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几年来,在参加《福建植物志》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对福建及武夷山的竹类植物进行调查,发现若干新种,现记载如下。模式标本存于福建林学院树木标本室。 1.南平矮竹Shibataea nanpinensis Q.F.Zheng et K.F.Huang,sp.nov.新种(图一) Culmi ad 1-1.7 m.alti et 4-5 mm.diam.virides erecti,internodia 25-30(41)cm.longa,cylindrica vel Secus latus ramosum plana valde sulcata.Ramuli in  相似文献   

2.
生物系植物专业结合《中国植物志》第八卷竹亚科的编写工作进行科学研究,近几年曾先后到广东、湖南、四川、福建、江西、江苏、上海等省市进行调查和采集、查看了大量的竹子标本,同时查阅了国内外有关的文献、资料,在整理和编写过程中,发现了若干新的竹种。狭叶倭竹和大节刚竹二个新种确定后经有关专家审查,确认该二新种能够成立。兹将新种的鉴别特征报导如后,全文将另行发表。狭叶倭竹新种 Shibataea lanceifolia C.H.Hu sp.nov.  相似文献   

3.
作者在参加福建漳平县植被调查中发现了竹亚科若竹属一个新种,现记载如下同春若竹,新种 Indocalamus tongchunensis K.F.Huang et Z.L.Dai,sp.nov.地下茎复轴型。秆:直立,高约1.5米,径约0.5厘米,园形,黄色,光亮,节间微被白粉。秆■宿存,光亮,分枝下紧包节间,■鞘背面无毛,  相似文献   

4.
福建蕨类植物新种(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第一批福建蕨类植物新种,主要采自武夷山。解放前,由于调查研究工作做得很少,对福建丰富的植物资源了解不多。近年来在福建各地采到不少标本,从中发现许多蕨类植物新种,拟陆续予以发表,为《福建植物志》的编写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为了避免重复,新种的中文描述,请参看《福建植物志》。新种模式标本均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福建鳞盖蕨 Microlepia fujianensis Ching,sp.nov.  相似文献   

5.
作者结合《中国植物志》第八卷的部份编写任务,进行竹类植物的分类研究,发现了若干我国新的竹种。本文对两个新种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并分别与相近的竹种进行比较,突出其特点,以作鉴别。这两个新种是狭叶倭竹和大节刚竹。新种发表后,将编入《中国植物志》,成为我国植物资源的新内容。  相似文献   

6.
<正> 福建酸竹 别名:甜竹 新种 图1Acidosasa fujianensis C. S. Chao et H. Y. Zou sp. nov.Species A. chinensi C. D. Chu et C. S. Chao affinis sed culmorum vaginarumauriculis et setis oralibus evolutis, pedicellis brevioribus, 2-13mm. longis, glumis 2,rhachillis puberulis, lemmatibus paleisque albo-pubescentibus differt.  相似文献   

7.
本文记载了两个新发现的竹类植物并讨论了新种球节苦竹的归属问题。作者研究和比较了它与唐竹属、苦竹属植物形态上的异同,认为它与唐竹属植物特征有重要的差异而与苦竹属植物的特征基本一致,故应隶属于苦竹属。  相似文献   

8.
中国牛角藓属(CRATONEURON)一新种——太行牛角藓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报道了在河北省平山县蛇梁山区发现命名的柳叶藓科(Amblystegiaceae)牛角藓属(Craloneuron)一新种,太行牛角藓C.taihangense J.C.Zhao,X.Q.Li et L.F.Han.根据模式标本对新种进行了描述,并对其识别特征做了简要讨论。模式标本存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标本室(HBNU)。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武陵山区的植物新记录——浙闽龙头草Meehania zheminensis A.Takano,Pan Li&G.-H.Xia,其与日本特有种高野山龙头草Meehania montis-koyae Ohwi形态近似.浙闽龙头草最初在中国浙江与福建被发现,并鉴定为高野山龙头草,后做了形态与分子的比较,确定其为新种.该种是武陵山区贵州、湖南和湖北3省的植物新记录.本文中引用的凭证标本均保存于吉首大学植物标本馆(JIU).  相似文献   

10.
著者在编写《中国植物志》胡颓子科时,查阅了全国各主要植物标本室所收藏的植物标本,除在《植物研究室汇刊》、《四川植物志》、《中国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等刊物和书籍上发表和记载的以外,尚有一些新种和变新种,放在此发表。 平南胡子 新种 图版1.  相似文献   

