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讨新型铀酰受体对丙硫磷的对映选择性,设计了一种新颖的配体:2-(2-羟基-3-甲氧基苯基)-9-(2-羟基苯基)硫代吡喃并[3,2-h]硫代色烯-4,7-二酮(HTTDN),并将HTTDN与铀酰离子结合,来构建一个新的Uranyl-HTTDN受体。在本工作中,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Uranyl-HTTDN对R/S-丙硫磷农药的对映选择性识别。结果表明,在真空和甲苯中,Uranyl-HTTDN可以通过与丙硫磷中的S3原子配位来有效的识别R/S-丙硫磷,选择性系数均大于90%。  相似文献   

2.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对R/S-不对称硫取代铀酰-salophen进行研究,发现其存在Λ/V-型两种非对映异构体。以Λ/V-型两种非对映异构体为受体探讨了它们与客体分子RRS/SSR-3,5-二甲基-2-(3-氟苯基)-2-吗啉醇的配位作用以及对映选择性识别性能。结果表明:由R/S-不对称硫取代铀酰-salophen的非对映异构体与客体分子所形成的配合物间的几何构型、Wiberg键序、红外光谱等参数差别不大,但在真空和水、丙酮、甲苯溶剂环境条件下,Λ/V-R型受体比Λ/V-S型受体对客体分子具有更好的对映选择性,且Λ-R型受体在真空和水、甲苯溶剂环境条件下,对客体分子具有良好的对映选择性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3.
将2,6-双(吡唑基)吡啶(bpp)进行N-烷基化反应后与Cu~(2+)盐发生配位反应,制得4种Cu(Ⅱ)-bpp固体配合物,分别采用核磁共振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元素分析对固体催化剂的结构进行结构表征.将配合物作为催化剂应用于环己烯的氧化反应中,结果表明,在以叔丁基过氧化氢为氧化剂时,环己烯主要氧化生成2-环己烯-1-酮.在2,6-双(1-甲基-5-叔丁基-1H-吡唑-3-基)吡啶的Cu(Ⅱ)配合物做催化剂时,环己烯在323 K反应8 h的转化率达到62.58%,2-环己烯-1-酮的选择性达到97.68%.  相似文献   

4.
由于稀土配合物在催化剂[1]、电化学[2]、荧光探针[3]以及生物活性[4~5]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因此近十余年来对该类配合物的研究一直是配位化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部分.三脚架配体对金属离子来说是一种很好的主体分子,但到目前为止,有关三脚架配体与稀土离子的配位形式及性质的研究却很少[6],为此,我们合成了三脚架配体1,1,1-三[4′-(2-氨基-6-甲基吡啶)甲酰基-2′-氧杂丁基]丙烷(L)及其稀土苦味酸盐的配合物,并对配体及配合物的谱学性质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5.
首先,以二苄胺和(R)-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合成了(R)-3-二苄胺基-1, 2-环氧丙烷,再与哌啶反应合成了(R)-1-二苄胺基-3-哌啶基-2-丙醇(ligand 1),并研究了ligand 1诱导二乙基锌对苯甲醛的对映选择性加成反应;其次,用(R)-1-二苄胺基-3-哌啶基-2-丙醇和碘甲烷反应合成了(R)-1-(3-(二苄基甲基氨基)-2-羟丙基)-1-甲基哌啶碘化铵(ligand 2),同时研究了ligand 2在不对称相转移催化反应中的应用,并利用核磁共振对上述产物进行了表征﹒试验结果显示,上述手性配体均具有一定的不对称诱导效果.  相似文献   

