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9 毫秒
1.
栗瘿蜂在一定区域内呈周期性发生,十年左右暴发一次,大发生持续2-3年,可自然“消退”。影响栗瘿蜂发生的主导因素是寄生性天敌,中华长层小蜂是最主要的天敌种群,两者相辅相承、相互制约。它们之比称益害比,益害比低时,栗瘿蜂虫口直线上升,直至大发生;益害比1:5左右时,可抑制栗瘿蜂大发生,仍造成一定的为害;益害比在1:5以上时,可控制栗瘿蜂的发生。益害比可作为栗瘿蜂发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栗瘿蜂与中华长尾小蜂的消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栗瘿蜂在定区域内呈周期性发生,十年左右暴发一次,大发生持续2~3年,可自然“消退”。影响栗瘿蜂发生的计导因素是奇生性天敌,中华长尾小蜂是最主要的天故种群,两者相辅助相承、相互制约。它们之比称益害比,益害比低时,栗瘿蜂虫直线上升,址对大发生;益害比1ⅱ:5左右时,可抑制栗瘿蜂大发生,仍造成一定的为害;益害比在1:5以上时,可控制栗瘿蜂的发生。益害比可作为栗瘿蜂发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林志雄 《广东科技》1997,(10):13-14
日本栗和中国板栗同属山毛榉科栗属植物,是两个不同的种,日本栗具有果大,适宜加工的优良性状,70年代以来日本选育出一批果大、抗栗瘿蜂的优良品种。为探讨我省山区引种日本栗的可能性,1994年1月和1995年12月先后2次引进日本栗嫁接苗,在东源、阳山、韶关、广州等地布点试种,并分别于1996年8月23日在东源,1997年7月28日在省果树所通过了专家鉴评。  相似文献   

4.
<正>1992-1994年进行了松树害虫黑足树蜂及寄生天敌黑色枝跗瘿蜂生物学特性的砚察研究、黑足树蜂的为害程度测定及发生与环境的关系。发现黑色枝跗瘿蜂成虫羽化高蜂的出现迟于黑足树蜂二周左右,并经黑足树蜂在树皮上的产卵也产卵于寄主的卵或初孵幼虫内寄生,寄生率高达46%以上。是寄生黑足树蜂并控制其种群的关键性天敌。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蜂脂已开始进入食品、医药、化妆品等行业,一些蜂脂制品相继问世,受到消费者欢迎。蜂脂是蜂类将植物的皮、嫩芽、花粉、花蕊等分泌的抗菌物质、与唾液混合后的粘状物,是蜂类用来杀死巢内的细菌、预防天敌和病菌的主要手段。其杀菌的有效性,几乎与青霉素、氯霉素相同。将其制成食品、药品、化妆品等,有效期、保质期相当长,不需冷藏,在阴暗冷凉处保存,即使经过很长的时间,也不会变质。所以蜂脂是食品、医药、化妆品等行业的优良原料,应充分进行开发利用。随着人们对蜂脂认识的逐步加深,蜂脂制品将异军突起,成为人们喜爱的一种新型蜂产品。  相似文献   

6.
1992-1994年进行了松树害虫黑足树蜂及寄生天敌黑色枝跗瘿蜂生物学特性的观察研究、黑足树蜂的为害程度测定及发生与环境的关系。发现黑色枝跗瘿蜂成虫羽化高峰的出现迟于黑足树蜂二周左右,产药黑足树蜂在树上上的产卵也产卵于寄主的卵或初孵幼虫空寄生,寄生率高达46%以上,是寄生黑足树蜂并控制其种群的关键性天敌。  相似文献   

7.
烟田烟蚜种群动态与天敌作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9年、2007年云南玉溪地区烟蚜种群动态与天敌种类、作用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烟蚜的种群数量、动态均呈单峰曲线,在7月上中旬密度最大,但无论是烟蚜的日增长率还是平均数量,1999年均高于2007年.烟田内烟蚜的主要天敌有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蜘蛛类、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Harmonia axyridis)、黑带食蚜蝇(Episyrphus balteatus)和草蛉(Chrysopa sinica).烟蚜茧蜂、瓢虫、食蚜蝇和草蛉与烟蚜具有一定的跟随关系,而以烟蚜茧蜂的跟随关系最为明显.通过相关与通径分析得出,影响烟蚜种群数量变化的天敌主要有烟蚜茧蜂、瓢虫和草蛉,但随着时间的变化,各天敌对烟蚜的控制作用亦发生了变化.由于长期实施以烟蚜茧蜂防治烟蚜为主体的烟蚜综合治理措施,烟蚜茧蜂已成为当地控制烟蚜种群数量的重要天敌.  相似文献   

