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春迎 《甘肃科技》2014,(8):27-28,26
矿区位于西秦岭造山带华力西复杂褶皱带中,礼县-白云-山阳深断裂(麻沿河-洮坪断裂)北侧,礼县-岷县金及多金属成矿带上。矿体赋存于吴茶坝岩体外接触带的泥盆系、石炭系地层中近东西断裂破碎带内。初步控制两条矿带,圈出金矿体2个,其中Ⅰ-1矿体长320m,平均厚度7.44m,平均品位1.52g/t,产状160°∠75°。Ⅱ-1矿体长160m,平均厚度6.44m,平均品位1.53g/t,产状210°∠75°。矿床规模为小型,矿床成因类型为中低温热液破碎带蚀变岩型矿床。就此对该金矿的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进行了总结,并对该金矿成因、含矿性进行了探讨和评价。  相似文献   

2.
王军 《甘肃科技》2015,(4):52-54
矿区位于中秦岭华力西复杂褶皱带中,礼县-白云-山阳深断裂(麻沿河-洮坪断裂)北侧,礼县-岷县金及多金属成矿带上。矿体赋存于吴茶坝岩体外接触带的泥盆系、石炭系地层中近东西断裂破碎带内。初步控制发现4条矿化带,圈出金矿(化)体7个,其中Ⅳ-1矿体,控制矿体长度80m,厚度0.40~1.40m,金品位0.54~1.72g/t。产状160°∠75°。Ⅱ-1矿体长160m,平均厚度6.44m,见矿品位1.53 g/t,产状210°∠75°。矿床规模为小型,矿床成因类型为中低温热液破碎带蚀变岩型矿床。本文对该金矿的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进行了总结,并对该金矿成因、含矿性进行了探讨和评价。  相似文献   

3.
从含矿断裂蚀变带地质特征,矿体形态、产状、规模,矿石特征,围岩蚀变,矿化阶段等方面论述了矿床地质特征;并对矿床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总结了找矿标志,指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4.
冰草沟矿床处于准噶尔地块与吐哈地块之间,属于新疆乌鲁木齐达坂城典型的火山岩型铀磷矿床。该矿床赋存在玄武安山岩、塔什库拉组砂岩和玄武安山岩与塔什库拉组砂岩接触带中;矿体形态中等-复杂,主要呈似层状、层状、透镜状等形态,矿体产状与塔什库拉组地层产状相一致。矿床的围岩蚀变主要有赤铁矿化、碳酸盐化、钠长石化、硅化和萤石化等,与铀成矿关系较为密切。冰草沟矿床的控矿因素主要有地层条件、构造控矿、玄武安山岩和接触界面控矿等因素控制。这些控矿因素在铀成矿过程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张文博  左娅  杨贺杰  王宏勋 《科技信息》2011,(33):I0002-I0004
水洞岭矿床属秦岭一大别山碰撞带东秦岭构造亚带,该矿床产于早古生界二郎坪群酸性火山岩内,并受水洞岭复向斜东北翼控制。矿体赋存在石英角斑凝灰岩中,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与地层产状一致。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进一步总结其成矿机制,建立水洞岭块状硫化物型铜锌矿床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6.
东秦岭钼矿带是世界上重要的钼矿带之一,带内分布着几个超大型钼矿床,南泥湖钼矿床就是其中之一.南泥湖钼矿床含矿裂隙含脉率、含脉密度及含矿裂隙产状研究结果表明:1.钼矿化受裂隙和含脉率控制;2.南泥湖钼矿床含矿裂隙具有明显的方向性,走向主要为NE—NNE向;3.含脉率越高含矿性越好,含矿裂隙的发育程度对蚀变岩分布范围和交代程度具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东秦岭钼矿带是世界上重要的钼矿带之一,带内分布着几个超大型钼矿床,南泥湖钼矿床就是其中之一.南泥湖钼矿床含矿裂隙含脉率、含脉密度及含矿裂隙产状研究结果表明:1.钼矿化受裂隙和含脉率控制;2.南泥湖钼矿床含矿裂隙具有明显的方向性,走向主要为NENNE向;3.含脉率越高含矿性越好,含矿裂隙的发育程度对蚀变岩分布范围和交代程度具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者于1982年在我国锡铁山铅锌硫化物矿床氧化带新发现了自然界少见的砷铅矿,并通过矿物学的全面深入研究,证明,锡铁山矿产出的砷铅矿,不仅数量比较丰富,而且在产状、形态、物性、化学组成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特征.  相似文献   

9.
修水地区碳硅泥岩型铀矿床已探明的有保峰源、董坑、洞下、白土、大椿等铀矿床,以及一些矿点与矿化点。矿体多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等形态,矿体产状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矿床的围岩蚀变主要为赤铁矿化、硅化和褪色化。层间破碎带和切层断裂构造是铀矿床的主要控矿构造,同时它们也是铀矿床的储矿构造。这些控矿构造在铀矿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成县毕家湾铅锌矿床区域地质背景和成矿地质特征的分析,认为,该矿床主要产于中泥盆统西汉水群第六岩性段第三岩性层(DX63-1)的炭质结晶灰岩;毕家山背斜鞍部的构造剥离虚脱带是矿体的主要赋存部位,对矿体规模、产状和形态的产出起控制作用;矿石自然类型分为氧化矿、混合矿、原生矿。  相似文献   