11.
贵州地处中国西南,苦苣苔科植物资源丰富,近年来有若干个新种在贵州被发现,并被合格发表。为了让研究贵州省植物的高校、研究单位的师生和科研人员更好地了解、认知这些新分类群,现逐步将这些新类群的形态描述翻译成中文,并辅以引自原文的配图。本篇收录了兴义石蝴蝶Petrocosmea xingyiensis Y.G.Wei et F.Wen、凹柱苣苔Litostigma coriaceifolium Y.G.Wei,F.Wen et M.Mller、文采后蕊苣苔Opithandra wentsaii Z.Y.Li以及红花大苞苣苔Anna rubidiflora S.Z.He,F.WenY.G.Wei。  相似文献   

12.
蛇类寄生蠕虫的调查研究,在国内报导不多,尤其是寄生吸虫报导更少。就我们看到的文献只有三篇。一是华理斯(Wallace F.G.)于1936年在广东蛇类中发现二个新种寄生吸虫,定名为不对称环宫吸虫(Encyclometra asymmetrica Wallace,1936),和广东显颈吸虫(Saphedera cantonensis Wallace,1936);二是Tang.C.C.于1941在《福建鸟类、爬行类  相似文献   

13.
贵州地处中国西南,苦苣苔科植物资源丰富,近年来有若干个新种在贵州被发现,并被合格发表。为了让研究贵州省植物的高校、研究单位的师生和科研人员更好地了解、认知这些新分类群,现逐步将这些新类群的形态描述翻译成中文,并辅以引自原文的配图。本篇收录了都匀石蝴蝶Petrocosmea duyunensis Sheng H.Tang、长筒石蝴蝶Petrocosmea longituba M.Q.Han&Yan Liu、曲管报春苣苔Primulina flexusa F.Wen, Tao Peng&B.Pan、思兰报春苣苔Primulina silaniae X.X.Bai&F.Wen。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记述采自福建武夷山的小腹茧蜂属Microgaster Latreille一新种,赵氏小腹茧蜂材Microgaster zhoi sp. nov.  相似文献   

15.
苏典位于云南省盈江县,是僳僳族人聚居的山乡。这里山宽地广,林木繁茂,在514平方公里的区域里生长着多种植物,其中的空竹是苏典乡的一大特产,它是七十年代后期被认定的竹类新种,在我国仅云南省的盈江和景洪两县尚有分布,属于竹类中的稀有种。苏典空竹(Cephalostachyum Juchsianum)的特征为:杆直立,高16—20米,直径3—3.5厘米,节间长50—80厘米;分枝多数,半轮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记述采自福建将乐县玉华洞内的双翅目眼蕈蚊科昆虫,计四个新种,附插图4幅.  相似文献   

17.
中国竹亚科杂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主要讨论玉山竹属(Yushania)、拐棍竹属(Fargesia)及与之有关属的界限,另外发表七个新种,一个新变种及六个新组合。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台湾海峡(福建沿海)和其他地区研究硅藻的过程中,鉴定了圆筛藻属(Coscinodiscus)和美壁藻属(Caloneis)的5个新种和新变种;还找列新记录60种和变种,分属19个属。 新种和新变种如下: 1.六块圆筛藻(新种)Coscinodiscus hexagonus Cheng et Chin,sp.nov.  相似文献   

19.
基于AFLP分子标记探讨福建近海竹荚鱼群体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福建近海竹荚鱼群体的遗传分化,对竹荚鱼闽东(30尾)和闽南(30尾)群体进行了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分析,8对选择性引物在2个群体60个个体中,共扩增出433条条带,其中多态位点286个.闽东和闽南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63.28%、61.89%,Nei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71 8、0.172 2,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267 3、0.267 3.与其他鱼类对比显示,福建近海竹荚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说明其种质资源尚未遭到明显破坏;遗传分化系数(Gst)和分子生物学方差分析(AMOVA)均显示竹荚鱼的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而群体间无明显的遗传分化.基因流(Nm)显示2个群体间基因交流频繁,无明显独立的遗传结构.群体的位点差异数分布和显性基因型频率分布显示2个群体有相似的群体遗传结构.结果表明,竹荚鱼闽东和闽南群体间无明显的遗传差异,可将福建近海的竹荚鱼划归同一个管理保护单元.近期扩张、较强的扩散能力和洋流可能是造成福建近海竹荚鱼群体间遗传同质性较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竹类与禾草在分类学上同隶属于单子叶植物中之禾本科,惟竹秆通常为多年生,富含木质纤维而坚韧,列为禾本科的竹亚科。竹子的适应范围很广,从赤道两旁直到寒带,从沿海平原直到高山雪线海拔3000-4000米的高度均有分布,但绝大多数竹种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华东地区丘陵地带尤其适宜竹子生长,仅福建、江西、浙江三省毛竹面积就占全国毛竹林总面积的60%。充分开发利用竹类资源正在成为华东山区地带经济发展的一大优势,近些年,福建省南平市竹业经济的开发情况给予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