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龚钴尔 《科学世界》2011,(11):86-87
北京时间2011年9月24日中午前后,让地球人惴惴不安多日的美国“高层大气研究卫星”终于坠入地球大气层,坠落在加拿大附近,没有造成伤人损物事件。随后,又有新闻说德国的一颗废旧卫星,将于今年10月坠落地球,可能也会带有一定的危险性。类似的卫星坠落事件,是我们太过惶恐,还是威胁真的不可小觑?外太空的太空垃圾还有多少?是否已经对人类航天活动构成了威胁?  相似文献   

2.
《科学世界》2010,(5):93-93
A:这个问题显然要从“星星为什么眨眼睛”说起。“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这首儿歌家喻户晓,星星眨眼睛的秘密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地球的大气层因温度、密度或流动差异导致折射率变化造成的,即使在看似无风平静的夜晚,实际上也在不停地运动之中(称为湍流)。  相似文献   

3.
<正>【美】《科学美国人》2017年10月近期,环绕月球飞行的日本航天器"月亮女神"号在月球发现了来自地球的氧气。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进程中,地球的地质活动逐渐抹除了早期地球大气层、地表及同一时间形成的陨石存留的研究线索。同时,月球一直被太阳发出的高电荷粒子气流(即太阳风)轰击,但每月都有约五天,月球会被地球磁场遮挡,来自地球的氧离子缓慢流到月球。科学家们认为,"月亮女神"号航天器发现的月球氧离子  相似文献   

4.
据科学文献记载,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是第一名进入太空的人,但却不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地球生物。50年前的11月3日,第一个穿越大气层、进入外太空的地球生物  相似文献   

5.
美国东部时间6月21日9时45分(北京时间21日21时45分)左右,搭载着美国一家私营企业研发的“宇宙飞船一号”的喷气式飞机从加利福尼亚州莫哈韦沙漠一家机场升空跑道上起飞。约1小时后,这架名为“白色骑士”的飞机飞抵15千米高空,释放出“宇宙飞船一号”。飞船的火箭发动机点火80秒后,飞船加速至3马赫(音速的3倍)飞出地球大气层,抵达约62英里(100千米)的高度,然后落回地球。在重返地球大气层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的“进步”号运输飞船年底在完成与“和平”号空间站的运输使命之后,将不是简单地坠入大气层化为灰烬而寿终正寝,而是要发挥“余热”,在太空中把一面巨大的太阳光反射镜放入地球轨道,使地球某些地区的黑夜变成白天。这是一次试验,代号为“旗帜”。该项试验所需费用很便宜,大约为6万美元,主要是太阳伞及  相似文献   

7.
袁青 《今日科技》2006,(1):13-15
一般认为二氧化碳(CO2)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由于地球大气层中CO2浓度的不断上升,由此产生的“温室效应”直接导致了气候变暖。最近40万年中,地球大气层中CO2的浓度一直保持在180~280ppm之间,但从19世纪人类开始使用矿物燃料以来,CO2浓度开始不断提高,短短100多年就上升到了今天的380ppm。由于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人类还将继续使用矿物燃料,专家们预计CO2浓度到2050年会高达500ppm,到本世纪末甚至还会在此基础上再翻一番。那么如何在燃烧矿物燃料的同时又免遭全球变暖呢?为此科学家们提出了实施“地球工程”的设想,即在全球范围内试验应对全球变暖的解决方案,以下就是这些方案的具体介绍。  相似文献   

8.
数万公里高的地球轨道空间,运行着几千个航天器,每个航天器都有足够的空间。按理说,两颗卫星相撞的概率要比炮火连天的战场上两颗子弹相撞的概率还低。但是,2009年2月11日,正常工作的美国铱星33通信卫星与俄罗斯退役多年的宇宙2251军用通信卫星却突然在太空相撞了。人们不禁要问,航天器被撞的风险到底有多大?  相似文献   

9.
生命何时、何处、特别是怎样起源的问题,是现代自然科学尚未完全解决的重大问题,是人们关注和争论的焦点。慧星常常使我们的先人感到惊讶和恐惧,“地球生命有可能是搭乘着彗星,从外太空而来”这一观点在几十年前被视为歪理邪说,科学家们竭力避开这种可能性就好像避开中世纪迷信一样。然而,太空探测器收集的新证据已经透露了生命体最初起源的过程,NASA的“深度撞击”(Deep Impact)太空船曾在2005年撞击坦普尔1号彗星,  相似文献   

10.
载人航天的三大里程碑 载人航天是指人驾驶和乘坐载人航天器在太空中进行各种探测、研究、试验、生产等开发活动的往返飞行。其目的在于突破地球大气层的屏障和克服地球引力,把人类的活动范围从陆地、海洋和大气层扩展到外层空间,更广泛和更深入地认识整个宇宙,并充分利用太空和载  相似文献   

