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一种由普通细胞变成的iPS细胞挑战了干细胞的权威性。与干细胞一样,iPS细胞也是一种“全能细胞”,它们能转变为人体的任何一种细胞,并可以无限增殖。有了它们,医生就可以利用这种细胞来制成人体任何一种组织的细胞,然后移植到功能受损的组织上,从而实现“再生医疗”。 这种神奇的iPs细胞究竟如何得到?它们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未来?本文将为你讲述。  相似文献   

2.
“吃啥补啥”的传闻 其实喳敬祺也不是自个儿乱说的,这种说法一直流传于民间,有人认为只要多吃那些跟人体某个器官长得很像的食物,就一定会对人体的该部位有利,这被称为“以形补形”。那么,这种说法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相似文献   

3.
《科学世界》2006,(5):20-20
长期以来,免疫学家一直认为人体中只有T细胞和B细胞能够“记住”以前打过交道的敌人——病原体,但是新的研究显示,另一类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也具有类似的本事。脊椎动物的免疫响应通常分为两类——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相似文献   

4.
所谓“人体克隆ES细胞制造成功”是韩国首尔大学教授黄禹锡博士伪造论文的骗局。这一事件不啻在科学界投下一颗重磅炸弹,并使得将自己恢复健康的希望寄托于这项研究成果的患者大为失望。那么,人体克隆ES细胞究竟是什么?是否已经制造出来了?存在着什么问题?黄博士伪造论文事件在科学上是怎么回事?本文对这一事件的背景做了全面介绍。[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正A:在我们的身体、特别是肠道里,生活着大量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据估计,成年人体内约有40万亿个细胞,而肠道内的细菌约有数百万亿个,细菌数量是人体总细胞数的10倍左右。但当我们处于母亲子宫里的时候,体内是没有细菌的。那么,这些细菌是从何而来的呢?新生儿肠道里营养丰富,氧气也比较多,这样的环境不利于大部分正常菌群的生长,因为成人体内的大部分细  相似文献   

6.
云心 《科学世界》2009,(11):88-89
医学和生物化学技术的发展让我们对人体构成有了越来越详细的了解,我们知道了组成细胞的脂肪和蛋白质,知道了控制生物生长的DNA,知道了让骨骼和皮肤具有弹性和韧性的胶原蛋白。如果身体缺乏某种物质,吃这种物质就能补上吗?有些所谓的“营养品”真的会发挥作用吗?  相似文献   

7.
从2000年决定对原来的学术性的《广东科技》杂志改版到今天,我们的“改版之路”已经走过5个年头。从决定改版的那一天起,我们一直在思索一个问题:作为全省唯一的一本综合性科技期刊,我们该如何确立自己的定位?——其实,“改版”已经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我们不愿意将这一个“科技综合舞台”变成“学术”的单一面孔,我们要尝试内容多元化存在之路。  相似文献   

8.
江涌 《世界知识》2008,(17):46-51
《美元大崩溃》一书中这样写到:外国央行总是认为庞大的美国经济是不可能衰退的,这一想法是“非常天真的”。因为他们被美国政府、大众传媒和华尔街联手制造的“美国一切运行良好”的假象给蒙蔽了。其实,被蒙蔽的少之又少,缺乏的只是指出“皇帝什么衣服也没有穿”的小男孩。 如果美元崩溃,拥有1.8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中国怎么办?  相似文献   

9.
资本的赌场     
孙韶华 《世界博览》2009,(18):34-37
央行的“水龙头”开得太大,7.4万亿流水般注入市场,带来的不是清凉,而是投资热情的火热高涨。7万亿与4万亿的组合,效果如何?巨资下注的赌场上,中国赢得了什么?  相似文献   

10.
提起“胆固醇”,许多人会以为它只有坏处。其实,这种认识过于片面。那么,胆固醇在我们身体中究竟起什么作用?为什么还分“好胆固醇”和“坏胆固醇”?  相似文献   

