后的地壳受力情况有很大差异,表明 印度洋8.7级地震与8.5级地震的成因有着本质的区别,分析了海啸形成的原因,还发现了在 8.7级地震的孕育过程中有地下物质迁移迹象。  相似文献   

11.
The success of the prediction of Haicheng earthquake and the failure of the prediction of Tangshan earthquake were both well known in the world. What happened, why such a strong earthquake as occurred in Haicheng had been predicted successfully and with a small loss of lives and property? Why a successively strong earthquake about a year later in a region not so further was failure in the imminent stage of prediction and there were so many fatalities and a great degree of property? The author addresses these points based on these true experiences including the first hand experiences leading up to, during, and following these two earthquarter. In addition, he also introduced some seimic phenomena which he had seen after Chi-chi earthquake in Taiwan.  相似文献   

12.
人们发现电磁性质可以用于地震短期预报,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应用效果。本文通过最近实验表明,岩石破裂时其介电常数变化大于40%。提出了一个新的地震预报的物理参数——介电常数。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上海12个工程勘察场地为例,反映了在地震烈度7度时浅层粉砂和粉性土普遍容易产生液化,产生液化的深度主要在3~10米内.故在上海未来城市抗震的建设中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上海12个工程勘察场地为例,反映了在地震烈度7度时浅层粉砂和粉性土普遍容易产生液化,产生液化的深度主要在3~10米内。故在上海未来城市抗震的建设中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论宁夏银川地区的砂土地基及工程抗震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位于我国南北向地震带的宁夏银川地区历史及近代地震引发的宏观震害-砂土地基液化所导致的建筑物倒塌、沉陷、开裂等地基失稳现象,分析在银川地区特定的工程地质条件下,砂土地基液化特点及液化强弱势区分,提出可靠的建筑物场区稳定性评价依据及相应的抗液化措施,为城市抗震减灾服务。  相似文献   

16.
龙门山中央断裂分段地震震级及强震复发周期的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汶川Ms8.0级地震发生后,对于龙门山发震构造带长期地震危险性评估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了关注,以定量的、概率性的评估强活动断裂段的地震危险性也成为了近年来国际上研究长期地震预测的方向之一.作者以前人对龙门山中央断裂(映秀一北川断裂)活动构造的研究成果和汶川地震后地表特征的实测数据为依据,在对其进行活动分段的基础上,通过震级...  相似文献   

17.
 针对2014 年8 月24 日世界时10:20 发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地区(38.21°,-122.32°)的M 6.0 地震,利用美国地区全球定位系统(GPS)双频观测台网和欧洲定轨中心(CODE)绘制的全球电离层地图(GIM),分析震前上空电离层电子浓度总含量(TEC)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结果表明,震前2 d 震中附近区域TEC 相对于前25 d,TEC 下边界限出现明显负异常;通过对全球范围电离层TEC 变化的空间分析,震前2 d 震中附近区域异常减小的时间持续约40 h,且TEC 减小幅度和相对变化较为明显。此次地震前电离层TEC 异常减少,与以往亚洲地区地震的统计分析结果较为一致,但对北美地区地震空间前兆规律还有待于积累更多资料及分析。  相似文献   

18.
19.
把地震学中的G-R公式应用到冲击地压中,通过对北京矿务局房山采区地震台资料的分析,得出冲击地压也基本符合G-R公式,从而为冲击地压的预防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针对电力系统大型变压器,对汶川地震震害进行了调研,总结了大型变压器的震害特征.并根据震害特点,提出了对大型变压器隔震的策略,设计了适合于大型变压器隔震的水平刚度小、低面压和满足竖向稳定性的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并应用于实际750 kV大型变压器的隔震.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隔震后,750kV变压器弱轴向最大倾覆力矩减小为非隔震结构的17%,弱轴向最大剪力减小为非隔震结构的23%,变压器本体的加速度减小为未隔震的29.5%,8度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层最大位移满足支座最大容许位移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