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分别采用自体髌韧带和自体腘绳肌腱作为移植物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术后的康复训练对患者产生的康复疗效的对比.由回顾自2007年6月至2008年10月因前交叉韧带(ACL)断裂行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的患者20例;移植物分别采用自体髌韧带和自体腘绳肌腱;所有手术均由同一组医生完成.术前和术时检查数据表明两组患者间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术后这些患者全部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康复科进行康复训练,康复时间均为三个月以上,术后三个月进行康复评定,主要检查关节稳定性、活动度、日常活动和运动能力恢复情况.膝关节功能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法评定,术后康复三个月后髌韧带组和腘绳肌腱组Lysholm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关节活动度的恢复两组也无明显差异(P>0.05),恢复均良好.但是髌韧带的膝前疼痛比例(60%)比腘绳肌腱的膝前疼痛比例(10%)高.说明关节镜下采用自体髌韧带和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康复疗效无明显差异,但采用髌韧带重建的术后并发症较多,所以对于两者不同移植物,在康复过程中要有着重点.  相似文献   

2.
对12例经手术证实的前十字韧带损伤患者,术前应用B超检查,并将其与前十字韧带损伤常用的诊查方法进行了比较,以探讨B超在前十字韧带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中药熏洗治疗髌腱腱病的疗效。方法39例髌腱腱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0例,采用针灸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对照组19例予超短波治疗,比较两种治法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65.0%,总显效率为90.0%;对照组痊愈率为21.1%,总显效率为52.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灸配合中药熏洗治疗髌腱腱病疗效确切、优于单纯超短波治疗。  相似文献   

4.
用选材于自体骼胫束,并以自行设计的手术方法,修复外伤性ACL断裂。在以往治疗的基础上,复习有关文献及实验,进一步认识到髂胫束有完全的“韧带转化”本能,并有取材多而方便的优点;故于临床进一步应用及观察,前后时经1.2~16.5年的随访到的16例病人,用自拟标准评估,优良率占81.2%。就非腱性组织修复ACL临床治疗回顾,替代修复的优点,以及ACL损伤的诊断与手术时机选择问题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5.
前交叉韧带运动损伤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运动所致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是比较常见的.从治疗上看,大的方面可分为韧带本身的修补和韧带功能的重建.目前进行较多的是功能重建.功能重建可分为关节外手术和关节内手术.通过这几年的发展和跟踪研究,主要趋向于关节镜下重建,材料选"骨-中1/3髌韧带-骨",且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方雨婷  柳直 《甘肃科技》2022,(18):108-110
随着运动医学日益发展,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日益增多,但是,影响ACL重建术后腱骨界面愈合的因素也很多,例如:移植材料、骨隧道、手术方式。而且常有韧带重建术后腱骨不愈合情况发生,导致ACL重建术失败或影响关节功能恢复。文章就中医学对腱骨愈合的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专方、单味药或提取物、传统功法方面进行相关综述。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重建术后动作模式的改变情况,应用三维运动捕捉系统和表面肌电系统同步采集ACL重建术后患者在步行过程中的运动学、动力学和肌电数据。结果发现,与健侧相比,术侧膝关节屈曲角度峰值和屈伸活动范围均显著减小,但承重反应期的外旋幅度显著增加;术侧承重反应期膝关节伸直力矩峰值、支撑相末期膝关节屈曲力矩峰值和外旋力矩峰值均小于健侧;术侧股直肌在承重反应期的激活程度、股二头肌和半腱肌在摆动前期的激活程度均大于健侧。结果表明:ACL重建术后6~12个月(7.4±1.3月)步态呈僵硬特征,大腿肌群激活程度增加。建议ACL重建术后针对肌肉功能特征及步态特征的改变进行精准康复干预,改善术后效果。  相似文献   

8.
回顾了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后患者膝关节运动学、动力学改变与功能表现,发现ACLR后患者运动生物力学特征改变主要发生在矢状面,只有在合并其他严重损伤时才会出现冠状面与横断面运动学与动力学改变.ACLR后患者还会存在本体感觉与神经肌肉控制改变,提示ACLR后患者康复过程中除了常规康复外,还要额外注重其本体感觉与神经...  相似文献   