11.
李霞  赵俊哲 《太原科技》2009,(8):71-72,77
羊廷寺金红石矿床位于五台西段草垛山-分岭背斜南翼,金红石矿体赋存于碾子沟上段地层中,矿体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矿化是吕梁期热液活动强烈影响的结果,矿床矿岩石主要为阳起透闪岩、绿泥透闪岩等.基性变质岩与后期构造热液活动叠加的地段是今后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2.
邹家山4号带铀矿体产状既有北东向、也有东西、南北和北西等走向,矿体产状复杂多变,控矿因素主要为构造和岩性控矿。为了摸清4号带岩性控矿的规律,合理布置探矿工程、提高探矿效率,着重对邹家山4号带岩性接触带附近矿体进行探采对比分析与说明,研究表明,4号带岩性接触界面形态变化较大,致使附近矿体产状发生变化,当岩性接触界面平缓时,易形成北东、北西和东西向铀矿体;当岩性接触界面陡变时,易形成北西和北东向铀矿体;当岩性接触界呈平缓的弯曲状时,易形成东西、北东和南北向铀矿体。  相似文献   

13.
 调查国内大量矿山地质资料,分析其矿岩节理裂隙数据,采用分形理论揭示岩体节理间距和产状分布的分形特性.采用混沌算法优化神经网络,建立矿岩稳定性与其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单轴抗拉强度、内摩擦角、内聚力、弹性模量、岩体节理间距分形维数和节理产状分形维数的智能辨识模型,寻求岩体判别新方法.研究表明,岩体节理间距分形维数和产状分布分形维数可反映岩体节理空间分布的整体信息;节理间距分形维数越小,岩体完整性越好;产状分布分形维数越低,节理分散程度越小;即二者分形维数越小,岩体稳定性越好.智能辨识模型可以根据矿岩力学参数、岩体节理分形特征,预测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岩体质量,为工程支护设计及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矿区处于四川西部南北向构造带与四川盆地北北东向构造带交接部位,华南板块上扬子古陆块康滇地轴东侧。矿体赋存于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第一段(P2β1)顶部,含矿岩石主要为含炭硅质页岩和玄武质火山角砾岩,层位控矿,矿体似层状产出,岩层及含矿层产状缓,含矿层较稳定;矿床成因类型主要为受层位控制的玄武岩型铜矿,与构造和热液作用有关,杏仁状玄武岩、玄武质角砾岩、热液蚀变、含炭质等均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九嶷山地区金鸡岭岩体北外带铀矿床控矿(含矿)断裂构造的详细研究,认为控矿断裂构造在其发生转折变缓部位(此处构造带内弧形断层面发育)易形成富矿体,控矿断裂构造的形态、产状、规模和分布控制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和分布;控矿断裂内部破碎程度影响矿化富集程度;利用上部查明的富矿体的产出和规模对深部可能出现的富矿体的产出和规模进行预测,为该地区深部找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云南个旧是全球最大的锡铜多金属矿区,包括马拉格、松树脚、高松、老厂和卡房5大矿田.卡房铜矿主要的矿床类型有两类:玄武岩与大理岩层间的似层状矿床和花岗岩与围岩接触带矽卡岩型矿床.关于该区的成矿作用存在多种认识,除了传统上认为与燕山期花岗岩有关外,还有海底喷流成矿和玄武岩成矿的新认识.本文选取矿区内玄武岩型铜矿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区内花岗岩和玄武岩及大理岩中的控矿构造和容矿构造的构造产状进行测量和解析,揭示容矿构造的发育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玄武岩型铜矿床明显受南北向、东西向和北东向构造控制.以往研究工作中所忽略的北西向构造在今后的勘探部署工作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优势容矿空间展布方位亦为上述几个方向.这一认识将为下一步接替资源的勘探指明方向,亦为建立卡房矿田玄武岩型矿床成因模型提供矿田构造方面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陈晔  张春宇 《甘肃科技》2011,27(16):40-41,12
化石沟铜矿产于华力西晚期侵入岩的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石英闪长玢岩、英云闪长岩、英云闪长斑岩和接触带中,属斑岩型铜矿床。矿床的矿物组合有较强的导电性,围岩的背景视极化率(ηg)在2%~5%之间。矿床激电异常呈近南北向条带状展布,连续性好。单层矿致视电阻率(ρg)异常呈峡谷状、两侧梯度较陡,视极化率(ηg)异常形态平缓、梯度极缓;多层矿致视极化率(ηg)异常呈尖峰状,两侧梯度较陡,且两侧产状不对称,是激电找隐伏矿的地质—地球物理标志。经勘查验证激电方法是寻找隐伏矿的有利手段。  相似文献   

18.
于城铁矿位于中朝准地台山西断隆与燕山台褶带接合部位的军都山构造岩浆岩带涞源杂岩体司格庄岩体中段,本区磁铁矿矿床,产于岩浆岩与白云岩的接触带附近,矿体成群围绕接触带分布,属典型的交代型(或矽卡岩型)磁铁矿矿床,因此,成矿母岩、围岩性质、构造条件等便成了该矿床主要控矿因素。  相似文献   

19.
河元背菱形断块是当前相山铀矿田找矿勘查的重点区带,经过数十年的"攻深找盲",最近新发现l处小型矿床——河元背8号带矿床.为梳理矿床成矿规律,预测有利成矿地段,从地质背景、地质特征、控矿因素等方面对8号带地层、构造、矿体特征以及蚀变等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表明,矿床整体受区域性EW向断裂带和NE向、NW向断裂构成的河元背菱...  相似文献   

20.
通过地质测量、槽探、坑探和钻探等工作,查明了萤石矿的成矿地质条件、矿体的数量、分布、形态、产状等地质特征,对矿床的控制因素及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