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北京警方在禁毒方面可谓呈“雷霆”态势,房祖名、柯震东、张默、宁财神、高虎、李代沫,一个个身披光环的明星都跌在了吸毒的路上。同时我们看到,大多数明星都选择了吸食“大麻”这样一种毒品类型。不止中国明星,外国吸食大麻的明星似乎比比皆是。那么明星为何独对大麻“钟情”呢?  相似文献   

2.
一种形同邮票的毒品已流入埃及一些地区。这种毒品外观跟着通邮票完全一样,所不同的是在“邮票”的后面涂有一层胶状物质,它能刺激中框神经系统兴备。这种胶状物被当地人称为沙赤赤姆(意为胶水)。人吸食一枚这样的“邮票”最初会感到一阵麻木,接着是持续一两个小时的兴奋,然后足呆滞、恶心、呕吐,继而忍不住想吸食第二第三枚“邮票”。但如果连续吸食四枚就有可能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3.
《科技潮》1999,(10)
早在20年前,人们普遍认为非洲不存在毒品问题,现在却不是这样了。不过非洲毒品的生产和消费同欧洲的情况有所不同。比如说由于地理上的原因,一个地区的生产、消费往往集中在某一个特定品种的毒品上。在非洲西海岸,主要是源源不绝地来自南美洲的可卡因。在非洲东海岸,吸毒者主要消费直接从金三角和金新月进口的海洛因。由于供应充分,毒品售价大大降低。在南部非洲,特别是在南非、莱索托、津巴布韦、马拉维,大麻的生产、消费同步增长。由于气候适宜,加上销售成本低廉,这个地区的大麻市场繁荣  相似文献   

4.
中国国内最近一阵扫毒行动,撕下了不少青春偶像的精心伪装。中央电视台的报道称,香港偶像演员房祖名承认2006年在荷兰第一次吸食大麻,因为在荷兰,吸食大麻属于合法,本以为不会上瘾,不料却一发不可收拾。  相似文献   

5.
2002年我国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11万余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近9万名,缴获海洛因9.29吨、鸦片1.21吨、冰毒3.19吨、大麻1.3吨、“摇头丸”301万粒、各类易制毒化学品300余吨,均较上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中国公安部门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1991年为14.8万,1995年为52万,1999年为68.1万。2003年底,全国累计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达105万人,比上年增长5%,其中吸食海洛因人员为64.3万人,全国2863个县(市、区)中有近2200个存在毒品问题,105万吸毒人员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总数的72.2%。据估计,每年光吸毒消耗的资金达270亿人民币。在检测确定的5万名艾滋病病人中,有55.3%是因为静脉注射毒品而感染。另外在10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因静脉注射毒品感染的占60%左右。  相似文献   

6.
刘攀 《世界博览》2014,(18):48-49
正中国国内最近一阵扫毒行动,撕下了不少青春偶像的精心伪装。中央电视台的报道称,香港偶像演员房祖名承认2006年在荷兰第一次吸食大麻,因为在荷兰,吸食大麻属于合法,本以为不会上瘾,不料却一发不可收拾。对于远离父母,缺少监管的留英中国学生,很多人大概也有同样的误区:吸大麻不算违法,少吸一点不要紧。事实到底是不是如想象那样?  相似文献   

7.
这里谈的毒品植物,不是指有毒的植物,而是指世界广泛流行的毒品,如鸦片、海洛因、大麻、可卡因等的原植物,它们分别是罂粟、大麻和古柯。罂粟传奇罂粟为罂粟科、罂粟属中一种草本植物。它的原产地在地中海地区,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在地中海东部山区发现了罂粟。古埃及人(距今3000多年)早就知道罂粟的果实中所含乳汁,可以治创伤。后来罂粟传到了希腊,希腊人发现罂粟的籽粒有促进食欲的作用。大约在公元800年~900年时,埃及的罂粟传入阿拉伯,阿拉伯人在约千年前已知从罂粟果中提取鸦片了,当时是用鸦片作麻醉剂用的。唐朝时(公元7世纪上半期),阿拉伯商人把罂粟带到中国。由于罂粟花美丽,加上  相似文献   

8.
邵建平 《世界知识》2014,(21):24-25
<正>近来,明星吸毒事件频发,柯震东、房祖名、张默、高虎、宁财神、李代沫、张元等星光耀眼的名人纷纷因吸毒轻易地上了"头条"。在"看热闹"之余,我们有必要对中国毒品形势为何依然严峻、如何从抑制需求层面打击毒品等问题进行深层思考。中国邻接两大毒源地"金三角"和"金新月",在全球毒品需求不断增长和多元化的背景下,"金三角"正在从传统毒品基地向多元毒品基地  相似文献   

9.
正毒品分为传统毒品、合成毒品、新精神活性物质(新型毒品)。其中最常见的主要是麻醉药品类中的大麻类、鸦片类和可卡因类。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毒品分为传统毒品和新型毒品。  相似文献   