9.
女子手球运动员膝关节十字韧带损伤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逻辑分析法,对中外女子手球运动员膝关节十字韧带的损伤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十字韧带损伤主要是非接触式的,女性运动员受伤几率高于男性,与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膝部过度外翻或内翻,雌性激素水平,髌骨切迹的宽度、幅度等因素有关.为了尽量减少运动员前十字韧带受伤,建议在训练中适度增加膝关节活动范围和承受重量,加强运动员腿部肌肉力量训练和十字韧带的伸展训练,在比赛中应避免膝关节侧向移动范围过大和急速旋转膝关节,以减少对十字韧带力量性的依赖.  相似文献   

10.
杜锋 《甘肃科技》1999,15(4):48-48
膝关节陈旧性交叉韧带损伤用移植物修补后,移植物末端固定往往不够牢固,笔者用自制卡钉固定末端,术中及术后观察,固定牢靠,疗效满意。1临床资料本组12例,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在20~57岁,左侧7例,右侧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最长5年,最短4月,平均一年半。术中见ACL残端大多吸收、消失。合并伤;合并半月板损伤2例。内侧副韧带损伤3例,外侧副韧带损伤2例。术前查体,前抽屉试验(+),轴移试验(+)9例,Lachman(+)12例。2手术方法麻醉后上止血带。再检查前抽屉、轴移及Lachman均为(+…  相似文献   

11.
前交叉韧带运动损伤临床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交叉韧带是膝关节最重要的稳定因素,对膝关节起着导向和限制作用.前交叉韧带断裂可以导致严重的关节不稳,从而严重影响运动功能;如未得到及时治疗,还会继发半月板、关节软骨损害和骨性关节炎等.近年来临床研究中发现,前交叉韧带断裂导致膝关节功能丧失,常常在一段时间内呈进行性加重的态势.因此,在治疗上需要从韧带的解剖、组织学和生物力学等各方面进行研究,完善前交叉韧带运动损伤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挛缩膝关节髌韧带应力松弛及蠕变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兔挛缩膝关节髌韧带的应力松弛和蠕变特性。通过将兔膝关节伸直位制动6周,复制伸直型挛缩膝关节动物模型,然后分别在37℃、42℃的条件下,对正常组和制动组髌韧带行应力松弛和蠕变试验。正常组和制动组髌韧带均表现出较明显的应力松弛和蠕变现象;无论是正常组还是制动组,37℃与42℃之间髌韧带的最大应力松弛率和最大蠕变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制动组42℃髌韧带的最大蠕变率较正常组42℃有显著性增加(P<0.01)。1.髌韧带的这种应力松弛和蠕变特性从机制上解释了牵引、夹板等疗法在挛缩关节康复治疗中的有效性;2.37℃和42℃的温差对髌韧带的最大应力松弛率和最大蠕变率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前交叉韧带重建中,足够的股骨骨道长度对于移植物的固定强度和韧带化过程非常重要。对6名青年健康志愿者的膝关节进行高分辨率核磁扫描,通过测量核磁三维重建的模型发现,在股骨骨道位置为I.D.E.A.L.点的情况下,骨道外口越高,或股骨骨道角度越大,其骨道长度越长;某一骨道长度的骨道外口在股骨外髁的外侧皮质上呈现连续的曲线分布,30、35和40 mm骨道的平均最大股骨骨道角度分别为17.2°±8.6°、31.6°±9.1°和41.4°±8.8°。因此,除股骨和髁间窝大小等解剖因素外,前内入路位置和股骨骨道位置的相对关系决定了股骨骨道的长度。对于固定的股骨骨道位置,要获得更长的股骨骨道,需相对位置更低的前内入路,使用下方辅助入路或增大屈膝角度可以明确的延长股骨骨道。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髌腱加压带对股四头肌肌力、活化程度和跳跃力学的影响,招募16位自愿参与本实验的健康受试者,运用等速肌力仪及表面肌电测试系统,监测穿戴髌腱加压带前后股四头肌肌力及肌肉活化程度,并利用三维测力台分析3种不同跳模式的地面反作用力.结果显示:①穿戴髌腱加压带对股四头肌肌力及肌肉活化程度无显著影响,但可有效提升股内侧肌活化程度并可降低股外侧肌活化程度;②穿戴髌腱加压带可显著增加蹲踞跳起跳时地面反作用力,但对下蹲跳和着地反弹跳起跳时的地面反作用力无影响作用;③穿戴髌腱加压带虽不影响下蹲跳及着地反弹跳的地面反作用力,但却在负荷率及着地反弹跳第1次及第2次着地时地面反作用力方面存在下降趋势.认为穿戴髌腱加压带对于股四头肌肌力输出与肌肉活化程度没有负面效益,不会影响股四头肌在运动过程中的伸张-收缩循环机制,能降低着地时的冲击负荷.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肌腱移植物种类及拉力对前交叉韧带重建长期效果的影响,在经过有效性验证的人体膝关节有限元模型(包含骨、半月板、软骨及主要韧带)基础上,对比了134N胫骨向前推力下两种移植物种类(双股及四股肌腱移植物)及3种重建后远期时的移植物实际拉力(0N,20N和40N)对关节稳定性及韧带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植物实际拉力的增大会导致膝关节胫骨向后内侧移动并伴有外旋及外翻;移植物的受力也会变大,但应力分布并没有明显变化。由重建后远期时的膝关节稳定性及移植物受力结果可得,使用双股肌腱移植物且初始拉力为80N时,前交叉韧带重建的长期效果与完好关节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16.
王英  陈娅丹 《科技信息》2011,(27):379-380
本文的目的是总结50例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患者的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为提高手术疗效和护理质量提供科学系统的护理方案。方法是术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完善术前检查、皮肤准备、适应性行为的训练等。术后护理包括术后疼痛护理、生命征观察、伤口及患肢观察、饮食护理、术后康复训练、出院指导等。结果是50例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未发生并发症,全部康复出院。结论是做好ACL重建术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能有效地缩短了住院天数,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分析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12个月患者的大腿肌肉在不同屈膝角度时的等速肌力特征,对16名ACL重建术后12个月的患者和14名健康对照者在60°/s的角速度下进行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的等速向心和离心开链肌力测试,分析不同等速收缩模式下的肌力峰值及不同屈膝角度时的肌力,并计算腘绳肌与股四头肌等速向心肌力比值(Hc/Qc)、离心肌力比值(He/Qe)、腘绳肌离心与股四头肌向心肌力比值(He/Qc)和腘绳肌向心肌力与股四头肌离心肌力比值(Hc/Qe)。应用混合设计双因素方差分析方法,检验不同人群和不同侧别对大腿等速肌力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腘绳肌等速肌力在不同屈膝角度时的特征相似,ACL重建侧显著小于对侧,与健康对照者无显著差异。股四头肌等速肌力呈现角度特异性,屈膝40°和50°时重建侧的股四头肌等速向心肌力不仅与对侧存在差异,也与健康人群不同,是更具特异性的评估肌力特征指标。在康复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双侧对称性,而且要关注其是否恢复到健康者的水平,强调特定角度下肌肉功能的恢复。较小屈膝角度下,双侧下肢的功能性屈伸肌力比值与健康人群均呈现差异,提示术后康复不仅要加强重建侧屈膝动作的控制训练...  相似文献   

