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针阵列对板电晕放电对副流感病毒灭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流感病毒(PIV)液膜或气溶胶经过针阵列对板电晕放电处理,对收集处理前后的病毒液进行血凝效价和血红蛋白值(OD值)分析,确证非热放电对病毒的灭活作用.结果显示,液膜中87.5%以上的病毒经15 min放电处理即被灭活;气溶胶中50%以上的病毒经一次放电处理后即被灭活.分析认为,非热放电产生的高能电子、紫外光及自由基对空气中携带的PIV病毒具有高效的灭活作用;针阵列对板电晕放电电场同时有利于高效捕获空气中的PIV病毒载体,从而在放电场中灭活PIV病毒.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肉桂提取物KPC-rg1对H1N1流感病毒的抗病毒活性.本研究以C57BL/6近交系小鼠为研究对象,并将小鼠分为3组,分别是健康空白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对应给予磷酸缓冲盐(PBS)溶液、H1N1流感病毒溶液和H1N1流感病毒+KPC-rg1混合溶液,饲养28 d,观察实验过程中各组小鼠的存活率,通过红细胞凝集抑制实验(HI)分析KPC-rg1抗H1N1流感病毒的血凝抑制效价,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定量检测病毒载量.与健康空白组相比,对照组小鼠接受H1N1病毒攻击后,体质量急剧下降,并在第3天出现死亡,而实验组小鼠给药后2 d内体质量略微下降,之后恢复到正常增长水平,且无小鼠死亡;小鼠感染28 d后,对照组和实验组小鼠血清中均检测出高滴度的血凝抑制效价(128 HAV);病毒攻击后3 d,对照组和实验组小鼠肺部病毒载量均达到1×10~7 copies/50 mg(1 IU≈5.6 copies);实验终点所有攻毒存活小鼠的肺组织病毒均得到了有效的清除.由此可知,KPC-rg1可有效地灭活H1N1流感病毒,对小鼠有显著的保护预防作用;被灭活的病毒保留了完整的抗原性,形成"原位固化灭活"效应;KPC-rg1可促使小鼠产生强烈的免疫应答反应,使机体产生高滴度的抗病毒抗体.  相似文献   

3.
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脑心肌炎病毒(Encephalomyocarditis virus EMCV) 3D基因保守区段设计并合成1对引物, 以提取的EMCV核酸为模板, 分别进行荧光定量RT PCR扩增, 优化反应体系及条件, 建立脑心肌炎病毒荧光定量RT PCR检测方法, 并初步运用于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纳米膜过滤工艺去除EMCV效果的验证. 结果显示该方法实验内和实验间的精密度均小于5%, 最低检测限为102 copies/ μL; 纳米膜过滤工艺可使样品中的EMCV滴度下降4Logs.  相似文献   

4.
KK-42对日本沼虾蜕皮激素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1.95×10-4 mol.L-1的KK-42处理日本沼虾1min,不同时刻抽取血淋巴、解剖肝胰腺.HPLC测定血淋巴中20E滴度,RT-PCR测定EcR和RXR mRNA水平.结果:KK-42处理后3h,6h,20E滴度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121.71%(P<0.05)、268.96%(P<0.01);EcR mRNA水平在处理后6h,12h,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33.56%(P<0.01)、110.73%(P<0.05);RXR mRNA水平在处理后3h、12h,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95.53%(P<0.01)、80.83%(P<0.05).表明KK-42可显著提高血淋巴中20E的滴度,并诱导肝胰腺中EcR和RXR的基因转录.  相似文献   

5.
采用化学脱胶处理秋葵纤维,对预酸和碱煮工艺中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提取出可纺纤维,并对处理后纤维的长度、细度及断裂强度进行测试和评价.预酸处理,硫酸溶液质量浓度2 g/L,处理时间120min,处理温度60℃.浴比1:15;碱处理,一煮碱溶液质量浓度7.5 g/L.二煮碱溶液质量浓度9 g/L,一煮处理时间3.5 h.二煮处理时间2 h,处理温度100℃.浴比1:20.其中一煮与二煮中添加2%的硅酸钠、尿索和JFC.纤维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残胶率为7.32%,工艺纤维长度为10~30 cm、细度为2.8 tcx,断裂强度为23.8 cN/tcx.  相似文献   

6.
安徽某地石英砂的混酸酸浸除铁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盐酸和草酸混合溶液对安徽某地石英砂中杂质铁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浸条件对杂质铁的去除效果影响显著,最佳的酸浸工艺为:采用5%的盐酸和8 g/L的草酸组成的溶液作为浸出剂,反应时间为6 h,温度为50℃,液固比为31。通过该酸浸工艺,石英砂中杂质铁的含量降低到0.96×10-6。  相似文献   