8.
栗子是主要的木本粮食,又是出口的畅销物资。大力发展栗树生产,是增产粮食的新途径,也是繁荣山区经济、扩大副业资源、增加集体收入的一项重要措施。特别是对“备战、备荒、为人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但是,在当前的栗树生产中,存在着结果晚、产量低、变异性大、抗寒力差等问题。鉴于栗树嫁接繁殖能提前结果,保持母树的优良性状,丹东市赛甸县板栗试验站自1966年以来进行栗(接穗)、柞(砧木)嫁接试验,现将结果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9.
淮北麦区是安徽省的主要麦区,面积146.7公顷,占全省小麦总面积的70%左右.统计分析表明,淮北麦区共有天敌41种,其中捕食性天敌32种,寄生性天敌9种.在各种麦田天敌中,以瓢虫类发生量最大,其中七星瓢虫占60.6%,龟纹瓢虫占20.0%,异色瓢虫占5.6%,草蛉类、蜘蛛类和食蚜蝇类分别占2.0%、1.9%和0.5%,其它天敌占8.4%.通过分析天敌在数量、时间、空间上对麦田主要害虫麦蚜的追随关系可以看出,七星瓢虫是麦田的主要优势天敌,龟纹瓢虫和寄生性天敌蚜茧蜂是次要优势天敌,异色瓢虫、食蚜蝇和草蛉等是麦田的非优势天敌.一般年份,淮北地区麦田天敌在整个小麦生育期内只有一个发生高峰,出现在5月上旬,滞后麦蚜高峰5天,4月中旬至5月中旬是天敌的发生盛期.对于淮北地区麦田天敌的利用,可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吡虫啉灭虫签防治烟蚜技术,重点研究了吡虫啉灭虫签对烟株的影响和对烟蚜茧蜂的影响.结果表明吡虫啉灭虫签对烤烟的长势影响不大,药剂主要从施药部位随着水分从下向上输导,药效期长达18 d,对烟蚜茧蜂羽化率有轻微影响.这些表明吡虫啉灭虫签对烟草、天敌和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11.
豫南板栗林亚非马蜂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豫南板栗林中亚非马蜂的形态、世代、蜂巢特点、越冬、活动规律、繁殖、捕食、趋性、天敌等进行详细调查。通过助迁蜂巢、田间管理、驯化、人工提前建巢增代等4个途径,提高了亚非马蜂在豫南板栗林中的数量.  相似文献   

12.
非洲紫罗兰组织培养与工厂化快繁程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非洲紫罗兰叶片外植体在MS附加NAA0.1mg/L,BA1mg/L的培养基上培养,获得大量不定芽,将小芽丛转入MS附加NAA0.mg/L,BA0.1mg/L的培养基上,小芽进一步发育形成小苗,然后将小苗切下转入不含激素的MS培养基上生根。生根试管苗经炼苗后移入花盆,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3.
沙枣的各种外植体在 B_5+0.2mg/l IBA+3mg/l KT 的培养基上进行组织培养;20天后可分化出大量再生芽,待长至0.3~0.5cm 时,转入 MS 培养基上,可形成完整的再生植株.在试验时,把再生芽分别转入含0、0.3、0.5、0.8、1.0(%)NaCl 的 B_5培养基中培养,发现在0.3%NaCl 下生长分化良好.随着 NaCl 含量的提高,再生芽分化率、生长率均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叶片喷施不同质量浓度的多效唑(PP333)、矮壮素(CCC)、烯效唑(S3307)对板栗苗枝条生长动态及叶片内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可溶性糖(SS)和淀粉(ST)]含量的影响,为板栗化学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备选砧木3年生板栗‘燕山早丰’(Castanea mollissima‘Yanshanzaofeng’)苗为试验材料,选择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矮壮素水剂、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配置溶液,在花芽分化期选择天气晴朗无风的早晨分别喷施多效唑(50、100、150 mg/L)、矮壮素(100、150、200 mg/L)和烯效唑(30、60、90 mg/L),以喷清水为对照(CK),各处理进行整株喷施,直至叶面布满水珠而不滴水为止。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单株为1个小区,每个处理设5个重复。测定分析3种植物生长延缓剂处理下板栗苗木营养枝、标准枝的生长动态及叶片内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结果】①多效唑、矮壮素和烯效唑均能显著降低板栗苗木枝条长度,增加枝条直径,对于标准枝喷施30 mg/L烯效唑效果最好,处理后90 d使得标准枝长度较对照减少24.13%,直径增加26.45%;②延缓剂促进苗木枝条粗壮、长度缩短,延缓板栗砧木生长,提高嫁接成活率并有利于嫁接后生长,100 mg/L多效唑对营养枝促壮效果最好,较对照增加36.63%,长度减少17.10%。③延缓剂处理后,板栗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升高,其中150 mg/L矮壮素处理板栗苗木叶片内可溶性糖含量始终处于最高水平,且显著高于对照,在处理后90 d达到最高(61.95 mg/g)。④不同延缓剂处理对叶片淀粉含量有不同的影响,处理后30 d,100 mg/L矮壮素处理叶片内淀粉含量始终处于最高水平,且显著高于对照,在处理后60 d和90 d,淀粉含量分别高达1.54、1.51 mg/g;⑤3种延缓剂均能提高板栗苗木内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200 mg/L矮壮素处理对苗木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增加效果最好,该浓度处理后的板栗苗木,其叶片内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总量始终处于最高水平,最高达62.60 mg/g,且显著高于对照。【结论】植物生长延缓剂使得板栗苗木枝条粗壮、长度缩短,抑制砧木生长,从而提高板栗嫁接成活率并有利于嫁接后生长,其中60 mg/L烯效唑对标准枝的处理效果最好,100 mg/L多效唑对营养枝促壮效果最好;对板栗苗木喷施延缓剂有利于其叶片的碳供应,200 mg/L矮壮素处理效果最好;在植物生长延缓剂实际应用于板栗苗木培育中,应根据生产目的合理选择不同种类延缓剂及适宜的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15.
《武夷科学》2020,(1):16-28
榕树及其传粉榕小蜂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互惠共生的经典例子,每种雌雄同株的榕树还庇护着多样的非传粉小蜂,并共生形成多营养级的榕小蜂群落,是研究群落生态学的有趣模型。区域的物种库、物种的生物地理特征及种间相互作用可能影响榕小蜂群落,但研究很少。本研究选择分布于中国西双版纳和缅甸曼德勒的雌雄同株聚果榕小蜂群落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地理分布差异对榕小蜂个体大小及共存网络的影响。结果显示:聚果榕小蜂群落在两地由相同的6个种组成,但分布于西双版纳的6种榕小蜂的个体均显著大于分布在曼德勒的同种榕小蜂。在两个分布地传粉榕小蜂均为优势种,然而在西双版纳传粉榕小蜂种群较大,而在曼德勒非传粉小蜂更丰富。在两地聚果榕有不同的榕小蜂群落结构和物种丰富度,且榕小蜂共存的网络也存在变异,在两地共存网络有相同的节点、边、连接度和全局聚类系数,但是在西双版纳的共存网络有较大的直径和较高的群落矩阵温度,这表明分布于西双版纳的聚果榕小蜂群落种间互作不太紧密,群落受到的干扰较大。由此,阐明了由地理分布所驱动的榕小蜂群落变异。  相似文献   

