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7 毫秒
1.
根据电力系统的频率响应信息,提出一种发生扰动后系统实时不平衡功率的计算方法,补偿电压偏移造成的有功缺额影响. 同时,考虑负荷节点的暂态电压稳定性,制定基于频率响应的自适应低频减载方案. 通过在IEEE-39节点系统进行算例仿真,验证系统功率缺额计算的准确性以及自适应低频减载方案的有效性. 结果表明,该方案可改善低频减载控制中的频率恢复效果,提高系统的电压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根据电力系统的频率响应信息,提出一种发生扰动后系统实时不平衡功率的计算方法,补偿电压偏移造成的有功缺额影响.同时,考虑负荷节点的暂态电压稳定性,制定基于频率响应的自适应低频减载方案.通过在IEEE-39节点系统进行算例仿真,验证系统功率缺额计算的准确性以及自适应低频减载方案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案可改善低频减载控制中的频率恢复效果,提高系统的电压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根据机械动力学的基本原理,用求解机器真实运动的方法分析了电机工作状态、平衡气压、抽油机冲次、失载位置、系统的转动惯量等因素对气平衡抽油机失载后各构件的受力和运动状态的影响。动力分析表明,高速级的转动惯量和平衡气压是影响失载后构件受力的主要因素,各构件和运动副的受力经过一个突变后再逐渐增加,接近上死点时达到最大值,对失载后抽油机的保护,除适当加强连杆系统,抵抗短时过载的冲击外,还有必要安装使平衡系统具有减压、放气和阻尼、缓冲功能的保护装置。  相似文献   

4.
往复式压缩机是根据工作时所需要压力的高低来工作,它可以分为单级是多级。并且为了使机器受载均衡,可以分为单列或是多列。在化工生产中往复式压缩机可以提高压力和输送介质的动力源,并且工作介质相当广泛。因此本章对往复式6M45压缩机气阀故障诊断进行了解和划分,并分析维修方案。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国内外所研究的载人球形载具或机器人,不具备大尺寸、载人能力、可全向运动的特点,该文提出一款载人球形载具的设计。对载人球形载具进行数学建模分析,利用拉格朗日方法,研究影响载人球形载具平衡控制的主要因素和影响因子。而后为球形载具在不平整的路况下运动,设计了其在左右方向的自平衡控制,以确保球形载具各个方向完成安全有效地运动。  相似文献   

6.
目前电网的低频减负荷方案,自动减负荷装置必须等到非扰动地区的频率充分下降后才能动作,发供不平衡的状态将持续很长的一段时间,从而加重了系统的不稳定。本文对低频减载理论进行了分析,减负荷方案应该在受到较大扰动的区域先减掉相应负荷,同时快速确定减负荷的数量和位置,在各节点切除相应负荷。  相似文献   

7.
在WCDMA系统中,使用塔放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基站噪声系数,补馈线损耗;提高了基站接收灵敏度,改善了基站上下行不平衡问题;系统容量取决于载干比,塔放只能改善信噪比,不能改善载干比;所以塔放对系统容量的影响微小。  相似文献   

8.
本文指出了目前矿井提升系统所用气动装卸载装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种液压传动方案,介绍了装卸载系统的运行工艺过程和组成部分,分析了系统的工作原理,现场使用证明采用液压装卸载装置能满足现代化高效、高产矿井的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9.
在光载无线(ROF)系统中,光纤的色散会导致系统中传输的信号产生畸变,更为严重的是会引起系统输出射频信号的幅度随光纤传输的距离发生周期性的起伏变化,从而严重限制系统的性能。基于非线性啁啾光栅(NLCFBG)的可调色散补偿方法,为克服光载无线系统中光纤色散的影响提供了一个简便、灵活的方案。首先采用计算机仿真对该方案在光载无线系统中进行色散补偿的应用作了全面的分析,然后研究了光栅的群时延抖动对色散补偿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非线性啁啾光栅的色散补偿方案能对光载无线系统中双边带调制的射频信号传输进行有效的可调色散补偿,但光栅的群时延抖动会对传输的信号造成一定损伤,需要在光栅的设计、制作过程中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0.
李东林 《科技资讯》2014,(4):171-172
本文所研究的带式输送机慢速启动及多机驱动功率平衡调节系统,采用调速型液力偶合器配上闭环调节电控系统的方案,经过实验室试验,即可实现慢速启动又能自动调节各电机的负荷使之趋于平衡,其调节精度达到5%,满足了生产上的要求。现对此系统的工作原理、特点、试验结果以及推广应用作扼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依据县域节水型社会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数据通信的特点,以提高信息系统通信的可靠性和容错能力为目的,提出了解决通信服务器负载均衡的最佳方案-最小连接数均衡方案和静态分配方案.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王庄矿选煤系统的工艺特点,提出了可供选择的煤泥水处理方案,探讨了如何实现系统水平衡。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在时空多尺度分析系统(STMAS)中以雨水含量作为控制变量,利用Z-qr关系,实现对区域中多部雷达回波强度资料三维变分同化方案,和水汽惩罚项模块方案。方案避免了利用Z-qr关系直接以回波强度或雨水混合比为控制变量会造成一阶导数不连续的问题。实例分析同化后初始场表明,从同化后的雨水混合比反算出来的回波强度与观测结果保持了较好的一致性。以2009年8月的MORAKOT台风个例为例,设计实验来分析本文提出的雷达回波强度资料同化和水汽惩罚项方案效果。结果表明:雷达回波强度资料的同化方案(STMAS方案),提高了降水位置和强度预报的准确性; 加入惩罚项和对雷达回波强度资料的同化模块后(HYDRO方案),削弱了水汽影响并加强了其他物理量的变化,相对STMAS方案,台风总降水增强了,但在强降水区域的降水强度减弱; 相对控制试验,2种方案均改善了降水位置和强度的预报。  相似文献   