7.
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 PRV)是常用于神经环路示踪研究的嗜神经病毒工具之一,然而目前缺乏 PRV的保存条件对其感染滴度以及在体神经环路示踪效果影响的研究.首先,将2 h内在-80℃及室温下同一批次的PRV分别进行1~4次冻融,利用噬斑法在BHK-21细胞上检测其滴度,研究结果显示1~3次冻融对PRV的滴度改变无显著影响,而第4次冻融使PRV病毒的滴度显著下降.其次,从-80℃冰箱中取出同一批次的两份PRV,将其冻融1次,分别在-80℃和-20℃保存两周后,利用噬斑法在BHK-21细胞上检测其滴度;同时,将两份PRV利用在体立体定位分别注射于小鼠齿状回(dentate gyrus, DG)区,取相同的感染时间点,对DG输入环路标记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不同温度下长期保存对PRV的滴度及标记效果有较大影响.该研究结果对于PRV病毒的保存及其在神经环路标记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雌核灭活是雄核发育的第一个关键步骤,为研究紫外线对斑马鱼卵的雌核灭活效果,将斑马鱼的卵采用干法或置于纯水、Ringer氏溶液和Cortland鱼用生理盐水进行紫外线照射,结果表明,各种方法中均得到畸形鱼苗,并经染色体检查大多为单倍体;四种方法中在Cortland鱼用生理盐水中灭活效果最好,120 mJ·cm-2紫外线可以使雌核完全灭活;干法处理不能达到雌核完全灭活的目的,在纯水中灭活后的卵子受精率较低.而延迟受精的结果也表明,盐度较高的Cortland鱼用生理盐水可以较好的保护卵子,维持较长时间的受精能力,和其它处理方法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去除草酸沉钴母液中残留的大量草酸,采用氯气作为氧化剂探索氧化分解母液中草酸的可行性。考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氯气用量、搅拌速度和钴离子浓度等因素对氧化效果的影响。确定了优化工艺条件:反应温度50℃,搅拌速度700 r/min,次氯酸钙150 g,6 mol/L盐酸550 mL,反应时间3 h。在此条件下,草酸的氧化率可达97.9%,母液中残留的草酸质量浓度仅为0.42 g/L,处理后的母液可直接返回含钴物料的浸出,实现了工艺流程的闭路循环。  相似文献   

10.
王亚萍  杨兰 《甘肃科技纵横》2004,33(4):178-178,148
目的:研究各种临床消毒方法对藻酸盐印模的消毒效果。方法:选用1500mg/L的NaClO消毒液、2%中性强化戊二醛消毒液和臭氧消毒表面污染有乙肝病毒血清的藻酸盐印模进行浸泡消毒,检测消毒效果。结果:1500mg/L的NaClO消毒液浸泡消毒10min可完全灭活HBsAg;2%中性强化戊二醛消毒液浸泡消毒40min可完全灭活HbsAg,臭氧消毒60min仍无效。结论:1500mg/L的NaClO、2%中性强化戊二醛消毒液均可灭活HBsAg。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Nd-Zr-POCl3体系无机激光废液的回收方法, 蒸馏回收三氯氧磷;残渣经灼烧后用盐酸溶出钕,与锆分离,再经草酸沉淀,灼烧获得氧化钕;锆以氧化锆的形式回收.其中三氯氧磷的回收率达到93.2%,钕的回收率达到98.8%,锆的回收率达到99.4%.  相似文献   

12.
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黄色素-37(CK-37)进行光谱性质研究,找出黄色素-37的最适显色剂、显色比例、显色温度和显色时间,并将其显色应用于玄武岩纤维和玻璃纤维的着色中.实验结果表明,黄色素-37易溶于丙酮,溶于乙醇,其最适显色剂为盐酸,显色效果随着酸浓度的增大而增强,与盐酸显色等摩尔比为1∶2(与草酸为1∶1),最适显色温度为25 ℃,最适显色时间为10 min.将黄色素-37显色应用于玄武岩纤维和玻璃纤维着色中,着色后的纤维色泽鲜艳,遇水不褪色,且具有一定的耐酸碱性.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用RD—Ⅰ型热导式自动量热器测定了无水草酸、丙二酸、丁二酸、已二酸、酒石酸和二水合草酸在盐酸中的溶解热,并计算了草酸的水合热。实验结果表明,二元羧酸溶于盐酸是一个吸热过程,溶解焓为正值,且随着碳链的增长而增大,但增加的速度减慢,对于碳链相同的二元羧酸,羟基的引入,使得溶解焓减小。  相似文献   