16.
名贵药材番红花的药用部分是花的雌蕊柱头。柱头细长、线形,长约3~4cm,深红色,有油润光泽,柱头顶端略膨大,呈喇叭状,边缘为不整齐的齿状突起。花朵盏开时的柱头产量高、质量好,是采收适期。花芽分化自7月下旬开始至9月中旬完成,此时期的环境条件可直接影响花芽分化。影响花芽分化的外界条件主要是温度和湿度。每株花数、柱头长度和干重与播种用的球茎重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程度最大的是单株花数、其次是柱头长度和重量。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主栽板栗品种的分子鉴别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RAPD分子标记手段,建立板栗品种RAPD分析的稳定反应体系,用筛选出的10个随机寡核苷酸多态引物绘制12个湖北省主栽板栗品种的DNA指纹图谱,以不同的特异标记或标记组合对各品种进行了分子鉴别,并对这些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此法可在板栗生长的任何时期进行品种鉴定。  相似文献   

18.
银杏茎段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取自银杏(Ginkgo biloba Linn)雌雄株上当年抽出的幼嫩茎梢,剪去叶子,把嫩茎切成约0.5—0.8cm的具节小段,分别接种在十种培养基上。3天后切口处膨大;7—10天后,出现愈伤组织,节上的腋芽开始生长;30天左右培养于N_6+MS微量+kH_2PO_(4100)+2.4-D_3+BA_1+NAA_1PPm的培养基上的部分腋芽基部长出根,形成完整的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9.
以欧李幼茎为外植体,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激素,研究欧李的快速繁殖方法,结果显示,以B5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并添加一定浓度的6-BA,使欧李表现出最佳的生长状态,可分化出较多的不定芽.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空篷栗、正常栗的总苞和子房、子叶发育过程中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空篷栗在幼胚发育期、子叶发育期,其总苞和子房中的蛋白质含量均低于正常栗;空篷栗在传粉受精后,子房中的氨基酸含量均低于正常栗;子房、子叶中的18种氨基酸含量均高于总苞。总苞发育过程中,丙氨酸和异亮氨酸的含量空篷栗低于正常栗;子房、子叶发育过程中,色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甘氨酸、丝氨酸和赖氨酸的含量空篷栗低于正常栗。这表明,在幼胚发育、子叶发育期,空篷栗得不到足够的物质供应,影响物质的定向运输和积累,导致了空篷栗的产生。文中还讨论了谷氨酸、天门冬氨酸、色氨酸、脯氨酸的含量变化与子房、子叶发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