10.
毒品是一些能特异性地与体内受体结合并产生生理学效应的一些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化合物。由于毒品具有成瘾性和耐受性,吸食者往往深陷毒瘾之中,无法自拔,进而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目前主要的戒毒方式是药物脱毒,能有效解除身体依赖,但治疗结束后复吸率依然很高,加之一些社会因素的影响,禁毒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11.
毒品简介     
毒品一般指非医疗、科研、教学需要而滥用的药品,是指被国家依法管理的、使人有依赖性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据94年统计,全球有2亿人吸食毒品,有500万人以上注射毒品,全世界毒品交易额在8000~1万亿美元之间,成为仅次于军火的第二交易,相当于世界贸易总额的13%.每年有1000万人因此而丧失工作和生活能力.在我国,据94年统计,在册人员52万,实际人数远远不止.涉及的县市已达全部县市的70%以上,其中吸食人员中35岁以下的青年占85%.已经查明的5000余艾滋病患者中,有60~70%是由于注射毒品而引起的.毒品危害深重,在人们了解的基础上必须坚决予以打击.现分类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科技潮》1999,(10)
"在短短几年中,公路、空运、铁路运输相对发达而边界却形同虚设的中亚各国就成了毒品交易的主要通道。"此话出自联合国毒品控制署中亚地区代表伯格丹·里索维奇之口。前苏联解体以来毒品业以疯狂的速度在中亚增长,里索维奇一直在密切注视。1998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塔什干(乌兹别克斯坦)召开了一次关于毒品交易的研讨。会上,里索维奇解释说,这种情况的出现,在很大程度是中亚地区的地理形势造成的。他说:"在全世界所有鸦片制品产地中,阿富汗名列前茅。这个国家与3个中亚国家接壤,即塔吉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大地,呈现着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可是,毒品幽灵却从国外乘隙而入,除了臭名昭著的鸦片、海洛因、大麻以外,又冒出了“冰”与“雪花”等毒品,它们是在升级换代了吗?许多人不得而知。其实,“冰”与“雪花”均是老牌毒品,只不过在精制后,被制毒者、贩毒者改头换面,取了雅号,以掩人耳目进行招摇撞骗,危害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14.
吸用毒品,也是美国一种日益蔓延扩大,至今尚无戢弭之计的社会弊病,且已成为国内的一个政治问题和对外关系问题。美国究竟有多少人吸毒?据1986年9月15日《时代》周刊所发表的特别报告,1978年每天吸大麻叶的高中学生达10%,现在虽已降至5%,为数仍很可观。吸用海洛因的人数却稳定在50万人,而吸用可卡因的竟多达430万人!有的估计吸毒者逾3000万人。年消耗可卡因110吨,大麻叶一万多吨,耗资超过2000万美元。毒品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毒品在历史上是以麻醉药品问世的,有的有刺激作用。当时这些毒  相似文献   

15.
《科技潮》1998,(6)
中世纪的瘟疫,曾使无以数计生灵涂炭,令当时的人们不寒而栗。随着科学文明的不断进步,自然因素造成瘟疫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然而,当今社会的一些人渣却人为地演绎了一场空前的当代超级瘟疫——这就是国际毒潮大泛滥。国际毒潮大泛滥现代科学技术使得毒品制备易得,花样不断翻新,现代的运输使得毒品很容易运往世界各地,毒品的高额利润促使毒贩铤而走险,导致世界毒品大泛滥。当代毒潮的特点是:毒品种植有基地,生产有工厂,研制有技术,运输有工具,贩毒有网络,毒贩有武器,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形成了跨越图界的庞大的武装贩毒集团。墨西哥政府1992年发布的一组缉毒数字,足以令人震惊。1988年至1992年4年内墨西哥捣毁毒品种植园达72万个,焚烧大麻和罂粟50万公斤,缴获贩毒车辆1523辆,贩毒专用飞机38架及专用跑道1258条。国际贩毒团伙集贩毒、走私、恐怖、黑社会为一体,活动十分猖獗。国际毒品  相似文献   

16.
非法毒品加工厂概述与查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地下毒品加工厂具有非常特殊的化学特性,法化学专业人员在侦查初始阶段、地下加工厂被查获阶段、证据的法庭检验阶段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地下加工厂经常使用的海洛因、可卡因、大麻、安非他明/甲基安非他明、麦角酸二乙胺、苯环己哌啶等加工和合成方法;地下加工厂生产的毒品特点;通过对查获的证据中重要的化学成分的鉴定,从而确定合成路线的化学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强制戒毒人员的心理卫生情况,进行必要的干预对策。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50例新型毒品依赖强制戒毒人员进行测评。结果:①新型毒品滥用者的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强迫症状、偏执这五个心身症状上均高于正常人群。②在戒毒人员的治疗中,不但要进行生理上的脱毒治疗,还要进行心理上的矫正。结论:新型毒品的吸食者同样可以引起心理健康问题,要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8.
《科技潮》1998,(6)
在内罗比,6美分可买一支普通型万宝路香烟或一支当地大麻卷烟,这或许有助于解释为什么首都一半的高中生和大学生吸食毒品或者试过毒品。实际上,这个国家的毒品使用者中年轻人占了25%到35%。"毒品不是肯尼亚传统的一部分。它是新近出现的现象,"19岁的罗德尼·奥西亚科说。两年前,这位学传播的学生和约30名年轻人创立了"驱毒基金会",他们都对写作、唱歌和拍电影等感兴趣。他们把打临时工挣来的有限的零花钱筹集起来办了一张报纸,创作了一首流行歌曲,还录制了一盘影带。所有这些不但在当地而且还在国际上引起关注。罗德尼2月初来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来自25个国家和他年龄相仿的人见面,大家都想阻止并减少对毒品的需  相似文献   

19.
 鉴于全球日趋严重的毒品问题,彻底摆脱毒品、并且让人在没有接触毒品之前就能防范于未然的目标,将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理想。  相似文献   

20.
从我国刑事立法看,对毒品犯罪的刑罚适用经历了一个从严趋缓再转严的发展过程。然而,随着我国刑事政策由"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向"宽严相济"的转变,对毒品犯罪的刑罚适用也应充分体现刑事政策的这种变化。我国现行《刑法》对毒品犯罪适用刑罚的规定,应当根据"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理论的要求,作出必要的完善:可以通过提高死刑标准来限制死刑的适用,特别是对于弱势群体中的贩卖、运输毒品行为,可以从宽处理,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而对于制造和走私毒品犯罪则可以从严处理;扩大财产刑的适用范围;正确把握毒品数量这一适用刑罚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