6.
以金属盐Cr Cl3·6H2O与2-(1H-四唑-5-基)吡啶(tzp)配体通过H管溶剂扩散法合成了双核铬配合物[Cr2(Cl)2(tzp)4],并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其单晶结构.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配合物中每个铬离子分别和四个tzp配体的四个氮原子,两个氯离子配位,形成畸变的八面体配位环境.另外对配体和配合物分别用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7.
以5-苯基-1H-3-吡唑甲酰肼为起始原料,经与二硫化碳环合和巯基烷基化两步反应,合成了5个新型的2-取代硫醚-5-(5-苯基-1H-3-吡唑基)-1,3,4-噁二唑类化合物,其结构经IR,~1 H NMR表征.光学性能研究表明目标产物具有良好的荧光性,其最大发射波长在344~347nm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以4-甲氧基苯乙酮和草酸二乙酯为起始原料,通过Claisen酯缩合、Knorr环化得到3(5)-(4-甲氧基苯基)-1H-5(3)-吡唑甲酸乙酯,再与水合肼反应得到3(5)-(4-甲氧基苯基)-1H-5(3)-吡唑酰肼,进一步与芳香缩合,高产率合成出10个新的3(5)-(4-甲氧基苯基)-1H-5(3)-取代吡唑酰腙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等测试手段对所合成的10个新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9.
在相转移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以1,2,4-三氮唑和2-氯-2′,4′-二氟苯乙酮为原料合成2′,4′-二氟-2-(1H-1,2,4-三唑-1-基)苯乙酮,分别讨论了原料配比、反应时间、缚酸剂、溶剂对合成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产物收率可达82.6%。  相似文献   

10.
1-氨基硫代甲酰基-3,5-二芳基-4,5-二氢吡唑(1)和1-(2-苯基-1,2,3-三唑-4-基)-2-溴乙酮(2)在乙醇中回流环化,制备一系列新型含噻唑基、1,2,3-三唑基的吡唑啉衍生物,其结构经红外、核磁氢谱、质谱和元素分析确认.  相似文献   

11.
以2,3-二氯吡啶为起始原料经过肼解、与马来酸二乙酯成环、溴代、氧化、水解得到关键中间体3-溴-1-(3-氯-2-吡啶)-1H-吡唑甲-1-甲酸,然后再与二氯亚砜反应生成甲酰氯,最后与各种环氨作用得到最终化合物3-溴-1-(3-氯-2-吡啶)-1H-吡唑甲酰胺类化合物,并对最终化合物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2.
设计合成了2个新型含内氢键阴离子识别受体N-邻硝基苯基-N′-2,4-二硝基苯基氨基脲(1)和N-邻硝基苯基-N′-4-硝基苯基氨基脲(2).利用核磁、质谱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这2个受体进行表征,利用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核磁滴定和裸眼识别进行了这2个受体对Ac O-、F-、H2PO4-、Cl-、Br-、I-等6种阴离子识别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这2个受体对Ac O-比其他阴离子具有较好的识别能力和选择性.受体1较受体2具有更强识别能力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13.
以乙酰乙酸乙酯、2-甲基乙酰乙酸乙酯、6-溴己酸乙酯和4-肼基苯磺酸为原料,经亲核取代、皂化、酸化、脱羧反应,得到8-氧代壬酸和7-甲基-8-氧代壬酸。利用Fischer吲哚合成法,8-氧代壬酸和7-甲基-8氧代壬酸分别与4-肼基苯磺酸反应,首次合成了6-(2-甲基-5-磺酸基-1H-吲哚-3-)己酸和6-(2,3-二甲基-5-磺酸基-1H-吲哚-3-)己酸。  相似文献   