14.
基于直流平衡的电子纸驱动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类纸显示设备,电子纸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然而,电子纸的驱动系统仍需进一步改善,用以提升电子纸的显示性能.在电子纸驱动过程中,各级灰阶的显示均没有固定的阈值电压;因此,电子纸需要利用驱动波形来显示一个特定的灰阶.直流平衡是驱动波形设计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直流不平衡时,显示屏将容易被损坏并且影响使用寿命.该文基于直流平衡提出了2种驱动方案,其中一种是在灰阶循环变化过程中实现直流平衡;另外一种驱动方案是基于单一的灰阶变化的直流平衡方式.提出的驱动方案效果良好,可应用在商业化的E-ink电泳显示屏中.  相似文献   

15.
根据阻抗匹配三相变四相平衡变压器原理,运用多绕组变压器理论,建立了阻抗匹配三相变四相平衡变压器数学模型并分析了该变压器在不同负荷条件下的运行特性,提出了该变压器应用于AT牵引供电系统的接线方案并讨论了该接线方案的电气特性.研究表明,阻抗匹配三相变四相平衡变压器能实现三相与四相交流电的平衡对称转换,在抑制因负荷不平衡而产生的负序电流方面较通用的三相平衡变压器优势明显,在电气化铁道AT牵引供电系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市报网络系统集成方案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中国地市报网络系统设计原则和在网络应用的可持续发展中负载平衡特性的重要性 ,以及在网站建设过程中的技术选择 ,包括通信协议、网络结构、系统结构、组网方式、路由算法等 ,提出了中国地市报网络系统集成方案。  相似文献   

17.
在线云存储流量的调度问题是当前网络的研究热点。针对在线云存储系统中的文件上传请求调度问题,现有方案很少满足为用户提供不同带宽保证这一需求。针对不同付费级别用户要求不同带宽保证的服务场景,设计了基于请求队列长度的最大权重调度机制以及实际中可用的分布式二次随机选择调度算法,旨在实现系统服务器的流量均衡,同时最大化系统吞吐量。证明了最大权重调度机制能够保证系统稳定性,并且最大化系统吞吐量。实验结果表明,二次随机选择算法能够获得接近于最大权重调度机制的性能,较小的时间延迟和较大的系统吞吐量。其性能优于传统的Round-Robin调度算法。  相似文献   

18.
采用虚拟仪器技术研制DD-300B型动平衡机测量系统。研究了测量静不平衡、动不平衡和综合动不平衡的方法,并探索了调整平衡的规律;提出了静平衡影响系数和动平衡影响系数的概念,设计了试验方案,对动平衡影响系数、静平衡影响系数、左端影响系数和右端影响系数进行了试验研究。按静力学的力和力矩平衡原则,可以求出静不平衡惯性力和动不平衡惯性力矩对两个支座的作用力。研究结果表明,在支座上两个相等的静不平衡作用力与动不平衡作用力,对输出信号的振幅影响是不同的。提出了综合动不平衡的优化调整方法。  相似文献   

19.
提出一种基于BASIC Stamp2的可变执行机构移动教学机器人设计方案.通过在同一机器人底架上设计不同的行走机构,使功能扩展与制造成本之间取得平衡,系统各项功能测试验证了软硬件设计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系统不仅丰富了传统教学机器人的功能,同时有效降低了重复设计不同运动机构的成本.  相似文献   

20.
为保证座舱内合适的空气参数条件,实现制冷、加温和通风换气,满足全飞行包线下的指标需求,本文基于某型直升机座舱布局,开展了座舱空气分配管路系统设计及仿真研究。通过需求分析,明确设计技术指标。详细设计了座舱空气分配管路系统布局方案,并计算了供气口及分配管路尺寸参数。基于Flowmaster软件平台,建立了管路系统仿真模型,利用流量配平仿真计算,实现了管路系统的流量分配。通过与试验数据对比,供气口流量分配误差满足工程要求,验证了仿真结果的可靠性和系统方案的可行性。最后,针对直升机全飞行包线范围内管网风阻和供风口流量的变化,对技术指标进行了仿真计算校核。结果表明,所设计座舱空气分配管路系统方案合理可行,满足设计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