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传播领域中,对科学家形象的研究是一个热点,电影作为大众媒体对科学家形象的建构与传播在科学传播中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在梳理100部好莱坞电影中的科学家形象变迁的基础上,结合电影的时代背景,分析找出形象的建构策略与规律,以期对科学传播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
根据笔者近十几年来在国内外收集的相关史料以及对数位重要当事人的访谈,本文对"文革"期间中国科学院"相对论批判组"的发端和衍化做了进一步的详细考察。文章首先回顾了苏联的相对论批判和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初开展的全国性学习唯物辩证法运动,以及二者对当时中国青年思想的重要影响,然后论述了该批判组的发起和组织过程,并结合一些已知的批判组成员的相关经历对批判组发展的四个阶段进行探讨。接着,笔者仔细考证了毛泽东和陈伯达与"相对论批判"运动的关系,并着重讨论了20世纪中期海外反相对论思潮特别是艾弗斯、丁格尔和雅诺西三人的著作对批判组的影响。最后,文章分析了中国"相对论批判"运动的思想根源,并尝试总结了相应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本研究表明,"文革"期间对狭义相对论的错误批评源于对辩证唯物论的教条主义诠释、对相对论理论的误解以及缺乏对相对论发展历史的全面了解,而其中有些批评意见也暴露了中国相对论教学与研究工作中的短板和长期被忽视的问题,值得进一步反思和探究。  相似文献   

3.
“科学革命”与科学实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物理科学自17世纪以来所获得的成功,已经给予人类以空前的能力来为自己的目的而操纵自然。这种技术上的成功当然是下述事实的一个反映,即我们在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中所接受的科学理论在经验的层次上具有相当广泛的正确推论,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进行如此这般的操作,那么如此这般的可观察效应就一定会出现。但是,这些领域中已被接受的科学  相似文献   

4.
本文聚焦法国化工企业家、工业科学家和技术专家夏普塔尔(1756-1832)在其早期职业生涯,转向新的化学理论学说,借此考察工业革命期间,知识变革与技术进步之间的特定关系。18世纪80年代,夏普塔尔在法国南部创办化工企业,同时讲授化学课程。这一时期,他逐步皈依拉瓦锡的新化学理论。从知识发展史的维度看,夏普塔尔对新理论知识的接受和传播,可视为化学革命地方化的重要步骤。从工业和技术演化的视角看,他对新理论知识的接纳和应用,反映了企业经营和技术发展的需求,构成了工业技术进步的基本环节。本研究主张,在18世纪晚期欧洲某些工业和知识领域,工业技术进步与科学知识革命相互交叠,彼此介入到对方发展进程之中。  相似文献   

5.
科学编史学视野中的“科学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目前,当人们谈及科学的历史发展和科学的成就时,不论是在科学哲学家还是在科学史家,乃至一般公众中,“科学革命”已成为一使用频率极高的术语。在我国,近年来,尤其是随着库恩(T.S.Kuhn)的科学哲学理论被译介之后,科学革命这个概念(或按西方常用的术语,作为科学哲学或科学史中的一个常用的“隐喻”)更是有口皆碑。然而,当人们广泛地使用这一概念时,并不一定总是对此概念作了明确的限定,使之具有前后一贯并且为  相似文献   

6.
科学和民主是环境治理中缺一不可又矛盾性的维度。二者从知识论和合法性角度介入环境治理中,提出优先顺序不同甚至是排斥性的主张。然而分析揭示无论科学还是民主都无法垄断环境治理中的知识和合法性话语。需要以综合性视角,通过新型知识生产模式和综合性合法性来建构两个维度间的沟通、协调关系,辨识科学和民主发挥积极作用的具体情境,并创造有利的对话环境,以实现知识的有效利用及环境治理综合效果和合法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8.
通过“非达尔文革命”的概念,鲍勒对“达尔文革命”的正统形象提出了质疑。鲍勒认为:达尔文主义不是19世纪进化论的主题,现代“综合理论”的产生相对独立于达尔文所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因此进化论的历史不等于达尔文主义的历史。鲍勒对进化论历史的重建表明,以“发育”模型为基础的进化论在19世纪占据统治地位,“进步”的观念是这种“非达尔文”进化论发展的线索,《物种起源》的出版并没有阻断这个发展过程。由此鲍勒重现了“进步”的观念在19世纪的连续性。对“进步”观念和进化思想之间关系的考察,不仅对于重建进化论发展的历史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而且也是理解我们这个现代世界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医学革命"一词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各种权威的期刊数据库中,都不是一个陌生的词,然而,在众多包含着"医学革命"这一概念的文献里,不是直接把发生在医学领域内但凡称得上"变化"的,不加讨论地直接算作一场"革命",就是直接将"医学革命"归结为某个人(如帕拉塞尔苏斯或维萨留斯等人)或某个医学史上的重大事件。区别于形形色色的"医学革命"概念,本文试图通过对医史资料和重要人物系统地梳理和论述,确定近代发生了一场类似于天文学革命的医学革命且其概念所指;同时,在当今以天文学革命解读科学革命为主的科学史界增加一条全新地"解读"科学革命的视域和路径,在比较科技史的视角下,为理解科学革命提供更加多元的进路。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初,美国南部奴隶种植园后来居上,成为全球最主要的原棉产地。其背后的技术进步值得关注,锯齿轧棉机和品种改良先后解决了原棉生产过程中的两个瓶颈,带动了原棉产量的提升。锯齿轧棉机的发明和品种改良,在技术层面上推动了美国棉花产业的兴盛以及棉花王国的崛起,并且变革了全球商品棉的流行品种。  相似文献   