14.
吡唑并[1,5-a]嘧啶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含氮杂环化合物.以2,4-二氯苯乙腈和对三氟甲基苯甲酸甲酯为起始原料分别制备了5-氨基-4-(2,4-二氯苯基)-3-甲基-1H-吡唑(3)和5-氨基-3-(4-三氟甲基苯基)-1H-吡唑(6).然后,在三丁胺为溶剂160℃条件下,上述5-氨基-4-(2,4-二氯苯基)-3-甲基-1H-吡唑和5-氨基-3-(4-三氟甲基苯基)-1H-吡唑分别与苯基丙二酸二乙酯类化合物反应得到3个6-芳基吡唑并[1,5-a]嘧啶类化合物(8a-c).并通过红外光谱与核磁共振氢谱确定目标化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5.
以乙酰芘和4,4′-联苯二甲醛为原料,合成了1-(芘-1-基)-3-(4′-甲酰基联苯-4-基)丙烯酮(PFPAK)后,通过IR、1H NMR、HR-MS对PFPAK进行结构表征,并测定了它的紫外吸收光谱.  相似文献   

16.
β-二酮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有机稀土配合物的配体,配体的最低三重态能级与稀土的最低激发态能级的匹配程度直接影响有机稀土配合物的荧光强度,为了提高有机稀土配合物的荧光强度,设计合成新的β-二酮化合物变的尤为重要。本文以咔唑为原料,经N-烷基化、乙酰化和缩合反应得到1-(6-乙酰基-9-正丁基-9H-咔唑基)-3-苯丙基-1,3-二酮。经氢核磁共振谱(1 H-NMR)、质谱(MS-ESI)和红外光谱(IR)确认,目标化合物结构正确,并测定了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热重(TG)、示差扫描量热曲线(DSC),结果表明该化合物适合用于有机稀土配合物的配体。  相似文献   

17.
以腺嘌呤(1)为原料,经过氧化、水解、还原、环合和与S 烷基化反应得到2-烷硫基腺嘌呤(6);甲烷三羧酸三乙酯与1, 2-二溴乙烷反应得到3-溴丙烷-1, 1, 1-三羧酸三乙酯(7);6和7在碱性条件下反应得到3-(6-氨基-2-烷硫基-9H-嘌呤-9-基)丙烷-1, 1, 1-三羧酸三乙酯(8);8在甲醇钠作用下发生脱酯基和酯交换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2-(2-(6-氨基-2-烷硫基 9H-嘌呤-9-基)乙基)丙二酸二甲酯(9)。通过FT-IR、1H-NMR、13C-NMR及HRMS对6种新的无环嘌呤核苷化合物8和9的结构进行了确证。  相似文献   

18.
为了深入研究吡唑环4位碘取代基对钴配合物的光谱性质及金属配位环境的影响,设计、合成了两个含吡唑类配体的钴配合物:[Co(pz)4]Cl2(1),[Co(4I-pz)4Cl2]2·2H2O(2)(pz=pyrazole,4I-pz=4-iodo-1H-pyrazole),并利用元素分析和X-ray单晶衍射方法确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通过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的比对分析,表明吡唑环上取代基的存在确实对配合物的光谱性质及金属配位微环境有影响,且量化计算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9.
N,O-混合型单配体基配合物是近些年配位化学的研究热点.4,4′-二羧酸-2,2′-联吡啶(H2dcbpy)是一种N,O-混合型配体,螯合N和羧基O的配位多样性导致由其构筑的配合物展现出了一维、二维甚至三维结构类型.N和O的不同配位倾向性使其可以同时与不同种类的金属发生配位,容易形成单一或混合金属基配合物,可实现3s、3d、4d、4f等不同周期金属的混合组装.并且此类材料大多具有较好的孔道结构和电化学活性.本文综述H2dcbpy的合成方法及配位模式,重点介绍了不同类型金属构筑的dcbpy基配合物的结构及其光催化性能、磁性、可视化金属离子检测以及光电压效应,为后续构建结构新颖、性能优良的多功能配合物材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富产天然产物(+)-樟脑为原料,经还原胺化、氢解脱苄基得到关键中间体(2R)-7,7-二甲基双环[2.2.1]庚-2-胺,然后与甲醛、乙二醛和氨水回流反应得到目标产物:1-((2R)-7,7-二甲基双环[2.2.1]庚-2-基)-1H-咪唑.为大位阻手性咪唑的合成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