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官僚制的固有弊端,20世纪末的西方国家行政改革风潮,中国公务员制度的不尽人意,如此复杂的现状让人产生疑问,如今中国到底应该是进一步完善官僚制化还是效仿西方国家进行行政改革。文本将韦伯官僚制理论与中国实情相结合,指出中国现阶段,既要避免官僚制的固有弊端,又要结合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实际问题,同时借鉴西方改革经验精华,明确进一步官僚制度化的目标,改革和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  相似文献   

2.
"惰性"本来并不是政治学的研究范畴,但是在我国长期的行政实践中,却出现了官僚惰性的问题。文章主要是通过对韦伯"理性官僚制"的制度设计和伦理取向分析,并结合中国官僚制长期的发展与实际运行状况,对我国官僚惰性的具体成因做出了一些解释。  相似文献   

3.
论日本古代国家官僚制度的形成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化改新在日本古代官僚制度的形成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其重要性在于使各级地方官吏的任命、罢免权集中于中央,从而打破了氏姓贵族世袭制的特权,迈出了律令官司制的第一步。天智朝的官制在继承大化时代官制的基础上,通过天智十年施行《近江令》使得官司制得以大大完备,作为一个体系已经确立,在以制度化确立官僚制这一点上可以称为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到了天武朝时期,无论是从官司制、冠位制,还是从官吏任用、考课等方面来看,都反映出日本古代官僚制作为日本古代国家政治制度的核心制度已经基本确立。持统朝进一步完善了天武朝的官制,持统天皇八年迁都藤原宫,稳固的统治中心从此形成,官僚制度的体系也得以确立。《大宝律令》和《养老律令》的制定和实施,在法律体系上标志着日本古代国家官僚制度的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4.
大化改新在日本古代官僚制度的形成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其重要性在于使各级地方官吏的任命、罢免权集中于中央,从而打破了氏姓贵族世袭制的特权,迈出了律令官司制的第一步。天智朝的官制在继承大化时代官制的基础上,通过天智十年施行《近江令》使得官司制得以大大完备。作为一个体系已经确立,在以制度化确立官僚制这一点上可以称为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到了天武朝时期,无论是从官司制、冠位制,还是从官吏任用、考课等方面来看,都反映出日本古代官僚制作为日本古代国家政治制度的核心制度已经基本确立。持统朝进一步完善了天武朝的官制,持统天皇八年迁都藤原宫,稳固的统治中心从此形成,官僚制度的体系也得以确立。《大宝律令》和《养老律令》的制定和实施,在法律体系上标志着日本古代国家官僚制度的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5.
北魏是在拓跋族的奴隶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奴隶主政权。孝文帝改革,完成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他在经济上的改革,主要是建立均田制和屯田制形式的国家制封建生产方式。这是北魏政权封建化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然而,这种封建生产方式,不是在废除奴隶制,而是在废除地主制封建生产方式的前提下建立起来的。封建化以后的北魏,奴隶制生产方式依然严重存在,奴隶主官僚继续掌握着各级国家政权,充当了国家制封建生产方式的代表(参见拙作《北魏中后期的奴隶主官僚成了封建生产方式的代表》《咸宁师专学报》93年第1期)。奴隶主官僚作为国家制封建生产方式的代表,应该承认,他们对发展北魏的国家制封建生产方式起了一定积极作用。但是,还必须看到,他们毕竟是奴隶主,是私有奴隶制生产方式的代表。一些奴隶主官僚深深地懂得,奴  相似文献   

6.
胡晓  廖芳 《奇闻怪事》2009,(2):122-122
民众对于官僚制恨之入骨,并且将每一次政府部门的处事不力都归结到官僚制,不过要是我们随便询问某一个声讨官僚制的民众一个简单的问题,即什么是官僚制,也许我们多半会得到“长官意识”、“官员思维”这样可笑的回答。可是这并不是官僚制,这只是“官僚思维”,将官僚制与官僚思维混为一谈,尽管在逻辑上说不通,但是在现实中却很有煽动性,这是语言巧合的神奇之处。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任务型组织的特点及功用,认为任务型组织对于解决各种突发性的、非常规性的事件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解决现行官僚制组织所面临的困境,完善官僚制组织以及实现以人为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官僚制从诞生以来,一直在各国公共管理领域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和影响,为现代社会的组织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工具。但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官僚制由于自身的缺陷不断受到现实的挑战和理论的批判,西方发达国家开始着手探索对传统官僚制的革新。本文试图重新审视韦伯倡导的官僚制的时代意义和当代价值,对官僚制进行重新地解析,以澄清人们对于官僚制的片面的批判。  相似文献   