11.
科学家形象影响着公众对科学家社会贡献的准确把握,同时也关系到公众理解科学、参与科学。科技工作者的不良形象,可能使得许多青少年拒绝选择科学技术职业作为其未来的就业方向,从而削弱科学技术的发展潜力。科学家形象的研究已引起国内外学者、政府和科技界的重视,出现了许多研究成果和多种不同的观点,但缺乏系统的分析和整理。本文对科学家形象研究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可以厘清科学家形象的概念和内涵,评价不同研究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从整体上把握科学家形象研究的现状、问题。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 我很喜欢读你们办的刊物,它开阔了我的视野,使我学到了在一般书上学不到的东西。但因为自己的水平低,有些名词术语弄不懂,有碍深入学习。比如,“爱雪斯”是怎么回事,究竟什么叫“科学革命”?我问了一些人,他们也说不清楚,辞典上也没有。不知你们能否在刊物上予以解答。我想,有这样要求的读者,恐怕不会只是我一个。给你们添麻烦了!  相似文献   

13.
在媒体和网络所搭建起一个能诸诉个人情感的虚拟平台和空间中,"后真理"通过情感影响力来贬低客观事实,让科学的话语权与公信力逐渐被弱化,让科学共同体与大众之间出现了裂缝,取而代之的是伪科学之类的"劣币"开始流行。如果疫苗有害论之类的伪科学言论不能得到有效的遏制,越来越多的家长会出于情感原因而对下一代做出不可挽回错误。这不仅是个人选择问题,同时也是影响整个社会的健康和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现代物理学革命是哲人科学家的科学与哲学相互激荡的结果。一方面,哲人科学家的哲学在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的层面上推动了物理学的范式转变。另一方面,现代物理学革命将哲学置于同时代的科学与思想的最高峰,确保哲学在科学与人文领域充分发挥助产士的作用,从而孕育出别具一格的新哲学范式。通过借鉴哲人科学家的经验,将为科学与哲学的积极互动开辟出一条颇具前景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15.
"有机"的内涵自诞生至今历经演变且存在诸多质疑。本研究通过对典型媒体关于有机产业和食品的新闻报道分析,探索有机话语在中国的话语框架与意义建构。研究发现:"有机"话语存在四个主要框架,并呈现一定的竞夺规律;四大框架相互冲突彼此隔离模糊了"有机"在中国的意涵且降低了其公众认同度;专家对转基因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对有机食品的态度;现代性的视角下有机话语框架的竞夺体现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胜利。  相似文献   

16.
17世纪哈维的生理学革命吸收了亚里士多德的循环思想、对心脏的认识和目的论思想,建立在盖仑的解剖和实验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概念系统和材料基础之上。近代的经验论、数学方法和机械论思想都为其提供了社会基础。哈维是西方传统医学向近代医学转变的枢纽式人物,其革命是累积的结果,对于科学思想形成应从社会历史中寻找原因,其中“错误”的思想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老子的"俭啬"思想对于现代生态文明的建构具有很多启示意义,老子"我有三宝"的观念可以对应诠释为善意性原则、节约性原则和生态优先原则。而老子"治人事天莫若啬"的思想则是在人与自然关系的维度上对人的行为加以限制,可以对应诠释为生态文明的双向展开。老子俭啬观的当代意义在于它指向的是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生存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作君作师”是“道治合一”圣王形象构建的必然要求,因此,康熙帝对“知识权威”形象的塑造一直十分用心,学习儒家文化时如此,学习西方科学时更是如此。康熙帝与西方科学的接触虽始自“断人是非”之需,然而,他在随后数十年中对西方科学的孜孜以求和大加利用却源于它在“道治合一”形象构建中的重要作用。康熙帝对“西学中源”说的倡导是其“道治合一”形象构建的必然选择,而此形象的成功塑造必然会导致整个士人阶层的地位下降,士人话语权力的丧失在“西学中源”说的倡导过程中亦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19.
计量革命是现代地理学中的重大事件。本文从哲学方法论的角度对地理学中的计算革命与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兴起与衰落以及70年代以来地理学中出现的新的哲学思潮进行了讨论。 1 地理学是一门十分古老的学科,具有十分悠久的方法论传统。在近代地理学的发展史上,曾多次开展地理学方法论的讨论。从本世纪初到50年代,最具有代表性的地理学方法论著作主要有:20年代出版的德国著名地理学家A.赫特纳(A.Hettner)的《地理学,它  相似文献   

20.
生物公民权作为后现代哲学中一个新的研究内容,源于国家意图赋予受到非主观伤害群体新的特殊权利作为弥补其生物利益受损的政治理念,其目的在于对该群体社会利益进行保障与完善。政治意义上的生物公民权在具体实践中也有支撑自身的哲学理念,并且它的建构与发展都是以自身哲学理念为导向的。不可否认,生物公民权建构的实践过程是充满困难和挑战的,因此会不可避免地引起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并产生相应的社会影响,但对生物公民权本身实践困境和由生物公民权引起的社会变革的分析和探究可以帮助生物公民权更好地完善与实践,从而带动政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这也是后现代哲学研究生物公民权的核心旨趣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