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6 毫秒
1.
应用超声波技术,以芦笋皮为原料提取黄酮类化合物,探讨超声波的提取时间、超声波功率、乙醇浓度、温度及料液比等因素对其总黄酮提取效果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分析得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超声波强度为100%、提取时间为75min、乙醇浓度80%、温度为75℃、料液比为1∶100.该工艺条件下提取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含量为10.23mg/g.芦笋皮中黄酮类化合物对氧自由基和羟自由基均有较强的抑制和清除能力,其抗氧化活性随着样品浓度的增大而增强,且抗氧化活性强于芦丁和抗坏血酸.  相似文献   

2.
艾叶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了艾叶醇-水体系的提取工艺,采用比色法测定其黄酮类和多糖类化合物的含量,得到不同因素对总黄酮和总多糖提取的影响程度依次为: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并以化学发光法测定各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艾叶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多糖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3.
黄酮类抗氧化剂的构-效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天然黄酮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酚类抗氧化剂之一,其抗氧化活性与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密切相关.综述了几种研究抗氧化剂活性中常用的自由基检测方法与评价指标,并详细分析了结构因素影响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的机制与规律.认为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主要取决于羟基的相对位置而非数目,具有色原酮结构的黄酮2-3位上不饱和双键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其抗氧化活性,C环吸电子性质或羟基成甙则会使天然黄酮抗氧化能力降低,与金属离子的络合也是黄酮阻止自由基氧化的途径之一.对黄酮类抗氧化剂构-效关系的研究为筛选高效抗氧化剂和天然黄酮的结构修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甘草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黄酮类化合物是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炎抑菌、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在医药、保健、食品等行业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对甘草黄酮的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工艺及药理活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旨在为甘草黄酮类化合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用理论计算化学手段结合分子动力学与量子化学方法,对玉米须相关的几种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木犀草素、芹菜素分子结构和活性进行了理论计算.从几何结构、自由基稳定性、前线轨道能等角度分析了影响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的因素.在分子层面上探讨了玉米须黄酮的抗氧化作用机理,预测的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与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6.
银杏叶中有效成分的微波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出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的微波提取工艺,并采用化学发光法对银杏叶的粗提物、正丁醇萃取物及其余水层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固液比(m/m)为1∶30,微波中档400 W浸提时间为1 h,然后70℃水浴浸提1 h,黄酮的提取率最高.3种提取物均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中粗提物的抗氧化活性比正丁醇萃取物好,同时发现萃取后的水层部分虽然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很低,但也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证明银杏叶提取物是一组复杂的、而又有相互协同增效作用的混合物,进一步分离纯化可能对提高其抗氧化活性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荷叶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及其对猪油的抗氧化作用.首先,采用单因素实验法确定了从荷叶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五因素五水平的选择实验.得出最佳提取条件:以50%的乙醇作提取剂,按1∶25的固液比,温度为40℃,pH值为5.15,提取时间为90 min。其次,研究了提取物对猪油的抗氧化作用.将提取液以不同比例添加到猪油中,恒温并定期用Na2S2O3-I2滴定法测油样的过氧化值,结果表明:荷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对猪油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且黄酮类化合物的添加量在实验剂量范围内与其抗氧化性呈正相关;当添加量为0.5%时,荷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性能可与BHT相媲美;同时还研究了荷叶提取物与Vc的协同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荷叶黄酮类化合物与Vc有较好的增效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8.
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性与其构效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在植物界广泛分布的酚性组分,目前已知的黄酮类化合物单体已达8000多种。众多研究表明黄酮类有抗突变、抗肿瘤、抗炎、治疗心血管疾病等广泛生物学活性,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它减少自由基形成和清除自由基的抗氧化活性,而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与其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针对近几年在黄酮类物质抗氧化作用与其结构关系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主要从黄酮类化合物中羟基的位置、数目及其不同取代等方面对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旨在为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铝盐显色分光光度法研究了5种鳞毛蕨科植物的总黄酮含量,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所研究的5种鳞毛蕨科植物的总黄酮含量在5 - 8%;狭顶鳞毛蕨的总黄酮含量最多(8.24%),暗鳞鳞毛蕨的总黄酮含量最低(5.01%);5种鳞毛蕨科植物的黄酮提取液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且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的添加量在实验剂量范围内与其抗氧化活性(铁还原力、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ABTS 清除活性)呈正相关. 为鳞毛蕨科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用超声辅助和加热回流法,以70%乙醇为溶剂,提取了树菠萝壳和榴莲壳中的总黄酮,以芦丁为参照物,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其总黄酮含量,并通过羟自由基清除试验评价了其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树菠萝壳和榴莲壳均含有一定量的黄酮类化合物,其含量分别为42.28mg·g^-1和8.31mg·g^-1,并且其乙醇提取液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悬钩子木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通过Fenton反应测定了悬钩子木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液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悬钩子木中黄酮类化合物平均含量为23.66mg/g,样品回收率为90%~94%.悬钩子木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液对羟基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其清除作用随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增高而增加.研究结果可为悬钩子木药效功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葛花总黄酮的抗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葛花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作用,以70%乙醇为溶剂,微波方法提取葛花中的总黄酮,用比色法测定其含量为4.72%;通过还原能力的测定、Fenton反应体系、DPPH法以及邻苯酚自氧化体系等评价葛花总黄酮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葛花总黄酮在还原力测定以及对三种自由基的清除上,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抗氧化能力.对O2-.和DPPH.及.OH 3种自由基具有明显的的清除作用,其EC50分别为:0.095mg/ml、0.114mg/ml、0.700mg/ml.葛花总黄酮具有较强的还原力,在清除自由基方面其清除率与其浓度存在着明显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为了优化槲蕨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该文以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超声处理功率和超声辅助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以槲蕨总黄酮产率为研究目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运用响应曲面分析法优化槲蕨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探讨了超声波提取的槲蕨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槲蕨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是料液比为1∶30.00(g·mL-1)、超声功率为450.00 W、乙醇体积分数为68.00%,在该优化条件下槲蕨总黄酮的产率为1.452 mg·g-1.抗氧化研究表明:槲蕨总黄酮对羟自由基、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和超氧阴离子(O-2·)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这说明槲蕨总黄酮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4.
优化苦荞茶和雀嘴茶中总黄酮提取的较佳实验条件,并探究总黄酮提取液对羟自由基的清除活性.以提取液中总黄酮收率为考察指标,乙醇浸提苦荞茶和雀嘴茶中的总黄酮,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浸提温度和时间单因素对浸提液中总黄酮收率的影响,设计正交实验确定较佳的提取条件.较佳实验条件为50%乙醇水溶液,料液比0.5∶40(g·mL),浸提温度和时间分别为60℃和2.5h,苦荞茶和雀嘴茶提取液中总黄酮收率高达21.64%和19.41%;苦荞茶和雀嘴茶提取液对羟自由基清除效果优于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BHT.乙醇浸提法是苦荞茶和雀嘴茶中总黄酮提取的有效方法,提取液中获得的总黄酮对羟自由基具有较强清除活性.  相似文献   