9.
对理性官僚制的再思考--兼谈当代中国行政体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宁 《枣庄师专学报》2004,21(3):109-112
70年代以后,西方各国先后进入后工业社会.以韦伯的理性官僚制为基础的传统公共行政模式被认为陷入了困境,正被新公共管理所取代,客观地分析历史与现实,我们发现,对理性官僚制的创新与挑战,动摇不了这一古典制度范式在公共行政实践中的重要地位.我国尚处于官僚制不足阶段,必须强化官僚制的优点,弱化其缺点,并借鉴别国成功经验,对我国行政体制进行理性构建.  相似文献   

10.
官僚制理论是马克斯·韦伯政治社会学的重要内容。这一理论的许多概念、范畴和分析成为现代西方政治学理论来源之一。但官僚制理论并不是尽善尽美的,针对这一理论的评论和研究一直没有止步。重新审视官僚制思想并汲取对我国行政改革有益成分,对于我国目前的行政管理理论发展及实践的深入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官僚制适应并且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但在今天这个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人的个性全面发展,利益需求多元化;民主和平等的呼声越来越高;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加强。官僚制面临着时代的挑战,其内在缺陷和不足日益突出。因此,文章对官僚制所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国情,进一步探讨其应对挑战的路径选择,以期能为我国当前的行政体制改革提供一些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韦伯提出的官僚制组织理论是与现代化大生产相适应的组织模式,曾以其形式的合理性和技术化的设计在西方社会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虽然在当代因其自身的局限性而日益暴露其弊端,并承受着各种批判和指责,然而就我国的现状来看,我国正处于市场化、工业化、法制化、民主化的健全和完善阶段,因此,官僚制组织体系中重视理性,强调民主意识,强调法制以及行政组织的科学化设计等,对于当前我国行政的发展仍大有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3.
官僚制行政以行政与政治的分离为基础,强调等级制结构,是一种工具理性。民主式行政坚持社会本位的取向,关注对公民需求的回应,提倡多中心治理,体现了价值理性。从官僚制行政走向民主式行政,是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对行政组织与社会的关系的调整,是行政价值理性的自证和回归。  相似文献   

14.
全世界广泛掀起了严厉批评官僚制的浪潮,甚至还有人提出“官僚制功能完全失调”,主张由新公共管理来全然替代它,果能如此吗?通过从五个方面的理由来驳斥这种观点,可得出这样的结论:官僚制并未终结,它仍有极大的生命力,但需要适时适地的改造。  相似文献   

15.
吴怀中 《世界知识》2012,(16):50-51
最近几年,日本的外交官著书立说成了一种时尚和风气。退休的写,在职的也写;高级官员写,一般官员也写。这反映出在当今世界大变革、大调整的转折时期,日本外交精英对国家的对外战略和政策的不满和焦躁。在西方国家,一般是政治家制定大政方针,官僚(公务员)负责执行。但在日本,历来"官高政低"——往往是官僚主导政策的制定,政治家(首相、大臣或议员等)给予追认。为改变这一状况,日本进行了  相似文献   

16.
张然 《枣庄师专学报》2008,25(6):107-109
作为近现代社会中一种占支配地位的组织形态,官僚制以其较合理的形式和技术化的设计在西方社会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虽然官僚制在当代也因其自身的某些局限性面临挑战,但其中包含的理性精神、民主意识以及科学化的设计思路和要求,对于转型时期我国组织模式的塑造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病源病根在于斯大林实行个人集权制、职务终身制和指定接班制,以致他推行的急于求成的过"左"路线长期难以纠正,六次错过了自我进行体制内改革的机会,苏共自己培植的高薪特权官僚集团阻碍体制内改革,结果先"左"后右、内外夹攻合葬了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只有进行体制内改革,才能冲出"百慕大"危险区、死亡区,取得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8.
正高校管理是高校的中枢神经系统,是高等院校通过一系列的管理行为,将其所拥有的资源发挥最大化,来实现学校的战略目标,完成学校担负的以教育和科研为中心的各项任务。它不仅是高校的一项基础工作,也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德国著名的管理思想家马克思·韦伯创立了"官僚制"以来,这一体制作为我国的传统管理体制延续至今,并被不  相似文献   

19.
任何国家都可能会面临自然或人为因素引发的公共危机。在对这些公共危机进行处置管理时,政府需要承担政治责任。这种政治责任可以分为积极政治责任与消极政治责任。积极政治责任是主动承担型的政治责任,对应的是服务型政府。消极政治责任是被动承受型的政治责任,对应的是官僚制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公众需要一个富有积极内涵的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20.
社会保障基金的筹措情况是发挥社会保障基金保障作用的关键,也是国家实施民生工程的有效支撑。未来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筹措机制应该摒弃单一的税收制或者单一缴费制,而宜采用从"以费为主,辅之以税"逐步过渡到"以税为主,辅之以费"的税费共济模式。对未来的费改税的过渡和衔接做了设计,同时提出严格财务制度等完善现行收费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