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几千年来,人们喜爱兰花,崇尚兰花,景仰兰花,把它尊为国之兰花、花中君子,赞誉为王者之香、国色天香,关键在于它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极其崇高的文化品位.兰花代表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精神和对美好道德的一种追求,集真善美于一身,充分体现了一种高尚的品德情操,处处散发着一种高雅、文明、和谐的气息,今天我们还要拓展兰文化内涵、赋予新时代精神.我们养兰种兰,发展兰花产业,壮大兰花事业,首先的要求在于要真正认识兰花,深刻理解兰花,充分把握兰花文化的精髓,大力弘扬兰文化,更好地为建设丽江文化旅游名市,建设美好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2.
《楹联巨匠毛泽东》一书,囊括了毛泽东楹联艺术的方方面面,梳理和概括了毛泽东楹联的种类、艺术手法、艺术形式及其艺术魅力,并藉此解决了一些楹联界争议已久的问题,揭示了楹联与书法艺术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这是一部既有实用性又具学术价值的、全面探研毛泽东楹联的力作。  相似文献   

3.
楹联丛谈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文学书法揉合的艺术奇葩,千百年来为我国人民所喜爱。有些对联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十分巧妙新奇,使人读后增添雅兴和情趣,从中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和其乐无穷的品味。同一个字的对联。山海关附近的孟姜女庙殿门口有副楹联云:“海水潮  相似文献   

4.
《楹联巨匠毛泽东》一书,囊括了毛泽东楹联艺术的方方面面,梳理和概括了毛泽东楹联的种类、艺术手法、艺术形式及其艺术魅力,并藉此解决了一些楹联界争议已久的问题,揭示了楹联与书法艺术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这是一部既有实用性又具学术价值的、全面探研毛泽东楹联的力作。  相似文献   

5.
《大自然》2016,(6)
正空谷生幽兰,但并不是所有的兰花都生长在野外,在城市中,就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兰花在争相竞放,比如憨态可掬的线柱兰、历史悠久的绶草,还有先花后叶的美冠兰。2016年4月的一天,我的几个学生发给我几张照片,说是在校园里发现了兰花。仔细一看,果然又到了线柱兰开花的季节了。兰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颇受推崇,最有名的一句当属"空谷生幽兰",意境悠远,写出了文人应有的精神独立感,更有一种远离喧嚣的自信。如今的野生兰花确实多居于深山幽谷之中,不然早就被盗挖卖掉了。其实,在我国的华南地区,仍有几种野生兰花能每年在人工管理  相似文献   

6.
四百年一梦到今宵——从青春版《牡丹亭》到轰动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岩 《科技智囊》2010,(1):70-77
昆曲(昆山腔),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它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  相似文献   

7.
对联是我国汉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学体裁,是中国文学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之一。在汉民族思维方式、汉语文字个性与文学创作特征长期交融孕育的过程中,受唐代律诗对仗、用韵的催化作用,对联遂正式诞生。对联具有时代性、广泛性、实用性、概括性、独特性、趣巧性的文体特征。创作对联有三法:集诗文成句、改换诗文成句、拟作新联(严对仗、调平仄、重修辞)。清代梁章钜《楹联丛话》是第一部联话著作。刘勰《文心雕龙》是对联写作与研究不可忽缺的一部重要著作,庶可称为第一部萌芽状态的"准联话",在中国楹联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湖南永州历史文化悠久而辉煌,对联也极为繁荣。文章赏析了永州涌现的佳联妙对,记述了楹联高手大作,评述了《永州楹联集锦》一书。  相似文献   

9.
3、兰花期刊与兰花专著为了宣传兰花,报道兰事活动,交流艺兰心得,弘扬中国兰文化,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兰花协会主办了《中国兰花》杂志(由刘清涌教授任主编),中国兰花学会主办《兰》杂志(由陈心启教授主编)。这两个杂志创办早、影响大。笔者在这两个兰刊上先后发表过几十篇兰文,为后来出兰花著作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贵州大地的兰花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自然》2016,(2)
正幽香的国兰、美丽的兜兰、奇特的热带附生兰以及珍贵的药用兰花等众多兰花品种,在山清水秀、自然环境多样的贵州大地上争奇斗艳,使这里成为我国野生兰科植物自然分布中心之一。兰花是植物中的一个大家族,统称兰科植物,是有花植物中的名门望族。兰科也是仅次于禾本科和菊科的被子植物第三大科。全球约有700属20000多种,分布于热带地区和亚热带地区,少数种也见于温带地区。中国有173属1300多种兰花,主要分布于南方的亚热带地区。兰花分为地生兰、附生兰和腐生兰三大类,大多以艳丽的花朵著  相似文献   