15.
松花粉黄酮提取物体外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松花粉的体外抗氧化作用.采用还原K3Fe(CN)6法对松花粉中黄酮的还原力进行了测定,用水杨酸法研究了松花粉中黄酮的清除·OH的效果,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研究松花粉黄酮提取物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及研究了松花粉黄酮提取物对Fe2+诱发卵黄低密度脂蛋白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过氧化反应的抑制作用.结论是松花粉中黄酮的含量为2.95‰;松花粉黄酮在体外有较好的还原力和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对碱性邻苯三酚自氧化产生的超氧阴离子、Fenton反应产生的羟基自由基和Fe2+诱发卵黄低密度脂蛋白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过氧化产生的烷氧基(LO·)和烷过氧基(LOO·)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均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上述结论说明了松花粉黄酮提取物具有良好的体外氧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老鼠簕类黄酮的提取及生理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老鼠簕中类黄酮的提取及其生理活性进行初步研究,实验发现,采用水浸提的方法对新鲜叶片进行类黄酮的提取效果最好,提取率可达10.91%.经正交实验分析,确定水浸提法提取类黄酮的最佳条件为:温度100℃,提取时间2 h,料液比1∶7.对提取的类黄酮化合物的定性分析表明,在老鼠簕的茎叶中均含有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4-’羟基黄酮醇和7,4-’二羟基黄酮醇等多种类型的类黄酮化合物.通过体外抗氧化分析表明,老鼠簕类黄酮粗提物具有较强的抗猪油氧化作用、清除羟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的能力.抑菌实验证明其对大肠杆菌、河弧菌等常见致病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检测了3种配方黑蒜蓝莓酒的总酚、总黄酮和花色苷含量,并且测定了黑蒜蓝莓酒对羟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力以及对LPO的抑制率。结果表明,3种配方黑蒜蓝莓酒中,配方2总酚及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356.8mg/L和84.5mg/L;配方1花色苷含量最高,为9.72mg/L。3种配方的黑蒜蓝莓酒对于3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基本与其多酚含量呈正相关。配方2对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最好,分别为95.32%和96.24%;配方1对羟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好,分别为79.79%和97.93%;原酒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96.92%,72.06%和79.55%;3种配方黑蒜蓝莓酒对脂质过氧化的抑制能力与总黄酮和花色苷含量有极显著相关性,配方2的抑制率为81.31%,原酒为89.95%;配方1和配方2可作为黑蒜蓝莓酒的2个基础配方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8.
解析3种黄酮类小分子桑色素(MOR)、槲皮素(QUE)、芦丁(RUT)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后的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猝灭光谱,研究在同一实验条件下黄酮类小分子与BSA的相互作用及其构效关系。结果显示,黄酮母核B环上的羟基处于相邻位置时,比处于其他位置时表现出的BSA猝灭作用和结合作用更强,而有较大取代基团存在时,由于位阻较大,黄酮类小分子与BSA间的猝灭作用及结合作用则明显变弱。  相似文献   

19.
八种天然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构效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H2O2-CTMAB-Luminol化学发光体系和Fe^2+诱发脂蛋白PUFA过氧化比色体系,研究了八种高纯度的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清除H2O2、LO和LOO的构效关系。结果表明,这八种天然黄酮类化合物都能 有效地清除H2O2、LO和LOO。根据其清除作用和化学结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B环上羟基是清除H2O2、LO和LOO的主要活性基团,A环上羟基是清除H2O2、LO和LOO的重要基团,并且B环上羟基相邻清除作用就大大增强;糖甙对清除H2O2、LO和LOO也有贡献。  相似文献   

20.
石松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省六盘水野生的石松为原料,利用70%乙醇作为提取介质,对石松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提取.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水杨酸比色法分别测定了石松黄酮提取物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以及羟基自由基(—OH)的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石松黄酮类化合物能显著地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随着石松种子黄酮类化合物浓度的升高其抗氧化性作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