18.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会对患者的心理、生理及经济等方面产生严重影响,基于实验室条件,目前能够识别一定的ACL损伤风险,但受限于经济和技术水平,难以大规模应用,因此,找寻一种能够简便、快捷、有效的筛查ACL损伤风险的方法将有助于开展ACL损伤预防相关工作。现对ACL损伤风险筛查方法进行分析总结,以推动运动损伤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对中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的治疗目前有多种观点,采用动力性重建的方法国内较少报道,我科从1993~1997年间采用该方法治疗5例患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1993~1997年收治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本身损伤患者5例。其中...  相似文献   

20.
为组织工程方法构建前交叉韧带筛选一种理想的种子细胞。用体外分离培养兔前交叉韧带(ACL)、内侧副韧带(MCL)、跟腱(AT)、皮肤成纤维细胞(SK),比较四种细胞的生长状态、增殖活性及Ⅰ、Ⅲ型胶原分泌量。在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四种细胞生长良好、细胞形态相似,但以SK细胞生长最快,AT细胞次之,MCL细胞和ACL细胞生长最慢。SK、MCL、ACL细胞均分泌Ⅰ、Ⅲ型胶原,AT细胞只分泌Ⅰ型胶原。SK细胞Ⅰ型胶原染色密度较MCL、ACL、AT细胞高,SK细胞Ⅲ型胶原染色密度较MCL、ACL细胞高。说明SK细胞增殖活性高,分泌Ⅰ、Ⅲ型胶原多,取材简便,是理想的前交叉韧带组织工程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