11.
 细胞是构成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一个成年人体内有40万亿到60万亿个细胞。这些细胞可以被分成大约200多种,不同种类的细胞具有不同的功能。比如,骨骼肌细胞可以通过肌丝滑动导致细胞的伸缩和舒张,从而完成人体的躯体运动;神经细胞可以通过神经纤维上顺序发生电化学变化从而传递神经信号;表皮细胞可以通过角质化的发生,对酸、碱和摩擦产生一定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12.
唐兴通 《科技智囊》2010,(10):I0010-I0013
世事洞明皆学问,传统谣言传播很有学问。最近笔者一直在琢磨:如何标准化,程序化的设计“谣言”?谣言传播过程中如何进行把控,做到节奏可控,效果可预估?如果我们可以标准化地执行口碑传播,并且可把控节奏,那将会是很酷的事情。其实网络传播和之前的人际传播有其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3.
正从基因数量的角度说,我们99%是微生物,只有1%才是"人"。仅仅关注人体,关注人类基因组,并不能完全掌握人类疾病与健康的关键问题。科学家们已经证实,在人们体内和体表生存和繁衍的微生物,数量达1000亿个,是人体细胞数量的10倍。我们体内和体表的微生物以及含有的全部基因数量是人类基因组中基因数量的100倍。所以,从基因数量的角度说,我们99%是微生物,1%是"人"。科学家们已经意识到,仅仅关注人体,关注人类基因组,并不  相似文献   

14.
声音     
《科学世界》2013,(3):94
下期看什么?线粒体千分之一毫米大的"超级机器"掌控着人体的健康人体由60多万亿个细胞组成,几乎每一个细胞中都含有线粒体。尽管线粒体只是细胞内一个微小的细胞器,其尺寸大约为千分之一毫米,却对我们人类的生存至关重要。它负责生产人类生命活动必需的几乎所有能量,是细胞内的"能量制造工厂"。  相似文献   

15.
胡德胜 《科学世界》2005,(11):75-75
开辟治疗慢性过敏的研发新途径 特异性皮炎和哮喘等慢性过敏病症一直以来都没有找到根本有效的治疗方法,让很多患者吃尽了苦头。长久以来,一种叫“好盐基球”的细胞没有受到我们的注意,以日本东京医科牙科大学为中心的研究小组彻底查明了这种细胞正是引发慢性过敏的“司令部”。现在,针对这种细胞进行的新治疗方法的开发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极低频电磁场是人类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一类电磁场,其对人体的健康效应一直是关于极低频电磁场研究的焦点.以前,关于极低频电磁场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流行病学研究,但由于结果很大程度上受到其他自然因素的影响,流行病学研究的最后结论也并不相同,所以关于极低频电磁场是否对人体的有致病作用尚未肯定.近年来,关于极低频电磁场对人体的健康影响的研究焦点渐渐向细胞水平转移,本文从细胞水平对极低频电磁场对人体细胞可能的影响作一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17.
《杭州科技》2008,(1):26-27
1.利用人体皮肤细胞“仿制”出胚胎干细胞。美国和日本两个独立研究小组成功地将人体皮肤细胞改造成了几乎可以和胚胎干细胞相媲美的干细胞。从而大大推动与干细胞有关的疾病疗法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前,艾滋病仍然是无法完全治愈的绝症。虽然科学家绞尽脑汁都无法找到有效对抗HIV病毒的治疗方法,但是有些人天生就有对抗HIV的武器。 导致艾滋病的HIV病毒之所以可怕,就是因为它能感染人体中负责免疫的T细胞,摧毁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抵御病源微生物的防线彻底崩溃,最终导致人体因感染死亡。  相似文献   

19.
曹曼 《科学世界》2010,(1):76-80
吸烟、酗酒、打游戏、购物……这些都属于“虽然痛下决心但是怎么也戒不掉”的行为,严重的情况下会给生活带来困扰,甚至威胁身体健康。其实,有些症状是一种叫做“依赖症”的精神疾病的体现。明知这些行为会带来明显的问题,为什么还是控制不住呢?这时候大脑内部发生着什么变化?据说“依赖症”与我们的大脑系统和心脏结构紧密相连。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依赖症”的庐山真面目吧。  相似文献   

20.
动物天地     
《青年科学》2013,(10):22-23
如果有人问:“谁吃恐龙?”似乎答案明显应该是“其他恐龙”。像异龙和霸王龙那样的兽脚类捕食者一直是史前怪物爱好者的最爱,就好像它们和梁龙、剑龙的对打一直是经典场面一样。尽管如此,在拉斯维加斯举行的脊椎动物古生物学会上,一些科学家已经开始质疑中生代的顶级捕食者是否都是恐龙。他们的结论是“否”。之前一直被忽略的一系列爬行动物,现在发现其实在中生代很重要,这就是仍存活至今的:鳄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