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安徽科技》2011,(9):29-29
本刊讯“十二五”开局,在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层面政策叠加推动下,我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呈现加速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2.
《华东科技》2011,(2):48-49
2011年,上海市科委将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等为抓手,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的各项工作,为上海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当好“排头兵”,这是本刊记者从2月16日“上海市科技系统党政负责干部会议”上获悉的消息。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根据这一安排,科技创新工作将在上海城市发展的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上海科技进入了“攻坚阶段”。  相似文献   

3.
《今日科技》2011,(7):2-3
北京:迈向创新之城"十二五"时期,北京将着力服务和利用好中央科技资源,促进首都持续创新能力提升;强化企业自主创新地位、加强软实力建设为主的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工程;以创新政策体制机  相似文献   

4.
高质量发展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打造创新、绿色、开放、协调的高质量发展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能更好地的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载体作用.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是一种有效的路径,良好的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人才创新生态系统以及创新生态环境系统可以系统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质量发展.为此,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提出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从国家层面完善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的支持性政策体系,加快示范区创新平台布局;积极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强化示范区协同生态系统建设;创新示范区差异化产业链建设,构建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的高效协同机制;科技创新资金投入对接技术难题攻坚,高层次规划示范区技术创新;破除创新技术人才体制机制障碍,优化示范区人才生态;优化创新生态系统软环境,高质量推进示范区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芜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召开了全市科技创新"四合一"大会,成立了高规格领导小组,全面启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在全省率先制定《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按照"一区多园"的空间布局,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核心区,辐射省级以上开发区,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重点实施五大行动计划,打造科技体制改革试验区、自主创新政策  相似文献   

6.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是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需要,国内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评价体系、动力机制、政策研究等文献已不少见,但是尚未见对某个区县市如何融入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战略研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规划范围不尽相同,但可以确定的是都要由地方区域单元组合而成。通过对国内外区域创新体系模式的研究比较,概括出国外科技创新中心及国内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的经验及启示,并由小及大,通过对杭州市江干区区域经济及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的分析,提出城区对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目标及建设路径,具有应用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8月16日,安徽省科学技术厅正式印发《安徽省"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这是安徽省首次以科技创新为主题而命名的科技规划。规划根据《"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省委省政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施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创新驱动发展工程"、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建设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总体部署,在总结"十二五"全省科技发展  相似文献   

8.
声音     
《科技潮》2010,(2):M0002-M0002
“第一,全力抓好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第二,充分发挥首都科技资源的优势。第三,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第四,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和政策,增强自主创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9.
科技在线     
《安徽科技》2011,(3):30-31
合芜蚌成为全国三大自主创新试验示范区之一本刊讯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被写入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与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示范区共同成为全国三大自主创新试验示范区。2010年,合芜蚌试验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值,专利授权量,引进高端人才数,产学研合作项目数等主要指标均超过全省总量的55%以上。  相似文献   

10.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这一年,北京科技界坚定信心,开拓创新,克服困难,扎实工作,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全面落实“科技北京”行动计划,加快推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将服务国家创新战略和推动首都建设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推动首都科技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太原科技》2010,(2):106-106
为了推进“科技北京”建设,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制定了《“科技北京”行动计划(2009—2012年)》,目的是加快推进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龙头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积极对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实施8大科技振兴产业工程和12项科技支撑工程,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8月2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杭州国家级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是国务院批复的第10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根据国务院批复文件,杭州高新区和萧山临江2个国家高新区可享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相关政策,并允许结合自身特点,积极在跨境电子商务、科技金融结合、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人才集聚、信息化与工业化  相似文献   

13.
《厦门市“十二五”科技发展专项规划》(以下简称“十二五”科技规划)近日正式颁布实施。“十二五”是厦门市全面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十二五”科技规划》通过总结“十一五”科技发展经验.分析“十二五”期间科技发展面临的内外部形势.提出厦门市“十二五”科技发展目标、重点领域,凝练出支撑发展目标实现的重大专项,以及为确保《“十二五”科技规划》实现所需采取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4.
《太原科技》2009,(9):94-94
为配合国家“十二五”科技规划研究制定工作的深入开展,近日,国家科技部面向各地方、部门发布了《科技部关于开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执行情况检查评估工作的通知》。此次检查评估以《规划纲要》的任务部署为主线,以“十一五”期间全国科技工作为对象,重点内容包括8个方面:一是《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战略意义;二是自主创新战略实施的总体判断;三是“十一五”期间任务部署的分析评价;四是科技工作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改善民生中发挥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五是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性进展;六是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15.
2011年,上海市科委将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等为抓手,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的各项工作,为上海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当好"排头兵",这是本刊记者从2月16日"上海市科技系统党政负责干部会议"上获悉的消息.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根据这一安排,科技创新工作将在上海城市发展的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上海科技进入了"攻坚阶段".  相似文献   

16.
<正>2013年6月6日,湖南省正式提出依托长株潭三市国家高新区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4年12月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在更大范围推广中关村试点政策,加快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国务院批复同意支持长沙、株洲、湘潭三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是全国首个以城市群为单位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相似文献   

17.
中关村科技园区历经20年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形成了“一区十园”的发展格局,海淀园作为其中的主体功能区,一直发挥着创新引领的带动作用。经国务院批准的海淀园规划占地面积133.06平方公里,目前已形成以中关村西区为核心的创新资源聚集区、以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为核心的产业聚集区、沿北清路两侧的产业基地和研发中心,聚集了一大批创新型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和海内外优秀人才,形成了我国规模最大、实力装强、结构最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2008年,海淀园高新技术产业总收入4900亿左右,占中关村科技园区总收入近50%。每年技术交易额海淀区占全国的20%,其中60%以上输出到北京以外地区,在高新技术企业就业的各类人才约60万人,高端领军型创新人才主要集中在海淀园。2009年3月13日国务院批复支持中关村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4月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复支持加快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是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战略的重中之重,也是启动示范区建设的开局之举。中关村海淀园将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先行者、主导者,将政策聚集于一点,先行先试。通过建设核心区,推动示范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隽鸿 《华东科技》2010,(12):50-51
<正>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起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1988年5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前身),由此中关村成为中国第一个高科技园区和中国经济、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的试验区;1999年6月,国务院要求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2005年8月,国务院做出关于支持做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决策,并于2006年批准了中关村科技园区新的规划范围,逐步成为"一区十园"跨行政区域的高端产业功能区,并辐射全国。2009年3月13日,国务院批复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求把中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发展目标是培养和  相似文献   

19.
2009年3月1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也由此成为我国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09年,中关村示范区的发展得到了国家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北京市委市政府作出“举全市之力建设中关村示范区,坚决把中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一系列决策和部署。  相似文献   

20.
“十一五”期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正式设立.安徽将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单独列出一章强调产业转移中的自主创新问题。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包括了推进承接产业创新提升,培育发展创新型企业,促进产业技术创新;构建创新平台,促进创新要素对接,建立创新服务体系,优化创新环境,支持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完善自主创新体制机制。新的发展形势对安徽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