11.
正航天器在发射升空之前,需经过严格的热环境模拟测试,以验证自身在太空的生存能力。为什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容易控制的温度,到了九霄云外却成了一大难题了呢?大气层为地球保温炎热或寒冷时,我们可以用空调、风扇和暖气、羽绒服,使身体维持在一个舒适的温度。决定地球表面温度的根本因素在于太阳。太阳通过  相似文献   

12.
火星变地球?自从“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成功登陆火星以来,科学家们就在讨论如何把火星改造成另一个地球。一部分科学家说,只要火星上有了稠密、温暧的大气层,火星土壤中的冰就会融化,那么人类就可以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部科技》2012,(4):63-63
人类探索太空的先锋、苏联第一颗气象卫星“流星1号”3月27日结束了整43年的太空旅程,重回地球怀抱 。俄罗斯空天防御兵新闻发言人阿列克谢·佐洛图欣说,“流星1号”卫星的残片莫斯科时间3月27日2时17分(北京时间6时17分)进入稠密大气层,最后坠落在南纬80.9度、西经5.63度的南极毛德皇后地。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世界》2011,(12):92-92
A:地球具有大气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地球质量较大,离太阳不是太近。地球质量较大,因而引力较强,就可以吸引住大气。离太阳不太近,地球表面的温度也就不太高,否则气体会因为地球温度太高而具有较大的运动速度,从而逃逸。其实,目前在大气层的顶端是逃逸层,其中就有气体逃逸到外太空,但总体而言比较缓慢。  相似文献   

15.
唐云江 《科学世界》2011,(11):12-43
元素周期表中有112个得到确认的元素,而在地球上现存的原子序数最大的天然元素是92号铀。地球上天然存在的元素总共约有80种,它们按一定的规则组合演绎,生成我们眼中这缤纷多彩的世界,甚至“组合”出了我们自己。原子为什么要组合在一起?它们是靠什么力量、按照怎样的规则进行组合呢?这少量的元素为什么能“组合”出几乎无限的物质世界?似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操纵这一切。本文结合最新的研究,从最基本的原理入手,看看这些组合究竟是怎么发生的。今年是国际化学年,化学曾为我们带来很多新奇,今后也必将在我们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知识小词条     
小知识像某人惯用左手或者右手一样,大象往往习惯使用某一侧的长牙。蜗牛可以3年不睡觉。太阳不是圆的,而是稍微扁平的球体。蝴蝶的味觉器官在脚上。1932年的冬天,尼亚加拉大瀑布被冻成了一个整体。人的胃每两个星期都要分泌一层新的保护黏液,否则它会消化掉自己。鱼类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它们出现在4.5亿年前。光从太阳到地球需要8分17秒。如果可能的话,汽车一个小时就可以开到外太空,因为天文学说的外太空起始于地面向外100公里处。1999年10月12日是联合国公布的“地球人口60亿日”。环保理念中倡导的三个“R”,它们是reduce(减少)、re-c…  相似文献   

17.
日本开发航天技术从1955年研制探空火箭开始,至今35年,已成为世界第4个用自己制造火箭发射卫星的国家,也是继美、苏之后第3个能独立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国家。从1970年2月发射第一颗“大隅”号卫星,到1989年底日本已成功发射了43颗航天器,仅次于苏、美两国。1990年3月18日又成功发射了日本第一颗月球卫星“缪斯A”号,已经发回月球的清晰照片。  相似文献   

18.
《自然科学进展》2009,(2):130-130
2008年9月27日,我国“神舟七号”航天员首次执行了舱外太空行走任务,航天员所穿的舱外航天服要比舱内航天服复杂得多。其中作为航天员观察太空世界的宇航服面窗,是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郑州大学橡塑模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自主研制,在此次太空行走中经受了各种特殊的环境条件的考验。  相似文献   

19.
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地将“卫星一号”送入太空,揭开了人类探索宇宙的序幕。3个多月后,美国发射了“探险者一号”。此后20余年间,法国、日本、英国等国,先后把卫星送入太空(我国于1970年发射了“东方红一号”卫星)。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发射上天的人造卫星及航天器总数已超过3600个,其中大多数完成使命后,坠毁于空间及地球表面。至今仍在地球轨道上运行的大型人造空间物体(包括人造卫星、空燃料筒、火箭外壳等)约有7150个左右。至于从飞行器上失落的螺拴、螺母等尺寸在1—10厘米之间的小  相似文献   

20.
不要放弃它     
哈勃太空望远镜亟需帮助,不然在两三年之内,它将完全瘫痪,然后变成一颗坠入地球大气层的流星,然而,现在美国宇航局却准备彻底放弃它。有什么挽救的办法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