14.
乙二醛阳极氧化制乙醛酸过程的化学分析方法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乙二醛阳极氧化制乙醛酸的电解液可用简便的化学分析法测定,其中草酸的定量可用钙盐沉淀后用高锰酸钾法测定;乙二醛的定量用坎屁查罗反应后用标准酸测定;醛总量用亚硫酸纳法测定,乙醛酸的定量用醛总量减乙二醛的量。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建立链脲佐菌素( streptozotocin,STZ) 诱导巴马小型猪糖尿病模型。方法10 头小型猪随机分3 组,设为对照组( 2 头) 、实验1 组( 2 头) 和实验2 组( 6 头) ,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20 mg /kg 的STZ 和150 mg /kg 的STZ。在应用STZ 后24h 内,每小时检测一次血糖,此后每天一次,1个月后处死动物,取胰腺做病理学检查。结果120 mg /kg 的STZ 可引起一过性糖尿病,血糖在17 d 后逐渐恢复。150 mg /kg 的STZ,引发3 /6 头小型猪严重的糖尿病,血糖维持在16. 1 ~ 35. 0 mmol /L 之间,不能自发恢复; 2 /3 头小型猪呈一过性高血糖,类似应用120 mg /kg 的STZ 组动物的变化; 此外,还有1 /6 头动物未发生明显的高血糖。结论巴马小型猪一次性静注120 mg /kg 的STZ可引起一过性糖尿病, 150 mg /kg 的STZ 可引起严重的糖尿病,动物对STZ 的反应个体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建立猫细小病毒 PCR 检测方法,应用于猫临床样本中 FPV 的快速检测。方法 根据已发表的 FPV VP2 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并以此建立 FPV 的 PCR 检测方法,并对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稳定性等进行验证。 用建立的方法对 33 份猫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 建立的 FPV PCR 检测方法与猫疱疹病毒Ⅰ型(FHV-1)、猫冠 状病毒(FeCV)、猫合胞体病毒(FeSFV)、猫免疫缺陷病毒(FIV)均无交叉反应;可检测病毒最小滴度为 5lgTCID50 / mL,相应的 DNA 模板浓度为 4. 9 × 102 拷贝/μL;FPV DNA 在 - 30℃冰箱放置 12 个月仍可检测出目的条带。应用 该方法从 33 份猫临床样本中检测出 21 份 FPV 核酸阳性。结论 建立的 FPV PCR 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敏感及稳定 的特点,适合于临床 FPV 的感染检测。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沙漠干热环境下不同温度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猪生存时间的影响,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雄性的长白仔猪30 头( 25-35 kg) ,随机分为常温实验组( 环境温度25℃ ± 1℃,湿度35% ± 5%,n =10) ,干热环境Ⅰ组( 环境温度40. 5℃ ± 0. 5℃,湿度10% ± 2%,n = 10 头) ,干热环境Ⅱ组( 环境温度41. 5℃ ±0. 5℃,湿度10% ± 2%,n = 10 头) 。将实验动物置于人工实验舱内,按实验设计设置相应的环境参数,分别在各自环境暴露3 h,建创伤失血性休克模型,观察生命体征及死亡时间。结果1. 常温组创伤失血性休克后体温较长时间稳定在一定水平,稳定期后呈进行性下降; 而干热Ⅰ组休克后缓慢上升,两相邻时间点温度无显著差异; 干热Ⅱ组模型成功后体温很快升至42℃,一直呈快速上升趋势,直至动物死亡,相邻两时间点体温差异显著。2. 常温组模型成功后三组的平均存活时间分别是( 567 ± 16. 9) min、( 178 ± 3. 6) min、( 61 ± 2. 8) min,三组平均生存时间差异显著。结论1. 沙漠干热环境创伤失血性休克存活时间明显短于常温环境,提示沙漠干热环境可加速创伤失血性休克动物死亡; 2. 而沙漠干热环境Ⅱ组存活时间更短,提示在沙漠干热环境下,环境每升高1℃,可明显缩短创伤失血性休克猪的生存时间。3. 体温升高的速度与死亡速度呈正相关,温度升高越快死亡时间快,生存时间越短,提示沙漠干热环境创伤失血性休克救治过程中有效地控制体温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不加浸提剂和通以氮气(含氧约1%)条件下,用2.45GHz微波照射约100s,东林煤(D)和鱼田堡煤(Y)的脱硫率均可达到20%以上。照射后进一步用5%的过量稀盐酸处理,脱硫率可高达68%。穆谱分析麦明,D、Y均含黄铁矿和硫酸亚铁,D还存在少量黄钾铁矾。经微波照射,黄铁矿转变成磁黄铁矿和陨硫铁,硫酸亚铁可能转变成其它铁相,其程度随着脱硫深度的变化面变化。用稀酸处理几乎可以除尽煤中磁铁矿和陨硫铁。因而微波照射与酸洗结合将是一种有效的脱硫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开发简便有效的脱金属方法,文章进行了以草酸再生裂解催化剂的探索研究.用草酸溶液处理金属污染催化剂,有着一定的金属脱除率(N i:0%~14%,F e:1%~29%).金属脱除率主要受草酸浓度和处理温度的影响,随着草酸浓度的增大,处理温度的升高,金属脱除率也增大.经草酸处理过的催化剂,在重新使用中,对汽油的收率和十六烷的转化率有所增大.当草酸浓度从0.1 m o l/L增加到0.5 m o l/L时,汽油收率约提高10%,十六烷转化率约提高11%.经草酸处理过的催化剂积炭量比参比样明显减少,对苯的吸附量也明显大于参比样,说明草酸具有疏通孔道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报导了以SEM为表征手段,对重铬酸盐印化处理的黄铜制品进行了表面形貌分析,就其防腐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经混酸浸蚀除去黄铜表面的氧化膜后经印化液1号印化3min,钝化液2号钝化7min得到的印化膜致密,无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