11.
古诗词楹联是久经岁月沉淀的思想精华,是中国文化的瑰宝。由于中西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要将其翻译成英文,对任何一位翻译家都是一种挑战。古诗词楹联翻译是艺术,是再创作。本文根据许渊冲先生提出的诗歌翻译“三美论”,摘取林语堂《浮生六记》译本中的诗词楹联,与布莱克(ShirleyM.Black)的译法以及白伦(LeonardPratt)和江素惠的译法进行比较分析,看看中国的古诗词楹联是怎样在译文中再现其艺术美的。  相似文献   

12.
正兰花被誉为“花中君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养兰、赏兰、绘兰、写兰一直是人们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大部分家养兰花如下图,一年四季均有绿绿的叶子,在春天开小花。我今天向大家介绍的兰花,都是长相奇特、数量不多的品种。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月25日~29日,以“迎奥运、促统一、献爱心、展国兰“为主题的首届中国兰花文化大展系列活动将在北京举行.   据此活动发起人之一李映龙先生介绍,此次大展开幕式将向2008年北京奥组委、中华慈善总会捐赠兰花,并将揭牌首座国兰慈善小学.另外也将召开中国国际兰文化暨兰花产业发展与野生兰花保育研讨会,还将举办中国兰文化书画大展.……  相似文献   

14.
兰界语录     
爱兰,就是要爱生态、爱生活、爱发展和爱文化。——2006年3月,四川省泸州市政府孙应成副秘书长在“爱兰一簇兰友联谊会”上讲到。这句话充分地阐明了当代养兰人对爱兰的具体内容,而这也诠释了兰花经济之外的兰花文明。  相似文献   

15.
<正>昆曲(昆山腔),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它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昆曲在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发展到鼎盛,成为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之后有很多剧  相似文献   

16.
题记:我国产兰大省四川自然条件优越,兰花资源丰富,深厚的兰文化积淀催生了它繁荣的兰花经济。兰花作为一种绿色产业,在这片热情的土壤上生根发芽,并蓬勃发展。在其发展的同时,造就了一批资深的兰文化人,他们在这份特殊的产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甚至引领着整个四川兰花产业发展的动向,他们在四川乃至全国兰界都享有声誉,他们的经历和经验给广大兰友带来召唤和启示。就让我们共同去寻访这些在四川兰界有着巨大影响和卓越贡献的前辈,倾听故事,分享回忆,体味他们精彩的人生。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部科技》2006,(3):80-81
荡山洲兰团迎春兰花晨时光如梭,四季更迭。苍山脚下,洱海之滨的荡山洲兰园迎来了一年一度的迎春兰花展览, 本着进一步弘扬兰文化,促进兰花事业的发展, 加强国内外兰花品种信息交流的宗旨,兰园将于 2006年元月1日至2006年3月28日举办兰展、兰  相似文献   

18.
我国产兰大省四川自然务件优越,兰花资源丰富,深厚的兰文化积淀催生了它繁荣的兰花经济。兰花作为一种绿色产业,在这片热情的土壤上生根发芽,并蓬勃发展。在其发展的同时,造就了一批资深的兰文化人,他们在这份特殊的产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甚至引领着整个四川兰花产业发展的动向,他们在四川乃至全国兰界都享有声誉,他们的经历和经验给广大兰友带来召唤和启示。就让我们共同去寻访这些在四川兰界有着巨大影响和卓越贡献的前辈,倾听故事,分享回忆,体味他们精彩的人生。  相似文献   

19.
洋兰     
在中国兰花的栽培有悠久的历史,中国在《易经》中已有“同心之言,其臭如兰”的说法。孔子在过隐谷时,见幽兰独茂,叹曰:“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与众草为伍;璧贤者不逢时?鄙夫为伦也。”以兰花的幽香来比喻人之高雅。最早的兰谱是宋王进叔的《王氏兰谱》,之后是赵是庚的《金漳兰谱》,外国要到十八世纪中叶以后才开始栽种兰花。中国人栽培和观赏兰花,比西洋要早至少二千多年,从宋代起已非常流行。日本在明代才开始栽培国兰。但是,日本从明治维新之后开始了洋兰的栽培,比我国早了一百多年。我国有原生兰 170余属,1240余种,其中洋兰有一千种以上。随着经济的发展,我想,洋兰爱好者也会多起来,外国原生的洋兰的引进也会多起来。  相似文献   

20.
兰花历来是清香花草的代表,淡淡的幽香往往让人回味无穷。然而,美国植物学家最近却发现一种发出恶臭的兰花,气味像马厩的臭味。臭兰是美国地质勘探所的植物学家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